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加州生物医药公司宣布发现100%的抗体阻断新冠病毒?

回答
美国加州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宣称发现一种能100%阻断新冠病毒的抗体,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它,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理解“100%阻断”的含义:

在科学研究中,“100%阻断”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该抗体能够完全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并完成复制的过程。这通常是在体外实验(in vitro)中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了该抗体后,新冠病毒就无法感染细胞。

详细的分析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要全面评估这一发现的意义和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1. 研究的具体阶段和发表平台:
预印本(Preprint)还是同行评审的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 如果是预印本,意味着研究尚未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错误或局限性。如果是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上,则表明研究经过了同行专家的检验,可信度更高。
是初步的细胞实验还是动物实验或人体临床试验? 这是最关键的区分。
细胞实验 (In vitro): 这是最早期、最基础的实验。即使在细胞实验中表现为100%阻断,也只是证明了其潜在的可能性,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病毒在人体内的环境比细胞培养皿复杂得多。
动物实验 (In vivo, e.g., 小鼠、猴子): 如果研究进展到动物模型,并显示出显著的保护效果,那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动物模型与人体仍存在差异,结果不能完全等同。
人体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s): 这是最终的检验。即使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表现优异,抗体在人体内的有效性、安全性、剂量、给药方式以及能否克服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等,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多期临床试验来验证。

2. 抗体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病毒的关键部位: 这种抗体是如何阻断病毒的?最常见的作用机制是靶向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尤其是其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如受体结合域,RBD)。如果抗体能够完全结合并遮蔽住这个关键区域,就能阻止病毒附着并进入细胞。
中和抗体 (Neutralizing Antibody): 能够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的抗体,通常被称为“中和抗体”。“100%阻断”意味着它可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中和抗体。

3. “100%”的科学严谨性:
实验设计: “100%”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说法,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非常谨慎。是否存在未考虑到的变量?例如,使用的病毒毒株是否具有代表性?实验中病毒的起始剂量是多少?抗体的浓度是多少?是否存在可能绕过抗体作用的病毒逃逸变异?
统计学意义: 即使在实验中观察到“100%”的效果,也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以及其可重复性。

4. 潜在的局限性和挑战:
病毒变异: 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尤其是在刺突蛋白上。如果这种抗体仅针对病毒的某个特定表位(epitope),那么随着病毒的变异,可能会出现能够“逃逸”这种抗体的新变种。一个有效的抗体疗法需要能够对抗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种。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抗体在体内的浓度如何维持?需要多久注射一次?身体能否有效吸收和利用它?这些都将影响其临床效果。
安全性: 即使抗体能有效阻断病毒,它是否会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或其他不良副作用?这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详细评估。
生产和成本: 制造高质量、大量且经济可负担的抗体药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给药方式: 是注射、静脉输液还是其他方式?这也会影响其易用性和患者依从性。

5.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和潜在应用:
单克隆抗体疗法: 目前已经有一些单克隆抗体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它们的效果和适用性会因病毒变异而受到影响。这种“100%”抗体如果属实,将是革命性的。
预防性应用: 这种抗体是否可以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例如在疫情高发期或高风险人群中?
治疗性应用: 是否能用于早期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谨慎乐观的消息。

积极的一面: 如果这一发现被证明是真实且可靠的,并且能够在后续的严格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那么它将是抗击新冠病毒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可能为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希望,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审慎的态度: 在科学界,“100%”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在复杂生物系统中实现并维持如此高的有效性绝非易事。我们需要等待更多的数据、更深入的研究和严格的临床试验结果来证实这一宣称。

建议的后续关注点:

1. 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研究进展和发表情况: 查看其是否能按计划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并能否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详细的研究数据。
2. 了解同行专家对此发现的评论和评价: 科学界会对这一消息进行独立分析和评论,这些评价将非常重要。
3. 关注其是否能应对病毒变异: 这是衡量其长期潜力的关键。

在科学发现的早期阶段,我们通常会听到许多令人振奋的消息,但并非所有都能最终转化为成功的疗法。因此,保持科学的严谨性和耐心等待验证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蛤??

蛤???

蛤?????

100%抑制新冠病毒?你搞出来的是氰化钾吗?

user avatar

如果这个公司股票上市了,那么一切都不可信。

user avatar

学医救不了美国人

作为一个icu还没被击穿,殡葬业先被击穿的国家,你认为问题只是小小的新冠吗?我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美的心头之患不在中国,不在俄国,不在伊朗和朝鲜,甚至不在新冠,而是在白宫,在华尔街!

