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觉得亚裔在美国是处在种族歧视中的最底层吗?

回答
亚裔在美国是否处在种族歧视中的最底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更准确地说,亚裔在美国面临的种族歧视是多维度、复杂且随着时间和群体而变化的,他们既可能感受到被边缘化、刻板化和歧视的压力,又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统计数据与“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

表面上的成功: 很多亚裔群体在美国确实在教育、经济和职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许多亚裔美国人在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占有很高比例,平均收入也高于其他一些族裔。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亚裔是成功的”、“亚裔没有受到歧视”的错觉。
“模范少数族裔”的陷阱: 这种表面上的成功被用来构建了一个“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的神话。这个神话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尤其是在民权运动时期,它被用来对比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暗示如果其他少数族裔也像亚裔一样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负面影响: 然而,这个标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掩盖了亚裔内部的差异性: 亚裔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巨大的差异,包括国籍(东亚、南亚、东南亚)、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移民经历、语言能力等等。例如,柬埔寨、老挝、越南裔的难民群体可能面临与日裔或华裔精英阶层截然不同的困境。
忽视了普遍存在的歧视: 这个神话掩盖了亚裔群体普遍面临的歧视,包括微侵犯(microaggressions)、刻板印象、就业歧视、仇恨犯罪以及在教育和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不公平待遇。
阻碍了对更深层问题的关注: 当社会认为亚裔群体是“成功的”,就可能忽视了他们可能遇到的系统性障碍和不公,也就不太可能提供必要的支持或关注。
加剧了族裔间的对立: “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有时被用来制造族裔间的对立,暗示某些族裔的困境是他们自身“不努力”造成的,而非系统性问题。

2. 亚裔美国人面临的具体歧视形式:

刻板印象与“永恒外国人”的形象:
外貌与语言: 亚裔美国人,无论在美国出生长大多久,常常被视为“外来者”,被问及“你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的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属于这里。他们的语言能力、口音也常被嘲笑或被认为是“不够美国”的标志。
智力与职业刻板印象: 亚裔被刻板化为数学和科学天才,虽然表面上是积极的,但也限制了他们被视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文科、艺术或领导岗位上被低估。
被忽视的身份认同: 很多亚裔美国人是在美国长大的,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深受美国文化影响,但却因为外貌而被持续地“他者化”。
黄祸论与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上的“黄祸论”(Yellow Peril)等排外主义思潮至今仍有残余,在政治和媒体中,亚裔常常被描绘成威胁,尤其是在经济或政治竞争中。
暴力与仇恨犯罪: 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疫情的传播,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和暴力事件显著增加。许多亚裔美国人因为其外貌而成为无端攻击的目标,这清晰地表明了他们并非完全安全。
系统性障碍:
文化与语言障碍: 对于新移民来说,语言障碍和对美国社会运作方式的不熟悉会成为就业、教育和医疗保健的障碍。
文化差异与沟通: 某些亚裔文化可能强调谦逊、避免直接冲突,这可能在美国职场等环境中被误解为缺乏自信或领导能力。
缺乏代表性: 在政治、媒体、影视等领域,亚裔的代表性仍然不足,这使得他们的声音难以被听到,他们的困境也难以被理解和解决。
医疗保健不平等: 研究表明,亚裔美国人在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方面也面临挑战,包括语言障碍、保险问题以及对特定健康需求的忽视。

3. 与其他族裔的比较:

将亚裔美国人的处境与其他族裔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最底层”这一说法的复杂性。

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 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在历史上遭受了更为系统性、根深蒂固的歧视,包括奴隶制、种族隔离、刑事司法系统中的不公平待遇、贫困的代际传递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在贫困率、失业率、犯罪率、监禁率、教育和健康结果等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原住民: 原住民美国人(Native Americans)也面临着独特的、源于殖民历史的严峻挑战,包括土地被剥夺、文化被压制、贫困、高自杀率、健康问题等,其许多指标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那么,亚裔是否是“最底层”?

