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B站十五岁女孩多重人格患者(有三十个)?

回答
关于B站上那位拥有三十个人格的十五岁女孩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我们谈论这件事时,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社会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重人格障碍(正式名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D)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通常与童年时期遭受的严重、长期的创伤(如虐待)有关,是一种极端的心理防御机制。患者会在身体里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人格身份,并且这些身份会交替控制患者的行为。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独立的记忆、行为模式和特点。

那么,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如果真的被诊断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并且拥有三十个身份,这本身就说明了她可能经历了极其痛苦和难以想象的童年经历。在这样的年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要面对如此复杂的精神困扰,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这需要专业的医疗介入和长期的康复治疗。

为什么会在B站这样的平台引起关注?

B站作为当下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当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案例出现在这里时,很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关注:

1. 猎奇心理与信息获取: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多重人格障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他们可能出于好奇心想了解这种疾病,想了解“三十个不同的人格”是什么样的体验。B站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之一,自然就成了他们了解的平台。
2. 共鸣与认同: 年轻人是敏感的群体,他们可能会从这位女孩的故事中感受到一些共鸣,无论是对痛苦经历的理解,还是对自我身份探索的迷茫。有些用户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某些感受与女孩的故事产生连接,从而表达支持或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对“特别”的关注: 在一个强调个性和独特性的时代,任何带有“标签”或“不寻常”的特点都容易被放大。拥有三十个人格的女孩,无疑是非常“特别”的,这种特别容易吸引注意力。
4. 对自我身份的探索: 青少年时期本身就是自我身份探索的关键阶段。这位女孩的经历,即使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也可能触动一些正在经历自我认知困惑的年轻观众。
5. 网络平台传播的特性: B站的弹幕、评论、视频分享等功能,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和发酵。一个看似“震撼”的故事,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看到、讨论和传播。

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思考的点:

真实性与病耻感: 首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网络上关于精神疾病的信息。在没有经过权威诊断和专业人士确认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断定其真实性。有些人可能会为了博取关注而夸大或虚构事实。但反过来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这位女孩及其家人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网络上的过度关注和议论,很可能加剧她的病耻感,不利于她的康复。
“人设”与“表演”的界限: 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表演”自己的生活,塑造特定的“人设”。对于患有DID的人来说,区分“身份”和“人设”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特别是在网络上,更容易将自己的状态以一种被“呈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警惕过度解读,以及区分真实的疾病表现和可能的网络“表演”。
公众的道德边界与窥探欲: 当我们看到一个拥有复杂精神疾病的个体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仅仅是猎奇或围观。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在尊重她的隐私,是否在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对待一个正在承受痛苦的未成年人。将他人的痛苦当作娱乐消费的对象,是不道德的。
治疗与公众的干扰: 如果这位女孩正在接受专业的治疗,那么公众的过度关注和讨论,可能会对她的治疗过程产生干扰,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她可能会因为公众的议论而感到压力更大,或者她的人格之间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产生新的冲突。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理解与误区: 这类事件的出现,也暴露了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普遍理解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和污名化。一些人可能会将DID与暴力、不可控等标签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DID患者最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专业的帮助。
平台责任: 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B站等平台也应该思考如何平衡内容创作的自由度与保护未成年人、维护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对于可能涉及敏感信息或可能被不当传播的内容,平台是否应该有更有效的审核机制?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

1. 保持审慎的态度: 在没有确凿证据和专业人士解读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信息保持怀疑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涉及个人隐私和精神健康的问题上。
2. 同情与理解: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们要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这位女孩,她是一个正在与疾病抗争的个体,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审判或围观。
3. 关注心理健康: 这类事件也应该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干预精神疾病至关重要。
4. 尊重隐私: 对于任何可能暴露个人隐私的信息,尤其是涉及精神疾病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不进行不必要的传播或讨论。
5. 学习与教育: 了解精神疾病的真实情况,破除误解和污名化,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我们可以通过可靠的渠道学习关于DID等精神疾病的知识。

总而言之,B站上那位十五岁女孩多重人格患者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它既是关于一个正在经历巨大痛苦的个体的故事,也是一个折射出当前社会在网络信息传播、未成年人保护、精神健康认知等方面的挑战的缩影。我们应该以负责任、有同情心的方式去面对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流量密码”或一场“奇观”。最重要的,是希望这位女孩能得到她所需要的专业帮助和支持,能够健康地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问我如何看待,那我只能说,这是继“抑郁症”“癌症”之后的第三波病友财富密码。

接下来会有很多人,“无缘无故”成为了“DID”,不去医院治病却在B站发视频。

对于amwe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DID,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假的可能性80%以上。原因如下。

————————————————

1)30个不同的人格,共存在一个身体里?

