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苏州广东大连成都等地出现了日本街日式夏日祭等日式街道,且有全国开花的迹象?

回答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的苏州、广东、大连,甚至成都这些地方,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以“日本街”、“日式夏日祭”为主题的街道或活动。而且,感觉这股风潮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背后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是坏。咱们一层一层地掰开了聊聊。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觉得有几个主要原因:

文化消费的吸引力: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日本的文化,无论是动漫、影视剧、音乐,还是它的美食、服饰、生活方式,在中国都有相当大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些“日式”的东西接受度很高,觉得新奇有趣,有“小资”、“小确幸”的感觉。日式街道和夏日祭这类活动,正好满足了这种文化消费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场景。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复刻: 很多商家和地方政府看到了这种文化消费的潜力,就想抓住这个机会。日本的一些商业街区,比如京都的祗园、大阪的心斋桥,本身就很有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国内的商家和开发者可能就借鉴了这些模式,试图在国内复刻这种感觉。苏州的平江路、山塘街,以及一些新的商业综合体,都在尝试用日式元素来打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吸引客流。
旅游经济的带动: 旅游业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打造特色主题街区来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日式风情街区因为其独特性和话题性,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传播,带来曝光度,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像有些城市可能本身就有一定的日资背景或者与日本有友好往来,也更容易出现这类文化融合的现象。
亚文化圈层的驱动: 很多二次元爱好者、汉服爱好者(虽然这是日式,但文化爱好者群体常常有交集和互相影响)等小众群体,本身就对具有异域风情或特定文化符号的场景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会积极参与这类活动,并成为社交媒体的传播者,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那么,这种现象带来了哪些影响和争议呢?

这事儿就比较有意思了,好处和坏处都能掰扯出不少。

正面影响:

丰富城市文化景观: 确实,这些日式街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景观,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国建筑风格的视觉体验。对于一些生活在内陆城市的居民来说,能在家门口体验到一些异域风情,也是一种新鲜感。
促进消费和旅游业: 如前所述,这些地方往往能吸引大量客流,带动周边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的消费,对于地方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
满足特定人群的文化需求: 对于喜欢日本文化的人来说,这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他们表达和满足自己爱好的空间,也方便了他们进行社交和交流。
一定的文化交流意味: 虽然是商业化运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和交流,让更多中国人接触到日本的某些文化元素。

引发的争议和担忧:

“文化入侵”的讨论: 这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有人会担心,过度商业化地引进和模仿日本文化,会不会冲淡甚至取代了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当这些街区做得过于“真”时,会让人产生一些不适感。大家对这种“哈日”现象的态度也比较复杂,有欣赏的,也有警惕的。
同质化与缺乏原创性: 很多日式街区在设计和运营上可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一些开发者只是简单地复制日本街区的风格,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需求,导致这些地方看起来“千街一面”,很快就会失去吸引力。
对本土文化的忽视: 有人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去模仿异域文化,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挖掘和保护、传承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上。如果我们的城市充满了外国风情,而本国的优秀文化反而被边缘化,那才是令人担忧的。
商业利益与文化内涵的平衡: 很多时候,这些街区的出现是以商业利益为首要目的的。文化元素只是被当作吸引顾客的“噱头”,缺乏对文化本身深入的理解和尊重。当商业利益与文化内涵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后者被牺牲。
背后可能存在的“泡沫”效应: 有些地方可能是一窝蜂地上马这类项目,但如果没有持续的内容更新和文化深耕,很快就会陷入冷清。这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我的个人看法是:

首先,开放的心态是必要的。文化交流和借鉴是历史发展的常态,很多我们现在视为“中国元素”的东西,最初也可能来自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只要是以健康、平等的心态去吸收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是可以的。

其次,“度”很重要。我们应该警惕的是那种盲目崇拜、全盘西化(这里特指日化)或者过度商业化、缺乏思考的模仿。当这些街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文化兴趣群体,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体验和消费选择时,它是一种多元文化现象。但如果它变成了一种主流的甚至是压倒性的趋势,以至于遮蔽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光辉,那就需要反思了。

最后,关键在于“结合”和“创新”。一个有生命力的街区,不应该只是照搬照抄。它应该是在借鉴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能够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历史、地域特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独一无二的魅力。比如,能不能在日式风情的框架下,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或者突出苏州、广东、成都等地的本地特色?又或者,像夏日祭这样的活动,能不能更多地发掘和呈现中国传统的民俗节庆文化,而不是仅仅照搬日本的模式?

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在文化消费、城市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复杂心态。它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但也提醒我们,在拥抱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坚定对自身文化根基的认同和传承。就像吃自助餐,你可以尝遍各种美味,但最终你会发现,最让你感到满足和踏实的,往往还是家里的那碗热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第一眼看成了日本最大风俗业街。。。

吓得我弟弟差点跳起来。

user avatar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大连这座城市不是十年前的大连了,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怎么会突然连连登上热搜呢?