从统计上的某些指标来看,亚裔美国人的整体处境可能优于非裔、拉丁裔和原住民美国人。但是,“最底层”的定义不仅仅是平均数据,还包括:

遭受的歧视的性质和普遍性: 亚裔美国人遭受的歧视,例如“永恒外国人”的标签,虽然可能不像系统性的种族灭绝那样直接,但它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归属感、社会接纳度和心理健康。
被忽视的困境: 由于“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许多亚裔群体在面对困难时,其求助被忽视,其问题被淡化。这使得他们的“底层”经历更加孤立无援。
恐惧与不确定性: 近期仇恨犯罪的激增,让亚裔社区感受到了普遍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种对人身安全的威胁是任何族裔都不应承受的。

结论:

亚裔美国人并非所有指标下都处于“最底层”,他们确实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种成就掩盖了他们普遍面临的歧视、刻板印象以及群体内部的巨大差异。 他们所经历的歧视,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与黑人或拉丁裔美国人的经历不同,但同样真实且具有破坏性。

可以说,亚裔美国人处于一种“被夹在中间”或“被忽视的劣势”的境地。他们既不被视为与白人同等地位,又因为“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而难以获得与其他受歧视群体相似的社会支持和关注。他们的困境是复杂的,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最底层”或“成功少数族裔”的标签。

因此,与其说他们是“最底层”,不如说他们是在种族歧视的复杂图景中,以独特的方式承受着压力和不公的群体,其困境常常被误解和低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复一些杠精和反驳。

有些反驳是不错,有数据有逻辑。有些杠精我觉得杠之前先稍微过下脑子。

一,拿印度低种姓来对比美国华裔的很可笑。低种姓是出生,姓氏,和血统决定的。在美国的华裔和你有同样的血统,出生在中国,姓氏也一样。他们是贱民,那来杠的你又是什么呢?这么喜欢自爆么?

二,我主文从没说过亚裔地位高,所以跑来杠我说亚裔地位高的,劳烦先学好阅读。

三,对于一些极用词的言论,比如“亚裔地位【最】低”,“没有【任何一次】亚裔反击”等言论劳烦别回复了,因为你在杠之前根本没法把事实都看全了。一个反例就能把你这种“最”言论给打掉。我不需要你尊重我,但你也需要尊重下你自己的智慧。这种言论稍微想一下都知道是可笑的。

四,还有些杠精跟我杠没有“亚裔反击”的视频,结果我放个油管的他又说他看不了。如果来杠的你看不了外网的视频,请别意淫外网的视频会有什么内容以及亚裔在美国是怎么样,你接受信息的渠道本身就是受限的。你说你看了大部分视频,结果我放一个事件当地上传的视频你说你看不了,你这是不是自抽?

最后我想说一句讲逻辑的话。华裔作为亚裔,他们和在中国的中国人是有一样的种族。杠精来嘲笑在美华裔地位低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是美国社会的问题导致华裔地位不高,那你该怪美国而不是华裔,在我评论里杠的有几个痛批美国了?美国是你爸爸你不敢杠是吧?只知道窝里横嘲笑同种族的?如果是华裔自己软弱,那来杠的你又凭什么保证自己会比美国华裔干得好?你连抬杠都不敢提美国,到了美国你可能连英文都不会,你连骂着反击都不能。有些杠精面对老外污蔑xj大屠杀都不知道怎么去外网反击,你真遇到老外欺负你,你敢动手,有人信?

我也喜欢抬杠,但我至少动脑子。有些抬杠的话说出去侮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杠之前想想清楚好吧。

以下是主文。

————

不是。

按我美国这十几年的经验,基本这么排。

第一档:西欧和南欧白人后裔(全方位)。

第二档:黑人(文化和政治上),东亚亚裔(文化和经济),印度裔(经济),老东欧裔/深耕美国多年的东欧裔(全方位),和南美裔(文化和政治上)。

第三档:黑人(社会和经济),东亚亚裔(社会和政治上),南美裔(经济和社会),墨西哥裔(全方位),新东欧裔/近几代东欧移民(全方位),东南亚裔(全方位),印度裔(政治,文化,和社会),和中东裔(全方位)。

