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来混,都是要还的。1840年英国人就是故意用毒品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和灵魂的。那时中国烟馆林立,从官方到市场,人民用毒品致幻江河日下的虚妄上国梦。英国人想不到他们的子孙也有今天,他们的子孙就像当年他们祖辈造下孽怨的“还债者”,而他们的子孙是自愿的,他们的制度对这种自愿行为无能为力。英国人民用毒品致幻江河日下的虚妄日不落帝国梦。
2、中国一定要引以为戒。坚决要杜绝毒品,任何坏的习惯一旦形成规模,法律根本拿他无能为力。如果中国有一亿以上的吸毒人口,官方也不得不修改法律,承认他们。所以,对坏的行为,一旦露头,就要坚决猛打,置于其死地,比如毒品,决不能有任何姑息!反过来,对于好的行为,在他刚开始时就要尽力扶持。
3、僵尸围城不是梦。
玩过《生化危机》的人应该记得感染T病毒的人,变成神经系统被摧毁的僵尸。僵尸的原型就是吸毒者,吸毒者就是现实世界的僵尸,神经系统已经被毒品控制,除了要获得毒品,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吸毒后,人体肢体不调,行动踉跄,认知不清,有攻击行为(比如美国吸毒后那个啃脸的家伙)——大家想想欧美僵尸片里的僵尸,完全就是重度毒瘾者的写照。城市化发展,毒品是绕不开的坎,极度的消费主义以极度消费和极度快乐为目标,毒品正迎合消费和极度快乐两个属性。一些无知的人类为了对抗焦虑并寻找快乐,选择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无法抵抗。一些国家的城市已经陷入广义的毒品(药物滥用)的泥沼,大量“瘾僵尸”将在人口比例中持续攀升,这就是我所谓的僵尸围城。为什么我的答案被踩下去,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中国也正在走药物滥用的老路,而且越发严重,一些滥用药物的国人对这个回答是仇恨的,因为我叫他们僵尸,他们踩我但不敢给毒品洗地,因为他们的数量还不够庞大。庞大到一定程度,为毒品和滥用药物开脱的理论和组织就会公开出现。哪个国家能战胜毒品这个坎,哪个国家将赢得未来。
4、“英国警方认为,因为吸毒者不必违法犯罪凑毒资,就能嗑到死,而毒贩也因此失去就业机会”——英国警方真的这样认为,嗑到死?那成本太高了,既然目的是他们按照他们当初的选择,磕到死,中间政府提供的毒品、场所、人员会不会成本太高?这些都是纳税人的钱。
5、英国的“官办毒馆”解决不了问题。极端消费主义社会就是极大限度的增加人类的享乐阈值,就像食物的口味越来越重,脂肪和糖越来越高一样;吸毒者的快乐欲望是政府填不满的,而且毒品种类繁多,有迷幻的、有抗抑郁的、有极度快感的、有极度抑制的……,英国政府能满足这么多种毒客的需求吗?没有,毒贩去满足。政府的默许会降低整个社会对毒品的承受阈值,毒品会成为像口香糖式的生活必需品,真的必须品,一旦拥有它,终生必须品。英国的核潜艇已经聚众吸毒了,相关回答继续者张付:如何看待英军战略核潜艇上乱搞男女关系?
总之,当初别拿坏的东西去害人,总有一天你或你的后代就会沾上它;一旦坏的行为形成人口规模,法律是堵不住的。
大英帝国雄风不减当年,手动点赞!
女王陛下一拍桌子,老娘祖上就是搞走私卖毒品起家的,还能让一帮原始森林的土猴子抢了生意?!反了你!
mmp我自己开干!
不擦亮招牌你们以为伊丽莎白是开宠物店的吗!
居然还有人在回答说合法化后,毒品的成本就会降低,简直荒唐可笑。现在的冰毒、麻古很贵吗?
跟这么多吸毒人员聊过吸毒成本的事,除了海洛因现在还是要一千多两千一克外,其它的冰、麻、摇、K一个月的吸毒成本也就一千多到两千,这吸毒成本很难承受吗?当然你会说,他们不工作肯定很难承受,问题是合法就会工作,就会有收入?
参考吸毒的成本:吸毒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代价到底有哪些?
