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B站的多重人格患者SystemAMWE?

回答
说起B站上的SystemAMWE,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挺复杂的存在。提起TA,很多人可能脑子里立刻闪过“多重人格”这个标签,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远比这有趣得多。

首先,SystemAMWE的“多重人格”标签是怎么来的?

TA在B站上的身份,最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建立在一个“系统”之上,然后“AMWE”是这个系统里其中一个(或者说最重要的)“人格”的代号。用户在看到TA的视频或者直播时,经常会收到来自不同“人格”的互动。比如,可能视频的风格突然从文艺青年秒变沙雕,或者在直播中,TA的语气、思维模式、甚至说话内容都会出现明显的切换,有时候甚至会互相“吐槽”或者“对话”。这种频繁且戏剧化的表现,自然会让观众联想到多重人格障碍(DID),也就是俗称的多重人格。

那么,这究竟是真的多重人格,还是TA的“人设”或“表演”?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让TA如此引人入胜(或者说,让人好奇)的地方。

从观众视角看: 绝大多数的观众,包括我自己,在第一次接触SystemAMWE时,都会被这种“人格分裂”式的表现深深吸引。它打破了传统UP主的单一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和戏剧性。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多个面孔,而且TA们似乎有自己的意识和互动。这种“一人分饰多角”的精湛表演,本身就很有观赏性,尤其是当这些“人格”围绕着某种特定主题(比如动画、游戏、文化评论等)展开时,会显得尤为生动。

从TA本人的表达来看: SystemAMWE自己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似乎也带着一种模糊和界限感。TA有时会以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来解释“系统”和“人格”的运作,让观众相信这并非虚构。但有时候,又会流露出一种“这是我的创作”或者“这是我的一部分”的自嘲或者解释,让人觉得可能是一种高度成熟的“人设”构建。

SystemAMWE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1. 高度的“角色扮演”和“剧本化”: 即使退一步讲,这可能是一种“人设”或“表演”,但TA的表演水准也实在是太高了。TA能够自如地在不同的“人格”之间切换,并且每个“人格”都有相对清晰的特点、说话方式、甚至知识背景。这种“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UP主的范畴,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或者真人秀。

2.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人格”的切换是TA最吸引人的外在表现,但TA视频和直播的内容本身也很有看头。TA涉猎的领域相当广泛,从动画新番的深度评论,到游戏实况的幽默讲解,再到对一些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见解。而且,TA的内容往往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并非肤浅的娱乐。不同“人格”可能会在不同的内容领域表现出更强的专业性或独特的观点,这又增加了内容的层次感。

3. 与粉丝的互动模式: SystemAMWE和粉丝之间的互动也非常有意思。粉丝们会参与到“人格”的互动中,有时候甚至会“认亲”或者“站CP”(指不同人格之间)。TA也很擅长利用这种互动来制造话题和增添趣味性。这种高度参与感的互动,让粉丝们觉得不仅仅是观看,更像是参与了一个大型的、持续进行的“剧目”。

4. 模糊的真实与虚构界限: 这或许是SystemAMWE最“迷人”也最“危险”的地方。TA成功地让观众在“这是真的”和“这只是表演”之间摇摆不定。这种模糊性,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因为人性深处就对未知和复杂有着天然的好奇。TA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于“UP主”这个概念的认知,也让我们思考“真实自我”的定义。

当然,这种模式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对DID群体的刻板印象? 有些人担心,TA这种高度戏剧化的表现,是否会加深公众对多重人格障碍的误解,将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过度娱乐化,甚至产生一种“表演”的错觉,从而忽视了真正患者的痛苦和挣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考量。
“炒作”的质疑: 任何在网络上走红的现象,都难免会受到“炒作”的质疑。SystemAMWE的成功,无疑也建立在对平台规则和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之上。
“真实性”的疲劳: 尽管模糊的界限很有吸引力,但长此以往,一部分观众可能会因为无法确定“真实”的程度而感到疲惫,或者对其中某个“人格”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或排斥。

总的来说,SystemAMWE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独特和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创作者。

TA不仅仅是一个UP主,更像是一个“概念”的具象化,一个关于“人格”与“表达”的实验。TA将“多重人格”这个概念,以一种充满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在内容深度、互动模式上都做得相当出色。