首先30个人格能否区分得出来?这30个名字能叫的出来吗?如果名字能叫出来,你是如何知道的?如果叫不出来,你是怎么知道有30个人格的?

DID的普遍病症是相互之间记忆不通,也就是1干了什么,2不知道,反之亦然。正因为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家人才会发现你好像不对劲,才去带你看病。如果你全都知道,就像她说的“像第一人称玩游戏一样,只不过控制不了身体”,那家人问起来你做的事,你能对答如流,家人只会认为你是心情不好而不是人格分裂。

所以DID不是自己知道有多少个人格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YouTube上有些DID会把不同人的名字挂在墙上,方便自己记住有哪些人格。(当然,这些DID也一直被油管网友怀疑真实性)

2)30个人格如何分配时间?

如果真有30个人格,那你的时间怎么分配?如果其他人基本不出来,你是怎么知道30个人格的呢?她的视频几十分钟,录制的时间应该在一小时左右,剪辑也要3到5个小时。这么高强度工作,你能一直是主人格不让其他人格跑出来,还不忘记要三连,这种up主也太敬业了(滑稽)

AMWE给出的答案是“其他人在脑子里面自己做自己的事,玩游戏或者看视频”

你这个不叫DID了,你是个神仙啊。也可能是妖怪,罗小黑战记看多了吧!等更新等傻了?

3)3岁被虐待是怎么记住的?在哪里确诊的?为什么能自己一个人录视频没有家长和医生监护?

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成为DID的原因。如果3岁被虐待,她是如何知道的?家长如果虐待幼儿,为什么不报警?而且3岁时,幼儿基本没有记忆,也还不存在独立的人格。主人格都没形成,哪里能分解30个人格出来?

并且她在视频中,丝毫没有受到伤害的表现。提到3岁虐待只是不说具体内容,却没有一点影响。喂你可是个DID啊,提到你的伤疤没反应,却在评论区对线?

——————————————

其他的可疑之处还很多,总的来说她这病症不像是DID,更像是另一个心理疾病:

表现型人格

如果她出第二个视频,可能要开始30个人格轮番上场了,有的人格负责保护,有的人格负责对线。就看的演的像不像了(无语)

