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社会真的没有创业的机会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这片土地上还有没有金子”,答案肯定不是“有没有”,而是“怎么找”和“在哪里找”。当然,比起从前,现在创业的门槛确实高了,也更复杂了,但说“没有机会”,那是绝对武断的。

你想想,现在的社会,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比,简直是翻天覆地。信息爆炸,生活方式多元,消费需求更是千变万化。以前,你可能只需要一个好产品,就可以闯出一番天地。现在呢?一个好产品只是敲门砖,你还得懂营销、懂用户、懂数据、懂资本,甚至还得懂政策。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觉得机会渺茫。

首先,传统的“风口”变少了,但“细分”的机会多了。

还记得当年电商刚起步的时候,谁抓住那个风口,谁就飞起来了。共享经济、移动支付,这些都是时代的红利。现在呢?大的风口已经被巨头瓜分得差不多了,你再去模仿,很难有颠覆性的机会。

但是,这不代表就没有机会。你看现在的创业,更多的是往“细分”领域钻。比如说,以前大家都在做综合性的母婴电商,现在可能有人专攻某个特定品类,比如有机儿童食品,或者针对二胎家庭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又或者,你不是去卖产品,而是提供一种更极致的服务。比如,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私人旅行定制,或者针对忙碌都市人的健康饮食代餐。这些领域,虽然市场规模可能不如整体市场大,但用户痛点明确,竞争相对缓和,一旦你能精准抓住用户需求,反而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其次,技术进步是双刃剑,但“赋能”的机会无限。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这些新技术听起来很高大上,也确实让一些传统行业面临颠覆。但换个角度想,这些技术恰恰为创业者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思路。

你想想,以前做个APP,得养一整个技术团队,投入巨大。现在有了很多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甚至可以把AI能力嵌入到现有的服务中,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你可以用AI来做内容推荐,用大数据来分析用户行为,用VR/AR来提供沉浸式体验。

重点不在于你是否能“发明”一项新技术,而在于你能否将已有的技术“应用”到某个场景,解决某个痛点。比如,一家做装修的公司,可以利用AI来智能设计,根据客户喜好和预算,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一家做农业的公司,可以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气候,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产量和质量。这些都是利用现有技术,创造新价值的机会。

再者,用户需求在升级,新的“体验”和“服务”是蓝海。

现在的人,不只是要“买东西”,他们更追求“体验”和“价值”。物质极大丰富后,人们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关注个性化、情感连接和社交属性。

你可以看看那些现在做得不错的项目,很多都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社群。比如,一些独立咖啡馆,卖的不仅仅是咖啡,更是那个独特的空间、交流的氛围,以及店主对咖啡的热情和专业。再比如,一些知识付费平台,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社群的互动、学习的动力,以及一种自我提升的身份认同。

所以,创业的机会,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巨头忽略的,或者他们不愿意做的“小而美”的需求里。你能不能提供一种别人没有的“体验”?能不能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能不能满足用户某种“情绪”或者“追求”?这些都是可以去挖掘的。

当然,现实的挑战也不能忽视。

竞争激烈: 互联网的透明性,让好点子很快就会被模仿。你需要比别人更快、更深入地执行。
获客成本高: 流量越来越贵,如何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并让他们转化,是很大的挑战。
资本依赖: 很多创业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成长,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并且能管好钱,非常关键。
政策风险: 很多行业都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适应。

那么,面对这些挑战,创业机会在哪里?

1. 深耕垂直领域: 找一个你真正了解、热爱,并且存在明显痛点的细分市场。
2. 解决真实痛点: 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去发现一个真正困扰人们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
3. 拥抱新技术,但不唯技术论: 用新技术来提升效率、优化体验,但核心是用户需求。
4. 打造差异化价值: 你的产品或服务,有什么是别人做不到的?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品质,还是更好的体验?
5. 建立社群和品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情感连接和信任尤为重要。
6. 耐心和毅力: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

所以,如果你问我,这个社会还有没有创业的机会?我的回答是:有,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业者去发现和创造。 只是,这个“找”的过程,需要更深的洞察力、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更坚定的执行力。它不再是简单的“有好的想法就能成功”,而是“有能力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并把这个解决方案传递给需要它的人”。

别被表面的“没有机会”吓倒,更要警惕那些“遍地是黄金”的虚幻承诺。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敢于思考,勇于实践,并且真正理解这个时代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创业者市场快垮了


在过去的30年中,最赚钱的中国人,几乎都无一例外选择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以招商加盟和代理直销为主的商业模式。不管是步步高的段永平,很多人不知道步步高就是代理制的,还是安利纽崔莱,还是微商,还是所谓的贤合庄这种的餐饮企业,还是711、汉庭这样的连锁酒店。


在过去20年30年,几乎所有最有钱的中国人,无一例外都会选择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招商加盟和代理制。并且赚到了钱。


