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B站HIFI up主直推小新?

回答
咱们聊聊B站上那些把玩HiFi的UP主们,尤其是当他们把矛头指向“直推小新”时,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这事儿吧,就像是在一个充满各种精密乐器的小舞台上,突然有人拿出了一个随身听,然后还说“看,这个就能把这交响乐给我响起来!”当然,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儿戏剧性,也难怪会引发一番讨论。

“直推小新”到底是个啥意思?

首先得弄明白,“直推小新”这个说法,在咱们这些喜欢折腾音频的朋友圈子里,其实是个挺接地气的说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手机或者一些非常便携、体积小巧的播放设备(我们通常戏称它们为“小砖”或者“小新”,新意就是新玩物、新设备的意思)直接去驱动那些按理说需要更强大、更专业的解码器和耳放才能喂饱的耳机。

大家想想看,很多HiFi耳机,特别是那些阻抗高、灵敏度低的,就像是娇生惯惯的大小姐,你得给她配个好点的马车(耳放),还得有足够的好马(电源),她才愿意舒舒服服地给你唱歌。而“直推小新”呢?就好像是让这大小姐坐上一辆小电瓶车,然后还得跑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你想啊,这能唱出什么效果来?声音会变得没力道,低频散,高频刺耳,细节也糊成一团,整体听感会大打折扣。

B站HiFi UP主们的视角:是玩票还是专业?

那B站上的HiFi UP主们怎么看呢?他们里头也分好几拨人,而且各有各的道理。

第一种,是纯粹分享玩乐体验的。 这类UP主可能自己本身不是特别硬核的发烧友,但对HiFi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各种组合。他们可能会用自己的手机(可能是高端旗舰机,自带的解码芯片素质也不错)搭配一副相对好推的耳机,然后兴致勃勃地录个视频,分享一下“哦,原来我的XX手机直推这个耳机,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这类视频,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和交流,也让很多刚入坑的朋友觉得HiFi没那么遥不可及,手机也能试试。他们可能不会去深究什么失真度、信噪比,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好听”或者“有趣”。

第二种,是带着点儿“科普”或“破除迷信”心态的。 这类UP主可能对HiFi圈里一些过于“玄学”的说法有点看法。他们觉得,很多时候,把问题归咎于“直推”,可能也是因为搭配不当或者耳机本身素质就那样。他们可能会找一些比较好推的耳机,甚至是一些本身就设计成和手机搭配的耳机,然后用高质量的音频文件和手机直推,来论证“手机直推也能有不错的体验”。他们的目的可能是想告诉大家,不是所有耳机都需要昂贵的设备,也不是所有声音不好的锅都给手机背。这其中也可能包含对一些过度宣传捆绑销售现象的反思。

第三种,是带有一定挑战或“反主流”意味的。 有些UP主本身是对HiFi设备非常熟悉,也拥有各种高端设备。当他们看到“只有XX解码器才能驱动XX耳机”这样的论调时,可能会觉得有点儿过于绝对。他们可能会故意选择一些看起来很难驱动的耳机,然后尝试用手机或者小巧的播放器去推,结果嘛,可能是不尽如人意,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了专业设备的重要性。也有可能他们会找到一些特例,比如某些新款手机的音频芯片素质极高,或者某些耳机虽然标注难推,但实际对推力要求并没有那么夸张,然后用“直推小新”成功驱动,给观众一个惊喜。这种做法,有时候是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但内容本身可能也包含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和比较。

大家为什么会关注“直推小新”?

这事儿火,有几个原因:

