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低调的霸气是下面这张。
上面只是背景,有人笑他们“叫花子”一样的部队,就是一个青铜。他们跨过了那条江。
这是朝鲜停战后没多久的一张照片。
女志愿军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懂英语这一条就够得上高级知识分子。女性上第一线,就能体现志愿军的霸气。
看看周边那些美军的笑容。完全是羞涩的,处于好无战斗力的状态。 据拍照者说,美军是一拨一拨的坐在旁边来。跟男志愿军握手,拍照,抽烟,互送礼物后,就跑到这个女志愿军这里傻笑一下。男志愿军则在外围抽烟,但是很警惕看着美国兵,如果谁不老实,马上板砖,石头,木棍招呼过去。而且周围志愿军的站位很好,完全是一个围歼的态势。
幸好,想象中的最坏情况根本没有发生。
所以,作战实力是全方位,包括士气。特定环境下,比如这种对峙的条件下,美军完全不行。
要说最霸气威武,还是上面这张。因为它存在着太大的想象空间。战俘都能有这样的乐队。什么时候见过?
上面这张类似的照片,到现在还让一些精美分子很不舒服。说什么这照片是摆拍(不敢说是PS,或者说是志愿军冒充战俘的),实在找不到理由,就编造什么战俘死亡率,反正干脆不讲碧潼战俘奥运会。
——————
我们的战俘管理人员经常带领战俘去山上劳动,比如砍柴等。土耳其战俘很老实,砍柴之余发现山上有野大麻。于是他们经常大包小包的摘了很多这种叶子,带回战俘营晒干后卷香烟抽。
香烟在战俘营里面是硬通货。美军战俘一听是大麻,马上两眼发直。中国志愿军对这帮战俘是真的好,每个战俘都发军用钞票。于是,美军战俘就拿军用钞票去换土耳其人的大麻烟。很快美国兵的钞票就用光了,然后就开始赊账,再然后就开始赖账。赖账赖久了,土耳其战俘又围殴那几个美国兵。
志愿军管理人员马上对双方进行了批评,可惜那帮美国兵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个时候英国战俘用英语说了一句:“志愿军同志,我认为应该把这几个美国人交给朝鲜军人处理……”那帮欠钱没法还的美国兵立刻老实了,因为这些美军战俘一直受到了美军方面的教诲,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投降也只能向中国军队投降,千万不能向朝鲜军队投降,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到了后来这几个美军战俘帮土耳其战俘干活算抵消了欠下的钱,干的活包括给土耳其战俘锤肩捏腰、唱歌跳舞,不会唱歌跳舞的就弄一些学狗叫学鸡叫等娱乐节目,最后通过这些方式总算把欠的钱还上了。
上面一件事在
一书中有更详细的分析。
所以最霸气的照片是没有拍出来的那张,就是美军给土耳其士兵还钱的那张。毕竟是战俘,没法拍。
上面一书有很多照片也非常霸气
这个回答,怎么说呢。
喜欢点不一样的东西很正常,一定要张扬一下个性也很正常。但是看看这位答主其它的回答,总觉得这个图片远远不止喜欢日本海军、张扬个人喜好这么简单。
滥用民族主义当然是应该反对的,但是多数为法西斯主义、为帝国主义叫魂的人,连指责民族主义的资格都没有。别以为你读了研究生、有了博士学历、出国镀过金,或者手里有几个钱,自己能喝上杯红酒抽个雪茄烟,再拿本《乌合之众》、《一九八四》拍个照装个X,你就能在军舰上吃水馒头、在狼穴里喝酒、在哈尔滨平房看中国人怎么病死、在旅顺口看自己手下怎么砍人头了。一条年薪30万的人命和一条年薪3万的人命在帝国主义的统治者、在法西斯独裁者眼中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妨碍了他们,特高课和盖世太保碾碎一个中产阶级和碾碎一个农民一样容易;只不过碾死中产阶级以后法西斯分子们还可以从他嘴里敲几个金牙下来攒攒给东乡平八郎他们打仗罢了。
况且,年薪30万的人,除非是做自媒体的,闲着没事刷知乎还有3000多回答1000多文章想法的,应该不多。
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彰显一下自己与所谓凡人的不同,跳梁小丑一样地整花活,结果只能是在自绝于人民的同时,不但不能与自己眼中的上流榜样平起平坐,还要给人当任其宰割的奴隶。
——————分割线内禁止答题————————
距离回答这个问题过去一些日子了,居然有600+赞,谢诸位提携。
其实一开始写回答倒不是出于回答本身存在的问题,开头已经写过了,喜欢点不一样的很正常,敝人也经常用昭和表情包,也会拿诸如“很有精神”这些东西开开玩笑;如果上升到“需要严肃起来”的高度,现代汉语中许多有关近代化的词汇源于日语,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多少也曾受过日本的影响;敝人也认同日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共产主义组织在各种运动中虽无很大成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以行动宣示了体现了敢为自由与解放而斗争的精神,或许这样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昭和”精神吧。
