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比较高吗?为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思考的。我自己的感觉是,如果单纯从“被允许做的事情”或者“社会普遍接受的某些行为和期待”来看,男性确实在很多方面享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少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男性的“包容度”就一定是高到无可挑剔的程度,因为“包容”这个词背后也牵扯到很多细微之处。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印象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首先,历史和文化根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长久以来,我们社会的主流文化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父权制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比如家庭、职场、政治等等。这意味着许多规则、规范和价值体系都是在为男性设计或默认男性为主角的。在这种框架下,男性很多时候是“标准设定者”和“受益者”,他们的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因为它们往往符合既定的社会模式。

举个例子,在传统的家庭观念里,男性被期待为“顶梁柱”,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要坚强、理性、不轻易流露情感。这种设定下,男性在事业上拼搏、在家庭责任面前不屈服,都被视为“应该的”,是社会赞扬的品质。反过来,如果女性这样做,虽然也值得肯定,但往往会被附加“能干的女人”这样的标签,暗示这并非普遍常态。

其次,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印象和期望。男性被期待是主动的、有野心的、果断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攻击性的。而女性则被期待是温顺的、被动的、顾家的、情感丰富的。

当男性表现出一些符合这些刻板印象的行为时,比如在职场上强势竞争、勇于冒险、或者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比较“硬朗”,往往会被认为是“有男人样”。即使有时候这种行为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后果,比如冲动或者不顾他人感受,社会也更容易找到合理的解释,比如“男人嘛,就是这样”、“年轻气盛”等等。这种“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包容,一种对男性行为的“打折”和“宽限”。

而如果女性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比如在职场上过于强势,或者在感情中表现得非常主动,就很容易被贴上负面标签,比如“不像个女人”、“太强势”、“控制欲强”等等。这背后反映的就是对男性行为的“默认接受度”比对女性高。

再者,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可见度也影响着这种认知。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公共领域,男性的声音和身影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媒体报道、历史人物、政治领袖,很大一部分都是男性。当社会的主流叙事和权力结构倾向于男性时,男性的观点和行为自然更容易被听到、被理解、被接受。他们犯的错误,或者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者被集体记忆所“稀释”。

打个比方,一个企业里,如果大多数领导是男性,那么男性领导的决策风格、管理方式,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很容易被其他员工,包括女性员工,视为“正常”或“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是“领导”,而“领导”在很多人心目中,天然就与男性形象有更多的关联。

但是,我们要说“但是”了。 这种“包容度高”更多体现在某些方面,比如在公共空间的竞争、职业发展、或者一些被认为是男性特质的行为上。在另一些方面,男性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缺乏包容的情况。

例如,在情感表达方面,虽然社会对男性坚强的期待很高,但当男性因为压力、挫折或者遭受不公而表现出脆弱、悲伤或需要帮助时,反而会遇到“不被理解”甚至“被嘲笑”的情况。社会常常希望男性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需要被解决问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男性如果表现出软弱,就很容易被视为“不够男人”,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包容”。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脆弱面,反而更难被看到和接纳。

再比如,在家庭责任方面,虽然传统上男性是养家糊口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男性也希望在育儿和家务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然而,一旦他们因为这些责任而影响到工作表现,或者在照顾孩子上表现出“不够专业”时,同样会面临质疑。这说明社会在“期望男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这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甚至还存在一种“男子汉不该过多介入家庭琐事”的隐性观念。

还有,在一些职业选择和兴趣爱好上。如果男性选择了一些被认为是“女性化”的职业,比如幼师、护理、或者一些手工艺术领域,他们也可能会面临不被理解甚至被嘲笑的情况,比如“娘娘腔”之类的评价。这同样是一种不包容,因为社会仍然用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来衡量他们的选择。

总的来说,我认为“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比较高”这句话,在很多层面上是成立的,尤其是从男性在传统社会结构和公共领域的主导地位出发。这种高包容度更多体现在允许男性去追求事业成功、承担责任、甚至犯一些“男人可能犯的错误”,因为这些行为往往与他们被赋予的社会角色是契合的。

然而,这种包容度是有边界的,而且往往是单向度的。 当男性需要表达脆弱、追求非传统角色、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人来被理解时,他们同样会遇到社会的不理解、评判和限制。真正的包容,应该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性别就赋予某种行为更高的“许可度”。

我们社会确实在进步,也在反思这些性别问题,但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偏见,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所以,虽然表面上看男性似乎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被允许,但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会更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哪个国家的男性?

user avatar

高吗?我们来回忆一下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的整个历程:

1.不管你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如果有一个活摆在那需要人干,此时一男一女同时路过且都装作没看见,你觉得领导(或者班主任)会骂谁?