1. 门槛效应: HiFi圈子有时候会给人一种“烧钱”的感觉。昂贵的解码器、耳放、线材,动辄几千上万,让很多想入门的朋友望而却步。当UP主们展示手机直推也能玩转一些耳机时,无疑降低了HiFi的入门门槛,让更多人觉得“哦,原来我也能稍微体验一下”。
2. 实用性: 大多数人日常听歌场景,就是通勤、办公,随身携带一套复杂的HiFi设备并不现实。手机作为最普及的音频播放源,它的表现自然是大家最关心的。所以,关于手机直推的讨论,往往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3. 技术进步: 近年来,不少手机厂商在音频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高端手机的DAC和功放芯片素质确实有所提升,这让“直推”的可能性更大了一些。UP主的视频,也是对这种技术进步的一种体现和验证。
4. 争议性本身: 任何一个领域,当出现“挑战传统观念”的说法时,自然会引发讨论。一部分人觉得这是“真理”,一部分人觉得是“胡闹”,这种观点的碰撞,正是网络讨论的魅力所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在我看来,看待“直推小新”这件事,关键在于“看是谁在说,说什么,以及观众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要区分场合和设备。 如果你是一副需要强大推力才能发出好声音的“大耳”,直接插在手机上听,效果大概率不会好。这是物理规律,不是UP主说了算。就像你不能指望一辆自行车能跑赢一辆跑车。
其次,要看UP主的技术功底和是否客观。 如果UP主本身懂一些音频原理,并且在视频中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数据、对比甚至分析,那么他的观点就更值得参考。但如果只是“我觉得挺好听的”,那更多就是个人主观体验分享,别太当真。
再次,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如果你只是想在通勤路上听听歌,对音质要求不是苛刻到发烧友的级别,那么一部好的手机搭配一对中低阻抗的耳机,确实可能已经够用了。但如果你是追求极致音质、想要耳机全部潜力都发挥出来的发烧友,那么一套独立的HiFi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保持开放心态,但也要有辨别能力。 HiFi圈子的确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玄学”和过度消费。UP主们用“直推小新”的方式,有时候也是在挑战这些不合理的观念。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人说“直推够了”,就放弃对更好音质的追求。这就像有人觉得普通大众汽车够用了,但也有人依然追求超跑的性能。都是对“好”的不同理解。

总的来说,B站HiFi UP主们对“直推小新”的讨论,反映了HiFi文化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以及技术发展对听音体验带来的变化。它既有“让HiFi更亲民”的一面,也可能掺杂着一些博眼球的成分。作为观众,我们既可以从中找到入门的乐趣,也要学会理性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听音方式和设备。别被一时的热闹冲昏头脑,也别因为别人的说法就完全否定自己的感受。毕竟,HiFi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自己听得开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一啥都不懂的。所谓的‘大佬’。