这种合法的吸毒所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都开设有,包括原中国云南给吸毒者免费提供注射针头都是一个道理。
原来也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在我国云南个旧的吸毒人员可以在当地的一个艾滋病咨询中心免费领取到清洁的针具,用于静脉注射吸毒。在今后的几年中,这种网点,还会在云南的昆明、德宏、瑞丽等几个城市出现,覆盖更多的吸毒人群。
原文:给吸毒者发放针具等与禁毒矛不矛盾?
我国云南与西方国家提供合法吸毒室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意,提供免费清洁的针具减少艾滋病和肝炎的传染,降低已存在的危害。其实这些事情并不新鲜,全世界还有美沙酮维持治疗,了解美沙酮的都知道,它其实也是阿片类物质一种,与海洛因同源,只是作用性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个世纪某个时段,云南边境地区的城镇,海洛因泛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当地人对吸毒见怪不怪,甚至在某些村和镇大多数人都在吸毒,而在当时当地政府缺乏禁毒与戒毒的经验,这造就了大量的吸毒人群。经过数年的泛滥,云南这些地区对于吸食海洛因已经处于管不了,禁不住的地步,到了2000年后这些的地区已经是吸毒人数的重灾区。
很多人以为毒品非法,加上全力打击就造成毒品暴利,其实要是到边境城镇去看看,海洛因的价格并不见得多昂贵,到内地主要是人力成本,躲避成本,才造成毒品价格高昂。这些地区的吸毒人员基本已经到了重度成瘾依赖阶段,并且还携带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从减少吸毒人员的传播疾病,减少对社会大众的危害出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制定了《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也就是前所面所说的免费领取到清洁的针具,这是政府在迫不得已下的干预措施。从法律角度来讲,这应该是政府部门的违法行为。但细细想一下,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有何胆量和权力来制定这个违法的条例,只能说明这已经得到上层的默认和批准,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当然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打击和教育下,这些地区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毒品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后果,加上经济条件的提升,吸毒人员得到有限的控制,这些条例就已经失去意义了。那么这就可以看出,这种不得已的行为,如开设医护监督吸毒室(合法吸毒室),提供清洁的针具,其实都是政府已经对本地的毒品处于失控状态(管不了,禁不住),间接的承认对毒品的管制失败后的产物。
回过来看看英国这个政策产生的原因:
2015年,英国约有2%的80后-00后吸食毒品,而这个数据到了2016年,一下子就翻了一番,达到了4.2%。单看数字并没什么可怕,而一和整个欧洲1.9%的平均水平对比时,腐国这些面色惨白瘦骨如柴的年轻人,就该感觉对不起祖上的亨利和维多利亚了。
毒品产生的快感只是一时,很快这些年轻人就会发现他们的钱包比他们还瘦,自己也宛若智障,失去了判断力。偷抢坑骗,只为了能吸一口,也不注意卫不卫生。结果,这些人变成啃老族不说,他们还可能成为隐形的艾滋病传播者。
近年来,英国政府为了控制毒品犯罪,对毒品施行“零容忍”政策,成功使非法毒品的流通量降到历史最低。但出人意料的是,和毒品相关的死亡率却飞速上涨,达到了欧洲平均水平的三倍。
为了得到市面上急剧减少的毒品,毒瘾者不惜偷窃,抢劫,甚至杀人。当毒瘾上来时,他们由于迫切地想要注射毒品,往往不在意注射器是否被消过毒,因此导致自己染上梅毒、艾滋病等致命的疾病,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健康人群传播。在这方面,英国不幸再登欧洲“榜首”。同时,吸毒者也很可能因为掌握不好剂量而使自己注射毒品过量而死亡。
于是英国政府急了,堵不如疏,既然你这么上瘾,你也别去祸害别人了,来我这吸吧!警方买进干净的医用海洛因,每天免费让毒瘾者注射两次。干净卫生,不花一分钱,剂量受控制,品质有保障,还有警察叔叔全程监管,戒毒人员帮助戒毒。放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海洛因上瘾的人都能免费去警察局注射。霍格表示,只有小部分通过戒毒所数据统计出的极度上瘾者才能行使这项权利。
看到上面的条件没有,只有海洛因的极度上瘾者才能行使这项权利,换句话说,重度海洛因吸食者,反正你们也戒不了,就怕你们到处传染艾滋、性病等疾病,不如国家直接帮你们吸到死,只要你们不出去害人。
也许有人说,那些吸海洛因的烂毒鬼这样也挺好的,那么我再接着问题一下,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个方法行之有效,那也仅是针对海洛因。我国对海洛因吸食者早就有美沙酮之类的维持治疗。美沙酮纵有万般不好,如成瘾、身心危害,但是至少能让人维持稍微正常的状态,只需每天喝一次。但是合法的注射能让吸毒人员维持多久的正常状态?