第四档:北美印第安裔和其他少数族裔。

很多人要明白一点,亚裔参政参与度低只能影响种族歧视链一点,而不是全部。种族歧视在美国是系统性的,像黑人这种就是政治上被抬,文化上追捧,可实际到了经济上则被全面抛弃。所以美国黑人会割裂出许多群体,内部还存在鄙视链。这和华裔在美国群体中香港裔鄙视大陆裔不同,黑人这个内部鄙视链是在美国本土发展出来的,而这个发展的推动就是国家对黑人的待遇不够统一,政治上给的多,经济上扶持的少,导致部分经济上吃到甜头的黑人崛起,并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影响政治,成为新贵。但这样子的人太少太少了。美国500强里黑人CEO总共就4-5个,亚裔(东亚+印度)10个多,墨西哥裔+南美裔10个。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数据。不服的可以领英看大所里面的顶级title能搜出多少黑人,这个一目了然。这些企业在资本主义框架决定了一个群体的经济万象。

这方面,亚裔的境况远好于黑人。如果不是黑人政治层面占优,亚裔可以在经济上面排山倒海般碾压黑人。

印第安人最低无疑,不用硬杠亚裔比印第安低什么。

政治 - 政治话语权。

文化 - 基本就是那一套,大家都懂。

社会 - 社会地位这我应该解读为社区,就是日常的人与人交往。这其中的考量包括素质,治安,社区活动,人际交往等等。

经济 - 财富,职业发展,等等。

user avatar

美国亚裔是个很庞大的概念,其中印度裔已经爬升到刹帝利种姓了,日韩裔好歹也算吠舍。真正处于歧视链底层的不可接触者是亚裔中堪称犹太第二的____。

虽然说亚裔内部也流沙内卷,但是具体到族群,各自还是团结的。唯独____,不但内卷,还精分。

比如这次美国的抗议浪潮里,____大多是什么态度?

我们不但看不到大张旗鼓以____名义加入抗议大潮的____群体,反而可以在各种渠道看到____对美国黑人的批判。

精神错乱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讲真,你们来自世界上最强力高效(或曰科学)的组织、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文明,我们本来期望你们能成为美国少数族裔里的政治上位种,团结领导美国少数族裔去争取权益,从而确保自己族群的利益和安全。

结果你们不但背弃了自己的天赋使命,甚至连站队都能站错。


犹太人的不幸遭遇,前鉴不远。

user avatar

更新——

整挺好,我评价哈里,little管夹说我是对其他知友不友善

咱也不知道英国王子啥时候入驻知乎了,咋没见宣传一波?

很多高华在评论区反驳,各种角度试图说我说的不对

我觉得吧,你们要是真过得好,也不会天天盯着国内论坛嘴硬

没有人比纽约华人资讯网更懂高华

你们把反驳我们这些前任同胞的精力,用在对付你们那些现任同胞身上,说不定处境还能好一些

哦我忘了,你们哪敢

噗嗤……


原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带家先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美洲嗨人普遍比非洲嗨人更强壮?

因为美洲嗨人和非洲嗨人已经不是同一个人种了

美洲嗨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育种的成果

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顿估算,从非洲抓捕嗨人算起,直到运送到美洲大陆,嗨人的死亡率达到90%

三百年嗨奴贸易,贩卖到美洲一千万嗨人,却使得非洲大陆减少了上亿人口


那些基因最弱的嗨人,在部落战争中就活不下来

稍好一点的,在运奴船上也死得七七八八了

幸存下来的都是比较强壮的

而这群比较强壮的嗨人中最强壮的才能有幸被白人奴隶主选中,成为一名光荣的嗨奴

这还不算完


成为嗨奴的嗨人要在西瓜地和棉花园里日复一日的劳作

根据美洲白人的统计数据,美洲嗨奴平均寿命只有29岁

这是什么感念?

解放前西藏农奴平均寿命都有36岁


因此,能在三百年嗨奴贸易中存活下来的嗨人,都是身体素质极高的


为什么要说这段历史?