有人带节奏!有人带节奏!

爱国先用脑,不是敲字是完事了。

论国仇家恨,英法德意日美,都应该被图图,结果呢?

还不是该建交就建交,该文化交流就文化交流,该商业往来就商业往来。

我反对建风情街,我说了算话吗?

南方风情街建得,北方风情街不能建?

日本在上海搞屠杀,在苏州搞屠杀,一路杀到南京,往南还去了杭州搞屠杀。

那是不是,长三角就不用和日本做生意了?

是不是要断交了?

上海的 租界文化不还是完完整整的保存下来?也没见被反对啊!


你们就双标吧

长三角做得,大连做不得?


1.大连日本风情街(号称中国最大)

2.广东佛山一番街

3.苏州淮海街日本风情街

4.上海日式风情街+日本人学校

5.无锡中日樱花友谊林

6.杭州日本一条街

7.嘉兴岛国情调一条街

8.常熟日本风情街(在建)


名单给了,挨个去喷吧

随便把你们家周围那些日企、德企、美企、合资的,通通喷一遍,你爸妈要是用了日本的东西,你儿子女儿要是看了日本的动漫,记得吊起来打一顿。

一群多标准二极管。

user avatar

现在看来,算是给别的地方主政者一个教训。

发展旅游经济切忌趟政治正确这滩水,如果一定要趟,也要看窗口期。比如南京在台湾马英九执政时期搞的台湾名品城,当时也算轰动一时,现在已经人去楼空,部分商铺移做它用。

说到底,发展经济民生大的方向是对,互惠互利也是对的,那错的又是什么呢。

虽然定义爱国的标准不是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但是偏偏在很多时候会有人用“爱国”当作借口来蹦跶。十几年前香港的那批“保钓人士“导致东亚自贸区搁置多年,还好后来一带一路的宏伟框架跳出了狭隘的历史矛盾。

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

音律,旋律越简单越容易上头。人就是这么一种很容易无脑的生物。不说带节奏的人是什么目的,反正不是蠢就是坏,跟节奏的基本都是没脑子的。前几年新闻,说英国有孩子吵着要去叙利亚参加is的圣战。估计正常人都会笑这些孩子脑子有毛病,但是换个角度,那些早几年砸日本车,砸肯德基麦当劳的同胞们。。。呵呵。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不仅是东北,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容不下日本元素街的出现。

抗战中的日军占领区:日本人曾经侵略过这里!你这是忘记历史!

抗战中未被日军占领的区域:前方奋力抗敌,后方当汉奸卖国!我是xx(东北、南京等等人),严重伤害了我的感情!

日军曾犯下被记载下的严重暴行的地区:前人的尸骨和阴魂在看着你们呢!

伪政权的未被大范围侵扰相对安定区域:呵呵,汉奸的后代反攻倒算了?

你给我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任何一个点,我都能给你扣几十个帽子证明这个地方不能出现日本元素。

当然这个也不能完全怪民族主义上头的拆尼斯,毕竟日本民族文化元素和军国主义切割不完全并不是我们的责任,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期望日本文化元素可以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的一天,也期待着我们不再这么敏感,能够去包容其他文化元素的存在。

user avatar

其实在中国,不管开个什么样的国外文化的街,都可以赚钱。看个非洲特色的都能赚钱。

user avatar

过去大连就有一条日本风情街,还有一条俄罗斯风情街。从外观到内容,都搞得一塌糊涂。没有半点文化内容,还不如卖烤串的夜市。这么长时间了,好像从来没人跳起来,甚至都没有人知道。

其实还有一个你们不知道的秘密,东北,至少老年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很好。

这国地方太大了。大连人跟南京人谈一谈,是都造日本风情街呢,还是都不许造呢,恐怕一两百年都谈不出啥结果来。

user avatar

荒唐极了!

就这么一个回答还被举报了!

评论区里一堆人表示为啥不说其他城市,我还觉得很奇怪,本来题目就是“等地”,回答者当然可以选任何一个举例。更何况我文字内容说的就是普遍性问题,只是配图上选了大连的宣传语(用的还是问题描述里的图)

然后我就发现那些人竟然以为这是一个有组织黑东北的举动……

太可笑了吧!
是一回事吗?

然后,我就被举报了

@知乎小管家 你告诉我,我评论肖战是这个处理原因,我评论用日式风格代替中国唐风,还是这个处理原因。

除了肖战粉丝和这群人,都是用粉圈的逻辑在理解世界以外,我看不出任何其他联系。更看不出我的回答有啥问题?



还债了吧!

我是一点也不意外会有这个结果!

十几年前我就指出过古装剧戏服、汉服中大量存在日式风格的问题,
但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举动依然反而会被指责是卖国。

很多人是抱着韩式情结看到日式文化的。
即,日本的都是中国的!

