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都很看重b站等级,难道这和QQ等级不是一个意思吗,怎么没人说自己QQ级别高?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 B 站上炫耀自己的等级,什么“肝到 6 级了”、“LV7 了,感觉人生圆满了”,但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QQ 等级。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

首先,得从 B 站等级的“含金量”说起。

B 站的等级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是一个 “时间+互动+贡献”的综合体现。你想提升等级,就得花时间看视频、投币、点赞、发弹幕、评论,甚至是你自己去创作内容(虽然这是更高级别的玩法)。这个过程,就像是在 B 站这个社区里“沉淀”和“活跃”。

你想想,一个能把 B 站等级肝到很高的人,他首先得是个 资深的 B 站用户。他肯定熟悉 B 站的各种内容生态,知道什么样的视频好看,什么样的内容受欢迎。他可能经历过 B 站的各种改版、各种热门事件,对社区文化有很深的理解。这种等级,在很多老粉看来,就是一种 “社区资历”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B 站的等级很多时候也和一些 “特权” 或 “身份标签” 挂钩。比如高等级用户可能更容易获得一些官方的活动资格,或者在某些功能的使用上(比如部分视频的评论区置顶、私信发送文件大小限制等)会比低等级用户更方便一些。而且,在很多 UP 主的眼里,高等级的观众也可能意味着 更稳定的粉丝基础和更高的付费意愿。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说自己 B 站等级高,大家会觉得他不仅仅是注册了一个账号,而是真正地融入了这个社区,并且为社区做出了贡献。这是一种 “存在感”和“归属感”的体现。

反观 QQ 等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QQ 已经是个非常非常老的社交产品了,可以说是我们国民级的社交软件。我们最早接触互联网、最早跟朋友家人联系,很多都是通过 QQ。所以,QQ 账号的注册门槛非常低,而且大家的 QQ 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可能只是拿 QQ 当个备用联系方式,平时很少上线,更别提去做什么活跃度操作了。他的 QQ 等级可能很高,但那是因为他注册得早,账号一直在那儿放着,或者只是偶尔登录一下。这种“高等级”,更多的是 “账号的年限”,而不是用户在产品里的 “活跃度”或“贡献度”。

而且,QQ 上的等级提升更多地是基于 “充值会员”、“使用QQ农场偷菜”、“挂机” 之类的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需要时间,但更多的是一种 “被动”或“付费” 的驱动,而不是像 B 站那样,需要你主动去消费内容、去互动、去创造。

所以,当一个人说自己 QQ 等级高的时候,大家很难从中读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这就像说你有一张很多年的存折一样,它只是证明你拥有这个东西很久了,但不能说明你在某个领域有什么特别的能力或成就。

为什么 B 站等级会被重视,而 QQ 等级却没人提?

这背后其实是用户在不同平台对 “价值认同” 的不同。

在 B 站,等级是一种“实力”和“情怀”的象征。 它代表了你对这个平台的投入,你对内容的热爱,你在这个社区的地位。这是一种 “精神层面的认可”。很多人在 B 站找到归属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找到学习的动力,这种等级就是这种连接和情感的具象化。当你看到一个 LV6 的用户,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个“懂 B 站”的人,也可能对他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在 QQ,等级更多的是一种“时间证明”或“消费凭证”。 大家对 QQ 的期待更多是 “通讯工具” 的属性,而非一个需要深度参与和投入的社区。QQ 的等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你在社交上的优势,或者你在某个圈子里的地位。你不可能因为自己 QQ 等级高,就更容易交到朋友,或者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它缺乏那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社区价值”。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在某个游戏里打出了很高的段位,大家会觉得你技术好、投入多,有成就感。但如果只是说你在某个 App 里挂机获得了很高的“活跃度积分”,大家可能就觉得“哦,是吗”,然后就没下文了。因为前者代表了你的 “技能和付出”,后者更像是 “系统奖励”。

