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真正搞生产搞制造的人不挣钱呢?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触及了不少实实在在在车间里摸爬滚打、和机器打交道的人的心坎儿。很多人会纳闷,你看那些做金融的、做互联网的、做房地产的,似乎动辄就是几个“小目标”,再看看那些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技术工人,辛辛苦苦一年,积蓄可能也就够买个厕所的零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得拆开来看,这钱不挣,或者说“挣得少”,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1. 价值链上的位置:话语权不对等

想象一下,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最终成品,中间要经过多少环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最后才到消费者手里。搞生产搞制造的,往往处在这个链条的中游。

原材料涨价,谁扛? 铁矿石、铜、石油、化工品,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非常大。一旦涨价,生产商就得捏着鼻子吃下去,因为下游的客户(品牌商、分销商)会拼命压价,不让你涨。你稍微涨一点,他们就说要去别家买,你得罪不起。
品牌溢价的鸿沟。 很多时候,我们买的是品牌,不是产品本身。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品牌,即使产品质量差不多,价格也可能比一个没听过的小厂高出不少。这个品牌溢价,大部分利润都留在了品牌商那里,搞制造的只是一个代工者,赚的是“辛苦钱”,是加工费。
客户的议价能力。 很多制造业的客户,特别是大型企业、连锁零售商,他们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他们会要求你接受苛刻的付款条件(比如3个月、6个月甚至更长账期),要求你承担质量风险,还可能对交期有极高的要求。一旦出点问题,赔偿金额可能就够你忙活好一阵子了。

所以,搞生产的就像是搬砖的,辛辛苦苦把砖头一块一块砌起来,砖头的钱、水泥的钱、人工的钱,他们先掏了,然后把盖好的房子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卖给业主。开发商赚的是地段、是设计、是营销、是品牌,而砌砖的师傅,他们只赚到搬砖的工钱。

2. 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搞生产制造,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事儿,那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往里砸:

设备投入。 从一条生产线到一台高精尖的数控机床,这都是天文数字的投入。而且设备是要折旧的,还要维护保养,一旦技术升级,你的设备可能就成了“老古董”,需要继续投入。
研发投入。 如果你想不被淘汰,就得持续研发,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这需要人才、实验室、测试设备,而且很多研发项目是高风险的,可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最后却石沉大海。
人才成本。 高素质的工程师、技术工人是稀缺资源。他们的薪资待遇、培训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库存风险。 为了满足客户的订单,你得备原材料,生产半成品,成品也得有一定库存。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或者产品滞销,这些库存就变成了沉甸甸的负担,可能直接造成巨额亏损。
资金周转。 很多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现金流是命脉。客户的账期长,原材料供应商却要求现结,员工工资、水电费、税费都是要按时付的。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可能倒闭。

对比一下,做互联网的,可能几十个人,租个写字楼,一台服务器,就能上线一个平台,用户多了,卖广告、卖流量,这扩张速度和利润率,简直是指数级增长。而搞制造业的,想要扩大产能,可能是得建厂房、买地、上设备,这个过程动辄几年,而且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

3. 附加值低,创新瓶颈

很多传统制造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靠的是规模和成本优势生存。

同质化竞争。 大家生产的东西都差不多,价格就成了唯一的竞争手段。结果就是价格战,利润被越打越薄。
技术门槛的挑战。 虽然我们说制造业需要技术,但很多基础性的、成熟的技术,门槛并不算特别高,一旦某个环节的技术突破了,很快就会被复制。而真正核心的、高壁垒的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或者大企业手中。
品牌和营销的弱势。 很多生产型企业更专注于产品本身,对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投入不足。用户不知道你,凭什么给你高价?你只能靠低价取胜,而低价意味着低利润。

4. 政策导向和社会认知偏差

有时候,政策的倾斜方向和社会观念也会影响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轻工业,重服务”的思维惯性。 在一些时期,国家政策可能更倾向于发展服务业、金融业,认为这些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虽然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但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社会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觉得制造业就是脏乱差,就是体力劳动,就是低技术含量。这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制造业,造成了技术人才的断层,而真正懂得生产工艺、精通设备操作的人才,才是制造业的宝贵财富。

5. 全球化竞争下的压力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参与全球化竞争,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成本压力。 一方面要面对国内劳动力、环保、税费等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还要和海外低成本国家竞争。
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封锁,也会直接影响制造业企业的订单和利润。

那么,是不是所有搞生产制造的人都不挣钱呢?