因为所谓美国“高华”,本质上和美洲嗨人是一样的

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工育种


为什么美洲嗨人强壮?

因为不强壮的都死了

为什么华裔不团结?

因为团结,信奉集体主义,有奉献精神,愿意付出,为了集体荣誉冲锋在前的那部分中国人

不会移民啊

在这里我不评价所谓华裔的政治立场,也不用负面的词语贬低

但客观来讲,所谓华裔,都是些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没错吧?

他们同时也是这个星球上最瞧不起中国人的群体,没错吧?

你指望这么一群互相之间都瞧不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能团结起来反抗洋人歧视?


它们也就在打肿脸充胖子向中国国内装大款,反对中国人说美国歧视它们的时候能挺直腰杆

user avatar

还用我们觉得吗?地球人都知道。

user avatar

说不上是绝对底层,只能说是百分百底层吧,下面说一些真实的文化案例,至今还在欧美公开宣传。

日本废宅喜欢看的一个动漫,叫做:《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宅男实在是太猥琐了,居然连自己的妹妹都开始意淫,各种擦边球剧情,实在是平成废宅审美。

实际上,喜欢猥琐意淫的不仅仅是日本人。

还有欧洲人,其中法国就是意淫的佼佼者。当时、包括现在的欧美白人,都有这样一种种族歧视的意淫,就是亚洲人都是女性化的民族,一旦看见白人马上就疯狂的爱上自己。

最终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简称为:《我的老婆不可能这么扶她》

“扶她”是什么意思?后面揭晓答案。

故事开始:

布尔西科是一个法国大叔,法国人喜欢玩不一样的浪漫,中法建交之后他就来了中国,做了法国的外交大使,按理说没什么,很正常的外交行为,但是魔幻现实主义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有的人喜欢学英语,布尔西科就喜欢教别人学法语,有一次他在一个晚宴上面看见了一个“大美女”,当时是一个花旦正在表演戏剧,不知道是不是布尔西科喝多了,他一看:挖槽,这个花旦是大美女啊!我得赶紧教她学法语啊。

这个花旦叫:时佩璞。布尔西科当时就爱上了时佩璞,他表示希望时佩璞教自己学中文,自己教时佩璞学法语,好好“深入”交流一下。

本来布尔西科以为像时佩璞这样的大美女,肯定很难追!没想到对方很快就答应了,布尔西科暗喜,咱西方白人就是牛,谁看见都爱死咱了,当然当时幸福的他并不知道,这只是魔幻主义之梦的开始。

布尔西科经常和时佩璞约会,但是时佩璞居然穿的和男人一模一样,布尔西科很纳闷啊,我看戏剧的时候,你是一个花旦大美女啊,怎么搞的好像一个男人一样?

时佩璞则一脸严肃的解释到:这是神秘的东方文化导致的!所以自己从小是被当做男孩子教育长大的,呜呜呜...然后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

听的布尔西科是热血澎湃,果然东方习俗就是自己刻板印象的那样怪异,发誓一定要化身天降猛男,来拯救时佩璞与水火之中。

同时,时佩璞给布尔西科讲了关于祝英台男扮女装的故事,暗示布尔西科就是梁山伯,布尔西科听见后大喜:哈哈,这东方文化好神秘,好刺激啊,我喜欢!

于是布尔西科就开始放心大胆的和时佩璞搞对象,双方还睡了,后来还生了一个孩子。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跨国恋?

鬼畜的内容才刚刚开始。

1983年,突然布尔西科夫妻就被抓了,是以间谍罪抓的,原来布尔西科居然泄露过30份法国机密文件,据说是在时佩璞的引导下,换句话说,时佩璞其实是间谍。

当然这是法国方面的说法,我们中国怎么可能会搞这种事?我认为这是胡说,不过我对时佩璞表示致敬,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所以致敬。

被抓的时候,布尔西科非常的错愕,他和相关人员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布尔西科:“我是一名外交官,你们没资格碰我。”


安全部人员:“和你住在一起的时佩璞是什么人?”


