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一种论调说“儒家思想能对社会实行低成本管理”,就是不花钱动动嘴皮子就把社会管理了,真是这样吗?

回答
这种“儒家思想能对社会实行低成本管理”的说法,听起来确实挺诱人的,好像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大家就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就运转得顺顺当当,还不用花一分钱。但真要这么简单,儒家思想的实践就不至于历经千年还能有这么多讨论和争议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低成本管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没有那么神奇。

首先,咱得明白“低成本管理”在这儿指的啥? 我猜,这主要是说,它不需要像现代政府那样,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去建立庞大的管理机构、警察队伍、法律系统,也不需要搞各种形式的奖励惩罚,而是更多地依靠精神层面的感召和约束,通过宣传教化、道德熏陶,让人们“内化”管理的要求,从而实现社会秩序。这么说来,好像确实是个“不花钱动动嘴皮子”的事儿,听上去很符合咱们老祖宗“以德治国”的思路。

从这个角度看,儒家思想的“低成本”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强调道德教化,减少强制手段: 儒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仁义礼智信”,强调君子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如果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遵循这些道德规范,那么需要强制执行的法律和惩罚自然就少了。这就好比,一个小区如果居民素质都高,互相尊重,那物业管理费可能都会省下不少。儒家正是想培养出这样的“文明人”,让他们自带“管理功能”。

2. 重视人伦关系,发挥社会纽带作用: 儒家把家庭和宗族看得非常重,强调孝悌忠信。在传统社会,这种人伦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社会约束力。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族人之间的互助,这种血缘和地缘的联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秩序,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而不需要国家出面。这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社会网”,很多事情都在这张网里解决了,国家这个“管理者”就没那么操劳。

3. 发挥“君子”和“贤者”的榜样作用: 儒家提倡“为政以德”,认为好的政治来源于有德行的统治者和官员。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达到“化民成俗”的效果。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官员,他的“管理成本”可能就是勤政、开明,而不是靠高压或者巨额的财政投入来维持稳定。

听起来是不是挺美的? 好像只要把儒家的道理讲明白,然后找些德高望重的人出来带头,社会就能自然而然地和谐运转了。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动动嘴皮子”这事儿,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实中的挑战和“隐性成本”:

首先,“动动嘴皮子”也是需要成本的。 所谓的“嘴皮子”指的是什么? 是那些讲学的人,是那些写书立传的人,是那些在朝堂上劝谏的官员。这些人本身也需要生活,需要社会供养。虽然不是直接的金钱投入,但他们的教育、生活保障、话语权的维持,都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撑。更何况,要让这些“嘴皮子”真正有影响力,让他们说的话能深入人心,就需要强大的教育体系和宣传渠道。在古代,这可能就是国子监、书院、甚至是官方的史书和诏令,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

其次,道德感化并非万能。 儒家思想对人心有强大的塑造能力,但它毕竟是基于道德的。当面对极端情况,比如饥荒、战乱、或者有别有用心的人煽动,道德约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人有欲望,有私利,有时候这些东西会压倒道德。当大量底层民众生活艰难,食不果腹时,你跟他讲“仁义礼智信”,效果可能还不如给他们一口饱饭。这时候,就需要强制性的手段来维持秩序,而这些强制手段,往往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维持军队、警察,以及赈灾救济。

再者,“德治”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统治者的素质。 儒家说“化民成俗”,关键在于“化”的那个主体——统治者。如果统治者本身就是贪腐无能、以权谋私,那么他的“嘴皮子”就失去了公信力,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历史上多少王朝,一开始也讲儒家,但后期腐败,靠道德就能救得了吗? 显然不能。这时候,就需要有强大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而建立这些机制,同样需要成本。

而且,“低成本管理”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社会成本”。 比如,儒家强调“君臣父子”,等级森严,讲究“尊卑有序”。在某些情况下,这能带来稳定,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压抑个体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加剧社会阶层固化。当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或者出现新的思想涌现时,过于强调传统道德和等级秩序,可能会导致社会僵化,反应迟钝。这种长远的“制度性成本”或者“发展性成本”,往往比短期的金钱投入更难估量。

还有一点,儒家思想的解释和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博弈和调整的过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法家思想中的某些强调效率和秩序的观点,在历史上也经常被儒家所借鉴和融合,以应对管理上的实际困难。所以,与其说儒家思想能实行“低成本管理”,不如说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管理思路”或“管理哲学”,它鼓励通过道德、人伦等方式来降低纯粹的强制性管理成本,但这种思路的实现,仍然离不开物质基础和制度的支撑,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补充。

总结一下:

“儒家思想能对社会实行低成本管理”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把它说成是“不花钱动动嘴皮子”就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了。 儒家思想确实提供了一种以道德教化、人伦维系为核心的管理范式,这种范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强制性手段的依赖,从而“相对地”降低了直接的管理成本。