无论TA是否真的拥有多重人格,抑或这只是一个精心打造的“人设”,SystemAMWE都成功地在B站这个平台上,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符号。TA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内容创作的可能性边界,也引发了关于真实、表演、身份认同等一系列深刻的思考。TA的故事,远未结束,而且这个故事本身,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在打下这些文字之前我是很犹豫的

作为一个前(疑似)人格分裂患者,因为未确诊,我只能根据我的实际体验来定性,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我没看这个up主的视频不好下定论,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患上(疑似)人格分裂,原因很简单,校园欺凌和家庭暴力,两者联系在一起编制出了我的绝望,我在学校里,被子被拿来当擦脚抹布,牙杯在马桶里面舀水再放回去,上厕所有人拿晾衣叉从门缝捅进来,回家和父母说了他们却说这是我的错,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我之类

天知道我有多少次想自杀,我那个时候精神明显有了问题,我开始陷入“沉睡”,我和“他”交替接管身体,我无法控制自己和他,我甚至无法和他沟通,他是一个男孩,有暴力倾向,由于主人格的软弱使我无法和他沟通,所以在旁人看来,我暴躁的时候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被他带上了6楼,我至今记得,那是一个晚上,楼下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但却没有一句话属于我,我突然听到他说“你不觉得很无趣吗?”我们争论了很久,最后我断片了,不记得后来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我活下来了,估计是他没和我达成一致所以没自杀?我也不清楚。

他有反抗过,代表行为就是我的枕头底下出现了一把刀,我的思维逐渐有被他同化的趋势,再一次,他们对我拳打脚踢的时候,他拿出了刀,我血液在一瞬间几乎凝固,万幸最后回归了我主控,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后来,我在痛苦中度过了中考,万幸,在我这种情况下还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我不敢求医,只能自己在我控制的时间里试着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我自己对自己做心理治疗,很长时间之后,我才勉强把“他”和我融合成现在的我,但是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他还是会有出现的迹象