这个回答之下,有赞同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无论观点如何,没有人对吵对打,大多数知友只是清晰地、客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这是正常的知乎氛围。真理越辩越明,如果因为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就一定要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肯定是不明智的。敝人以为,讨论的最好状态应该是在站正确的立场上、集中不同意见之后,抽象出意见的公约数,得出我们的共识,以促进我们的团结。这样,我们的团结就是包含了个性差异的宏观的团结。这种紧密而进步的团结足以让那些主观的、片面的歪理邪说销声匿迹。
但是,话说回来,玩笑可以开,讨论可以讨论,到了该划清界线的时候,到了该表明立场的时候,该严肃还是要严肃,该统一还是要统一:写这个回答的目的也就在这里。倘若有人在这个问题下放一张鹿宪洲或者张君、白宝山、周克华的照片,被人质疑“你怎么能喜欢一个罪犯”,那么正确的回应应该是“我只是觉得他拿着枪的样子很帅,但是抢劫杀人的罪犯还是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不是“老子就是喜欢抢劫杀人犯,他们抢劫杀人是理所当然的,警察根本就不该抓他们”。打着自由讨论的旗号,为了怼而怼,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硬是把一张照片的审美问题变成了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打倒“小粉红”的批斗大会,以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大有“我们崇尚自由,请五毛们闭嘴”之势,这种行为在本质上与放一张抢劫杀人犯的照片再给他歌功颂德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如果这位喜欢东乡平八郎的先生能够在回答底下或评论区里注明一下自己仅仅是喜欢这身衣服或者这个面相,注明一下自己决不是为侵略行为辩护,那么不论他之前讲过什么话,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他还可以洗得白。还有就是冷溪先生回答底下为其辩护的人——他们的头脑应该清醒一些,要意识到点踩的人是在质疑他的立场,过多的争论——也只能让事情越抹越黑了吧。
1932年春,东北抗日义勇军攻入沈阳小东门。
我一直觉得图中左一、左二两位战士更适合在酒馆里当跑堂,或是在商栈里当伙计,然而时代却将他们推到了最闪耀的一个舞台,这是他们的不幸,却是中华民族的万幸。
破5000赞了,谢谢大家的喜欢,根据大家的要求,新上传的照片已无水印。
我珍藏的一张照片。
很多人都认为,霸气指的是睥睨天下的气质、是桀骜不驯的眼神、是时尚杂志的封面、是宣传画上的摆拍。
我不觉得。
我觉得,真正的霸气指的是一个在山沟沟里住着窑洞、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的人,和他的追随者们说:“终有一天,我们会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那时,再也没有人住窑洞、穿打补丁的衣服,每个人都有新衣穿,家家户户过年都能吃上肉。同志们,我们一定会成功,请你们相信我”。
说完,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落在了2020年的今天、仿佛落在了正在看着这些文字的你身上一样。
然后,他笑了。
同志们也都笑了。
9月9日更: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奥运火炬在英国伦敦传递,遭到藏独分子的严重干扰,两个藏独分子跳上特拉法尔加广场喷泉台上作秀,以吸引电视记者的镜头。
一位留学生带着满腔的愤怒,在气温零度以下且下着雨夹雪的天气条件下,毅然跳下水池,高举五星红旗,向西方记者们展现出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尊严的决心!
