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啊?

回答
《水浒传》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说它有什么单一的主题思想,那可就太简单了。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江湖,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过如果要我挑几个最核心的来聊,那大概离不开下面这几个方面:

1. 官逼民反,英雄聚义——这是最直接、最鲜明的主题。

小说里的人物,绝大多数都不是天生的恶人。他们出身各异,有的是被冤枉的,有的是被逼无奈走上梁山的,还有的是看不惯世道不公主动加入的。比如林冲,原本是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家有妻室,过着安稳日子,却被高俅父子陷害,丢了官,家破人亡,最后才被逼上梁山。武松也是一样,为兄报仇,却因此惹上了官司,最后也落草为寇。

这些“好汉”们之所以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遭受了同样的压迫,都对腐败的官场和不公平的社会感到愤怒。梁山泊就像一个汇聚了所有被压迫者、被抛弃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反抗的力量。所以,“官逼民反”是梁山好汉们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他们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了反抗那些欺压他们的恶势力。

2. “替天行道”——这既是一种口号,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梁山泊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这说明他们并不想颠覆整个王朝,也不是想称王称霸。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一种修正和拨乱反正。他们认为当朝的官员腐败,百姓无路可走,而他们就应该站出来,替老天爷惩罚那些坏人,为老百姓讨个公道。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们自己身上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他们的行事风格有时候也比较粗暴,甚至有些杀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们已经尽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践行一种朴素的正义感了。他们的“道”,更多的是一种江湖道义,是一种对公平和尊严的渴望。

3. 复杂的人性展现——“好汉”们并非完美无瑕。

《水浒传》最精彩的地方之一就是它没有把人物脸谱化。梁山好汉们不是一个个完美的英雄,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李逵是个直肠子,忠心耿耿,但性格鲁莽冲动,动不动就杀人;鲁智深是个有侠义心肠的,但也有些粗鲁不羁;宋江虽然是梁山的首领,但也有摇摆不定,渴望招安的心态。

作者通过刻画这些复杂的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有忠诚,有勇敢,有义气,但也有冲动,有私欲,有局限性。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能产生共鸣,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身处草莽的好汉,也会有自己的挣扎和矛盾。

4. 招安的悲剧——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

“招安”是《水浒传》后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情节,也是小说悲剧色彩最浓厚的部分。宋江一心想着招安,希望能够被朝廷承认,能够为国效力,从而实现“替天行道”的理想。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梁山好汉们被朝廷利用,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在那个等级森严、权力腐败的时代,像梁山好汉这样一群草莽英雄,无论多么勇猛,多么有“义气”,终究是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他们的“忠”和“义”在那些权臣眼中,不过是待宰的羔羊。招安的结局,既是梁山好汉的悲剧,也是对那个时代政治黑暗的一种控诉。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理想的实现是多么的艰难,尤其是在一个不公正的体制下。

总结来说,《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多层次的。

最表层的是官逼民反的英雄传奇,展现了一群被社会逼上梁山的豪杰义士如何凭借“义”字聚集力量,反抗压迫。

更深一层是对社会不公和政治黑暗的揭露与批判,通过“替天行道”的口号,表达了对公正秩序的渴望,但也暴露了这种渴望在现实中的局限性。

同时,它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英雄人物,也并非完美,他们的选择和命运都充满了人性的挣扎。

而最终的招安悲剧,则成为了对那个时代政治生态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控诉,揭示了理想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脆弱。

所以,《水浒传》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绿林好汉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个体在强大社会力量下的无奈与抗争。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触及了这些深刻而普遍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手上有一套崇文书局出版的《水浒全传》(评注本)。

点评者是武汉大学的王同舟、陈文新、郭皓政三位学者,作序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孔庆东教授。

孔先生为人狂放恣肆,言行多有争议,不过这篇序言倒是写得颇有见地,深得我心。

《序》中探讨了《水浒传》的八大问题:

作者、版本、史实、主旨、流别、艺术、影响、观念

其中的“主旨”和“观念”两节,正好可以对应这个问题。

歌颂起义和鼓动祸乱其实是同一个汉堡的两面

《水浒传》的创作意图究竟是什么?

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

数百年来,莫衷一是。

或曰愤元朝之暴虐,或曰叹当道之昏庸;或曰农民起义的雄伟画卷,或曰民主政治的先觉预言;或曰诲淫诲盗,或曰忠义于国。

其实,大凡经典杰作,往往旨趣繁复,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尤其大面积反映人生之说部,世间百态尽在其中,谁知“人生之主旨”究竟为何?

