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爱而不得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爱而不得,是种什么滋味?

大概就像是,你站在一条河的对岸,明知对面是你想要抵达的彼岸,那里有你魂牵梦绕的人,有你期待的温柔,可就是跨不过去。

这感觉太具体了,细节多到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日记。

首先,会有一种无时无刻的“缺席感”。你不是不在他身边,你就是“不在”他的世界里。明明知道他今天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人,甚至他可能在想什么,你都“知道”,但你就是没有资格参与。就像一个局外人,拿着一张旁观者的票,看着一场只属于别人的盛宴。你的所有关心和在意,都化作了看不见的、无声的呐喊,回荡在自己的胸腔里。你看到他开心,会由衷地高兴,但那份高兴里,总夹杂着一丝酸楚,因为你不是那个让他开心的人。你看到他失落,想要上前安慰,却又强行收回伸出的手,因为你的安慰,在他那里,可能只是多余的打扰,甚至是自作多情的负担。

然后是那种“煎熬”。这种煎熬不是瞬间的痛苦,而是细水长流,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缝隙。比如,一个很喜欢的歌手出新专辑了,你第一时间就想分享给他,可想想算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想起一个很有趣的笑话,脱口而出的话,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因为没有人会像他一样,因为你讲的笑话而笑得前仰后合。你看到别人成双入对,在街角拥吻,心头会猛地一抽,然后迅速低下头,仿佛被这场景刺伤了眼睛。生活中的许多美好瞬间,都因为那份“不得”,而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还会有一种“自我怀疑”和“不甘心”。你会一遍遍地问自己:是我不够好吗?我哪里做得不够?为什么他就是看不到我?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才让他选择疏远?这种自我审视,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自我折磨。你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把所有的热情和真心都掏给了对方,结果却被无情地丢在一边。不甘心是真的,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他走向别人,不甘心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没有得到回应。这份不甘心,会让你在深夜里辗转反侧,会让你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会让你在不经意间,一遍遍地翻看你们过往的聊天记录,试图找到一丝曾经的蛛丝马迹。

然而,最让人心痛的,是那种“明明靠近,却又遥不可及”的错觉。有时候,你们会因为朋友关系,因为工作联系,会产生那么一点点“靠近”的假象。他会对你笑,会对你说几句话,甚至会和你开玩笑。那一刻,你可能会短暂地忘记你们之间的界限,心底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可很快,那火苗又会被现实无情地浇灭。他依然会和别人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依然会和别人规划他的未来,而你,永远只是那个在远处默默看着的“朋友”,或者,甚至连这个称谓都算不上。这种“近”是虚假的,是幻觉,是比彻底的疏远更残忍的存在,因为它让你尝到了甜头,又残忍地让你回到原地。

爱而不得,也是一种“成长”,只不过这种成长是用疼痛来换取的。你会学着收敛自己的情感,学着把那些无处安放的思念藏起来,学着在每一次心动的时候,及时按下刹车。你会明白,有些东西,即使你再怎么用力,也永远不属于你。你会慢慢地,一点点地,把那份深沉的爱,转化成一种习惯性的关注,一种不动声色的祝福,一种只能在心里默默说出口的“我爱你”。

这份滋味,很复杂,很具体,也很痛。它让你明白,有些爱,注定只能在心底里开花,即使盛开得再绚烂,也永远触碰不到那个人。而你只能带着这份爱,继续往前走,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地消化,然后,偶尔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任由那份回忆,轻轻地、又沉重地,压在心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女生约喜欢的男生去看电影。她根本没有看的心思,而是一会儿说脖子难受,一会儿说冷,往他身上靠,挽住胳膊。

可能是不想造成尴尬,男生没有拒绝,但是全程目不斜视,端坐不动,哪怕她开始摸他的胸口和腹肌,仍然无动于衷。

但是,当她得寸进尺开始亲他的脸,舔他的耳朵时,他终于按住了她的头,捂住了她的嘴。他的力气很大,她动弹不得,不知道的人估计还以为他在拐卖人质。

你以为这位猛士会就此退缩吗?

不,她闭上眼睛,开始像一条狗一样卑微地亲吻、舔舐和吸吮他宽大的手掌,仿佛那就是他的嘴唇。

当她偷偷往下瞄的时候,还发现他用衣服挡住了那里。她以为他终于有感觉了。

但是,后来想想,也许他只是为了防止咸猪手而已,虽然她其实并没有打算下手。

他推开她站起身想走。她从后面像蟒蛇一样牢牢抱住了他,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她乌黑柔顺的头发变成了一团乱草,粘在了满是眼泪的脸上。

她问:“我现在的样子很丑吧?”