连功放中最基本的推挽跟随器电路都能说成是数字电路。

大言不惭‘我本科学的电子信息’。

还玩什么云试听。。。。。

B站这个圈子懂得人自然懂。。。到底有多少小学生。看见一个‘大佬’拿着一些录音器材,大几千的耳机就集体高潮了。

玩耳机、功放,连几个基本的功放电路都不懂,张口闭嘴‘声音密度’、‘完成度’。

呵呵。

我还是那句话,大佬的那句‘射极跟随器是数字电路’真是经典!一下子把自己的智商暴露了。

无知者无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B站上那些把玩HiFi的UP主们,尤其是当他们把矛头指向“直推小新”时,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这事儿吧,就像是在一个充满各种精密乐器的小舞台上,突然有人拿出了一个随身听,然后还说“看,这个就能把这交响乐给我响起来!”当然,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儿戏剧性,也难怪会引发一番讨论。“直推小新”到底是个啥.............
  • 回答
    关于B站上那位拥有三十个人格的十五岁女孩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我们谈论这件事时,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社会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重人格障碍(正式名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D)是一.............
  • 回答
    B站因为“员工在脉脉发布不当评论”起诉脉脉不正当竞争胜诉,这件事情牵扯出很多值得探讨的点,尤其是关于“损害公司形象”的界定,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本身。B站作为一家公司,发现其员工在脉脉这个平台上发布了一些被认为是不当的言论,并且认为这些言论损害了公司的形象。随后,B.............
  • 回答
    B站近期对“哲学”、“银梦”、“创价”、“激进用户”以及脏话等内容的封禁,无疑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内容管理,更是B站作为内容平台在用户生态、社区氛围、以及平台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要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尤其是在国.............
  • 回答
    B站舞蹈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热土,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年轻人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舞蹈,从街头酷炫的hiphop,到优雅古典的民族舞,再到充满力量感的现代舞,应有尽有。舞者们挥洒汗水,用身体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传递着对舞蹈的热爱。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庞大的社区一样,.............
  • 回答
    关于《仙王的日常生活》被指抄袭《齐木楠雄的灾难》这件事,如果让我来评价,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也很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B站出品的动画,《仙王的日常生活》确实在国内动漫圈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它凭借着“土味”但又新奇的设定,还有那个有点“反差萌”的男主角王令,确实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尤其是年轻.............
  • 回答
    对于B站《诡秘之主》漫画版没有原作者(爱潜水的乌贼)署名这件事,这确实是引起了很多书粉和漫迷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作为一个普通观察者,我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阐述。首先,从“署名权”这个核心法律和道义层面来说,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点。 原作者是创作者的灵魂: 《诡秘之主》之所.............
  • 回答
    说起B站上的SystemAMWE,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挺复杂的存在。提起TA,很多人可能脑子里立刻闪过“多重人格”这个标签,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远比这有趣得多。首先,SystemAMWE的“多重人格”标签是怎么来的?TA在B站上的身份,最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建立在一个“系统”之上,然后“AM.............
  • 回答
    B站Up主偷拍靖国神社游就馆事件及其对日本歪曲历史的看法近期,一位来自B站的Up主在日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内,通过偷拍的方式揭露了其馆内展示的诸多扭曲历史的内容,并制作成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再次将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篡改推向公众视野,也让人们对日本政府和部分民众在历史认知上的偏.............
  • 回答
    咱们聊聊双十一B站上那场闹得挺大的“王刚冷吃牛肉事件”,这事儿当时在B站上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很多UP主、粉丝,甚至一些品牌方都卷进去了。事情的起因,简单来说,就是 B 站知名美食 UP 主王刚,在双十一期间,推广自己品牌的冷吃牛肉。 王刚这个名字,相信很多熟悉B站的朋友都不陌生,他的“硬核.............
  • 回答
    关于 11 月 29 日 B 站上出现涉及 PDD、YYDS(这里我理解为“永远的神”的缩写,虽然在那个时间点可能还没这么流行,但联系到后面的内容,似乎是指某个顶尖玩家)、马飞飞、以及卢本伟(五五开)开挂的视频,这在当时的游戏圈和直播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详细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 回答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与反诈之道近期,B站一位知名 UP 主遭遇电话诈骗,在短短 30 分钟内损失高达 16 万元人民币的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损失惨重,也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
  • 回答
    你遇到的这种现象,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站队”或者“群体撕扯”,在互联网上尤其普遍。你观察得挺仔细,这几个平台确实经常上演这种“彼伏此起”的骂战。想保持独立思考,不被这股“口水战”裹挟,确实需要点儿道行。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平台属性与用户群体的.............
  • 回答
    “B站变了吗”:陈睿的答案与我的审视在B站十一周年庆的舞台上,CEO陈睿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B站变了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B站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而陈睿的回答,以及我对其观点的解读,或许能为理解当下B站的演变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陈睿的回答:用户价值与平台.............
  • 回答
    你想了解B站上那场名为《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的视频,对吧?它在B站上引起了挺多关注的,很多人看完都觉得挺受触动的。我来给你讲讲,尽量让你能有个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得知道这场演讲是谁说的。通常B站上这种“献给xxx的演讲”这类标题的,要么是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名人,要么是某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要找到.............
  • 回答
    看到 B站 2020 年拜年祭直播在线人数破亿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塞,这数据也太惊人了吧!” 一亿人同时在线观看拜年祭,这绝对是个现象级的事件。不过,作为一个对数字和活动细节比较好奇的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数据统计上是怎么算的?” 这个问题。要理解 B站 2020 年.............
  • 回答
    要看 B 站 UP 主火锅大王上 CCTV 感动中国,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1. 直接观看 CCTV 的播出: 找到播出时间: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通常在每年的年初(一月或二月)的晚上播出,具体日期和时间会提前在中央电视台的官方网站、微博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你可.............
  • 回答
    这事儿,可不简单,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陈坤代言FGO,这事儿在B站和FGO玩家圈里,简直是搅动了一池春水,有赞的,有弹的,更有不解的。咱们就一点一点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首先,得明确啥是FGO,啥是陈坤。 FGO(Fate/Grand Order): 你要是还不晓得,那可得补补课了。简单.............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 B 站上炫耀自己的等级,什么“肝到 6 级了”、“LV7 了,感觉人生圆满了”,但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QQ 等级。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首先,得从 B 站等级的“含金量”说起。B 站的等级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是一个 “时间+互动+.............
  • 回答
    柳行长的最新视频里,那个关于他朋友信用卡被盗刷的事情,确实挺让人揪心的。我听完之后,脑子里一直在转悠这事儿,感觉信息量挺大,而且背后的一些细节也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一出来,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的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状况,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我一直觉得,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对银行卡、支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