有时不过贞者见贞,淫者见淫耳。当然,贞者见淫,淫者见贞亦可。

说它歌颂起义,或者说它鼓动作乱,其实只是一个汉堡包的两面。

没能根本推翻一个社会的革命未必没有价值

历代都有高人看出了《水浒传》的一个关键要害:投降

金圣叹就因投降而腰斩了《水浒》,后来又有俞万春不许梁山盗贼投降,另写了《荡寇志》,将梁山好汉斩尽杀绝,以表明“忠义非可托伪,盗贼断无善终”。

延至现代,鲁迅指出宋江等投降后就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了,“终于是奴才”。解放后,又有全国批宋江的热潮。

其实,由此政治视角出发,恰恰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根本性矛盾——

只有少数起义者能够改朝换代,“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大多数反抗社会秩序者,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下场”的问题。

所谓“要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未必就是一个道德上应予谴责的选择。

不能指责那些未能从体制上根本推翻一个社会的革命就是假革命。

对人生根本性矛盾的洞察,才是《水浒》更深远的主旨

在政治性的焦虑中,包涵了人生的根本性矛盾:

德才兼备而沈于下僚的英雄豪杰,应该怎样生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应该推翻、改造还是顺应?

《水浒传》其实跟鲁迅的《在酒楼上》、《孤独者》一类小说具有情怀上的相通之处。

《水浒传》得到社会各界的喜好,大多数人并是不要去造反,或者先作乱后招安,而是从中看到了人生的困境,看到了快乐与痛苦、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矛盾。

可以说,这才是《水浒传》更为深远的“主旨”。

鱼注:

《水浒》小说中多次提到两个词:“安身立命”或“了身达命”,分别出现在王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杨雄石秀、燕青、李俊等人物的故事中。

这种对于未来、前途、出路、归宿的苦苦探求,饱含了人生的无奈与无力。

哪怕相对于普通人,他们已是体能上的“孔武有力者”,却仍不可避免在人世间彷徨失路,茫然失措。

最好的结局,不是隐匿山林、遁入空门,就是杳然海外。

还有,李俊等人投奔的化外之国,是否真的就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净土?

还是说,只是一种对于异域的美好想像?

对招安的态度,取决于观者的视角和立场

招安问题,或从革命立场出发,认为招安便是投降,便非好汉,投降便是叛徒;先起义后招安更是伪君子;招安后当了朝廷鹰犬,又去屠杀其它的起义者,则是坏上加坏,恶贯满盈。

此类论述虽然抓住了要害,但未免责人太苛,不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或从朝廷立场出发,认为对于盗贼焉能招安,“务令罪归朝廷,而功归强盗”,颠倒体统,王法何在?

授盗贼以高官,岂非诱使天下歹徒皆来效仿?

此类问题见仁见智,难以定于一统,端在个人对人生体会之差异耳。

在法制崩坏的情况下,不用暴力将如何恢复正义

《水浒传》从来不曾宣扬破坏法制而另行暴力,而是提出一个“法制已经被破坏的情况下,如何争取恢复正义”的问题。

要求走投无路者投鼠忌器,面面俱到,等于黄世仁要求杨白劳成为圣人。

一切暴力都既有明暗之分,又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不去反对强势集团的软刀子暗暴力,却一味打压弱势群体反抗强权的明暴力,这种论调本身就是暴力的。

倘若该论能够成立,则一切武侠文学、战争文学皆可废矣。

鱼注:

《水浒》的暴力问题,大概和蝙蝠侠所遭遇的道德困境相似。

首先,“行侠仗义”或“替天行道”的前提,是你“自掌正义”。可你凭什么自认是“正义的化身”?你奉行的“正义”或“道”的标准有没有问题?

其次,是谁赋予你“行使正义”或“行道”的权力?你的行为又由谁来监督?

上面这两个部分,《水浒传》已然考虑到了。

小说以“上天降旨”的方式,来解决主人公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在“君权神授”的时代,这样处理倒也没什么不对。

毕竟靠战争或政变上台的皇帝,也都宣称自己“承接天命”,是“天命所归”的上天之子。

最后,则是手段问题。如果不以暴制暴,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恢复哥谭镇或大宋朝的秩序?