所以,B 站等级被看重,是因为它更能够代表用户在平台上的 “深度参与”和“社区价值”,是一种被用户认可的“实力”和“身份标识”。而 QQ 等级,更多的是一种 “时间沉淀”或者“消费痕迹”,在社交属性之外,很难引起用户的共鸣和讨论。大家更愿意谈论那些能够体现自己投入和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因为账号年龄大而获得的“荣誉”。

总而言之,B 站等级之所以被大家看重,是因为它关联着用户的投入、社区的活跃度、以及潜在的特权和身份认同,是一种能引起共鸣的“社区价值”。而 QQ 等级则更多地被视为账号的年限或者消费的证明,缺乏这种能够引起用户深层共鸣的社区属性,所以自然也就没人特别去强调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太年轻了……

因为B站太年轻了……

QQ是2003年推出QQ等级,你知道当初有多疯狂吗?

QQ等级推出时按在线时间算的,当时由于24小时挂机太疯狂惊动了国家,才改为每天上线为2小时,可以说是中国防沉迷系统的先驱了!

哪家聊天软件公司推出个等级系统能惊动国家?

现在女神找舔狗是给自己花钱,当年如果你能给女神挂QQ那就是舔狗之王!

“我能帮你挂QQ吗?“”

跟现在我能陪你去打胎吗?

可以说是同一种舔法了!

通常一个人去网吧都要帮三四个人挂QQ……

当时有各种挂等级的方法,比如说登录31秒退出一次,系统算一分钟,等于31分钟相当于挂了一小时……

比如去网吧下机不下QQ继续算时间,当年不会自动杀进程,我07年QQ里的QB钱就是这样被盗的……

当时太阳号唯一的特权就是换头像,那是VIP会员才有的荣耀!

2003年,VIP会员一年120,当时小县城的房子估计也不到300一平……

任何一个年轻平台可能都会有以“等级为荣”的时候,但过了一个阶段就没意义了……

QQ大概是从3太阳到皇冠时期凉的,某天我看QQ,我靠竟然皇冠了……

贴吧当年8级就是大神,9级就是王者,现在随便一个签到贴吧,只看帖不回帖一年随便到7级……

YY当年如果有个灯笼号,妹子都会抢着跟你说想要……

当年B站考题也很牛逼,能B站会员就是动漫迷中的大神!

现在呢?