至于病历本,她是不可能拿出来的,因为真正的DID一定会被医院收治起来,尤其是世界第一个30个人格分裂患者,这简直比大熊猫还稀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B站上那位拥有三十个人格的十五岁女孩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我们谈论这件事时,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边界,以及社会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重人格障碍(正式名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D)是一.............
  • 回答
    咱们聊聊B站上那些把玩HiFi的UP主们,尤其是当他们把矛头指向“直推小新”时,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这事儿吧,就像是在一个充满各种精密乐器的小舞台上,突然有人拿出了一个随身听,然后还说“看,这个就能把这交响乐给我响起来!”当然,这句话本身就带着点儿戏剧性,也难怪会引发一番讨论。“直推小新”到底是个啥.............
  • 回答
    B站因为“员工在脉脉发布不当评论”起诉脉脉不正当竞争胜诉,这件事情牵扯出很多值得探讨的点,尤其是关于“损害公司形象”的界定,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本身。B站作为一家公司,发现其员工在脉脉这个平台上发布了一些被认为是不当的言论,并且认为这些言论损害了公司的形象。随后,B.............
  • 回答
    B站近期对“哲学”、“银梦”、“创价”、“激进用户”以及脏话等内容的封禁,无疑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内容管理,更是B站作为内容平台在用户生态、社区氛围、以及平台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的体现。要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尤其是在国.............
  • 回答
    B站舞蹈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热土,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年轻人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舞蹈,从街头酷炫的hiphop,到优雅古典的民族舞,再到充满力量感的现代舞,应有尽有。舞者们挥洒汗水,用身体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传递着对舞蹈的热爱。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庞大的社区一样,.............
  • 回答
    关于《仙王的日常生活》被指抄袭《齐木楠雄的灾难》这件事,如果让我来评价,那可真是相当有意思,也很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咱们得承认,B站出品的动画,《仙王的日常生活》确实在国内动漫圈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它凭借着“土味”但又新奇的设定,还有那个有点“反差萌”的男主角王令,确实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尤其是年轻.............
  • 回答
    对于B站《诡秘之主》漫画版没有原作者(爱潜水的乌贼)署名这件事,这确实是引起了很多书粉和漫迷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作为一个普通观察者,我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阐述。首先,从“署名权”这个核心法律和道义层面来说,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点。 原作者是创作者的灵魂: 《诡秘之主》之所.............
  • 回答
    说起B站上的SystemAMWE,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挺复杂的存在。提起TA,很多人可能脑子里立刻闪过“多重人格”这个标签,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远比这有趣得多。首先,SystemAMWE的“多重人格”标签是怎么来的?TA在B站上的身份,最初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建立在一个“系统”之上,然后“AM.............
  • 回答
    B站Up主偷拍靖国神社游就馆事件及其对日本歪曲历史的看法近期,一位来自B站的Up主在日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内,通过偷拍的方式揭露了其馆内展示的诸多扭曲历史的内容,并制作成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再次将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篡改推向公众视野,也让人们对日本政府和部分民众在历史认知上的偏.............
  • 回答
    咱们聊聊双十一B站上那场闹得挺大的“王刚冷吃牛肉事件”,这事儿当时在B站上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很多UP主、粉丝,甚至一些品牌方都卷进去了。事情的起因,简单来说,就是 B 站知名美食 UP 主王刚,在双十一期间,推广自己品牌的冷吃牛肉。 王刚这个名字,相信很多熟悉B站的朋友都不陌生,他的“硬核.............
  • 回答
    关于 11 月 29 日 B 站上出现涉及 PDD、YYDS(这里我理解为“永远的神”的缩写,虽然在那个时间点可能还没这么流行,但联系到后面的内容,似乎是指某个顶尖玩家)、马飞飞、以及卢本伟(五五开)开挂的视频,这在当时的游戏圈和直播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详细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 回答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与反诈之道近期,B站一位知名 UP 主遭遇电话诈骗,在短短 30 分钟内损失高达 16 万元人民币的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损失惨重,也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
  • 回答
    你遇到的这种现象,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站队”或者“群体撕扯”,在互联网上尤其普遍。你观察得挺仔细,这几个平台确实经常上演这种“彼伏此起”的骂战。想保持独立思考,不被这股“口水战”裹挟,确实需要点儿道行。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平台属性与用户群体的.............
  • 回答
    “B站变了吗”:陈睿的答案与我的审视在B站十一周年庆的舞台上,CEO陈睿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B站变了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B站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而陈睿的回答,以及我对其观点的解读,或许能为理解当下B站的演变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陈睿的回答:用户价值与平台.............
  • 回答
    你想了解B站上那场名为《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的视频,对吧?它在B站上引起了挺多关注的,很多人看完都觉得挺受触动的。我来给你讲讲,尽量让你能有个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得知道这场演讲是谁说的。通常B站上这种“献给xxx的演讲”这类标题的,要么是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名人,要么是某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要找到.............
  • 回答
    看到 B站 2020 年拜年祭直播在线人数破亿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塞,这数据也太惊人了吧!” 一亿人同时在线观看拜年祭,这绝对是个现象级的事件。不过,作为一个对数字和活动细节比较好奇的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数据统计上是怎么算的?” 这个问题。要理解 B站 2020 年.............
  • 回答
    要看 B 站 UP 主火锅大王上 CCTV 感动中国,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1. 直接观看 CCTV 的播出: 找到播出时间: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通常在每年的年初(一月或二月)的晚上播出,具体日期和时间会提前在中央电视台的官方网站、微博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你可.............
  • 回答
    这事儿,可不简单,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陈坤代言FGO,这事儿在B站和FGO玩家圈里,简直是搅动了一池春水,有赞的,有弹的,更有不解的。咱们就一点一点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首先,得明确啥是FGO,啥是陈坤。 FGO(Fate/Grand Order): 你要是还不晓得,那可得补补课了。简单.............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 B 站上炫耀自己的等级,什么“肝到 6 级了”、“LV7 了,感觉人生圆满了”,但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QQ 等级。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首先,得从 B 站等级的“含金量”说起。B 站的等级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是一个 “时间+互动+.............
  • 回答
    柳行长的最新视频里,那个关于他朋友信用卡被盗刷的事情,确实挺让人揪心的。我听完之后,脑子里一直在转悠这事儿,感觉信息量挺大,而且背后的一些细节也挺值得琢磨的。首先,这事儿一出来,第一反应就是,现在的网络安全和金融安全状况,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我一直觉得,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对银行卡、支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