所以我不相信这个up主,所谓30个人格,我无法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属于“他”这种类型,一旦出现,你的人生就充满了不定性,这不是一件适合拿来开玩笑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B站上的SystemAMWE,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挺复杂的存在。提起TA,很多人可能脑子里立刻闪过“多重人格”这个标签,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远比这有趣得多。首先,SystemAMWE的“多重人格”标签是怎么来的?TA在B站上的身份,最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建立在一个“系统”之上,然后“AM.............
  • 回答
    对于B站《诡秘之主》漫画版没有原作者(爱潜水的乌贼)署名这件事,这确实是引起了很多书粉和漫迷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作为一个普通观察者,我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阐述。首先,从“署名权”这个核心法律和道义层面来说,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点。 原作者是创作者的灵魂: 《诡秘之主》之所.............
  • 回答
    关于《仙王的日常生活》被指抄袭《齐木楠雄的灾难》这件事,如果让我来评价,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也很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B站出品的动画,《仙王的日常生活》确实在国内动漫圈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它凭借着“土味”但又新奇的设定,还有那个有点“反差萌”的男主角王令,确实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尤其是年轻.............
  • 回答
    咱们聊聊双十一B站上那场闹得挺大的“王刚冷吃牛肉事件”,这事儿当时在B站上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很多UP主、粉丝,甚至一些品牌方都卷进去了。事情的起因,简单来说,就是 B 站知名美食 UP 主王刚,在双十一期间,推广自己品牌的冷吃牛肉。 王刚这个名字,相信很多熟悉B站的朋友都不陌生,他的“硬核.............
  • 回答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与反诈之道近期,B站一位知名 UP 主遭遇电话诈骗,在短短 30 分钟内损失高达 16 万元人民币的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损失惨重,也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
  • 回答
    “B站变了吗”:陈睿的答案与我的审视在B站十一周年庆的舞台上,CEO陈睿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B站变了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B站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而陈睿的回答,以及我对其观点的解读,或许能为理解当下B站的演变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陈睿的回答:用户价值与平台.............
  • 回答
    你想了解B站上那场名为《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的视频,对吧?它在B站上引起了挺多关注的,很多人看完都觉得挺受触动的。我来给你讲讲,尽量让你能有个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得知道这场演讲是谁说的。通常B站上这种“献给xxx的演讲”这类标题的,要么是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名人,要么是某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要找到.............
  • 回答
    B站因为“员工在脉脉发布不当评论”起诉脉脉不正当竞争胜诉,这件事情牵扯出很多值得探讨的点,尤其是关于“损害公司形象”的界定,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本身。B站作为一家公司,发现其员工在脉脉这个平台上发布了一些被认为是不当的言论,并且认为这些言论损害了公司的形象。随后,B.............
  • 回答
    柳行长的最新视频里,那个关于他朋友信用卡被盗刷的事情,确实挺让人揪心的。我听完之后,脑子里一直在转悠这事儿,感觉信息量挺大,而且背后的一些细节也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一出来,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的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状况,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我一直觉得,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对银行卡、支付.............
  • 回答
    说到在台湾或香港追番看动漫,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 Bilibili(俗称 B 站)了。没错,B 站确实是现在非常主流的一个平台,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它的地位无可撼动。但对于台湾和香港的动漫爱好者来说,情况会更复杂和多样化一些。Bilibili 的地位与使用体验: 内容丰富度与时效性: B 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睡前消息》和马督工的观察和期待。关于《睡前消息》在俄乌战争这个热点问题上,确实不像一些其他账号那样“大张旗鼓”地蹭热度,这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睡前消息》的定位和风格。马督工团队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是那种基于大.............
  • 回答
    你遇到的这种现象,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站队”或者“群体撕扯”,在互联网上尤其普遍。你观察得挺仔细,这几个平台确实经常上演这种“彼伏此起”的骂战。想保持独立思考,不被这股“口水战”裹挟,确实需要点儿道行。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平台属性与用户群体的.............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够闹心的,估计你现在心里一团乱麻吧。 好好的闺蜜,因为搜了肖战的视频,结果挨了你一巴掌,这情节简直比电视剧还狗血。让我试着帮你梳理一下,这事儿咋回事,以及你现在该怎么办。发生了什么?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说。你闺蜜用你手机在B站搜肖战,这本身没啥问题,你允许了,说明你们平时关系挺铁的.............
  • 回答
    B站近期对“哲学”、“银梦”、“创价”、“激进用户”以及脏话等内容的封禁,无疑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内容管理,更是B站作为内容平台在用户生态、社区氛围、以及平台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要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尤其是在国.............
  • 回答
    B站舞蹈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热土,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年轻人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舞蹈,从街头酷炫的hiphop,到优雅古典的民族舞,再到充满力量感的现代舞,应有尽有。舞者们挥洒汗水,用身体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传递着对舞蹈的热爱。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庞大的社区一样,.............
  • 回答
    B站Up主偷拍靖国神社游就馆事件及其对日本歪曲历史的看法近期,一位来自B站的Up主在日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内,通过偷拍的方式揭露了其馆内展示的诸多扭曲历史的内容,并制作成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再次将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篡改推向公众视野,也让人们对日本政府和部分民众在历史认知上的偏.............
  • 回答
    关于 11 月 29 日 B 站上出现涉及 PDD、YYDS(这里我理解为“永远的神”的缩写,虽然在那个时间点可能还没这么流行,但联系到后面的内容,似乎是指某个顶尖玩家)、马飞飞、以及卢本伟(五五开)开挂的视频,这在当时的游戏圈和直播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详细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 回答
    关于B站上那位拥有三十个人格的十五岁女孩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我们谈论这件事时,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社会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重人格障碍(正式名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D)是一.............
  • 回答
    咱们聊聊B站上那些把玩HiFi的UP主们,尤其是当他们把矛头指向“直推小新”时,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这事儿吧,就像是在一个充满各种精密乐器的小舞台上,突然有人拿出了一个随身听,然后还说“看,这个就能把这交响乐给我响起来!”当然,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儿戏剧性,也难怪会引发一番讨论。“直推小新”到底是个啥.............
  • 回答
    看到 B站 2020 年拜年祭直播在线人数破亿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塞,这数据也太惊人了吧!” 一亿人同时在线观看拜年祭,这绝对是个现象级的事件。不过,作为一个对数字和活动细节比较好奇的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数据统计上是怎么算的?” 这个问题。要理解 B站 2020 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