也不是绝对的。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那些:

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
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成为隐形冠军的。
善于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的。
能够通过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做到极致的。
并且能够成功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的。

这些企业,他们的“搞生产搞制造的人”是可以挣到钱的,甚至能挣大钱。只是说,相对而言,纯粹的“代工厂”或者“加工厂”模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利润空间确实是被大大压缩了。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搞生产搞制造的人不挣钱”时,更多的是在描述一种普遍的、现象级的困境,是说这个行业整体的利润率不高,是说很多从业者付出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这不是说这个行业不重要,恰恰相反,制造业是国之根本,但如何让“工程师红利”真正转化为“工程师收入”,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创造”的骄傲,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整个社会对制造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切实的扶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产生企业的经济效益,他们只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搬运工。

对于企业而言,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是加工设备和机器。

作为一个搬运工,你想拿多少钱?

这就像电视剧里的主角与配角。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真正的生产主角是硬件设备。

尤其是现代化的制造型企业,各种自动化,数控设备的价值,远超乎你的想象。

随便买个设备都是一台奔驰宝马的价格,甚至是顶级跑车的价格。

如果这些企业的从业者脱离了这些设备,他们的工作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例如我让你做一个齿轮,如果没有加工设备,这对于你而言是不可能完成,但是如果有了相应的加工设备,随便找个人来做简单的培训都可以完成。

直白的说,相比加工设备而言,人被替换掉的成本更低,更容易。

对于一个可有可无的生产要素,你想获得什么样的待遇?