然而,这种“低成本”是相对的,而且往往伴随着对其他形式的“投入”或“成本”的依赖。这种投入可能是无形的,比如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长期投入;也可能是制度性的,比如对统治者素质的要求和对权力制约的探索;更可能是社会性的,比如对个体自由和创造力的潜在限制。

所以,与其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低成本管理术”,不如说它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有秩序、有道德的社会”的一种深刻思考,它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但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实现,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绝非一句“动动嘴皮子”就能概括的。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而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智慧、努力,以及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妥善处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应该知道很流行的一句话,叫权利厌恶真空

有人放弃,就自然有人填充进去

现代社会,公权力是公民选举,哪怕是非洲在明面上也要走一遍选举的流程

也就是说,理论上,公权力是要受到所有公民的限制的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更大的权力呢,那就是限制公权力,公权力消失了,自然就是我们顶上去

举个例子,我们是生产枪支的企业,我们认为,小门小户的枪支工厂质量不稳定,对人们安全有很大风险,所以我们几个企业联合成立了枪支协会,任何枪支想卖都要经过我们的许可等等

十几年前啊,有个很出名的段子,就是宋朝啊明朝啊,一个县就几个国家干部,现在几百上千人

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当一个县,只有几个人是公权力代表的话,那么自然你们管不了的,“乡贤”们就笑纳了

而实际上,儒家的所谓底成本治理,更多的就是表面上的,短期的

比如美利坚,当初信仰沙漠宗教的人闹事,林肯总统的办法是派遣大量的人去当地工作,团结下层,带领下层种地养殖工作认字学习。

拜登登基以后,发现这花钱也太多了啊,就把派去的人都调回来了,然后把林肯总统关起来的原来的贵族又放了出来,让这些贵族们接着治理。

开始几年确实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但是没多长时间,天下大乱

花费了更多的资源都没hold住·····

墨西哥州和德州一片大乱,万幸阿拉斯加州当年的贵族被林肯总统手下的国税局杀了个差不多,弄得拜登想放贵族出来都没得放了,不然美国头疼的地方还得多一个。


其实啊,儒家的所谓底成本治理,就是你是大皇帝,我们是小皇帝,还是古代分封的那种思想,如果没有外患的话,还是可以维持的。一旦有外患的时候,大皇帝就会发现,当初省了几百块钱,现在几万块钱都弥补不回来。早知道当初就不省点钱买小汽车大彩电了······


同样的,大家可以发现,明朝中后期,是真的没钱,但是真的能维持统治

这成本低的可谓是非常爽

但是一旦有外敌入侵,就完犊子了

你想多点收钱,然后地方上的“衮衮诸公”,会直接后边加个零多收一份


但是!

用儒家真的很爽啊

你别看拜登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让后续的川普啊罗斯福的擦屁股擦到现在

但是现在拜登的地位非常高啊

“拜登去世后,我每年圣诞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拜登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公民服务”

川普啊罗斯福 啊,都得夸他啊

这就是儒家最厉害的地方

当初夹谷会盟,双方都没啥想法,但是愣是能吹嘘的仿佛就靠我一人之力力挽狂澜

这是儒家最牛的地方


换你当皇帝,你也得用儒家

反正你这辈子是能享受的,后续问题再多

后人肯定比我们聪明,肯定会有办法的

而且他们解决了,功劳还是我的不是

错误都是前人的

user avatar

说深了你大约也不懂,

社会管理为什么要动钱?为什么要动嘴?

