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我国四五线市县的商品楼房价会大幅度下降吗?

回答
2021年我国四五线市县的商品楼房价,要说“大幅度下降”恐怕还不太容易,但出现分化、有所调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个过程会比较复杂,不是一刀切的。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四五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一二线城市的核心优势在于产业聚集、人才吸引、公共资源集中,需求相对稳定且强劲。而四五线城市,尤其是那些人口流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它的房价支撑就没那么硬。

为什么说“大幅度下降”不太可能?

1. 经济底盘和城市吸引力: 毕竟是省会、地级市,或者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是有一些产业支撑,也有一定的就业机会,对周边农村人口有一定的虹吸效应。人口虽然在流出,但也不会像一些偏远地区那样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房价也不会跌到大家觉得“不值”的程度。

2. 城镇化进程的惯性: 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城镇化的大趋势还在。很多人还是希望通过进城购房来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社会地位。这个需求短期内不会消失。

3. 地方政府的“护盘”意愿: 房地产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很大,税收、土地出让金都是重要来源。如果房价出现过快下跌,对地方财政是个不小的打击。所以,政府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出台一些稳定市场的措施,比如放松限购(虽然四五线城市本身限购的也少)、人才引进补贴等。

4. 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即使是四五线城市,也有真正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他们可能在本市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只是希望拥有自己的住房。这部分需求是支撑市场的基础。

5. 开发商的成本和库存: 开发商拿地、建房都有成本,而且很多城市的商品房库存量并不算特别大,开发商也希望卖出个能覆盖成本的价格。一下“大幅度”跌下来,对他们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那么,哪些方面会“调整”或者“分化”?

这才是更现实的。2021年的情况,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结构性调整和区域性分化。

1. “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有产业、有人才的城市: 比如一些经济发展较好、产业多元化的地级市,或者省会城市的辐射范围内的县市,这些地方的房价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甚至有小幅上涨的可能。它们能吸引到外来人口,或者留住本地年轻劳动力,需求端相对有支撑。
人口流出、产业单一的城市: 这类城市就比较麻烦了。如果人口持续流出,年轻人走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或者外出务工者偶尔回来,那住房需求就会萎缩。土地供应又可能因为过去的开发而有一定量,这时候房价就容易承压,出现缓慢下跌或者长期横盘。

2. “价格分化”:
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 即使在同一个四五线城市,核心区域、配套设施好(学区、医院、商业)的房子,价格支撑会比郊区、配套差的房子要强。
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 过去几年,很多四五线城市的新房供应量不小,有些甚至是为了棚改货币化或者吸引外来人口而开发的。如果这些区域配套不足,人口导入不顺利,二手房交易就会比较困难,价格也容易松动。新房如果定价过高,也可能面临去化压力。

3. 政策和信贷环境的影响:
“房住不炒”的大基调: 这个大方向不会变。所以,投资炒房的动力在四五线城市会更弱。
信贷收紧: 2021年,全国范围内的信贷政策普遍收紧,对房地产融资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这会影响到开发商的资金链,也可能让购房者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加,从而抑制一部分购房需求,尤其是对杠杆比较依赖的群体。
“三道红线”等: 这些针对房企的政策,也会让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选择降价促销,以回笼资金。

4. 二手房市场压力: 相比新房,四五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往往更加直接地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如果新房供应过剩,或者品质、价格不具吸引力,二手房的议价空间就会更大。一些前几年房价涨得比较快的城市,在市场调整期,二手房价格松动的迹象会更明显。

总结一下2021年四五线城市房价可能的走向:

不会出现普遍的、剧烈的“大幅度下降”。 很多城市还能保持稳定,或者只有小幅波动。
分化会非常明显。 有产业、有人才、城市规划得好的地方,房价相对坚挺;人口流出、经济结构单一的地方,房价压力较大,可能出现缓慢下跌或横盘。
政策和信贷环境的变化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信贷收紧会给市场降温,也可能促使一些房企降价。
二手房市场价格更容易受到真实需求的影响,可能出现比新房更大的价格调整。

打个比方,就像一锅粥,有些地方的粥熬得比较稠,有嚼头,不容易凉;有些地方的粥就比较稀,一旦火小了,很快就变得温吞,甚至开始结块。

总的来说,2021年的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更像是在挤压过去几年过快上涨的泡沫,是一个“挤水分”的过程,而不是“打垮”的过程。对于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可能会迎来一些不错的观望和选择时机,但要期待一夜暴富或者房价“跳水”式下跌,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绝大部分不可能。

少部分房价很离谱的县镇,比如宁德/金山/西塘/乐清这种县/镇不在讨论行列。

这里就讲一下大部分房价在4000-7000的四五线市县。

房价的暴跌需要这么一个过程:第一步:供需失衡导致买方市场 第二步:居住价值下跌或金融危机导致买卖双方分歧加剧 第三步:持有成本上升导致房子实际价值进一步下跌最终传导到价格。

