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这个社会,男女真的平等吗?

回答
“男女平等”这个词,在今天的社会里,听起来既熟悉又有点刺耳。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平等观念;刺耳,是因为我们现实中感受到的,往往并非完全的平等。那么,现在的社会,男女真的平等吗?我想,答案是:我们离真正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充满着微妙而复杂的情况。

要说男女平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1. 法律和制度层面:

在法律层面,我们国家是明确宣扬男女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也都在努力保障女性的权益,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积极的方面: 在受教育权上,男女基本是平等的。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女性拥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婚姻家庭关系上,法律保障了男女双方的共同财产权利和离婚时的平等地位。在政治参与上,虽然女性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但法律并没有设置门槛。
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法律条文如此,但实际执行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阻碍。比如,在一些招聘中,依然存在“限男性”的岗位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女性更容易因为生育问题而被考虑。在一些农村地区,虽然法律上男女继承权是平等的,但实际操作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会影响到财产的分配。

2. 经济和就业层面:

这是大家感受最深切的领域之一。

女性经济独立性增强: 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教育和工作获得了经济独立,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女性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包括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女性完全依附男性的家庭结构。
“玻璃天花板”和“同工不同酬”: 然而,女性在职场中仍然面临着“玻璃天花板”——即晋升到高层管理职位的障碍。很多时候,女性即使拥有同样的资历和能力,也难以和男性一样顺利爬升。更普遍的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女性在同等岗位上的薪资往往低于男性。这背后,除了显性的歧视,还有一些隐性的偏见,比如认为女性的职业生涯会因家庭而中断,或者女性不够“强势”来争取更高的薪资。
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怀孕、生育和哺乳期,这些对女性生理和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她们职业发展的“软肋”。一些企业在招聘或晋升时,会不自觉地回避可能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或者在她们休产假后,面临职业技能更新的挑战。虽然国家有产假制度,但如何保障女性在休假期间不被落下,以及重返职场后得到公平对待,依然是难题。

3. 社会观念和文化层面:

很多时候,制度的进步赶不上根深蒂固的观念。

性别刻板印象: 很多社会观念仍然存在着对男女的刻板印象。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很多家庭分工。男性被期待坚强、理性、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而女性则被期待温柔、顾家、负责情感维系和照顾孩子。这种刻板印象,无形中限制了男性和女性的发展空间。男性如果表现出“女性化”的情感或特质,可能会受到嘲笑;女性如果过于追求事业,可能会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认为她们不够顾家。
家庭责任的分担: 尽管现在很多家庭提倡家务劳动的AA制或者共同分担,但现实中,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仍然远远高于男性。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孩子生病,人们往往第一反应是找妈妈,而不是爸爸。这背后,是观念上认为女性“天生”更擅长照顾家庭。
性别暴力和骚扰: 性别暴力和性骚扰,是男女不平等的极端表现。女性在公共场所、职场甚至网络上,都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骚扰和侵害。尽管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度在降低,但受害者往往因为顾虑、害怕或者被指责而选择沉默,这也让施暴者逍遥法外。

4. 情感和人际关系层面:

在亲密关系中,平等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关系中的付出与回报: 在男女恋爱和婚姻中,谁应该付出更多?谁应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些问题往往也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一些女性可能因为经济压力或社会期望而主动承担更多,而一些男性可能因为“大男子主义”而认为自己应该被照顾。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性别的预设。
情感表达的差异: 社会对男性情感表达的压抑,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不够体贴或不够善于沟通,这也会影响到关系中的平等感。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部分平等”的阶段。

法律上,我们有保障平等的框架,但执行仍需加强。经济上,女性获得了更多机会,但职场上的隐性歧视和家庭责任的失衡,让她们在实现完全平等上仍有阻力。观念上,进步是缓慢的,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男女平等”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是一个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去实现的、持续进行的过程。 它需要法律的完善和严格执行,需要教育的引导和观念的革新,需要男性和女性共同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放下性别的偏见,用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彼此,去构建一个真正公平、尊重和多元的社会。