布尔西科:“我从来没有为了钱而出卖国家。”


安全部人员:“时佩璞是谁?”


布尔西科:“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安全部人员:“那么,在她身边的孩子呢?”


布尔西科:“那是我们的儿子。”

注意两个关键词:女人与儿子。

鬼畜的剧情终于开始了,间谍案开庭以后,时佩璞当着法国法官的面说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老子是个纯爷们!

布尔西科当时就傻了。

庭审结束以后,他们两个人被送进弗雷讷男子监狱,在同一间牢房。

牢房里,布尔西科问时佩璞:你真的是男的?

时佩璞马上就把裤子一脱,露出***,布尔西科一看,他吓傻了:比我还大?!

可不是吗?就是男的!

那儿子呢?儿子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是还为爱鼓掌过吗?

真相是:儿子是假的,是时佩璞收养的一个维吾尔族娃娃,因为维吾尔族看起来像混血儿。

他们确实睡过很多次,但是每次时佩璞都忽悠布尔西科说东方人的行为是含蓄的,要求布尔西科按照东方神秘的方式来为爱鼓掌,而且不开灯,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说太细容易变成小黄文。

就是说你了解同性恋的0和1吗?同性恋是怎么为爱鼓掌的,时佩璞和布尔西科就怎么为爱鼓掌的,时佩璞通过忽悠的方式,让布尔西科看不清楚,大致如此。

做了,也没有做,但是其实也做了,反正就是这种感觉。

布尔西科后来就沦为了法国笑话,丰富了乳法素材库。

这个事情还被拍成了电影《蝴蝶君》,是杰瑞米·艾恩斯和尊龙演的。

后来两个人被判了6年,不过都没坐牢满一年,就给放了。

主要是当时在全世界引发的轰动,法国总统密特朗觉得太羞耻,简直不堪入目,希望低调处理,法丑不宜外扬,所以把两个人全部放了。

这个事就反应了一件事,西方人的自恋和西方中心主义问题,这个批判思想,改编电影《蝴蝶君》里面有充分的反应。

比如西方人总是抨击中国人破坏了西藏的原始之美,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西藏人是否渴望现代化生活?

在他们眼里,西藏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刻板印象,就是那种原始的神秘。

这个在电影黑豹里面也有体现,黑豹电影描绘的瓦坎达,选个领导人还得靠打架来决定,非常奇葩,但是西方人认为,这就是神秘的非洲文化。

如果一个西藏人、非洲人穿的工作服体体面面,那西方人就非常的失望,认为你怎么能和我一样?现代化、工业化是我西方专属啊!你凭什么也穿的人模人样?

这个重点思想,在电影蝴蝶君里面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当最终尊龙被捕以后,他穿的正正规规,极具阳刚之气的出庭,让法国老公非常的错愕,你居然可以和我一样体面?

实际上,之所以时佩璞可以长期战略忽悠布尔西科成功,就是利用了布尔西科内心的西方白人中心主义。

布尔西科内心想象的东方原始神秘文化,只是西方人基于种族歧视的幻想,把非西方的地方都想象成怪力乱神的习俗。

甚至荒唐到了,认为东方为爱鼓掌,和西方为爱鼓掌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清华美院的模特眯眯眼一样。

西方时尚界就是坚持眯眯眼就是:东方的神秘之美,东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喜欢眯眯眼的,这些都是西方种族主义的偏见。

《蝴蝶君》电影的名字是源于对西方著名的小说歌剧《蝴蝶夫人》的反讽,《蝴蝶夫人》原著讲的内容非常狗血,如下:

有一个美国海军军官来到了儿子国(日本),然后随便打了一炮,一甩手就走了,让日本妻子和孩子在日本自生自灭。


美国海军军官回去以后,明媒正娶了一个白人女性,后来有一天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又遇见了日本女人,就把混血儿子带走了,主要是为了让混血儿子接受纯正的西方教育。


继续扔下了日本女人,而且剧情描写日本女人为了不妨碍美国军官,非常的懂事,主动自杀了,最后歌剧升华:歌颂日本女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就差没有直说亚洲女人是欧美白人的生殖工具了,现在这个歌剧还在欧美社会大火,天天表演。