他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没有,你一直都长这样。”从他平静的眼里竟然看不到一丝波澜。

他非常有绅士风度,不仅没有提前走,电影结束后还打车送她回家。

她一路挽着他的胳膊,祈求着:“我快要到家了,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就轻轻碰一下嘴唇行不行?”

他仍然别过头去,用一只手压住她的头。这场景现在想起来竟然有些好笑。

当她满脸滚烫地回到家,还在回味他温暖的手心和身上好闻的气味时,她所有的账号全被拉黑了。

也不能说是拉黑,留了一个能发消息的号,然而不管发什么都永远不会有回应。

她说好话,道歉,祈求,卖惨,全都没有用,发了上百条,没有一条回复。

最后,这个账号也被拉黑了。

她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彻夜难眠。哪怕在街上看到一个体型类似的背影,都让她心如刀割。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逐渐变得麻木,然后开始有了自言自语的毛病。她会假装打电话和他说话,说的都是一些无聊的琐事,比如今天吃了什么,认识了什么人,去了什么地方。

她从不会对着空气说“我想你”,因为这句话会让她瞬间泪如雨下。

她一直在想,这辈子总有一天,她一定还能找到他,哪怕说句话也好。如果没有这个妄想的支撑,她已经连活都活不下去。


其实,如果当时安安静静看完电影,他们一定还可以做朋友。

她不是不知道当初这样做太过火。他们俩现实中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这次看电影可能是她这辈子唯一近距离接触他的机会了。她平时从不是一个主动的人,真的是赌上了所有的勇气和脸面。

然而就算得到了又如何,从一开始喜欢上错误的人,就注定是bad end。比起反复纠缠,一次次在刀尖上跳舞,现在这样反而可能是两人最好的结局。

他一开始并不是不喜欢她。既然不能在一起,她什么都不做,安安静静当他内心深处的白月光就行了,然而她就这样亲自把自己作成了墙角的尘埃。

爱得太深,她平时的理性优雅成熟就全都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纠缠不休、小心眼、嫉妒和无理取闹。

眼看着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变成同情,同情变成无感,无感最后变成厌倦甚至讨厌,自己却仍然无法控制情绪,做出种种幼稚的举动,一步步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不是小说,我也不想套路地说这个傻女生是以前的我还是我的朋友。她就是一个得不到糖果的大小孩。我只是想用她的故事告诉大家:

