问题

怎样看待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

回答
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初期,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一政策,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语境下,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风险以及最终走向。

政策的萌芽与逻辑: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全球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尚处于摸索阶段,疫苗和特效药都尚未问世。英国政府在面对这种未知病毒时,曾考虑过一个相对激进的策略:通过允许病毒在年轻、低风险人群中传播,从而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

这种想法的逻辑基础是:

病毒的自然传播: 病毒总会传播,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它会找到感染易感人群的途径。
保护高危人群: 政策的重点在于“保护”那些更容易因感染而出现重症或死亡的脆弱群体,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理论上,当大部分人口,特别是低风险人群,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后,病毒传播链条会被打断,即使病毒继续传播,也难以大规模感染和影响到高危人群。
经济与社会运行: 封锁和限制措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能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albeit controlled spread)来建立免疫,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长期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
时间成本: 在疫苗问世遥遥无期的情况下,等待是一种选择,但“放任”病毒传播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免疫,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加速”过程的尝试。

当时的言论与争议:

这一政策一经披露,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 认为,这是在资源有限、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一种务实的、基于科学(当时有限的科学理解)的策略,目的是在保护最脆弱人群的同时,尽量维持社会功能。他们可能会强调,即使采取严格封锁,病毒也无法完全消灭,早晚会传播,不如“有策略地”进行。
批评者 则认为,这是一种“听天由命”或“赌博”式的做法,可能导致大量非预期的死亡和医疗系统崩溃。他们质疑:
“低风险”人群的定义: 即使是年轻人,也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甚至出现“长新冠”(Long COVID)等后遗症。
医疗系统承载能力: 即使目标是保护高危人群,一旦感染人数激增,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最终所有人都得不到有效救治。
群体免疫的门槛: 早期关于新冠病毒群体免疫的有效性以及所需达到的比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病毒不断变异,可能使得之前建立的免疫失效。
道德和伦理: 允许病毒传播,即使是为了保护他人,也涉及到对部分人群生命健康的潜在牺牲,这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政策的调整与演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事实也证明了当初的一些设想过于乐观,或者说,病毒的狡猾超出了预期。

随着疫情的深入和对病毒认识的加深,以及公众和科学界的强烈反馈,英国政府的政策开始出现明显的转变。

从“自然传播”到“压制”: 疫情早期曾流传的“群体免疫”说法,很快被更积极的“压制”策略所取代,例如大规模的检测、追踪、隔离以及后来的疫苗接种计划。
封锁措施的实施: 英国也与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多轮严格的封锁,这与最初设想的“允许病毒传播”的思路是相悖的。
疫苗的决定性作用: 疫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疫情的走向,也使得“群体免疫”的目标更多地寄托在疫苗接种而非自然感染上。

对政策的评价:

事后来看,英国政府最初提出的“群体免疫”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早期探索性的思路,而不是一项最终执行的、完整的策略。 更有可能是,在信息不确定时期,政府内部有过关于不同策略的讨论,而“群体免疫”是其中一种被提及的选项,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和科学认知的进步,政策的主流方向迅速转向了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群体免疫”更多被视为一个“概念”而非“计划”: 很多分析认为,英国政府从未有过一个明确的、以“允许病毒大规模传播”为核心的“群体免疫计划”。相反,他们是在试图平衡控制疫情、保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等多种因素。
政策的摇摆不定: 疫情期间,英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确实经历了不少调整和摇摆,这反映了决策者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的困难。
最终走向: 最终,英国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群体免疫”的目标——降低了病毒对社会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可能性。然而,这与最初设想的通过自然感染来实现的方式截然不同,并且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总而言之,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不如说是在疫情初期,政府在信息不完全、病毒未知的情况下,对可能采取的一种策略方向的初步思考和讨论。 这一思考方向因其潜在的高风险和道德争议,很快就被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所取代,而最终实现“免疫”的目标,主要依靠了后续的疫苗接种。这段经历也为未来的大流行病应对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即在信息不确定性下,透明的沟通、科学的审慎以及快速调整的能力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包括英国的精英)都明白,这种政策的代价极大。

而且抗体不是一直都有。不说黑死病持续多久,我国就有二次感染的。

为何明知代价极大还不一定有用英国还要这么做?