所以我们会发现,环一线城市的小地方其实是房价下跌时最狠的。不说惠州这种阴晴不定的,就说保定/环京的楼市,或者纽约周边公寓(非别墅),东京旁的横须贺(90年代6万/平现在一万/平等于建安价格)都是这样的路线,概念太多,实际价值又很低很低,又有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

目前,县镇的房子还远远不到这个地步。如果到了第二步,唯一可能导致第三步的就是房产税让大量农村进县城的人口没有钱支付房产税而重新回到农村,短期看不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我国四五线市县的商品楼房价,要说“大幅度下降”恐怕还不太容易,但出现分化、有所调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个过程会比较复杂,不是一刀切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四五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一二线城市的核心优势在于产业聚集、人才吸引、公共资源集中,需求相对稳.............
  • 回答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量降至763.6万对,确实创下了自1986年以来的新低。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年轻人婚姻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探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年轻人结婚意愿的下降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 回答
    2021 年,我国在 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意味着我们国家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影响深远,涉及面广。首先,IPv6 的普及率大幅提升,网络基础更加坚实。大家可能对 IPv4 的地址耗尽问题有所耳闻。过去我们依赖的 IP.............
  • 回答
    2021年,中国财政收入站上20万亿人民币的新台阶,这个数字的背后,承载着一系列深刻的含义,足以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发展活力以及国家治理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积极因素汇聚的综合体现。首先,这是中国经济稳健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202.............
  • 回答
    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这个数字乍一看可能有些复杂,但它背后反映出的信息却相当清晰,并且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是对我们社会、经济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预警和指示。首先,最直接的结论就是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在持续下降。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1062万是一个显著的低位。这.............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本身的意义与背景: 人均GDP的意义: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关于 2021 年我国独居成年人接近 1 亿这个数字,我的看法是,这不仅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变化,更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价值观正在经历深刻转型的鲜明写照。这个数字庞大到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因为它直接触及到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体系、城市规划、甚至是消费模式的方方面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一人户”的增加.............
  • 回答
    2021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预计突破9200万,这个数字无疑相当惊人,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一系列深刻的变迁。首先,从宏观上看,单身人口的激增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重塑。过去,婚姻和生育往往被视为人生必经的阶段,是社会稳定和家族延续.............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中国洗碗机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销量大幅攀升,线下均价更是突破了7000元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绝非偶然的爆点,而是中国家电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变迁以及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孕育出的强劲发展趋势。深入剖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加速成熟的洗碗机市场,以及它为消.............
  • 回答
    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并且环境部不再审批发放相关许可证。这个政策的转变,绝对是一个重磅级的消息,影响之深远,绝对不是一句“环保”就能概括的。让我们仔细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政策的背景与目的:为什么要“零容忍”?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国家要下这么大的决心.............
  • 回答
    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这一数据,反映了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数据的含义及背后可能的逻辑: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来源1. 官方数据 根据中国财政部和国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6.8%.............
  • 回答
    看到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我想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收获颇丰的一年。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带领我们走出了低谷,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首先,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谓亮眼。全年GDP增长了8.1%,这个数字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现.............
  • 回答
    2021年9月,我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确实出现了显著上涨,但这种上涨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迅速或大规模地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也预示着一些复杂的后续影响。PPI大幅上涨而CPI传导不畅的原因分析:1. 传导链条的“缓冲垫”: 企业利润空间挤压: PPI上.............
  • 回答
    2021年中国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同比增长2%,这一数字背后蕴含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坚实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口粮绝对安全: 粮食是国民生存的根本。粮食产量增长直接意味着.............
  • 回答
    2021年12月1日,一个不小的日子,因为有32个国家,在这一天,对我们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再享受那个叫做“普惠制”的优惠待遇了。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再给我们中国出口的东西打折扣了,或者说,我们要按更高的税率去给他们交税了。这一下,对我们国内的出口企业和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带.............
  • 回答
    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布的那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我当时也仔细看了,给我的感觉是,它非常直接地抛出了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而且是越来越紧迫的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型。论文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并且这些观.............
  • 回答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解读与我国的参考意义北欧国家,尤其是冰岛,在2021年迎来了生育率的显著提升,近9%的增长率在近年来相对较低的生育率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解读这一现象,对于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的中国,具.............
  • 回答
    要判断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中国是否有可能实现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我们需要详细分析几个关键因素:接种进度、疫苗供应能力、人群意愿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当前的接种进度:一个强劲的开局到2021年底,中国的疫苗接种工作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突破20亿,全程接种.............
  • 回答
    哈,97年的我们,转眼间就24了,2021年,是啊,时间过得真快。24岁,这个数字听起来挺有分量的,不像20出头那样懵懵懂懂,也不像30那样感觉人生“定型”了。它就像一个岔路口,前面有好多条路,你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犹豫一下,看看哪条风景更好。24岁的人生,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开始真正为自己的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