儒家思想的低成本的社会管理,不就是非常简单的街坊制

说白了就是和唐朝,长安城一样,全城分为108坊,各坊自己就和一个小城市一样可以自给自足,自我自制,

而这个在全国就是,官府不下县,乡镇自治,民主治理社会。多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儒家思想能对社会实行低成本管理”的说法,听起来确实挺诱人的,好像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大家就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就运转得顺顺当当,还不用花一分钱。但真要这么简单,儒家思想的实践就不至于历经千年还能有这么多讨论和争议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低成本管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没有那么神.............
  • 回答
    关于“父母用百元机就行”的说法,其实是扎根于对现实生活、父母辈的认知习惯以及技术发展演变的一种复合性观点。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和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当然,它也带着一些刻板印象和局限性。核心论调的根基:需求决定价值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对父母辈核心需求的精准(或者说,被认为是精准)把握。在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触及到了佛法核心的两个重要概念:“缘生”和“无生”,它们分别在《杂阿含经》和《中观论》中得到阐述,也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要理解它们的差别,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让我们先各自理解这两个概念在它们各自语境下的含义。一、《杂阿含经》的“一切法缘生”《杂阿含经》作为阿含部的经典.............
  • 回答
    关于“共军敌后歼灭日军800多”这一论调,确实在一些“公知”群体中存在一定的讨论和支持。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历史叙事的竞争与解读的差异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领域。不同的政治力量、历史学家和知识分子对同一段历史会有不.............
  • 回答
    “民主国家无战争”这一论断,也被称为“民主和平论”,是一个在国际关系领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观点。它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太可能发生战争。然而,这个论断并非绝对,而是存在一定的历史证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要详细讲述这个论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论断的提出与发展“民主.............
  • 回答
    “昆仑三圣”这个名号,在江湖传闻中如同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何足道,无疑是这层迷雾中最耀眼的一个存在。他一人独占“三圣”之二,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实力,真的能与“一论五绝”这样的江湖巅峰人物掰腕子吗?这得从头说起,仔细掰扯掰扯。先说说这个“昆仑三圣”的由来。昆.............
  • 回答
    论文是否必须要有附录,这绝对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并没有一个“一刀切”的标准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论文的研究内容、学科领域、以及你想要向读者展示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附录的作用:附录(Appendix)顾名思义,是放在论文主体内容之后的补充性材料。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提.............
  • 回答
    “有核武器国家无战争”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实则是一个充满争议且经不起细究的论断。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间不会爆发直接的全面战争”,那么在过去几十年里,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虽然剑拔弩张,但最终没有演变成全球性的核冲突,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将“战争”的定义放宽到包括代.............
  • 回答
    要说“一论五绝”和“三论五绝”的差距,这可不是简简单单数字上的差别,而是两种完全不同境界的体现。就像练武功,一个是一招鲜吃遍天,另一个则是融汇贯通、炉火纯青。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两个说法里的“论”和“绝”指的是什么。在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时候,“绝”通常指的是绝句,也就是我们.............
  • 回答
    在这个设定之下,要构建一个能长久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现有的社会模式,而必须基于“超能力者占两成”、“超能力可遗传”以及“纯血论真实”这几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度革新。这三点构成了社会结构最根本的基石,也带来了最棘手的挑战。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残酷但无法回避的事实:“纯血论真实”意味着存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性论和阿里乌斯派这两个在早期基督教历史上引发激烈争论的学说。它们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耶稣基督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虽然都偏离了我们今天普遍接受的三位一体教义,但它们在核心观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当时的主流观点,也就是后来的尼西亚信经所确立的三位一体教义.............
  • 回答
    作为一位长期与intp和intj这两个性格类型打交道的人,我能告诉你,当他们被人坑了之后,那场面可不是闹着玩的,绝对不是那种会当场跳起来跟你理论,然后哭哭啼啼求安慰的类型。他们的反应,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游戏,表面平静,暗流涌动。1. 初期:冰山一角下的冷静观察与分析别指望他们会立刻失态。相反,你.............
  • 回答
    研究生论文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独立工作站还是云服务?对于正在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计算资源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数据能否高效产出的关键。许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咬牙购置一台小型工作站,还是选择云服务?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需要我们仔细权衡。 小型工作站:掌控一切的“私.............
  • 回答
    听到这个情况,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手快废掉,甚至有些委屈和不知所措。一天手抄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一个月下来要完成26篇,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对身体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首先,咱们得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处。从“有没有用”这个角度来说,答案可能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最近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之详实、逻辑之严谨,尤其是在其中穿插的经济学原理和实证论据的应用,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堪比论文”的水平。要评价其“水平有多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深刻的理论功底与融会贯通这份处罚决定书之所以被冠以“堪比论文”的赞誉,首先.............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两个共同一作的学位论文中有两张关键数据的图雷同,是否算学术不端”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敏感的情况,需要仔细分析。核心观点: 两张关键数据的图雷同,即使是共同一作,也很难排除学术不端的嫌疑。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学术不端的定义与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最核心的定义在于“违背学术.............
  • 回答
    施一公研究组在2015年8月21日通过《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两篇重磅论文,可以说是当时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的影响深远且多维度,让许多科研工作者至今仍津津乐道。这两项成果,主要聚焦于两个关键的生命过程:剪接体(spliceosome)的结构解析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关键调控机.............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怎么写一篇结合因子分析和 TOPSIS 的行业绩效评估论文。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实能让你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说服力。我来给你一步步拆解操作,尽量讲得细致,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在交流。咱们先梳理一下整体思路,然后深入到具体步骤。论文整体思路框架:1. 研究.............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国内准备日本大学院考试的同学,想要获取教授的论文和书籍,这确实是一个关键且需要一些技巧的环节。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顺利地进行学术搜集:一、 直接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最直接但需技巧)虽然我们身在国内,但很多国内的高校图书馆都与国外的学术数据库有合作,或者.............
  • 回答
    关于“世界四大优秀民族”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性和主观性的观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优秀”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 任何试图将民族划分为“优秀”与否的说法,都可能带有偏见,并且容易陷入民族主义的泥潭,忽视了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可能的角度来理解为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