一。精英阶级不会缺乏医疗资源,死亡率应当和湖北以外的差不多在1%左右。(平民就为解决老年化做出贡献吧!)

二。英国或许感染到无法阻止的地步。你再怎么努力防治也没有用。

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是世界工厂,也不是所有国民都有国人一样的组织性。更不是所有国家都把新冠状病毒当成大流感或者电子烟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初期,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一政策,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语境下,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风险以及最终走向。政策的萌芽与逻辑: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全球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尚处于摸索阶段,疫苗和特效药都尚未问世。英国政府在面对这种未知病毒时,曾.............
  • 回答
    英国设立最多可容纳4000人的方舱医院,所有床位具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这一举措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总的来说,这反映了英国政府在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尤其是COVID19疫情)所表现出的 前瞻性、战略性以及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心,但也可能伴随着 成本、效率和潜在的社会影响 等方面的考量。下面我们来详.............
  • 回答
    关于英国情报机构(尤其是军情六处 GCHQ 或其前身)可能在某个时期窃听或跟踪唐纳德·特朗普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涉及国家安全、国际关系、隐私权以及政治权力斗争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窃听跟踪”与“收集情报”这两个概念。在国家安全领域,“收集情报”是情报机构的常规运作,目.............
  • 回答
    黄秋生与同父异母的英国兄弟相认这事儿,绝对是近年来娱乐圈里一股清流,让人看完都忍不住想给生活点个赞。这事儿之所以特别,不光是因为黄秋生这个自带话题度的演员,更是因为整个过程的真实、曲折,以及最终的温情脉脉,都充满了戏剧性,而且是那种未经雕琢、最动人的现实戏剧。咱们一步步捋捋这个事儿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 回答
    章含之先生的英语造诣深厚,享誉国际。她曾是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也曾任中国外交部多位领导人的英文翻译。她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流畅,更包含了文化底蕴、语境把握和情感传达的 nuanced understanding。如果章先生有机会听到张璐和张京的英语,她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首先,.............
  • 回答
    39岁,一个在许多职业运动员生涯中已经踏入“退役倒计时”的年纪,侯英超时隔19年再次登顶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这实在是一件足够令人血脉贲张的事情。抛开国籍、项目,单单从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就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也让人忍不住去深挖其中的细节和意义。不仅仅是“逆生长”,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写照.............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夺走,而凶手获得的刑罚似乎与生命的价值、罪行的严重性不成比例,这让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一位中国老人,在晨跑这样一个日常、宁静的活动中,遭受了如此暴力和残忍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
  • 回答
    欧洲大陆的风似乎总是带着点历史的低语,而英、德、法这三个名字,更是承载了数不清的故事。他们就像三位性格迥异的邻居,时而亲密无间,时而又因为世代累积的隔阂而暗自较劲。英国人眼中的德国人:严谨、刻板,但靠谱英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最直接的莫过于“严谨”和“刻板”。在许多英国人看来,德国人就像他们那精准得如.............
  • 回答
    2015 年英国大选后的政治走向,确实是一段值得细细解读的时期,它不仅深刻改变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2015 年大选后的英国政治格局:风起云涌,分歧渐显2015 年大选,保守党在戴维·卡梅伦的领导下意外地赢得了议会多数席位,这打破了此前联合执政的局面,.............
  • 回答