当吸毒人员的耐受性的不断的提高时,监督的医护人员确定吸食者的量剂?如果在合法吸毒室过量致死,这个负责谁来担,是监督不到位,还是吸毒者自身的原因。这个时候人权组织会不会跳出来说是政府的监督有问题,要负责任,不用担心欧美的没有这样的圣母。当然真正到了吸毒量剂不可控制的地步,吸毒人员去不去这种场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呢!
欧美在毒品问题上一步一步退让,早晚会在这个上面栽跟头的,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参考美国的阿片类药物滥用,进入公共危机是前几日讨论的热门问题吧!陈敏: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因阿片类药物的危机,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我只是在想现在海洛因注射还可以提供场所,让他们受到监管。那么在新型化学合成毒品面前,请问这些国家用什么来控制这群有可能得精神病的吸毒人员,他们发起疯可是连爸妈,老婆孩子都砍杀的。国家提供化学合成毒品么?化学合成品啊,直接将你的脑子和中枢神经破坏的,你能逆天的发明不伤神经的化学合成品么?
了解新型化学合成毒品的恐怖:冰毒成瘾的背后,是“疯狂恐怖”的精神病
另外,如果在你所居住的附近开设这么一个合法的吸毒所,整条街吸毒者居多,那些说这个政策挺好的,就问你们怕不怕,愿不愿意。你的态度不知道,但是一些欧美民众是不认同这样的“纵容”行为,他们对此充满着争议,并且在社会各界不断的开展示威、抗议。
由于此“吸毒室”引起了附近居民较大的争议,落地开张的过程十分曲折。周围居民曾经举行示威,他们担心毒品注射站的建立会让瘾君子在附近集中,从而给当地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这导致“吸毒室”的选址过程曾经三度变化,法国政坛也对此展开激烈讨论。
反对该项目政客、附近居民和社会团体则认为,这是通向毒品合法化的一个危险的法律缺口。他们在国会和国务会议中制造阻力,反对这一项目生效。
巴黎十五区市政议员飞利普·古永(Philippe Goujon)气愤地表示:“这将是政府对二十多年来反对毒品工作的巨大颠覆。此前,我们已形成了相关协商政治模式,来抑制毒品泛滥的风险。而如今,我们却要将毒品一般化和合法化。国家既禁止嗑药,却又帮他人嗑药。”该议员将毒品注射室的开办视为“事实上的去刑化”和“毒品合法化的苗头”。
德博拉·巴乌利克(Déborah Pawlik)对这一法规的松绑感到担忧,他认为:这将导致“蜜罐效应”,成为毒品交易者们的利好消息。“这一吸毒室无疑会拉动毒品的需求,导致贩毒量和吸毒者的增加,扩大毒品的危害风险和增加公共开支。”
该吸毒室的开放时间同样引起了争议。目前该机构开放时间为13:30到20:30,在非开放时间,这些瘾君子们能去哪里呢?“他们不见得会根据吸毒室的开放时间调整自己的时间表吧,”德博拉·巴乌利克说,“这一举措也未能取得吸毒室周围居民的理解,同时运行费用也相当高昂,达到了每年120万欧元。”
恰好在b站看到过一个关于为什么要免费为瘾君子提供毒品的科普视频:
片名:为什么美国的禁毒战争是一场巨大的失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205170
其核心内容大致如下:
1、从尼克松开始近半个世纪的禁毒战争引发了全球无数腐败暴力以及侵犯人权的恶果,但毒品问题依旧严重。
2、原因在于如果不处理需求端,仅仅打击毒品供给将会使得因为毒品资源稀缺而产生的犯罪与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3、曾经饱受毒品问题困扰的瑞士采取了一项“减少伤害计划”。为瘾君子提供免费海洛因吸毒场所,并提供安全卫生的全方位医疗护理。结果大大减少了街头暴力、艾滋、卖淫、吸毒致死等等社会问题,还让三分之二的吸毒人员重新开始正常工作。
瑞士这项举措正是问题中英国此类措施的学习榜样。
尽管视频简单易懂生动活泼,但是其中的逻辑陷阱与预设立场还是非常明显的:
1、错误归因。因为禁毒战争与全球暴力事件频繁同时出现就告诉观众禁毒战争引发了全球的众多问题。
2、以偏概全,夸大其词。
3、在成本上单方面列出应对毒品问题机构的预算而忽视了上千亿毒品经济造成的损失。
4、以人权、种族问题绑架政府所采取的禁毒措施,将种种社会问题归咎于严格的禁毒战争。
禁毒战争对少数族裔更不公平
禁毒让美国囚犯人数暴增。
总之,在种种禁不起推敲的论述后面其逻辑如下:毒品本身不是问题,禁毒引发的社会问题、人权问题才是。