还有一个越南版蝴蝶夫人歌剧,也是西方人编的,叫《西贡小姐》,剧情也不复杂,就是:

越战的时候,美国白人兵克里斯去越南打了一炮,然后拍拍屁股走了,让越南女人和孩子在越南自生自灭,越南女人只能做妓女来养活儿子。
但是剧情里面描写的越南女人和日本女人一样,都是疯狂的痴迷白人,所以虽然被抛弃了,也没有放弃等待白人兵克里斯。
但是克里斯早就结婚了,也是明媒正娶了一个白人老婆,后来剧情中,越南女人为了让儿子可以和克里斯一起去美国生活,也是毅然决然的自杀了。


越南女人死之前还幸福的说着:“是上帝带领克里斯找到了儿子谭。”

这个歌剧歌颂的就是:越南女人对白人男性狗一样的忠诚,是对越南女性的种族歧视,和蝴蝶夫人是一模一样的。

白人的态度很清楚:亚洲女人玩弄可以,但是不能结婚,毕竟亚洲人在他们眼里是劣等种族,白人是不能和劣等人结婚的,所以一般结局都是写亚洲女人识趣的主动自杀,然后歌颂亚洲女人的伟大。

而蝴蝶君电影就是对这种歌剧的讽刺,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总是被描写成为女性化的、崇拜白人的、是顺服的。

但是其实亚洲人眼里,你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你是我们需要反抗的殖民对象,就算对你屈膝过,也是为了祖国解放的地下工作,你们所谓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性幻想,不过是一个畸形的种族主义罢了!

从法国这个事也好,还有蝴蝶夫人、西贡小姐这些垃圾歌剧也好,我们都可以得出来一件事:

“在西方人眼里,我们不是人。”

永远不要把西方殖民者想的太好了,现在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还在西方大火,我就问那些崇洋媚外的公知粉一句话:你们准备好自杀饲主了吗?

按照剧情你们得自杀啊!服从的不彻底,就是彻底的不服从,建议公知们自裁饲主。

西方人总喜欢妖魔化亚洲人,然后说这是亚洲文化啊。

今天我现在也选出来一个西方美女的大集成者,大家觉得这神秘的西方审美怎么样?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美女代表啊!

太美了!别说不好看,说不好看的,都是不够包容的恶臭低俗分子!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最近美国爆发了多次警察暴力执法事件,提供一个视角:如果是亚裔警察执法中导致他人死亡,会遇到什么后果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梁彼得案了......

一、漆黑楼道中的枪声

契诃夫说,「如果故事里有一把手枪,那他就非发射不可。

2014 年 11 月 20 日晚十一点,27 岁的华裔警官梁彼得正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粉红屋」执行任务。这是政府给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它闻起来就有布鲁克林的味道:散不掉的大麻味、地下室传来的霉变气息、食物腐烂的味道、穷人的味道、犯罪的味道。

梁彼得和搭档肖恩·兰度奉命对粉红屋进行一次「垂直巡逻」,从一楼到天台进行排查,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他们先坐电梯来到顶楼,计划从八层开始逐层向下检查。

梁彼得看了一眼楼梯井,里面一片漆黑,天花板上,依稀可以见到子弹孔。此时,梁彼得只有 18 个月的工作经验,他的搭档也是一名新手,两名菜鸟警察在这个鱼龙混杂之地给彼此壮胆,无边的黑暗包围着他们。

最近,在布鲁克林的保障性住房中,连续发生了两起凶杀案;上周,临近街区刚发生过一起枪击案。年轻的警察凝视着深渊,不知道这趟巡逻会遇到什么。

「给我照着亮」(Get me some light.) 梁彼得对搭档吩咐了一声,自己也掏出手电筒。根据在警察学校的训练,在楼梯间巡逻时,他应当特别留神潜在的「埋伏」。