    网传韦博英语倒闭,员工欠薪,成人英语教育市场暗流涌动近来,关于知名成人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Web International English)“倒闭”和“员工欠薪”的消息甚嚣尘上,在教育行业尤其是成人英语培训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消息一出,不少曾经的学员和员工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诉苦,韦博英语的口碑也.............
  • 回答
    对于旅游博主亵渎英烈被平台永久封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这事儿出来,网上也是吵得沸沸扬扬,有人拍手叫好,觉得这回平台总算做了件人事,有人则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也有人会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旅游分享。首先,咱们得明确“亵渎英烈”这件事本身。 我觉得这事儿的性质挺严重的。英烈,顾名思义,就是那.............
  • 回答
    “大局计划”:英超权力洗牌的野心与隐忧2020年10月,英格兰足球界被一份名为“Project Big Picture”(大局计划)的秘密方案震动。这份由英超六家豪门俱乐部——利物浦和曼联牵头——提出的改革蓝图,其核心在于重塑英格兰足球的金字塔结构,将权力与利益更加集中于头部俱乐部,并以此换取对英格.............
  • 回答
    这绝对是不少剧迷都会遇到的一个坎儿。你看着英文字幕,就像在读一本写得挺不错的英文书,情节、对话都能顺畅地接收,可是一旦把字幕关掉,那些声音就如同天书一般,即便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具体发音、语调、连读、弱读这些细微之处,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想要跨过这道“听不懂”的门槛,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过.............
  • 回答
    哎哟,这事儿,但凡是玩过几把《王者荣耀》的,估计都遇见过,或者听说过。钟馗勾自己家打野buff,这种操作吧,说实话,有点超出常理了。但要细究起来,这背后也牵扯出不少玩家在游戏里遇到的各种心态和矛盾,挺有意思的。你想啊,一个钟馗玩家,辛辛苦苦练了一个他最拿手的英雄,结果呢?进ban位了。这就像你辛辛苦.............
  • 回答
    关于亚瑟王,现代英格兰人的看法,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三言两语概括的问题。毕竟,亚瑟王的故事在英国流传了千年,早已深深植根于文化肌理之中。你问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的现代英国人,尤其是英格兰人,怎么看他?这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有点像你在问一个家庭里,不同代人对家族史的态度,各有侧重,各有解读。首先,我们.............
  • 回答
    嘿,各位兄弟姐妹!今天咱们来聊聊《英雄联盟》里那个让无数AD玩家又爱又恨的英雄——德莱文! 我算是接触英雄联盟有年头的老玩家了,ADC位置基本上摸了个遍,各种主流非主流的都试过。但是,说来也奇怪,德莱文这个英雄,我几乎就没怎么碰过。不是说他不好,也不是说我玩不好,就是一种奇怪的“缘分未到”的感觉吧.............
  • 回答
    关于这位英国学者提出的天鹅绒虫与蝴蝶之间关系的学说,我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愿意深入探讨一番。这类基于严谨观察和逻辑推演的学说,往往能为我们揭示自然界中那些隐藏得极深的联系,尤其是像天鹅绒虫这样相对小众却充满奇妙生物的类群。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位学者具体提出的“学说”内容是什么。因为“关系”本身可以涵盖.............
  • 回答
    看到钢铁侠、蝙蝠侠、绿箭侠这些有钱的超级英雄,我心里总是会掠过一丝复杂的感受,既欣赏,又带着点现实的审视。他们身上那种“财富+超能力”的组合,确实让他们的故事和行动有了独特的色彩,但也因此引出不少值得玩味的点。首先,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 钢铁侠(Tony Stark): 这绝对是个天才发明家,而.............
  • 回答
    作为一位熟悉《哈利·波特》系列的读者,我非常乐意与您一起探讨《囚徒阿兹卡班》第九章英汉对照版中可能存在的翻译更改问题。这类更改,无论其本意如何,都会引起我们对原著精神、语境以及翻译者意图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且不同版本的翻译可能存在差异。 即便是同一本书的同一.............
  • 回答
    拥有相同的语言,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相互看法,就像一锅烹饪得恰到好处的炖菜,里面有亲切感,也混杂着些许戏谑,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调味剂。虽然大家说的是英语,但这“英语”本身就有很多细微之处,更不用说背后支撑着这些语言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了。普遍的亲切感,但掺杂着“你那是英语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