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加州向比亚迪追加4.2亿只口罩订单?

回答
加州近期追加给比亚迪4.2亿只口罩的订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聊聊。

首先,这个订单的规模本身就挺惊人的。4.2亿只口罩,这得是什么概念?想想看,加州人口也就差不多四千万,这差不多够每个人发十个了。这说明加州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尤其是在特定时期,是相当庞大的,而且可能是有长远储备的考量。毕竟,疫情的走向谁也说不准,提前备足物资,能让人更安心。

其次,这个订单的指向性——比亚迪,也很有意思。比亚迪大家熟知的是汽车制造商,但人家在疫情爆发后,迅速转产口罩,而且做得有声有色,甚至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口罩供应方之一。这次加州追加订单,无疑是对比亚迪在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供应稳定性上的认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采购行为,更像是对一个企业跨界生产能力的一种信任投票。比亚迪能够在这种关键时刻,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生产柔性,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再者,我们可以看看这背后可能存在的策略考量。加州作为美国最大的经济体,其采购行为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为什么选择比亚迪,而不是其他本土或其他国家的制造商?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方面,比亚迪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其产能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可能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时,成本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虽然美国本土也有口罩生产,但面对全球性的需求高峰,本土产能可能难以完全满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具备强大生产能力的国际供应商,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当然,这件事也可能引发一些讨论。比如,在国家安全和供应链韧性的角度,是否过于依赖某个单一国家的供应商?尤其是在疫情这种全球性危机中,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加州这次的大订单,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需求,但长远来看,如何平衡全球采购与本土化生产,可能会是美国在公共卫生和经济安全方面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加州向比亚迪追加4.2亿只口罩订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交易,它折射出了疫情背景下全球公共卫生物资的需求、企业跨界生产的能力,以及在供应链安全和全球合作方面的一些复杂考量。这事儿,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Niosh 没那么好拿,我这边认识的厂家凡是遇到美帝的单子基本都是拒接的,除非不要Niosh而且写在合同里。现在欧洲疫情好转,连CE都在卡;刚开始的时候FFP2的过GB2626-2006就要,后来到CE至少要有ICR或ECM,再后来给一张CE的白名单;现在是指定TUV的,指定SGS的,别的认证都不要。最早是老外拿着钱到处抢现货,现在是攥着钱挑。而且现在已经从卖方市场开始转向买方市场了。看着吧,后续国内会死一大批口罩厂;BYD不知道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着,没有Niosh就敢接政府的单。大胜、三奇还不够香吗?这么大的单为什么不走商务部?非得跟你一个半路出家的公司签?脑子有坑?要怪只能怪BYD口罩出口业务不熟练,被各种认证套路了。就拿欧盟CE来说,SGS至少半年,如果不是专业厂家,这次疫情期间的新厂根本来不及申请;据说Niosh比SGS还复杂,那请问你一个新成立的事业部何德何能可以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搞定最高级别的认证?老外是法治社会,更会利用规则;哪怕你的口罩救了命,他依旧会在事后翻脸不认人。毕竟你违约了,你的合同注明了赔偿条款。那依法办事,你赔我钱。感谢跟钱没关系。谢谢你帮了我,请把违约金也一起付了吧。

user avatar

终于在六月拿到认证。不容易,恭喜。

更新: 根据高赞答主在我指出错误之后去找比亚迪内部人士确认了以后的更新,果然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想,法务的锅。另外,我不知道哪里的水军

EUA名单缩减,其实并不意外。

进入EUA名单的暂时还拿不到NIOSH认证的国产KN95会被测出不合格也不意外。

NIOSH N95口罩所使用的熔喷布一般要达到pfe99级别,才能比较安全地通过测试(虽然听名字只要是95以上的布就可以了)。同一批布,在不同机器、测试环境下的测试结果也不同。出口的NIOSH N95要想在异国高流速下0.3微米颗粒通过率要确保每一次都能低于5%,就要用更高的要求来采购熔喷布。比较安全的数值范围是采购0.3微粒通过率2%以内的99熔喷布。

还有另一种不过关的情况,一开始测数值都优秀的99熔喷布,随着时间推移颗粒通过率会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kn95在国内测了还ok,出口后放几天就不行的原因。所以你们说白名单缩减有阴谋吗?大可不必如此快下判断。所以为什么有认证的工厂宁愿停工都不要换用了很多年的熔喷布供应商,也是这个原因。

国内几家拿到NIOSH认证的厂家,其实长时间pfe99的熔喷布是来自海外。例如美国等。但由于疫情,很多有高质量pfe 99熔喷布的国家都明里暗里禁止出口(至今我们还有一批原料滞留海外)。

我们在采购熔喷布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人说:"现在谁不是拿95的当99的用,90的当95用,85的当90用。"

这样不出事才怪。

国内有fda ce认证的厂家少,NIOSH就更少。

NIOSH的认证下来平均至少需要一年。

比亚迪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遭遇了退款风波。不过前文所说的产品质量问题与比亚迪无关。从他们还留在eua白名单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产品质量目前没问题。