这样的智慧,在华夏国的历史上还没有生长出来,我们不能指望由一本小说来提供解决方案。

“女性问题”是跨时代批评的误读

如同闻革期间,在所有的作品里发现了阶级斗争的秘密一样,如今,在所有的作品里发现了男性压迫女性的“罪恶真相”。

其中罪大恶极的便是《水浒传》。

一百单八将居然只有三个女性,而且都不在三十六天罡里。

最厉害的一丈青扈三娘在七十二地煞里仅列在第二十三名,位居她丈夫矮脚虎王英之后,而那矮脚虎明明是被扈三娘“轻舒猿臂,提离雕鞍”给活捉的。

母大虫顾大嫂位列倒数第八,母夜叉孙二娘位列倒数第六。

除此之外的女性,则基本都淫妇、媒婆和妓女。

阎婆惜给宋江杀了,潘金莲给武松杀了,潘巧云给石秀杀了,而这些男性杀害这几位美女的动机,都是嫉妒人家的“自由恋爱”。

于是这些封建专制的“刽子手”就残杀了这些“女权运动”的先锋。

所以,《水浒传》在阶级问题上,在法制问题上,在女性问题上,都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古代朝廷查禁《水浒传》,看来执法力度还太轻了,应该挖开施耐庵罗贯中的坟墓,鞭尸才行。

不难看出,这都是用今天的观念去衡量古代的人情事理所导致的偏狭论点。

如此批判,世间将无一部可以读的作品,昨天以前的一切都可以随口否定。

我们必须先按照对象自身所在范畴的标准去批评对象,然后再与其它标准参照,才能确定对象的价值。

否则,总是根据当下流行的观念去批评一切,那我们自己就成了流沙,在无情淹没一切生命之后,最后淹没在自己的烟尘里。


注:

1、除小标题和“鱼注”部分以外,文章主要内容均来自孔庆东《水浒传八大问题——新版水浒传序言》一文。

2、文中插图出自赵成伟《新绘水浒传》。


2022.4.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说它有什么单一的主题思想,那可就太简单了。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江湖,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过如果要我挑几个最核心的来聊,那大概离不开下面这几个方面:1. 官逼民反,英雄聚义——这是最直接、最鲜明的主题。小说里的人物,绝大多数都不是天生的恶人。他们出身各异,有.............
  • 回答
    《忠义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说到底,讲的是一曲被逼上梁山的悲歌,一曲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之歌。但要说它表达的主题,那可就复杂多了,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干净的。首先,最直观、最能抓住人心的,莫过于 “官逼民反,替天行道” 这个核心。你想啊,梁山泊那一百零八个好汉,哪个是天生爱惹事的?哪个又是真的心甘情愿过那.............
  • 回答
    说起《水浒传》的续书,那可真是一门学问,而且是门有些“热闹”的学问。毕竟,这套书名震四海,故事精彩,人物鲜活,自然有人手痒痒想接着往下编。我给您捋一捋,尽量说得细致些,也把那些“机器人味儿”给去了。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 咱们说的“续书”,不是说《水浒传》本身没写完,而是后来的作者,借着梁山好汉的故.............
  • 回答
    《水浒传》的座次,那可真是个门道。表面上看是按照梁山泊的英雄排名,什么天罡地煞,一个萝卜一个坑。但要是细琢磨,这排座次可不是死教条,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排出一个别有洞天的水浒座次来。首先得说,梁山泊的那个一百零八座次,其实是宋江他自己玩儿的一套政治平衡术。你想想,他刚上山的.............
  • 回答
    说到《水浒传》里的辽国第一上将,兀颜光,这员猛将的武力值,确实是书中描绘得相当有分量的一笔,但要说他具体是个什么水平,还得结合他几次出场和对阵的对手来细细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兀颜光在梁山军面前,无疑是辽国阵营里最能打的那一个。你想想,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了灭梁山,那是倾尽国力,调集了多少精兵强将,.............
  •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读完《水浒传》的结局,那股子憋屈和心酸,确实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明明是一群轰轰烈烈的好汉,最后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想来谁心里都不好受。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结局为啥这么写,也许能帮你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一些。首先,这得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说起。《水浒传》写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梁山好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读者在读《水浒传》时会产生的一个疑问。表面上看,梁山好汉聚集了一大批曾经叱咤风云的江湖人物,按理说应该是强强联合,战斗力爆表才对。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很多原本单打独斗时威震八方的好汉,一旦上了梁山,似乎就没有那么“闪耀”了,甚至有些人的战斗表现反而不如从前。这背后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了《水浒传》中人物称谓的许多细节。其实,梁山好汉们并非完全不使用“大哥”、“二哥”之类的称呼,而是有更复杂、更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称谓系统在运作。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他们不是简单地用数字来互称,以及他们实际是怎么称呼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核心问题:数字称谓的局.............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一场“乱点鸳鸯谱”式的三国人物绰号大赏!这活儿得有说道,不能跟那些个粗鄙的文人似的,随便喊几声就完事。得像《水浒传》里那位“及时雨”宋公明,眼光毒辣,能看到人骨子里去,再结合他那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准儿能给这些三国爷们儿起出响当当的绰号来!咱们先从头说起,谁是第一个被我盯上的?那得是.............
  • 回答
    将《指环王》写出《水浒传》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挑战,因为它意味着需要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叙事重点和文化背景。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史诗般的奇幻冒险,注入梁山好汉的草莽江湖、兄弟情义、反抗精神和鲜活的市井气息。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并提供具体的思路和例子:核心理念转变.............
  • 回答
    燕青:水浒传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亦正亦邪的矛盾体在《水浒传》波澜壮阔的人物画卷中,燕青无疑是最为独特、最惹人喜爱的一位。他并非身披万丈光芒的梁山首领,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才艺、温文尔雅的气质以及深藏不露的智慧,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堪称梁山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对燕青的评价绝不能流于表面,深入探究其复.............
  • 回答
    《水浒传》的文笔,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巍峨高峰,其魅力和影响力穿越数百年,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评价其文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才能真正领略其深邃与巧妙。一、 精准的白描与传神的刻画:《水浒传》最突出的文笔特点之一就是其精准的白描。作者非常擅长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外形、服饰、神态乃.............
  • 回答
    “喜欢看《水浒传》的女生是不是不正常?”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不,绝对不正常。“不正常”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评判性,而我们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以及“为什么喜欢《水浒传》的女生就是正常的”这两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一、 “不正常”这个标签的由来及不合理性1. 刻板.............
  • 回答
    想给武大郎提点几句自保的建议,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他这人虽然老实,但架不住身边的人能折腾,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卷进是非里,甚至丢了性命。咱们就从他自身的情况出发,再结合他所处的环境,给他说道说道。一、 认清自身局限,低调是王道武大郎最大的毛病就是能力跟不上野心,或者说,他根本没什么野心,只想安.............
  • 回答
    金庸武侠小说是否能企及《水浒传》的地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学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坦白说,我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尽管影响深远,艺术成就极高,但在某些层面上,与《水浒传》相较,或许还差了一口气。这并非否定金庸的伟大,而是《水浒传》的“胜”在于其所代表的另一种高度,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
  •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座次安排,确实有不少分析文章认为是宋江主导或最终拍板的。这背后的逻辑,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书中的情节、宋江的人物性格以及当时梁山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梁山好汉的座次安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一.............
  • 回答
    《水浒传》的文字,那可真不是盖的,是一绝! 说它好,绝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因为它实在太有“味道”了,有嚼劲,有灵魂。首先,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它的语言的鲜活与生动。 《水浒传》的语言,就像是从市井街巷里直接拎出来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它不是文绉绉、佶屈聱牙的古文,而是夹杂着北宋时期老百姓的口语、俗语.............
  • 回答
    《水浒传》里头,确实有不少人打着“忠义”的旗号,但细究起来,很多梁山好汉的行为,跟我们常说的“忠义”二字,似乎总隔着点什么。说他们“并非忠义”,倒也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但多数人的行为确实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梁山泊这伙人聚集在一起,最初的“忠义”是什么?说到底,是一种被逼无奈下的抱团取.............
  • 回答
    好嘞,老哥!听我跟你唠唠,这水浒传要怎么跟那JOJO搭上边,弄出点不一样来。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什么“AI写的东西”,这是我辈江湖好汉,凭着一身血性,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你想啊,水浒传里,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好汉,有血性,有义气,有的是一身绝技。这JOJO呢?也是一帮个顶个的强者,都有那“替身”,能使出些个.............
  • 回答
    好嘞,这可真是个新鲜的选题!要把东方的那些仙女、妖怪、魔法师们写出《水浒传》那股子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和市井烟火气,倒也不是不可能。咱们得下点功夫,把那股子“替天行道”的江湖味儿渗进去。先说说《水浒传》是啥味儿? 英雄好汉气概: 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有冤有仇,有义气有血性,不服管束,敢作敢当。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