大型的商业项目上马,必然是经过的重重的审核,
这些人即便愿意拿文化开玩笑,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包开玩笑的。

这样遍地开花自说明一件事,【日式=国风】就是有市场!

之所以最近会曝光出来,并且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此的认知提高了,而是在一片“包容”的气氛下,做得越来越过火了

曾经的“文化自信”来得太廉价太虚假,就难免会有还债的一天!


这个也根本不是某些答主说的外国文化街的问题,谁家外国文化街会挂个本国的朝代名。
说白了就是——

  • 日本风格,是流量密码
  • 盛唐风格,是流量密码
  • 日本风格=盛唐风格,是商业密码
  • 大多数人对日本风格和盛唐风格都没有认知
  • 大多数人对区分日本风格和盛唐风格甚至有抵触心理

最终的结果就是,用盛唐风格包装了一个日本风格的商业街拿来卖钱。

这件事里,商业上做错的部分是——

  • 过分明目张胆,不论是名称、设计,还是参与的日本方面
  • 时机太不凑巧,目前正好又遇到了中日关系的一个低谷期

以上,这个项目,但凡做得有一点点收敛,都可以糊弄过去。然后,骂声会把揭露这件事的人淹没!

我是很悲观的,以我这十几年的观察,未来还债的日子,还长着呢!

user avatar

结合题目描述起来一看,

这锅得地产公司来背,

这些地产公司就离谱,一个设计方案哪里都用,完全不看和当地合不合,前几年流行的是中式古城。

福建平潭搞了个海坛古城,福清那儿也搞了个闽越水城。好么,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然后宣传说的是主打闽越文化,建筑风格完全是明清北方建筑的调调………

过个一百年这些水泥垃圾要是没被平掉的话,后世考古学家八成会以为福建这个气候大约略等于燕山冀中一带吧………

就特么离谱

user avatar

怎么评价,还记得博物馆门前跳宅舞,小将们给安的一条罪状么,拿个电子地图,以博物馆为圆心方圆X公里内列出所有的敏感地标以此做为证据进行攻击,现在这个大连最大的日本风情街也可以这么搞嘛,以它为中心,方圆X公里内我就不信找不出什么纪念馆和纪念碑来,请小将们开始表演不要让人觉得你们只是在欺软怕硬。


左壬们真的是要先统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博物馆宅舞的相关问题下那些高赞答案可还没删,如果真的认为旅顺文化博物馆门前跳宅舞,因为有日本元素所以罪大恶极,那这个大连中国最大的日本风情街不比穿lo裙跳宅舞更挑战左壬们的神经,那里可是遍地的日本元素,随便地图划个圈都是一地的敏感点,难道不是更加打大逆不道。怎么在这个问题下热点这么低,前排的答案个个都是理智派占上风。真的就是对弱者重拳出击,对铁拳唯唯诺诺。


评论区的那位土豆皮,又是我改答案又是要我举证,但凡有点地理和历史知识的,难道会不了解大连和旅顺地理位置和历史

user avatar

满足他,这就把广州改成广东^-^


苏州、广东开日本风情街,彳亍!

大连开日本风情街,不彳亍!

建交了=你赚钱;勿忘国耻=我默哀?

这什么潘嘎之交?大连把握不住,还得你苏州广东是吧?

这会儿又想起九一八来了?我寻思这九一八也过了89个周年了,您几位家门口拉过几次警报啊?怕不是拉了个p吧。

既然说起九一八,我也帮各位回忆回忆。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屠杀万人以上。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空袭广州的日机共有近百批900多架次,共炸死居民6000多人、砸伤近8000人、毁坏房屋4000多间,毁坏船只近百艘。

怎么,忘啦,都忘啦?光记着东北的918啦?你们的祖宗们可都替你们记着呐!

你要说明儿一起把三条街全拆了,我就鼓掌叫好啊,反正也不是我出钱建的,本来我也不去。

你要说光拆大连的,说明自己勿忘国耻,然后留着苏州广东的,说明自己开放包容?

我就,hie,tui!

还有人嘴犟是佛山不是广州是吧?

广佛一体化的时候您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来我们看看地图。

想想到底是谁常去。

广州不能开,旁边划到佛山的就能开?知道的是佛山,不知道的以为是富士山呢。

user avatar

精彩精彩

上个月一女主播跳了个舞,一个个义愤填膺,生怕自己不够爱国。

这个月日本街全国开花被爆出,一个个又义正辞严,又说别人爱国太狭隘。

如果在旅顺博物馆前穿jk跳宅舞不合理,那么在大连、苏州、广州这些饱受日军屠戮的城市建日本街怎么就合理了呢?

广州日本街——广州牛山万人坑

大连日本街——大连金州万人坑

苏州日本街——苏州洋泾角万人坑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知乎也有过这一幕,刚批判完烈士陵园嬉戏不尊重先烈,没过几天又说烈士陵园嬉戏是因为烈士牺牲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嬉戏。

人嘴两张皮,正反都说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