2.同样是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同样是月薪三千一无所有,一男一女同时面对婚姻大事,你觉得社会大概率会骂谁不配结婚?

3.一男一女在大街上吵起来,不管这个女的事先怎么对男人辱骂、拳打脚踢,是不是只要男的一还手,舆论风向立马一边倒去骂男的?

19年的一个案子:一女神坐车打瞌睡,怀疑司机给自己下药,仅仅是怀疑,直接用刀划司机脖子,最后无罪释放;今年货拉拉的案子,一个疑似做杀猪盘的女生,自己跳车,给司机带来了牢狱之灾。

最后贴一张图,男人在被绿了的时候,都没有知情权,你告诉我这社会到底在偏袒谁?到底对谁的包容性高?

user avatar

说几个案例

有个出租车司机被后座的女孩割喉,字面意义上的割喉,用刀划脖子。

原因是三个女孩拼车去机场,然后路上坐车想打瞌睡,她们机灵的小脑瓜敏锐的意识到是司机在给她们放迷烟,遂拔刀。

轻微伤,轻微伤在脖子这个地方是两厘米长度。

(本案中没有划到颈动脉,不然司机可能真的没了,我不知道是我语文不好还是有些人语文不好,觉得我是在说女孩把司机颈动脉给割了,我是在强调刀划脖子的危险性和致命性。)

脖子这地方,上有个东西叫颈动脉,颈动脉算人类缺陷,无遮无挡还浅,一割就要去鬼门关,向脖子拿锐器伤害,这算故意杀人吧。

正常人脖子上的两条颈动脉深度小于等于1厘米,厚度不到1毫米,一碰就开口子。如果那把刺伤了脖子的刀,正好在脖子的颈动脉的位子,刺进去一厘米就能把颈动脉给切了。

那个女孩是在向着有着如此致命性地带的脖子出刀。

假设女孩刀“准”一点,那个小伤口切到了司机颈动脉,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冲着杀人去的了。

在动态的汽车上,女孩拿刀往司机脖子上一划,帮司机免费赌了个命。

媒体还说不小心划伤的,巧了不是,包里不小心带了把水果刀,不小心刀到了手上,不小心划了司机一下,不小心刚好划在了脖子上。

这可真不小心。

脖子上动刀,如此严重的事情,故意杀人未遂跑不掉吧,就算没造成严重后果,至少是故意伤害和持刀伤人啊,通通没有。

结果呢,女孩得到了警察的安慰,还得到了一千五百块钱的路费。

没错,拿刀往司机脖子一划就这么毫无惩罚反拿一千五百走人了,而且她还被安慰了,还被安慰了。

警察是在安慰她这次失手不要放在心上,回去好好练习,下次动刀记得找准位置吗?

(有人补充了,说这还是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结果犯,结果来看司机应该可以要求民事赔偿,这个钱给她跑了。但我个人认为这一行为由于是在车辆中发生的,明显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我并非法律专业,评论区有一位学习刑法的,他显然比我靠谱,可以去看他的评论。)

再来一个案例,远一点。

一个女出租车司机因为和男乘客发生口角,开车向着另一个方向行驶兜圈并扬言到地方要一群人打他一顿,同时在打电话,向电话里述说这件事,致使男乘客跳车。

法院判决说男乘客应该明白跳车的严重后果,货拉拉案件怎么不是这么说的?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案例判的对,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跳车这种操作是无论如何都不该出现的,可以报警,手机在手可以报警,还可以摘档啊,不踩离合可以强行摘档的,一个女司机力气比你大不成?

对方没有拿着刀子让你陷入不跳车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的境地啊,你手机在手呢,档就在前面呢。

货拉拉案件我也是这个想法,可以报警,可以伸手关发动机,可以拔钥匙,作为成年人应当知道跳车的后果,特别是对方没有对你做出侵害行为。

而且货拉拉司机没有语言威胁,路线也合理,所以我觉得司机应该判的更轻乃至无责,这种情况跳车和自杀没区别。

人家杀人未遂不犯法的,人家自杀成功你连坐的。

天下可有如此之搞笑的事情?

还有一个新案例。

一个女士逆行飙车和一个男司机撞了,男司机昏迷在地失去意识,内脏破碎,逆行女轻伤。

结果救护车来后所有护士都在照顾轻伤的逆行女,整整十分钟,没人注意到完全没有动静的男司机。

护士们用担架把轻伤的逆行女抬上了车,而内脏破碎失去意识的男司机是其他人抱上了车。

救护车载濒死男司机去医院是顺路捎带一下的。

本来盖在男司机身上的毯子都被人拿走盖在了逆行女的身上。

当天下午,男司机死了。

逆行女轻伤出院。

宽容?