这也是富人吸毒的逻辑,对于他们而言在完备的医疗措施保护下吸毒的危害被降到最低而同时享受到了极大的快感满足更不会对社会或自己有任何负面影响。但是真的如此吗?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529285无论多有钱,毒品从生理层面上造成的危害是金钱无法弥补的。即使是合法而廉价的笑气对于吸食者的伤害都是永久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开篇的视频最后提到了其资助机构:开放社会基金会。这个由金融大鳄索罗斯成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在名为《来自山国的启示:瑞士转变毒品政策的全球性借鉴意义》的报告中说,瑞士的试验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瑞士政治领导人对“无法控制”的公开吸毒现象采取了一种事用主义态度。
但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毒品问题本身而关注这一领域。因为这个基金会的宗旨就在于“开放社会”这一哲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理念。
什么叫开放社会?
提出者、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认为这种社会形态的出发点在于任何关于根本真理的论调都是无效的,所有团体都不允许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在这样的社会里,观念冲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处。社会共同的限制措施必须通过“法治”来确立。这种开放社会的敌人就是极权主义。
ps:这里的法治在西方话语背景下自然就是西方的民主制度。
这是种美好社会的构想基本就当今泛滥的白左思潮的理论依据,但如果从逻辑上来看的话,这种反对一元化的一元化论述自身就陷入到了一种矛盾之中。这种理论上的缺陷也是平权运动极端化反而走向政治正确的逆向歧视的理论根源。
所以,追溯理论来源,就可以知道这种开放社会理论下的实践是需要缺乏普遍的可行性的。尽管上面的视频是从经济学角度、社会治理角度谈毒品问题,但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个“开放社会”这个社会理想模型。所以视频中暗藏了一下信息:
毒贩与帮派是不能武力消灭的、
瘾君子跟普通公民是一样的、
甚至毒品本身也是可以跟酒类相提并论的。总之所有已存在的实物都是合理的,政府要做的是防止暴力、hiv、侵犯人权等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但是戒毒?当然没有
打击制毒贩毒运毒?也没谈
毒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毒贩为了利润会用一切办法去”开发“新的客源,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放任供给端只会让吸毒者越来越多,而接待瘾君子的公共毒品提供机构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直到无法承受为止。https://rc.mbd.baidu.com/iwrvgwh
毒贩引诱青少年吸毒的五大毒招
不打击毒贩而只为吸毒者买单将会使得被毒贩引诱吸毒的人越来越多。同样的情况,如卖淫合法化将会导致愈演愈烈的人口贩卖,在暴利的驱使下最后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性产业都会如滚雪球越滚越大。
数据显示,瑞士每年需要出资2200多万美元以维持这个项目给1300多人提供吸毒服务,平均下来每个瘾君子身上年花费1.6万美元。瑞士这样人均gdp八万多的富裕小国能够以庞大财力为毒品问题买单,然而对财政陷入危机而不得不放弃对于小微犯罪管理的英国而言,全社会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成本吗?美国呢?中国呢?以及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呢?
所以最起码这种方法在瑞士的成功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而且视频也在有意忽视这项计划在瑞士国内引起的争议。
但这种在理论依据与论证上都有巨大缺陷的模式为什么开放社会基金会如此推崇呢?