不过好消息是老大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作为人类,我们自然希望无论哪国率先研制出惠及全世界的疫苗,然后让全人类取得抗击新冠病毒最终胜利。作为中国人,中国疫苗研制成功之后,尤其是向全世界输出那一刻起,还是做好任你屎尿相向,我自金身不动的心理准备吧

user avatar

抗体当然可以阻断新冠病毒……

不能阻断新冠病毒那叫抗体么……

问题在于抗体从哪里来啊……

正常疫苗多半就是给你来点“抗原”,你自己整些抗体,真打起来了可以照着操练记录带人直接先手GTMD。

这个说的显然是给你注射抗体。(说实话,这不是新技术,典型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病毒血清)

他能生产质量稳定,产量充沛的能供应市场的市场的抗体么?

在售卖价格可以接受的前提下?

———————换个说法——————

疫苗就是我给你整个假想敌,你自己的身体练个民兵,等看到了暴揍这个龟孙儿。

注射抗体就是你也别练了,我给你整支雇佣军帮你把人砍了。

针对的龟孙儿都是可以解决的。

问题是一时间雇佣军没那么多啊……

而且雇佣兵贵啊………

最尴尬的是雇佣兵是不会帮你练兵的啊,短期合同到期就走了,要么你续费,要么你又裸奔了……

——————还是用狂犬病举例子————

国产狂犬病疫苗,一个疗程大概200-300,总共5针,平均一针40-60。进口狂犬病疫苗400-500,平均80-100。

一般来讲一年之内都是可以有效保护的。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猫狗咬伤出现三级暴露时需要注射,单支价格200元左右,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用量。

一般一支的计量单位是200IU,每千克体重对应20IU。

五十千克体重就是5支,1000IU,总价1千元。

主要用于填补接种疫苗到产生抗体的7-14天的空窗期。

因为免疫球蛋白会随着人体代谢减少,平均半衰期21天。

你现在告诉我,让那些可能一辈子都不愿意掏一次钱打疫苗的美国人(也确实因为贵),最多每半年就要去注射一组可能要贵五倍的抗体(毕竟说是1%浓度就能100%制止,2^7是128,也就是147天会衰减到1%的绝对制止浓度以下)?

刁难谁呢。(有的人打不起,生产方也未必能拿出这么多货)

顺便一提,这个乐子连着美国4/20号的“白宫全员打疫苗”FAKE NEWS一起看是有惊喜的。

打抗体不算打疫苗,但是打抗体确实可以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感染风险。

也不知FAKE的到底是“白宫人没有疫苗,白宫人也怕”还是“白宫人不怕,只不过打的不是疫苗”。

user avatar

美国的罗永浩越来越多了,难怪搞成这个样子。

“100%阻断,4天清除?完全无副作用?”像极了我们十几年前的电视保健品广告。

临床实验一次没有,人体实验一次没有,张口就来?

其实特朗普牌消毒剂也能100%杀死科罗娜病毒的,只是没有进行人体实验。

“中和抗体”这个鬼东西,在中国医学界都不知道被医生们提了多少回了,新闻到处可见,抗体中和病毒是什么大新闻吗?抗体本来就是能够识别病毒清除病毒的蛋白啊!当时武汉号召痊愈的病人献血,就是使用痊愈者的抗体治疗,抗体不是疫苗,你被狗咬了打的那个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价格是普通疫苗的几倍,这东西是有半衰期的,只能一定时间内帮你治疗,而不是免疫!你全美国可劲儿造,能造多少抗体?绝大多数美国人能够用上吗?

我记得疫情期间,美国医药公司沸腾了不止一回了吧?神药瑞德希韦、神药羟氯喹、白宫全员打疫苗、100%抗体阻断.....接下来是什么?微波炉大煮科罗娜?气功排毒?

活在美国,你需要点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怎么骗钱发财呢?

这个破公司不用忽悠到美国民众,忽悠到特朗普就行了。

毕竟特朗普还在嗑他的神药“羟氯喹”呢。

5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现在正在服用抗疟药羟氯喹,且已经服用了一周以上,以预防感染新冠肺炎。