这就是宽容?

你只是快死了而已,而人家,可是逆行后轻伤了啊。

再来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在之前女性退休还没延后的时候,男性六十岁退休,女性五十岁,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短五年。

男的生下来少享受十年退休。

前两年湖北才停止农村独生女孩高考加五分的政策。

大家应该都知道以前户籍管理并不严格,特别是城镇转农村,几百块钱往某个地方一给,别说转户口了,超生直接重新上一个户口都行。

也就是说在这项政策取消之前,户籍管理严格之前,湖北境内所有独生女只要知道这件事的都可以轻轻松松几百块钱高考加五分,甚至于如果家里跟什么村委会警察局有关系,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了。

这我清楚,我读书的时候有同学为了农村户口补助干过这事。

小学还没上呢,高考五分已经到手了。

其他省份可能也有相关政策,但我不清楚,看有没有网友去查吧,一般省政府网站可以查。

要是有前几年高考的独生女不知道这件事没去改户口痛失五分,会不会现在看见了还有点遗憾?

如果差五分距离进名校或者是挺遗憾的,当然,这也要基础成绩好。

但,烈士后代待遇不过如此吧。

男孩想要这待遇那可要没亲爹的,自己父亲是个上阵杀敌牺牲的烈士才能加到这分的。

五百分以及以上,一分压倒几千人,五分不知道能压多少人。

我真的想享受女性们才有的不宽容。

还有,大家都听说过女童助学的计划吧,但实际本世纪初,男童失学率就远高于女童了,然而,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捐款。

政府砸钱,社会团体砸钱,大众捐款。

都给了失学率较低的女童,而男童呢。

不好意思,不配啊。

失学儿童想要获得资助?

请先把身份证性别那一栏给我看看,哦,男的啊,你不配。

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多少失学男童的帮扶政策和社会组织。

因为他们是男的,所以他们不配,他们就连被大众知道都不配,谁宣传,没人宣传,谁也不会把男性放在心上,如果不专门去查,谁知道男童失学率高于女童?

我就在这里放话了,大多数人不知道男童入学率比女童低。

提一个,CL计划,CL计划那会被爆出来资助了失学男童,当时骂他们的人可不少,一下子CL计划因为资助失学男童都被骂高了。

还有男童猥亵案,我记得去年看过一项中国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调查。

女同志们的性骚扰能力可是一点都不差,而且还集中在未成年人身上,谁关注?

没人关注。

以前央视放过一个新闻,一个小学女老师把全班男生玩遍了,玩到其中一个男生的生殖器肿胀了才被发现。

但放了,就没了,这玩意是我整理旧报纸的时候看见了才想起来的。

谁有印象?谁会提?

换成女童是不是微博服务器又要冒烟?全国电视台轮番播报?

没人,没有人关注男性未成年人被性骚扰和性侵犯。

性骚扰的犯人只能是男性,不可能是女性,大部分人都是这逻辑吧。

你男的被性骚扰就偷着乐吧,也有不少人是这种逻辑吧?

男的别说被猥亵了,哪怕被qj了也判不下来qj,只能判猥亵,成年人也就算了,还有一堆堆的小学生初中生啊,他们被侵犯也是判不下来qj的。

以前那个校长带小学生开房的新闻可是沸沸扬扬的,哪怕法医鉴定表示女生未遭到威胁,但反过来连qj的判不下来。

qj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如果是幼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从重处罚,可判无期乃至死刑。

猥亵则五年以下,聚众和当众猥亵才能判五年以上的。

英国自己的调查显示英国国内女性犯罪判刑通常只有男性罪犯的六分之一。

我国不知道轻多少,也不知道和英国差多少。

法律对于女童的保护那可是猥亵三年起,严重可咔嚓。

然而,男童。

本来顶天五年以下,再轻判一点,那被猥亵的小学生还没毕业就能再见到了他老师了。

就算二进宫等到初中,嘿嘿,又见面了。

宅男开玩笑说三年血赚死刑不亏。

如果是宅女开玩笑可以这么说:三月血赚五年不亏。

对男性宽容?

这可太宽容了。

————————

我不是带节奏,我也不说所以该怎么样该怎么样,我只是表达一下个人的感想——太后现代魔幻现实主义了,我是穿越了么?