HK暴徒非法游行 霸气外露的光头警长!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三人组:
庞国兴(中)冉福林(左)王世军(右)
1962年11月18日,55师163团对西山口无名高地实施攻击。
9连2排4班副班长庞国兴,参与追击作战,随后因大雾迷失方向,遇到同样失散的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4人决定组成一个临时战斗小组,由庞国兴任组长继续战斗。
(4人分别装备有2支56冲,2支56半)
这支开挂的战斗小组一共打了五仗
第一战
小组于7时许在西山口附近,发现敌人的炮兵阵地。庞国兴、冉福林从正面沿公路两测隐蔽接敌,周文轩、王世军则从翼侧峭壁迂回。敌不知所措迅速溃逃,小组缴获英制87.6榴弹炮3门、将榴弹炮推入树丛隐藏后,小组继续前进,下图为向解放军举手投降的印军:
第二战
小组正要继续前进,又发现有10余名敌人在公路拐弯处推—辆熄火的小汽车。小组同样兵分两路夹击敌人,当进至距敌约200米时,敌见我来势迅猛,赶紧从车里扔出干粮、弹药、电台等辎重,迅速推车发动逃去,小组补充弹药后继续前进。
第三战
9时许,小组又在公路边发现敌人一个炮兵阵地,同样的左右夹攻,突然袭击,敌人同样的一触即溃。就这样,小组占领了敌人第二个炮兵阵地,又缴获榴弹炮4门。
下图为投降的印度锡克军人:
第四战
10时左右,小组追击到申隔宗北侧,发现敌军200余人,并有炮兵阵地。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小组占领了公路右侧高地监视敌人行动。11时左右,又发现有200余敌人从右后方涌来,小组被迫转入森林游击作战,周文轩与小组走散(后来周从另一路与部队会合),小组只剩下三个人。
第五战
3人小组向西山口返回,突然遭4名敌散兵射击,庞国兴迅速指挥小组抢占有利地形,以56式自动步枪猛烈开火,将敌全部击毙。
13时许,进至距西山口约500米时,看到南侧高地战斗仍在进行,便指挥小组向敌人侧后迂回。庞国兴用步枪两枪击毙敌1、2级准尉各1名,其余敌人四下逃散,庞国兴小组与兄弟部队会合,并带路迅速南下,占领了敌人最后一个炮兵阵地,再缴获87.6榴弹炮7门。
下图为庞国兴摧毁印军炮兵阵地的油画:
战斗总结:
战斗小组在与主力失联的情况下
孤胆插入敌纵深7.5公里
历经5次战斗
攻占3个炮兵阵地
毙敌1、2级准尉以下7名
缴87.6榴弹炮7门等多种装备
自己无一伤亡
战后,庞国兴荣立一等功
并被国防部授予
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友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荣立二等功
下图为王树声大将会见庞国兴:
庞国兴战斗小组的经历
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缩影
在历时一个月的作战中
我军仅以牺牲722人
负伤697人的较小代价
毙敌4885人,击伤1047人
更惊人的是
我军参战近2万余人,无一人被俘
印军则有3968人被俘
两军战俘比达0:3968
庞国兴为代表的解放军是阿三永远的阴影
请记住我们豪迈无敌的中国军人!王者之蔑,让敌人胆寒!人民子弟兵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就是这帮人改变世界还有课本的。
还有一张高清的
还有一张署名的
还有一张彩色的
后排左起:A.皮卡尔德(A.Piccard)E.亨利厄特(E.Henriot)P.埃伦费斯特(P.Ehrenfest)
Ed.赫尔岑(Ed.Herzen) Th.顿德尔(德康德)(Th. de Donder)
E.薛定谔(E.Schrodinger) E.费尔夏费尔德(E.Verschaffelt) W.泡利(W.Pauli)
W.海森堡(W.Heisenberg) R.H.否勒(R.H.Fowler) L.布里渊(L.Brillouin )
中排左起:P.德拜(P.Debye) M.克努森(M.Knudsen) W.L.布拉格(W.L.Bragg) H.A.克莱默(H.A.Kramers) P.A.M狄拉克(P.A.M.Dirac) A.H.康普顿(A.H.Compton ) L.德布罗意(L. de Broglie) M.波恩(M.Born) N.玻尔(N.Bohr )
前排左起:I.朗缪尔(I.Langmuir) M.普朗克(M.Planck M.居里夫人(Mme Curie )
H.A.洛伦兹(H.A.Lorentz ) A.爱因斯坦(A.Einstein) P.朗之万(P.Langevin)
Ch.E.古伊(Ch.E.Guye) C.T.R.威尔逊(C.T.R.Wilson)
O.W.里查逊(O.W.Richardson)
说个有点不一样的吧~
张国立,南极零下三十度光膀子拍照留念。
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山站内,有一列照片墙,上面展示了中山站的首批建站元老。
其中有一个为人们熟悉而又出人意料的名字: 张国立。
没错,就是那个演员张国立,那个总是在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那个与和珅斗智斗勇的纪晓岚。
我从来没想过这位皇帝专业户,还能与南极、科考这几个词联系到一块,更没想到张国立曾在南极舍命救下科考船,荣立个人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
时间回到1988年,这一年国家正组织第五次南极考察。
领队的是海军少将陈德鸿,他曾三次率队远征南极,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便是他带领创建的。