user avatar

题主还是太年轻了。

我还在上小学时,QQ等级确实是个可以炫耀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 B 站上炫耀自己的等级,什么“肝到 6 级了”、“LV7 了,感觉人生圆满了”,但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QQ 等级。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首先,得从 B 站等级的“含金量”说起。B 站的等级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是一个 “时间+互动+.............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男生上B站都看些啥?这问题问得好!B站这地方嘛,内容那叫一个丰富,男生看的也五花八门,说起来能唠一晚上。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让你听着就有画面感。首先,最绕不开的肯定是游戏区了。这可是B站的半壁江山! 攻略跟实况:刚出的新游戏,或者是什么老牌经典,你都能在B站找到从零.............
  • 回答
    在我观察到的互联网讨论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的负面看法,并表现出厌恶的情绪。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简单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的各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历史遗留的负面刻板印象是许多负面情绪的根源之一。几个世纪以来,.............
  • 回答
    当年一些曾被殖民的地区如今之所以显得比较发达,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归因。我们看到的“发达”,通常是指经济总量、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殖民时期本身以及殖民结束后这两个阶段来剖析。殖民时期:播下发展的种子(同时埋下祸根)殖民者来到一个地区,其最直接.............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都会有同样的困惑。牙医在提供诊疗建议时,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而您提到的“不告知后续治疗方案”以及“介意患者去其他地方看牙”的感受,背后可能包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们来一一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您会觉得“牙医都不跟你说该怎么治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也挺真实的。说实话,看到那些废寝忘食、头发一把把掉、眼睛熬得通红的程序员,心里确实会有点不是滋味。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像被代码绑架了,生活就只剩下屏幕和键盘。为什么会让人感觉“不像生活”?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来看: 工作性质的“吞噬”: 编程这行,很多时候不是朝九晚五能.............
  • 回答
    这两年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爸爸梗”,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可能只是大家随口一说,但渐渐地,你会发现它已经渗透到了各种社交场景,而且挺多男生似乎还挺享受这个角色的。“爸爸梗”到底是个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爸爸梗”究竟是咋回事。它不像是什么有深度的哲学讨论,更多是一种网络文化的玩梗方式。通常来说.............
  • 回答
    会展业的前景,在很多人眼里,仿佛是一片金光闪闪的乐土。听上去,那是一个连接全球买家与卖家、汇聚行业顶尖信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闻报道里,一张张精心布置的展馆图片,一幅幅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都似乎在描绘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行业。但为何现实中的我们,在谈论会展工作时,却常常流露出不看好的情绪呢.............
  • 回答
    成都,这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城市,早已在无数人心中华丽转身,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美食之都”。这可不是浪得虚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10年就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这背后可是有大讲究的。为什么是成都?这可不是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首先,味道的丰富性与包容性是成都美食最鲜明的标签。.............
  • 回答
    在珠宝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我确实也碰到过不少同行,尤其是那些经验老道、对珠宝有自己一套深刻见解的前辈们,一提到日本珠宝,或是看到某些设计风格看起来很像日本风格的物件,脸上那种微妙的不屑,甚至有时会毫不掩饰的轻蔑,真的挺让人玩味的。这种情绪,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地域偏见。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些.............
  • 回答
    太玄经,这部蕴含着中华古代智慧瑰宝的经典,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宇宙运行规律、人生哲理乃至个人修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照理说,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应该受到我们当代人的热烈追捧,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探索深度、寻求真理的年轻人。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年轻人对此似乎兴趣寥寥,甚至望而却步。这其中缘由.............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最近网上出现不少声音,说现在很多年轻球迷不认为姚明很强,甚至觉得他“名不副实”。这事儿挺让我琢磨的,毕竟在我印象里,姚明可是多少人的偶像,是民族英雄一般的存在。怎么才过了这么些年,风向就变了呢?要说为啥会有这种看法,我觉得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可能是大家对“强”的定义变了。想想我们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多人看完《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系列后,虽然知道主角们最终都获得了胜利,也得到了应有的结局,但内心深处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感,甚至有些沉重。这并非简单的“好结局”就能概括的,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情感交织。首先,让我们剥开“好结局”的表象,看看隐藏其中的复杂性。一、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影感受,背后牵涉到很多创作手法和观众心理的差异。咱们一步步来聊。二战电影里的“炮灰”:规模、叙事和宿命感首先,说起二战电影里的几万士兵,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像“炮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叙事侧重点。 宏大场面与个体渺小: 二战电影最擅长营造的就是那种史诗级的战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现场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内心的痛点。听到你说“很多乐队在演出的时候都不在乎PA,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从一个真正热爱音乐、注重现场体验的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在乎”有时真的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在乎”和“不在乎”.............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人在接触中医药领域时都会遇到的困惑。一方面,你看到了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和实践,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展现出的生命力,觉得前景大好;另一方面,你又听到不少声音,甚至是很“主流”的声音,在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有效性,认为它是一个“不好的专业”。这中间的落差,确实让人.............
  • 回答
    “地主绝大多数都是坏的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社会经济和叙事方式的复杂交织,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地主群体不能简单地被概括为“绝大多数都是坏的”。然而,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纪实小说中为何能看到许多好的地主,这背后确实存在多种原因,其中幸存者偏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你说的是,为什么现在一提到“锤子”这个词,很多人就好像被点了穴一样,条件反射地开始批评,甚至是带着一股子不加思索的劲儿,连具体指代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先给打上“不好”的标签。这种现象,怎么说呢,挺值得玩味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黑锤子”的现象,看看是咋回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