如果文中说的有误,直接评论里面告诉我,随时更新。

同时,说一下,我不是在怼女性,不是说中国女性怎么怎么样,我是在说现在的一些现象,就像上个世纪我国治安情况不佳不是在骂大伙都是杀人犯,我主要针对的是现象需要改变,是风气,主体在说司法和舆论有诡异的歧视。

就像有女性被家暴致死一样,应该是事情需要改变,而不是去骂另外几亿人怎么怎么样。

这些是个例,个例不能代表群体,所以案例中的女性不能代表女性群体。

我所强调的是案例中司法机关的决定。

个例不能代表群体,但司法不该有个例和偏向,司法不该出现这种案例,司法一定是要公平的,不然司法就会造成矛盾,败坏风气。

也不仅是司法,还有社会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我没有在说女性怎么怎么样,我是在说这些案例中对男性的不公平,我针对的是司法的公平性。

如果有人认为司法对女性不公,也可以举出案例,我们算一边的,都在举出司法在执行上的缺陷,对男性的不公是不公,对女性的不公一样,都属于司法与制度的不公。

司法和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在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偏见和不公很正常,说出来不是为了互怼,是为了显露司法与制度的问题。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的话带有严重的主观倾向,这个肯定的,我好多评论都完全靠主观。

前面三个案例我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气的不行又起来多加了一段,顺便口嗨两句,嗨呀,待会去玩几场亚索泄泄火,过两天估计会把主观倾向严重的部分删了。

还有关于那些例子的链接,我写的时候全是靠记忆,可能有出入,但也仅可能有出入,我自己不放链接纯粹是懒,再加上我觉得这些事挺好找的,现在评论区也有大哥把链接补上了,有兴趣可以看看,人家写的肯定比我写的没有那么多主观倾向。

有人说要案例的链接,那更正常了,我还天天朝别人要链接呢,因为我懒,所以这个争吵的没有意思,谁主张谁举证嘛,我懒没有办法。

—————

我不喜欢挂人就不放截图了,被我拉黑的,是谁自己看见了心里有数,喜欢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就不要对现实世界做出评论。

user avatar

前面已经有答主把本来我想说的话给说了,我就不再重复赘述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跟你掰扯掰扯。你觉得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高?其实严格说来你的认知也没有错。因为在你看来特别委屈的事置换到男人身上,男人会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他早习惯了。所以你委屈的时候,遭遇同样事情的男人在那微笑。你就觉得:我都委屈死了,他为啥能笑。于是你得出了这个社会对男人太包容的观点。其实你看到的那个微笑是无可奈何的自嘲。

这就如同品尝菜,你平时吃惯了清淡的口味,突然来了一道重盐的,你一吃好咸。而某个男人吃惯了重盐的菜,他去尝就觉得刚好合适。明明是一道菜,你就得出了厨师对男人更好,有意整你的结论。

其实我没有嘲讽你玻璃心的意思。也别对我的观点不服气。因为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这句话知道是谁说的吗?是女权鼻祖级的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说的。

最后,我只能说你们女性的社交里商业互吹太多。蒙住了你们本该看到真实社会的眼睛。简单点就是吃的苦不够。男人不喊疼不代表他不疼。

user avatar

我说一句话:“今天老婆做的饭真好吃”。

女拳:你老婆是你的佣人吗?你自己不会做饭吗只会使唤女人?女人天生就该做家务当家庭主妇吗?

而zhihu上评论区里的傻13:

3号傻13: 这只能说明你的圈子太low了,我身边几乎没有女人会自己做饭,家里都是雇了大厨的。

4号傻13: 《我作为一个男的》《我的老婆》《今天》《老婆做的饭》《饭真好吃》《…》《…》

5号傻13: 这种做饭好吃的女人只是极端个例,真正做饭好吃的=做饭不好吃的

。。。


我愿称之为 披 着 女 权 外 衣 的 傻 B

user avatar

如果你是个农村出来的娃,没钱没学历没能力。

来到大城市当个螺丝钉,每天工作就磨光了你的所有精力,你上网看到了出轨、彩礼、结婚等事,你心里想的却是自己连女朋友都没有,连被索要彩礼的资格都没有。刚想找人聊聊却发现微信里连一个能聊天的女孩子都没有,你觉得这社会对你包容度高吗?

好不容易家里找到办法了,给你谈媳妇了,本地媳妇彩礼太高,给不起,只能谈穷地方甚至东南亚的媳妇,你交钱了,然后被骗了。

各位以为这都是个例吗?这是全中国光棍都在面临的情况,人的天性带来的婚姻需求使得他们变成了骗子们新一轮的收割对象。

这种事新鲜吗?不,这一点都不新鲜,这都是贴吧玩剩下的套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