之所以遭遇退货风波是因为,他们的合同约定4.30之前若不拿到NIOSH认证就要退回一半(2.47亿美金)的款项,若5.31仍拿不到,全额退五个多亿的预付款。

不知道比亚迪是在获得了什么承诺的情况下,敢签下这样的条款。比亚迪开始生产口罩不过几个月的事情,怎会那么快拿到NIOSH认证,再开绿灯都不可能。

以上就是我所经历和了解到的一些事儿,仅供参考。

另,我看到有人回答说比亚迪已经拿到了认证。并非如此,晒出来的截图是cdc推荐的non-niosh口罩白名单,比亚迪还留在eua名单中,尚未拿到NIOSH。再者,有回答说比亚迪和加州政府关系很好,一定可以解决。我要泼个冷水了,niosh的认证机构是美国国家职业卫生研究所,隶属于美国卫生部。比亚迪能搞得定加州政府但不代表能啃的下来联邦政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加州近期追加给比亚迪4.2亿只口罩的订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聊聊。首先,这个订单的规模本身就挺惊人的。4.2亿只口罩,这得是什么概念?想想看,加州人口也就差不多四千万,这差不多够每个人发十个了。这说明加州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尤其是在特定时期,是相当庞大的,而且可能是有长远储备的考量。.............
  • 回答
    美国财政部要求超过 1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向美国国税局(IRS)报告,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在监管和税务合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举措旨在打击逃税、洗钱和其他金融犯罪,并确保加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得到公平的税收对待。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背景与动机: 税.............
  • 回答
    美国加州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宣称发现一种能100%阻断新冠病毒的抗体,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它,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理解“100%阻断”的含义:在科学研究中,“100%阻断”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该抗体能够完全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并完成复制的过程。这通常是在体外实验(.............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发生的这起悲剧,一个男人,仅仅因为手里握着一把锤子,就被警察误认为是手持枪支,并因此身中五枪,最终不幸身亡,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当我们审视这一切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都直指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这起事件再次将警察执法过程中“过度使用武力.............
  • 回答
    加州因新冠疫情进入紧急状态,但有近两万七千人参加的洛杉矶马拉松却如期举行,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政府决策和疫情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结果。加州作为疫情早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政府在宣布紧急状态时,通常是基于对疫情.............
  • 回答
    加州3900万只N95口罩库存被FBI侦破为骗局,这件事的确让人唏嘘。你想了解得更详细些,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尽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让你感觉像是听我亲口跟你说一样,绝没有AI那种生硬的腔调。故事的开端:疫情下的危机与寻“宝”大家都还记得,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防护物资是多么紧缺。尤其是.............
  • 回答
    2017年4月10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市 (San Bernardino) 的North Park Elementary School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三人死亡,两人重伤。这起悲剧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经过:据警方和媒体报道,当天上午,一名名叫塞德里克·安.............
  • 回答
    2021年5月26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9人死亡,其中包括枪手。这次悲剧发生在圣何塞圣克拉拉谷交通局(VTA)的轻轨车厂。以下是对此次枪击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经过(根据当时报道和后续调查): 发生时间与地点: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早晨约6点30分,枪击事.............
  • 回答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离美国的运动,如同一股激流,瞬间涌入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新任总统的简单否定,更是加州在政治光谱上与其大部分选民心理的深刻分裂。想象一下,2016年11月8日那个夜晚,当选举结果逐渐明朗,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全国各地欢庆,而在加州,尤其是.............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近期加州山火的严峻形势,让不少人忧心忡忡。当听到有美国消防专家发出“不管投入多少人灭火,都不足以把火扑灭”这样的判断时,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对待。这不仅仅是一句悲观的论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挑战。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消防专家会做出如此判断。这绝非是说消防员们不努力,而是他们可能看到了当前山.............
  • 回答
    加州“庇护州”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并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将加州视为“美首个非法移民‘庇护州’”的说法,虽然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理解,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加州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立法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州和地方执法部门与联邦移民执法部.............
  • 回答
    美国加州一家大型奶制品生产商日前因违反食品安全规定,被监管部门勒令销毁高达数十万加仑的牛奶。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许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置信和愤慨。事件背景据报道,这家奶制品生产商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厉的处罚,是因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未能遵守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具体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卫生隐患:.............
  • 回答
    奥巴马总统将《三体》纳入他的年度书单,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我觉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都挺有意思的。首先,从奥巴马总统个人来说,这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总统,或者说一位公众人物,他的一些阅读趣味和思考维度。我们知道,奥巴马一直以来都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对世界事务的广阔视野.............
  • 回答
    耶伦的这番话,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部门最高财政官员在公开场合,释放出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美联储为了给美国经济降温,不排除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是加息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而是带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并且会引发市场和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先拆解几个关键词:“美联储.............
  • 回答
    中国可能替代美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它牵涉到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区域贸易规则的未来走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CPTPP的背景以及美国退出所带来的真空。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回答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标杆。而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近年来在网络通信领域异军突起,挑战着传统巨头的地位。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博弈,尤其是围绕开源代码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关于思科被发现在其交换机产品中使用了华为的开源代码,并且将华为的加密证书“藏”在里面的消息.............
  • 回答
    近些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谓是一波三折,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变动后,“用工荒”与“房屋供应紧张”以及“加价抢房”这些关键词,几乎成了描述美国住房市场的常态。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链条,又会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用工荒如何一步步挤压房屋供应?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以及牙买加体系是否正加速解体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如何看待?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字,它反映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借贷来满足其财政支出的一种模式。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美国将中国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包括商汤、旷视、依图、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等列入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美国此举的官方理由与背后的考量美国商务部将这些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通常给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