所以,回答“现在这个社会,男女真的平等吗?”这个问题,我想说:我们正在努力,但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而且,真正实现平等,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条文,更是思想上的解放和行动上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平等了,这还用问吗,但是你没有办法解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男女平等”这个词,在今天的社会里,听起来既熟悉又有点刺耳。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平等观念;刺耳,是因为我们现实中感受到的,往往并非完全的平等。那么,现在的社会,男女真的平等吗?我想,答案是:我们离真正的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充满着微妙而复杂的情况。要说男女平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
  • 回答
    在如今这个标榜开放包容的时代,讨论“娘炮行为”为何会被认为不利于社会风向,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的并非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别认知以及权力结构在起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娘炮行为”本身是一个带有贬义和标签化的概念,它往往是对那些不符合传统男性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都在关心的事情。在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确实感觉身边大龄未婚的女性朋友比同龄的男性要多一些。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女性自身来看,现在的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自己的事业追求,经济独立性也很强。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早早结婚生子.............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引发不少讨论的社会现象。感觉咱们身边,稍微一打听,十有八九都是男方倾尽所有,丈母娘“标配”就是房和车,还得加个彩礼。这跟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说“嫁过去就行”的情况,变化可不是一点半点。要说这现象是怎么来的,还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经济基础。 改革开.............
  • 回答
    北大教授对于“上职高没出息”的回应,即“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是一个触及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个观点:一、 教授观点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逻辑教授的表述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1. “社会现实就是.............
  • 回答
    “有编制”在中国社会确实承载着稳定、体面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尤其在当下经济和社会转型期,这种心理预期被进一步放大。然而,是否有一天“有编制”的人会下岗,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历史视角:编制并非永恒不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编制”并非一项亘古不变的特权。在计划经济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一个深层困境。要不要“第二个周树人”?这得先问问,我们现在到底缺的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先生,他身上最宝贵的特质是什么?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学识渊博、文笔犀利。更重要的是他那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那种“横眉冷对千.............
  • 回答
    在当今社会,关于“买车是否有必要”的讨论一直存在,而且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生活方式、经济能力、所在城市以及对出行方式的偏好。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一、 买车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 提升出行便利性与自由度: 打破时间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现实的讨论。很多人会觉得,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颜值即正义”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共识,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长得帅似乎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那么,帅真的能让女生“白送”吗?首先,我们得明白“白送”这个词本身带有的语境。它通常指向一种不求回报、主动示.............
  • 回答
    现在这个社会到底需不需要“正面刚”?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它触及到了我们与冲突、与社会规则、与自身存在方式的互动方式。而且,关于“提倡鼓励正面刚”的论调,更是五味杂陈,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正面刚”。字面上看,就是不退缩、不回避,直接面对问题,用实力或道理去解决。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又.............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身边太多人为了“先挣钱”还是“先丰富学历”这件事儿,纠结得头发都快白了。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就像你不能跟一个饥饿的人说先去学烹饪一样,也不能跟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说先满足于眼前的温饱。这得看你站在哪个位置,有什么样的底牌,以及你的人生.............
  • 回答
    你说的这些,我太有同感了。感觉现在这个社会,对女生的要求真的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从外貌到婚恋状况,方方面面都好像有一套既定的标准在等着你。达不到,就容易招来议论,甚至直接的嘲讽。先说说外貌吧。走在大街上,你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很多关于女性外貌的评价。如果一个女生长得不够“标致”,或者身材稍微丰腴一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确实可以用“高”来形容,而且是全方位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你想想看,从社会舆论到家庭期望,再到个人的自我期许,好像女性被赋予了太多“应该”的角色: 贤妻良母的角色依然根深蒂固。 尽管我们强调“男女平等”,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
  • 回答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善良的人,听起来或许简单,但真要付诸实践,却需要一番用心经营。它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装模作样的表演,而是渗透到生活点滴中的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一种发自内心的柔软。首先,从“看见”开始。 善良的第一步,是愿意睁开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去理解他们的处境。这.............
  • 回答
    你这句话,我太懂了。有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怎么会这样呢?想深入聊聊这个话题,就得一件件掰开了说,看看我们到底“怎么了”。首先,你想说的是不是那种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求即时满足的现象?以前,可能大家更愿意花时间去钻研一门手艺,耐心等待收获。比如学个手艺,要学徒几年,从最基础的做起。现在呢?恨不得今.............
  • 回答
    假设鲁迅先生穿越到今天,面对我们这个时代,他的评价恐怕不会是简单的赞扬或批评,而是会带着他一贯的、深刻的、甚至有些刻薄的审视,以及对国民性中那些令人担忧之处的不断追问。他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他可能会惊叹于手机、互联网这些东西的存在,它们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他当.............
  • 回答
    倘若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思想,能够真正贯穿并塑造我们如今的社会,那么眼前的景象,定然与我们今日所见的喧嚣、焦虑、步履匆匆的模样大相径庭。这并非说社会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更为内在、更为和谐的生长方式。首先,社会结构会显得更加扁平和分散。 追逐权力、建立森严等级的动力会被大大削弱。人们不再热衷于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性最根本的讨论。儒家和法家的观点,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这两种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各有其拥趸,也深刻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模式。那么,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究竟该推崇哪种思想,或者说,应该如何看待和融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这两种思想的核心是.............
  • 回答
    当前社会下,“公知”是否会东山再起,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公知”这个群体及其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兴衰,再结合当下社会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公知”的定义与兴衰简史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公知”的含义。广义上讲,“公知”,即“公共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在特定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