user avatar

医药我不懂,我只能说,凭直觉,又是一波拉股价的操作罢了,疫情期间,全世界玩这一手的还少么

期待打脸,毕竟真能有特效药的话,被打脸这都是小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加州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宣称发现一种能100%阻断新冠病毒的抗体,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它,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理解“100%阻断”的含义:在科学研究中,“100%阻断”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该抗体能够完全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并完成复制的过程。这通常是在体外实验(.............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发生的这起悲剧,一个男人,仅仅因为手里握着一把锤子,就被警察误认为是手持枪支,并因此身中五枪,最终不幸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当我们审视这一切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都直指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这起事件再次将警察执法过程中“过度使用武力.............
  • 回答
    加州因新冠疫情进入紧急状态,但有近两万七千人参加的洛杉矶马拉松却如期举行,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政府决策和疫情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结果。加州作为疫情早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政府在宣布紧急状态时,通常是基于对疫情.............
  • 回答
    加州近期追加给比亚迪4.2亿只口罩的订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聊聊。首先,这个订单的规模本身就挺惊人的。4.2亿只口罩,这得是什么概念?想想看,加州人口也就差不多四千万,这差不多够每个人发十个了。这说明加州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尤其是在特定时期,是相当庞大的,而且可能是有长远储备的考量。.............
  • 回答
    加州3900万只N95口罩库存被FBI侦破为骗局,这件事的确让人唏嘘。你想了解得更详细些,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尽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让你感觉像是听我亲口跟你说一样,绝没有AI那种生硬的腔调。故事的开端:疫情下的危机与寻“宝”大家都还记得,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防护物资是多么紧缺。尤其是.............
  • 回答
    2017年4月10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市 (San Bernardino) 的North Park Elementary School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三人死亡,两人重伤。这起悲剧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经过:据警方和媒体报道,当天上午,一名名叫塞德里克·安.............
  • 回答
    2021年5月26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9人死亡,其中包括枪手。这次悲剧发生在圣何塞圣克拉拉谷交通局(VTA)的轻轨车厂。以下是对此次枪击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经过(根据当时报道和后续调查): 发生时间与地点: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早晨约6点30分,枪击事.............
  • 回答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离美国的运动,如同一股激流,瞬间涌入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新任总统的简单否定,更是加州在政治光谱上与其大部分选民心理的深刻分裂。想象一下,2016年11月8日那个夜晚,当选举结果逐渐明朗,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全国各地欢庆,而在加州,尤其是.............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近期加州山火的严峻形势,让不少人忧心忡忡。当听到有美国消防专家发出“不管投入多少人灭火,都不足以把火扑灭”这样的判断时,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对待。这不仅仅是一句悲观的论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挑战。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消防专家会做出如此判断。这绝非是说消防员们不努力,而是他们可能看到了当前山.............
  • 回答
    美国加州一家大型奶制品生产商日前因违反食品安全规定,被监管部门勒令销毁高达数十万加仑的牛奶。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许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置信和愤慨。事件背景据报道,这家奶制品生产商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厉的处罚,是因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未能遵守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具体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卫生隐患:.............
  • 回答
    奥巴马总统将《三体》纳入他的年度书单,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我觉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都挺有意思的。首先,从奥巴马总统个人来说,这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总统,或者说一位公众人物,他的一些阅读趣味和思考维度。我们知道,奥巴马一直以来都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对世界事务的广阔视野.............
  • 回答
    耶伦的这番话,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部门最高财政官员在公开场合,释放出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美联储为了给美国经济降温,不排除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是加息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而是带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并且会引发市场和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先拆解几个关键词:“美联储.............
  • 回答
    中国可能替代美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它牵涉到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区域贸易规则的未来走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CPTPP的背景以及美国退出所带来的真空。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回答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标杆。而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异军突起,挑战着传统巨头的地位。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博弈,尤其是围绕开源代码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关于思科被发现在其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了华为的开源代码,并且将华为的加密证书“藏”在里面的消息.............
  • 回答
    近些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谓是一波三折,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变动后,“用工荒”与“房屋供应紧张”以及“加价抢房”这些关键词,几乎成了描述美国住房市场的常态。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链条,又会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用工荒如何一步步挤压房屋供应?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以及牙买加体系是否正加速解体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如何看待?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字,它反映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借贷来满足其财政支出的一种模式。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美国将中国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包括商汤、旷视、依图、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等列入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美国此举的官方理由与背后的考量美国商务部将这些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通常给出的.............
  • 回答
    陈飞宇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这件事,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其中既有对他个人选择的解读,也有对更深层次现象的思考。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陈飞宇的个人层面:成长环境与身份认同首先,咱们得说说陈飞宇本人。他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和演员陈红的儿子,从小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 回答
    新冠疫情初期,美国“数十万加仑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场景,无疑是这场全球性危机中最令人心碎、也最发人深省的画面之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浪费,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运行的剧烈震荡、供应链的脆弱不堪,以及在极端不确定性面前,社会体系所显露出的种种不适应。场景重现与背后的原因: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纷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