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英国设立最多可以容纳4000人的方舱医院,所有床位具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

回答
英国设立最多可容纳4000人的方舱医院,所有床位具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这一举措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总的来说,这反映了英国政府在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尤其是COVID19疫情)所表现出的 前瞻性、战略性以及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心,但也可能伴随着 成本、效率和潜在的社会影响 等方面的考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一、 积极的方面和其背后逻辑:

应对疫情冲击的战略储备:
“压平曲线”的补充: 设立大规模方舱医院是应对疫情早期阶段,当常规医疗资源(ICU、呼吸机、医护人员)即将饱和时,一种关键的“缓冲”机制。它能够分流轻症和中症患者,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确保重症患者能获得最及时的治疗。
预判高峰的需求: 疫情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病毒变异或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下。拥有预设的、具备高端医疗设备(呼吸机、供氧)的床位,意味着政府在为最坏情况做准备,确保在患者数量激增时,有足够的容量来提供生命支持。
“所有床位具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的意义: 这不是简单的隔离点,而是具备高度医疗能力的设施。这意味着它能够直接应对需要呼吸支持的重症患者,而不仅仅是隔离和观察。呼吸机和供氧是当前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如COVID19)治疗的关键设备,保证床位配备这些设备,极大地提升了方舱医院的实际救治能力。

增强医疗体系的韧性:
“平战结合”的思路: 这种大规模的医疗设施储备,虽然主要用于战时(疫情高峰期),但其建设和维护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平时,这些设施的场地和设备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非传染性疾病的集中治疗、大型医疗演习等。
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通过分散患者,防止所有患者涌入现有医院,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一旦挤兑发生,将导致医疗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能救的人救不了”的悲剧。

体现政府的决心和投入:
巨大的资源投入: 建设一个能容纳4000人、配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的方舱医院,需要巨额的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力投入。这显示了英国政府对国民健康的重视,以及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上的决心。
快速反应能力: 这种设施的设立,也意味着政府在接到预警后,能够迅速调动资源进行部署,展现出一定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 潜在的挑战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高昂的成本:
建设和维护成本: 建造和维护如此规模的医疗设施,尤其是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成本非常高昂。这包括场地租赁/建设、设备采购、电力供应、供氧系统维护、消毒、清洁等。
运营成本: 更大的成本在于人员配备。每张床位都需要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的专业照护。4000张具备呼吸机和供氧的床位,意味着需要数以千计的专业医护人员轮班值守,这可能是最大的成本和挑战。

医护人员的短缺和培训:
专业人才需求: 呼吸机和重症监护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高峰期,医护人员本身就面临巨大压力和短缺问题。能否快速集结并培训足够的专业人员来操作这些设备并照护患者,是关键的挑战。
“白衣天使”的风险: 在高传染性环境下,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感染风险,需要充足的防护装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设备的可获得性和技术支持:
全球性竞争: 在疫情高峰期,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设备是全球性的紧俏商品。英国能否确保其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呼吸机和稳定的供氧供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技术维护: 呼吸机等设备需要专业的维护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在紧急状态下,这方面的保障也至关重要。

患者的安置和后续治疗:
分级诊疗的衔接: 方舱医院主要承担中症和部分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一旦病情加重,他们需要转往更高级别的医院。如何确保与现有医院的顺畅衔接,以及患者的康复和出院后的管理,是整个医疗体系需要考虑的。
长期影响: 这种“临时”医疗设施的设立,也可能影响到常规医疗服务的提供,例如非急症手术的延误等。

潜在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流水线”式的医疗: 方舱医院的设计目的是最大化容量,但过于标准化的流程和相对简化的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尤其是在需要长期护理的情况下。
设施的适应性: 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非常特定的设备或环境,而方舱医院的“通用性”设计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需求。

社会和心理影响:
隔离和心理健康: 大规模的集中隔离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虽然具备呼吸机和供氧设备表明了医疗上的支持,但精神上的支持和人文关怀同样重要。
公众认知: 方舱医院的存在,往往意味着疫情的严峻性,可能对公众情绪产生影响。

三、 总结和评价:

英国设立如此大规模、高配置的方舱医院,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其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上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这可以看作是英国政府在吸取过往经验(例如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疫情中的应对模式)后,采取的一种增强医疗体系韧性、确保关键医疗能力储备的积极举措。

然而,这样的举措并非没有代价和挑战。高昂的成本、对专业医护人员的巨大需求、设备供应的稳定性、以及与现有医疗体系的有效衔接,都是需要审慎评估和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最终的效果将取决于其建设、运营和管理是否到位,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与整体疫情防控策略相结合。

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种准备也可能是一种警示信号,表明政府预计可能会面临非常严峻的疫情挑战。它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在任何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资源的充分准备和科学调配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英国的这一举措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方舱医院放呼吸机?哈哈哈哈哈哈……

要是方舱医院加个呼吸机就能当重症病房使,那中国费那么大劲建雷神山、火神山是为了啥?钱多得没处花了?

user avatar

诸位说养蛊的,那是真的不懂我大英啊。

我大英从来就没有轻症患者,轻症一律在家,没到快不行了,NHS都不给上门检测的。

且看我大英目前的治疗成效,2352死,135治愈,死亡率95%,这其中治愈的还包括了查尔斯王子这样的“权贵轻症”。

这意味着什么?在英国,确诊就一只脚踏进死亡了。

所以建这么一个方舱医院给重症,不在乎他们交叉感染养蛊,是因为反正也是要死的。做做样子,是怕大批人无法就医死在家里的话,没法糊弄民众。

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此!

user avatar

谢邀。从图片看,英国人是下了血本,花了功夫的。能明显看出,床头都有氧气和压缩空气的接口,可以直接连上呼吸机,这就意味着要铺设高压铜管,设立集中供氧装置,这就已经是医院级别的装备了,应该对标火神山。

呼吸机差一些,看图片上,配的是麻醉机,能对付着用用,这也显示出英国呼吸机的极度缺乏。

床,是标准的最简配置ICU床,电动升降,配气压床垫,国内采购价应该是20-30万每张。

总得来说,是很认真的态度。

我倒是觉得不用太担心感染问题,重病人应该都是确诊的。单独半开放隔间,床间距离已经好于大多数普通ICU单元,并不是凑合。

user avatar

各位可以歇一歇了,摆事实答题没用的,这位提问者倾向实在是太明显了,看英国最近被黑的这么惨,好不容易有个能拿出来转移仇恨的事,忙不迭的跑来提问想让大家夸夸他的 爹,没想到竟然没人夸,这位云英国人心态都崩了,不惜造谣来捧一踩一,属实是 带孝子。


大家笑一笑就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