1988年这次,科考队的目标是建立更接近南极穹顶的中山站。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随队远征的,还有四川电视台——他们的任务是,拍摄一部关于南极考察站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
摄制组需要一个既会演戏,又懂电视拍摄的人,张国立由此进入他们的视线。
这是一个堪称“中国之最”的摄制组——人数最少,走的最远,行程最艰险。摄制组随队往返数万公里,拍下了诸多珍贵的影像。
关于在南极的经历,张国立后来曾说过一句话,“这辈子的苦,都在南极吃完了。”
在其他地方,七八级以上的风就叫大风了,在南极,十级以下简直不叫风。更危险的是冰崩,卡车大小的冰块崩落入海,跟炮弹一样。
科考队乘坐的“极地号“破冰船购自芬兰,破冰能力有限,在南极一路与浮冰的撞击中,头部出现了60厘米宽、一米长的破洞。
极地号只好降低速度慢慢航行,在浮冰中小心行驶。
1989年1月14日,经过几十天的航行,陆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队员们都非常兴奋。开始准备抛锚,登岸。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张国立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左侧船的左弦突然就冒出一个,真的是比篮球场都大的冰山就起来了,那个冰茬子和和那个海水一下子就整个上船上来了。”
此时距离陆地只剩下四百米,最可怕的冰崩还是发生了。
三起特大冰崩中,冰块雪粒四分五散直冲入海,小山一般的冰块朝科考船直冲而来,如果撞上,那将是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冰山在距离科考船几米处奇迹般停下了。但不幸的是,科考船周围海面已完全挤满浮冰,时间一长,船体必定被坚冰挤碎。
外国科考队收到了中国科考队的求援信号,但他们都对此都爱莫能助。
张国立回忆:“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日本的直升机在空中盘旋,都说船已经不可能再出来了,几年都不可能了,说我们赶紧撤退,其他国家的科考队员都愿意腾出地方来接纳我们。”
情况万分危急,船长拉响了警报,并下达了人员紧急疏散的命令,仅留守八人在船上与科考船共存亡,其他人上岸。
这八人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把自己的“遗物”交给别人,八个人把名字写在了一面国旗上带着,要陪着中国唯一一艘远航破冰船战斗到最后一刻——其中便有张国立在内。
科考队不愿放弃这艘从国外买来的破冰船,考虑之下,最终决定从浮冰中炸出一条路来。
船上虽然带了炸药,却没人用过,只有张国立在铁路工作时,曾经见过两次别人用炸药炸山,他自己也从来没操作过,但这时候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担任爆破组长。
南极的冰极其坚硬,光是放置炸药的冰坑,就凿了八个小时。
炸药起爆最要紧的是必须按顺序来,中间不能出现瞎炮,一旦时间上出现偏差,点火的人不能及时跑开,就将面临生命危险。
张国立下令点火起爆后,前几个炸点非常顺利,他正觉庆幸,突然发现第二炮的人还没跑——第二炮没点着。
张国立赶紧飞奔过去,飞速点着导火索,又飞速往回跑。
还没跑回,炸药轰响的声音已在耳边响起,张国立下意识地趴在冰上,只觉巨大的冰块砸落在身边。幸好没有一块落在他身上。
浮冰炸开后,“极地号”才最终脱离险境,得以靠岸。
南极归来后,张国立荣立个人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分量:“一等功,拿命换;二等功,有伤残;三等功,流大汗。”
科考队总指挥陈德鸿将军称赞他“了不起,是条好汉!”,为他题词:“抗严寒,斗冰雪,艺人国立;驾小船,建中山,一马当先。”
以往看惯了张国立雍容华贵的银幕造型,从未想过这个人年轻时还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一辈艺术家吃的苦,是今天的小鲜肉们很难想象。
张国立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工作常年辗转于天津、北京、陕西等地,张国立的童年就像“天上的云彩一般”。
中学毕业后,张国立在铁路建设一线架桥铺路。由于普通话说的好,后来才调到铁路文工团。
在文工团,京剧、相声、话剧、编剧、张国立什么都干,他没有上过大学,铁路就是他的学校。
用张国立自己的话说:“10年和铁路工人一起摸爬滚打,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南极归来后,他与邓婕一起开始北漂生涯,在阜成门一带租房,总是骑着一辆破单车,背着一个黄书包,顶着北京的寒风奔波于各个场子。
这样的生活,他们坚持了两三年,直到《宰相刘罗锅》之后,影视片约渐多,他的演艺生涯这才渐入佳境。
他此后的经历才为人们所熟知。
拍电视剧,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到《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演话剧,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演电影,拿到金鸡奖影帝;说相声,论起辈分来郭德纲叫他一声师叔……
他似乎有很多标签,又似乎如同一位邻居大爷普普通通。