因为按照开放社会理论政府存在意义不是去治理社会问题、管理社会成员而是为社会问题兜底买单。最后,政府的形态只能走向要么兜底成本越来越高而破产、要么只能自然而然收缩成为越来越小的政府。 这也是纯粹的“税收—公共服务”政府模型下的理想状态。如果不往这个方向发展而试图从问题源头处理,那么政府就会成为开放社会的敌人——极权主义。
放在毒品问题上就是:政府以巨额财政投入去消化吸收毒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至于毒品本身?视频给的信息也很明确,不要也不能去管供给端,否则将引发利益冲突下的人权危机甚至造就一个极权政府。这也是视频以尼克松开始的目的,因为这个对中国人来来说印象不错但因为水门事件而被美国人认为有独裁倾向的总统足以唤起西方观众心中对于极权主义的厌恶。
反对禁毒战争、开放社会基金会、政府为社会问题兜底买单、极权主义、金融大鳄索罗斯,当把这些信息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就豁然开朗了。
当年1998年横扫东南亚的索罗斯在香港跌跟头,香港政府强势介入与中央政府表态支持是最重要的原因。对于金融巨鳄而言,各国政府以及其稳定社会的职能就是资本全球扩张、掠夺财富的最大阻碍。因为一个资源不受任何约束完全自由流动的社会必定陷入两极极端分化,而金融资本永远会站在大头一边,并且越滚越大。这是资本的永恒属性。
从哲学理论、意识形态开始就
让社会上层建筑的形态与沿革以及舆论为其终极目的服务,而民主、人权只是扫清障碍的工具,无论这个障碍是来自本国还是他国、东方还是西方。
这就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本来看到这个略显哗众取宠的标题,打算来辟谣的,结果发现...是真的。
独立报报道:警方计划免费提供海洛因,以帮助瘾君子摆脱毒品,并打击毒品犯罪。(链接: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police-free-heroin-addicts-drug-trade-profits-durham-constabulary-class-a-chief-constable-mike-a7613161.html)
报道中写道,英国杜伦市警察局长Mike Barton称,向瘾君子提供毒品能有效降低毒品犯罪,并呼吁到:“我们应该放下因此带来的道德上恐慌,(因为)这是治疗计划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目的是防止犯罪。“ (“We need to get over our moral panic about giving people heroin as part of a treatment plan,” he added. “Our primary concern is to prevent crime.”)
他还说,毒瘾是一种医学问题,不是犯罪问题。("Addiction is a medical problem, not a criminal justice problem.”)
Barton局长不愧是业界良心,他还特别强调道,计划提供的是货真价实的海洛因,不是替代品美沙酮。(“What I would want is a facility for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to be provided with heroin rather than methadone,” he added.)
报道还写道,在今年十月,格拉斯哥市公共健康部门、市政厅和警察局已经批准了一项计划,建立能容纳500人同时注射毒品的“注射室”。("shooting gallery" ).
另外,根据BBC题为:《免费海洛因“有助治疗”》的报道,布莱顿也在考虑建设吸毒室,为瘾君子提供“卫生的(吸毒)条件”。(链接:Free heroin 'promotes recovery')
根据BBC的统计,英国已经有17家戒毒机构提供免费的海洛因。
简直是...魔幻现实。
--
我的刑法学老师曾经说过一句有些愤世嫉俗的话:“打击犯罪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犯罪合法化,然后征税”。最近欧美一些国家的行为,印证了这一说法:对于成瘾性不高的毒品,大可以全面合法化或者允许“药用”,并征收交易税,例如美国很多州已经允许购买药用大麻(medical marijuana)。
而英国近期的举措,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趋势:对于既有毒瘾,又不能为税收做贡献的人,为了打击犯罪的需求,可以直接向他们提供毒品,来避免毒品引发的犯罪。
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可理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现象:由少部分人创造的食品、工业制品,提供的社会服务,已经足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求。对于不能为社会贡献劳动力,智慧和资本的成员,只需要将他们喂饱,满足他们的需求即可。
这符合普通人的利益: 把税款用一种平和有序的方式变成毒品,就可以避免为筹集毒资引发的犯罪,相当于纳税来确保公共安全;这也符合政客的利益,只要能用毒品换来选票,再加上医学证据和社会学研究为这一举措提供科学依据,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游说公众,说不要太担心道德滑坡问题。
有的人可能会说,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为吸毒者提供卫生的针头和注射器的做法,而且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一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然而,提供针头和提供毒品完全是两码事,针头和毒品通过不正当途径流出监管范围进入黑市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可相提并论。
有序吸毒,不要搞事,老实投票,安静地死,这也许就是英国政府对瘾君子的期待了。如果家大业大,不在呼多几条寄生虫的话,这样不失为一种治国之道,但看看现在的日不落帝国,又还剩多少家底可供挥霍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