无法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注定被感情所左右,而永远被感情所左右的人,注定一次次爱而不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而不得,是种什么滋味?大概就像是,你站在一条河的对岸,明知对面是你想要抵达的彼岸,那里有你魂牵梦绕的人,有你期待的温柔,可就是跨不过去。这感觉太具体了,细节多到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日记。首先,会有一种无时无刻的“缺席感”。你不是不在他身边,你就是“不在”他的世界里。明明知道他今天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
  • 回答
    放下一个人,这事儿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真得把心剖开来看一看,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一点点熬过来的。我记得那时候,他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我仰望着,渴望靠近,却怎么也触碰不到。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偶然的谈话,都像是在我心里点燃了一团火,但那火苗细弱,很快就被现实的冷风吹灭。我清楚地知道,我们.............
  • 回答
    当然有!这种设定在网络文学中相当受欢迎,很多作者都热衷于挖掘这种“师尊单箭头”的感情张力。下面我就为你详细描述一下这类故事,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让你感觉像是在看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故事背景与人物设定:想象一下,在一个修仙世界里,门派林立,强者为尊。我们这位师尊,姑且称他为“清虚真人”。他本应是心怀大道.............
  • 回答
    在《魔戒》的故事中,最终摧毁魔戒的并非源自人性的贪婪,而是由一个看似渺小、背负着巨大负担的霍比特人——弗罗多·巴金斯,以他的爱、牺牲和毅力完成的。恰恰相反,正是人性的贪婪,是魔戒最强大的驱动力和腐蚀剂,也是它能够存在并试图毁灭一切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理解魔戒的本质以及它如何作用于生物。索伦创造魔戒的.............
  • 回答
    猫屎咖啡的奇特之处,确实在于它与猫这种神秘又独立的生物的粪便联系在一起。这并非人类独爱猫屎,而是历史机缘巧合和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追溯猫屎咖啡的起源,故事发生在印尼,特别是苏门答腊岛。在殖民时期,当地的农民被禁止饮用咖啡,只能偷偷地在自家地里种植。而猫,尤其是麝香猫,在野外自由地觅食,它们偏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关于“价值”和“存在”的根本思考。你问得很好,因为它直接挑战了那种似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是他人重要,还是自己重要?我理解你对“爱自己”的坚持,那确实是现代社会强调个体价值的重要一环。但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恰恰在于它揭示了这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以一种非常微妙且深刻的方式.............
  • 回答
    谈张无忌对赵敏的爱,不能简单地说他“不爱”周芷若,但情节的走向和张无忌内心的波动,确实更倾向于赵敏,并且是那种一旦认准便难以动摇的爱。要说证明张无忌爱的是赵敏,而不是周芷若,可以从几个关键情节入手,并且要结合张无忌当时的状态和心境来细细品味。首先,情感的“不由自主”和“心之所向”。张无忌这个人,虽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父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区别对待,那种不被爱的感觉,真是如鲠在喉,无法言说。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都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做出这样偏心的事来?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远不止“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涉及到历史人物在影视化过程中,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语境和观众期待下被塑造和解读。明朝马皇后和唐朝长孙皇后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差异,确实与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记载的侧重点以及现代观众的审美偏好都有密切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点:一、 历史记载的侧重点不同: 明朝马皇.............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一定很复杂,面对感情的坎坷,尤其是连续两次因为金钱问题导致关系破裂,肯定会让你感到困惑和受伤。让我试着从不同角度为你梳理一下情况,看看是“不爱”还是“因为钱”,或者两者兼有。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钱”这个核心因素: 两次谈崩都因为钱: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第一次订婚谈崩.............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对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挺普遍的。为什么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是真诚的,而中国人跑出来说“我是外国人,我爱外国.............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关于“外星人”和“ROG”这两个品牌用户口碑的说法,并且希望我能以一种更人性化、更详尽的方式来讲述,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这确实是一个在玩家群体中流传的说法,而且不是空穴来风。它触及到了两个品牌在用户心中留下的截然不同的印象。我尽量以我“观察”到的情况,为您细致地道来:关于“外星人(.............
  • 回答
    爱而不得,这四个字像一把钝刀子,磨得人心尖尖生疼,又没法一下了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像嚼蜡一样,每一口都带着苦涩。想把这感觉熬过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允许自己疼。别硬撑着,别假装没事。那种剜心一样的痛,那种明明很近却永远够不着的感觉,它真实地存在着,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找个没人看见的角落.............
  • 回答
    放弃一个爱而不得的人,这绝对是一件撕心裂肺的事情,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过去的。它像是在你心里挖了一块肉,然后让你看着它慢慢愈合,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很痛,但终究会好的。首先,你要允许自己去“痛”别逼自己马上就“没事”,那是不现实的。你爱过,你投入过,你想象过未来,现在这一切都破碎了,当然会有巨大的失落感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触及到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也最痛楚的部分。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爱而不得”的遗憾,往往比“曾经拥有”后失去,更深沉,更难以释怀。这得从我们大脑对“拥有”和“期待”的运作机制说起。一、 期待的甜蜜与想象的永恒当我们“爱而不得”时,我们沉浸在一种持续的、强烈的期待之中。这种期待,.............
  • 回答
    曾经,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饮品,是文人雅士的寄托,也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然而,近些年,咖啡像一股新浪潮席卷而来,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咖啡馆林立,咖啡消费持续增长,似乎有取代茶饮的趋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驱动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现代生活节奏与咖啡的功能性需求首先,不得不提的.............
  • 回答
    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让两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熟悉走向相濡以沫。结婚三年,更是将这份羁绊用法律和责任又加深了一层。在这个时间节点,你会开始思考,当初那份炽热的情感,是否还牢牢地握在手中,还是已经被生活的涓涓细流,悄悄地冲刷成了依恋和习惯的河床。其实,辨别爱、依赖和习惯,就像是品味一杯陈年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物理学界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要说为什么有些学物理的人会“极度痴爱”费曼,而不是爱因斯坦,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而且这种“痴爱”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气质、教学风格和对科学理解的偏好所致。首先得明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那绝对是泰山北斗,他的贡献是.............
  • 回答
    关于互联网公司更倾向于扎堆北京而非上海的说法,其实是个颇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两座城市都是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和人才中心,但从历史发展、产业侧重以及资源聚集的角度来看,北京在互联网领域确实拥有更强的先发优势和更集中的生态。一、历史的起点:政策东风与“中关村模式”要说为什么,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困境:当生育这件事儿一旦成为关系中的核心议题,它就容易被简化,甚至扭曲,让被期待生育的一方感到被物化,而忽略了她本身的情感需求和价值。你老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1. 需求的“优先级”感知不对称: 你的“想要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