半生漂泊,不急不躁,历经坎坷,终有所成。知乎上看到过有人用《老子》中的话评价张国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像极了他说过的一句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有个公众号: 郭大路的小酒馆,写些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欢迎关注~
侵删。
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智利大元帅
两张来自美国《LIFE》杂志的封面:
美国《LIFE》杂志1938年5月16日版封面,标题为“中国的保卫者”,由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1938年3月拍摄于汉口,以下是原文的封面说明
LIFE'S COVER:
The moon-faced Chinese boy on the cover is from the camera of Rorbert Capa. The boy is 15 years old. He is now standing at attention while school-children, only a few years younger, are giving his company a farewell before they leave for the front.This picture was taken in HanKow in March before the great Sino-Japanese battles of the year began. By now he may be dead. If he lives and wins he is likely in the next decade to astonish further a world that has come to look upon his nation as hopelessly backward and outmoded.
封面上圆脸的中国男孩由罗伯特·卡帕拍摄。这是个15岁的男孩。他现在正立正站着,而比他小几岁的学生们正在为他即将奔赴前线的队伍送行。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三月的汉口,当时中日大战还没有开始(这里为直译,实际指武汉会战)。迄今为止,他可能已经为国捐躯了。倘若他能活下来并且赢得战斗胜利,他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让世界更加震惊,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把他的国家看作是绝望落后且过时的。
补图:彩色修复对比版
此外该期中图文并茂报道了中国军队战胜日军于台儿庄的事迹: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这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1938年4月4日,卡帕来到台儿庄南部杨家楼敌前指挥部采访,一名中国指挥官告诉他,日军的装备和训练都强于中国军队,唯独进入巷战时,大炮不如手榴弹有效,手榴弹不如大刀有效,制胜方法便是与日军贴身肉搏。
“他是一名15岁的中国士兵,他的眼中有一种坚定的意志”这是最初卡帕为封面配图写说明时的原话。
难以想象,这名头戴德式钢盔的战士竟然未满18岁,但其目光如炬,突显出中国人抗战精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永不屈服,永不可侮。
很可惜当时没有记录这名战士的姓名,传闻这名战士也与其他千千万万、默默无名的抗日战士们一同在武汉会战中为国捐躯。
而这张照片的拍摄者记者卡帕在1954年5月25日于越南拍摄奠边府战役内容时,不幸身亡,将其伟大的一生献给了伟大又艰辛的战地记者事业。
更新第二张图:
1941年11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雷鸟训练基地,到访了一批中国客人——中国空军学员。随后,1942年5月4日美国《LIFE》杂志刊登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空军学员,并报道了他们在美国进行飞行训练的故事。
封面这名中国飞行员名叫郑兆民,出生于1920年12月11日,广东省中山县人,航校第十二期毕业生。中国政府经过长期与美国的协商,1941年7月21日,美国批准500名中国空军学员赴美特训。而郑兆民随同学作为第一批学员经历长途跋涉后来到美国雷鸟飞行基地,参加训练。
那张明亮而时刻保持警惕,犹如他坐在驾驶舱操纵飞机时的神情,这就是典型的飞行员性格。这是对郑兆民的评价。
“来自中国的空军学员们,最聪明、最有纪律性。他们来自中国不同的地方,说着各自的方言,虽然语言是他们交流的最大障碍,只能使用一些简洁的短语和依靠口译员的手势进行交流和指导,但他们在六周的时间里便完成了需要十周时间的初级飞行训练。在体育方面他们同样热爱排球、篮球等运动,并且一旦有比赛便表现得十分专业,是令人生畏的对手,而这不由得令人称赞。”这是中国空军训练期间留给给美国飞行员的整体印象。
训练完成后,郑兆民归国编入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三大队,任少尉。多次参与对日军的作战。可惜命运总是对这群年轻人开玩笑,1944年7月15日,衡阳保卫战中,为掩护地面部队进攻日军阵地,郑兆民驾驶战斗机飞入日军阵地上空,不幸被防空炮火击中驾驶舱,英勇捐躯,时年24岁。
如何评价抗战的中国空军呢?应该如同纪录片《冲天》里的台词那样:
“入学先写遗书,毕业即上战场,能活过六十天算长寿,牺牲时学员平均年龄24岁,没有哪一所学校会像这样。而这群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谢上苍。他们比谁都接近死亡,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纵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拥有未来。”
(来源见水印,侵删)
“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主权的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香港的主权一直属于我们中国,这很明确,没有讨论的余地。”
“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解放,用右手大概力量要大一些,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我们在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灵活性。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那是中国自己的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军队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要成为党的基本路线及其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谁不改革,就让他回家睡觉去好了。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谁就会被打倒。”
“‘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个高考方案我只采纳四分之三,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
对上山下乡的知青,通过自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办法、经过什么途径选拔回来。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当研究生。不要定什么名额,这样的人有多少就选多少,可以在名额之外。”
我见过最霸气的是下面这张。
志愿军攻克汉城,一个刚刚摆脱三座大山压迫、从战火中建国的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居然可以正面迎战全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和他的走狗们。
50军,一支国民党的起义部队,一支曾经被蒋介石骂成“60熊”的部队,在经历过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改造之后,在最先进的政党领导下,面对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居然可以战而胜之……你看到战士们脸上表情了吗?那就是属于共产主义战士的快乐,是对未来新世界的乐观。
这是正道的光,是人类赤色黎明的阳光,照在了他们的脸上。
我爱这张照片,甚至胜过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把镰刀锤子旗插上帝国大厦的照片;因为谁都知道苏联的强大,那是一个三十年代就是工业大国的国家,莫斯科的百姓上班可以坐地铁,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生产线轰鸣着……他们有铺天盖地的T34坦克,有呼啸着的喀秋莎……他们能够战胜法西斯,其实不太奇怪。
我们在50年代初,还是一穷二白,刚刚从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中爬出来,我们的士兵,大多数还是农民,我们大部分人出门,还得步行、乘坐牛车驴车……我们的许多汽车,还得靠烧柴制造煤气开动……
但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朝鲜战场上,把天下第一的美帝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还曾经攻克了汉城……所以,我们不是什“劣等的东方民族”,我们的工人,是最好的工人,我们的农民,是最好的农民,我们的士兵,是最好的士兵!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哪,数百年来第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优秀。
只要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战,只要他们得到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他们就是最有组织度、最有纪律、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战士。
什么帝国主义,什么天下第一,什么地球领袖,什么“联合国军”,都是纸老虎而已。
什么精锐,打的就是精锐。
苏维埃式审美
高耸的雕像犹如英灵般俯视着自己曾经为之献出过生命的土地和人民。
#中国2098#的科幻图片太赞了
尤其是这一张的华尔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