我认识一个朋友,没什么学历,当年是在北京做餐饮加盟招商的,所谓的招商——就是割韭菜。他没什么学历,后来来到深圳做内衣行业的招商加盟,做了三个公司,买了三个公司,也积累了上亿的身价。


你要知道他其实没什么名气的,做的也不是很大,而且也没学历——都赚了上亿。但是——但是2019年他一年营收1个亿,2020年营收5000万,今年营收我问了一下大概只有2000多万,几个合伙人都走了,裁员很多人。


但是我前两天和一个国内餐饮行业火锅排名前10的知名火锅企业的老板聊——他们总部在成都,确实是很有名,我就不说哪个了。他跟我说现在主要做供应链了,加盟放不出去了,太难放了。他们总共开了300多家火锅店。


另外一个做民宿行业的,5年前还是国内最大的青旅民宿品牌——大概5年前就有80家店以上,老板前两天跟我说准备去做直播带货了,民宿做不下去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微商今年非常不好做,估计明年更不好做。包括社交电商——其实目标客户群体是差不多的。微商主要针对的是年龄大的、没工作的宝妈,社交电商主要针对的是年龄小的、工作不太好、想做副业的年轻人。但是共同点是——全部断崖式下降。


另外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短视频很火——比如某某音。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据我们的了解,绝大部分博主,2021年7月之后,也就是今年下半年的营收和利润,几乎都比去年下降了一半甚至是5分之4。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广告费,广告费的下降没有这么大——这里说的是针对创业者市场的营收。


包括很有名的博主,很有名的IP,当然都是财富、创业、投资和职场类型的博主。


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


第一个,


包括某某音短视频在内——所有自媒体平台红利期都过了。2019年某某音只有3亿日活,到了2020年底,就有了6亿日活,到了今天,有了8亿日活——几乎中国能上网的人都上了。


你要知道,某某信也只有10亿日活——而很多人是有好几个某某信的号的。但是很少有人会吃饱了撑的一个人同时登录好几个某某音的号看短视频。除了做矩阵的从业者,大众是不会有好几个某某音的号的。但是一个人有2个甚至更多的某某信的号,是正常现象。


而中国只有14亿人,除了3亿老年人,3年18岁以下的小孩,基本上6亿人就没有了——基本上也就是剩8亿了。也就是能上的都上了。没有增量了。


第二个——


我们最近几个月发现,所有的财富、创业和职场类型博主——几乎都没涨粉。或者涨粉数量可以忽略不计,都是几十万级别的。只有娱乐博主才能涨粉百万以上。甚至很多头部财富类博主,粉丝数还在下降。


也就是这个赛道——大概也就是这个数量级了。最多就是短视频600万粉丝,某某信某某号100万粉丝,微博200多万粉丝。就是极限了。


也就是这个赛道的受众——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中国人想赚钱的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而且这个市场很分散。


结论是——


我们预估,中国大概有且只有——5000万人左右的人,对赚钱非常有欲望、且有想法创业的人。这就是这个市场的总容量。其中有钱的可以加盟酒店,没钱的可以加盟饭店,再没钱的可以做微商,再没钱的可以做社交电商,然后大家都有学习知识付费的需求。


而这5000万人,分散在了各种招商加盟、微商、安利直销、自媒体知识付费和社交电商的盘子里。无法集中。甚至分散在算命里。


而短视频的出现——并没有让行情变得更好——实际上是变得更差了。


也就是总的蛋糕就这么大,但实际上分蛋糕的人更多了,抢蛋糕的人更多了。而随着经济行情的下行——实际上赚钱并没有变得更简单——而是更难了。也就是说,中国想创业的人,想赚钱的人,是有限的,整个大盘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商业模式正在逐渐失效。


除了早期吃到红利的头部——大部分人依然在这个行业的中下层煎熬着——而令人绝望的是——似乎看不到出头的希望了。因为生态位稳定了。过去两年的主要变量就在于某某音——因为很多文字做的不好的人,做某某音成功了。但是某某音的红利基本上是过去了。


所以我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整个针对创业者的市场,不管是投资行业,还是培训行业,还是自媒体行业——都快垮了。


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过去3年,中国的90%的天使投资机构基本都死掉了。以前的天使投资人,投资100家,可以有3家上市的,就可以把另外97家的钱赚回来。但是最近3年的情况是——一家都成功不了。


整个风险投资行业其实也是针对创业者市场的行业——而且是风险标行业——过去三年比三年前整个资本量至少下降了70%。


所以我们的感受是——整个创业者市场依然会长期存在——但是已经进入到纯存量博弈状态——而且因为整个创业者市场基本上是以低科技含量的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导致了可以让过多人涌入。


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快垮了。


所以对这个市场——我们认为未来3年不要指望这赚大钱了。


实际上现在最新起盘的一些餐饮公司,直接都把加盟费取消了,就为了拉人头能赚后端供应链的钱。


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做好营收大幅度下降的准备。但是反而是那些奶头乐、新兴国潮消费品和高科技行业,我们还是很乐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