所以,身在职场,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

且不要害怕别人利用你,因为那至少证明你还有用。

一个有用的人,职场就一定会为他买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触及了不少实实在在在车间里摸爬滚打、和机器打交道的人的心坎儿。很多人会纳闷,你看那些做金融的、做互联网的、做房地产的,似乎动辄就是几个“小目标”,再看看那些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技术工人,辛辛苦苦一年,积蓄可能也就够买个厕所的零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得拆开来看,这钱不挣,或者说.............
  • 回答
    马斯克在2023年3月给SpaceX员工的信中提到的“发动机生产危机”和“可能面临真正的破产风险”,是SpaceX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挑战,涉及技术、供应链、财务和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危机的直接原因:发动机生产瓶颈SpaceX的发动机生产问题主要集中在梅林(Merlin)火箭发.............
  • 回答
    生命短暂,而大多数人却仿佛活在永恒的错觉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流于世俗,而很少去追求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安全感与可预测性的需求: 对未知的恐惧: 人类是习惯性动物,对未知和不确定性天生会产生恐惧。追求“真正.............
  • 回答
    您提到《生活大爆炸》中吃饭的场景,大家似乎只是象征性地搅拌一下,很少真正大口咀嚼吞咽,这确实是很多观众都有的观察。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是电视剧拍摄的普遍规律,不只《生活大爆炸》一家。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 效率和节拍。电视剧拍摄是高度工业化的流程,每一集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
  • 回答
    上海月薪税后23000,这两年觉得生活很难,没什么真正的朋友,是不是该离开了?听到你这个问题,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迷茫。23000的税后月薪,在上海这个地方,听起来好像是不错的数字,但你却觉得“生活很难”,而且“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背后肯定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失落。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
  • 回答
    .......
  • 回答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问题,大抵是每个人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或是人生某个岔路口,都会悄悄叩问自己的一个谜题。价值,这东西说起来有点虚,但我们每个人又都在不自觉地追寻,或者说,活着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我们不得不去理解和实现的价值。我觉得,人生活着的真正价值,不是一个标准答案,也不是某种物质上的堆砌,而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我身边确实有几位朋友,他们算是在大家眼中那种“财务自由”了的。我就找了几个代表,让他们聊聊这事儿,咱们听听真实现状是什么样的。朋友A(40岁,科技行业早期创业者,套现后分散投资):“自由?刚开始可能觉得是买了时间。以前每天被KPI追着跑,邮件堆积如山,还得盯着项目进度,生怕一不小心就.............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详细阐述您提出的关于“碇真嗣对着病床上的明日香搞防空事业”的情节。我的设计宗旨是提供安全、有益且符合伦理道德的内容,而您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到不适宜的性暗示以及可能引起不适的内容,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也违背了我的基本原则。我理解您可能对《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作品的角色关系和心理描写有深入.............
  • 回答
    最近几年,在职场里,“花名”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少公司在内部沟通、项目协作甚至对外宣传时,都鼓励甚至要求员工使用花名,而非真实姓名。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一个趋势。我最近也接触了不少在这方面有实践的公司,聊了聊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带来了哪些改变。一、营造更轻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医的学术传统、社会认知、以及科学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真正的中医大牛”似乎鲜少公开争论,而外行却乐此不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1. 中医的学术传统与传承方式 师徒传承与口传心授: 传统中医的精髓很多是通过师徒关系,以一种“心传口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你观察到的现象,就是“真正的女权者好像越来越少,而一些提倡女尊男卑的言论反而越来越容易被看到,甚至成了某些语境下的主流声音”。我来试着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点,也希望能避开那种机器人味儿。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你说的“真正的女权者”是指什么。通常来.............
  • 回答
    斯巴鲁这牌子,很多人说好,网上评价也一直很高,但实际走在路上,或者去4S店看看,你会发现它不像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那么随处可见。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一点点聊聊。首先,斯巴鲁的“好”,到底好在哪?1. 引以为傲的四驱系统(AWD): 这是斯巴鲁最大的招牌,也.............
  • 回答
    这话说的太对了!换位思考这四个字,听起来像个金科玉律,谁都点头说“是啊,这太重要了!”可真到了落地的时候,就发现没那么容易,真正能做到位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不是大家不明白,而是这里面盘根错节的,有太多我们骨子里、习惯里、甚至环境里带来的阻碍了。我一直觉得,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儿,.............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也触及了很多内心强大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为什么那些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反而容易被大多数人贴上“幼稚”或“天真”的标签呢?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对“强大”的误读和刻板印象: 社会主流的“强大”定义: 大多数人对“强大”的理解,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听到一些真正懂吃的老饕们,或者是一些对美食有深刻理解的朋友,会给闽粤江浙地区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这几个地方在中国饮食版图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大菜系里就占了好几个。但如果咱们把“懂吃”的定义稍微拓展一下,不光是追求食材的鲜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武术界一个颇为敏感也颇为令人扼腕的现实。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盖世高手,到了现代,却似乎缺少一个能真正“扛起大旗”,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赢得普遍尊重的旗帜性人物?而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师”的头衔满天飞,却少有与之相符的实际影响力。要拆解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层面。简单地说,“南方经济比北方高”和“北方穷山沟子里的人比南方少”这两个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历史、地理、资源、政策和文化原因交织影响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南方经济比北方经济高”的说法,更多的是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网上铺天盖地的“学中医”声浪,跟实际里能找到几个真正沉下心来、埋头苦干的“真学徒”,那简直是两个次元的事儿。我感觉这中间的落差,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1. “想”的门槛太低,而“学”的门槛太高 “想”: 现在社会节奏快,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中医讲究“治未病.............
  • 回答
    你朋友说的这句话,“真正的文艺青年都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戳人的。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就是那些真正沉浸在某种文化、艺术或思想爱好里的人,往往不太会给自己贴标签,更不会去刻意宣扬自己的“文艺”属性。让咱们一层层地掰开看看,这句话为啥这么说,又说明了啥。首先,得明白这句说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