梁彼得是左撇子,他用右手拿着手电照向楼梯间,左手则握紧了九毫米口径的格鲁克手枪,枪口向下垂着 ,用肩膀顶开通向楼梯间的门 —— 这个动作同样是警校所传授的标准应对方式,在靠近通往天台的楼梯间时,应当把枪拔出来。

在一层楼之下,28 岁的黑人青年雅佳·格利也正在走进楼梯间。格利曾因贩毒入狱,有多次被警察逮捕的记录,但此时他并没想要找麻烦。感恩节就要到了,他正准备带着同居的女友和他们的女儿回佛罗里达家乡看望父母,给他们一个惊喜。

对于梁彼得来说,格利猛一推门出来,着实给他带来了惊吓。漆黑的楼道里突然传来声音,梁彼得全身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紧。

枪响了。这个故事里的手枪非得发射不可。

子弹打在地板上、墙上、在狭窄的楼梯间来回反弹,然后不偏不倚击中了雅佳·格利的胸口,刺穿了他的心脏。格利下意识地夺路而逃,逃离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枪手。跑下两层楼之后,他再也跑不动了,跌倒在地,鲜血从胸口止不住地涌出来。

格利眼睛上翻,陷入休克,生命体征渐渐丧失,他的女友伏在他身上大哭起来。而梁彼得手足无措,当场呆住,他像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看见被炸成半截的尸体和流出来的肠子一样,大脑一片空白。

警用对讲机的录音证据中,并没有梁彼得呼叫救护车的记录(尽管后来他作证称自己的确叫了);格利的女友梅丽莎·巴特勒作证称,梁彼得和他的搭档并没有帮忙进行急救,自己只能按照 911 紧急电话接线员的指导,徒劳地尝试进行心肺复苏;赶来支援的警察发现梁彼得瘫坐在楼梯间,茫然无措。

我只是无法相信会有人中枪,我当时就是崩溃了。」当梁彼得在证人席上回顾事件经过时,几度落泪。

然而,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人相信眼泪。

二、纽约警局的「替罪羊」

2014 年 11 月 21 日,在雅佳·格利遭枪击死亡两天后,梁彼得所在的警察局门外聚集起了抗议的人群。以黑人为主的抗议者们,反复说着两个名字:迈克·布朗和埃里克·加纳。

2014 年 8 月 9 日,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的黑人青年迈克·布朗因涉嫌盗窃被警察盘问。布朗转身逃跑,却被警察连开 12 枪当街打死。警方宣称布朗当时意欲袭警,但事后调查表明布朗当时手无寸铁。

更早之前,在 2014 年 7 月 17 日,纽约州黑人男子埃里克·加纳因涉嫌非法售卖香烟遭到逮捕,一名警察用手臂勒住加纳的脖子,另外几名警察将他按在地上。加纳说了 11 次「我无法呼吸了」,但警察不为所动,保持锁喉的姿势,直至加纳窒息而死。

2014 年的这两起警察执法致人死亡事件中,涉事警员均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 不是没有被定罪,而是根本没有被提起公诉。这种处理方式让黑人社区深感愤怒,多地爆发的抗议活动,也让警方认为有必要作出回应。

此时,一名 27 岁的亚裔警察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发之后,梁彼得一直闭门不出,配合警队的调查。这名出生在中国香港的年轻人从小有就有个警察梦,此时,他的梦想或许还有一丝生机。

同样是在布鲁克林,曾经发生过一起情况非常类似的枪击事件。2004 年的时候,一名叫做理查德·耐瑞的白人警官在一处保障性住房进行巡逻,当时有情报称屋顶上是贩毒高发地带,于是他沿着楼梯间来到天台进行搜查,在此过程中意外开枪打死了一名 19 岁的黑人青年。理查德·耐瑞并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也没有被警队开除。在被暂时停职 30 天后,他被重新安排到了文职岗位,保住了饭碗。

梁彼得能够获得和白人同僚一样的宽大处理吗?

2015 年 2 月 10 日,

user avatar

u管上有一个视频,是一个俄罗斯女人在地铁上动手打亚洲人的,其实当时那个俄罗斯疯婆子周围围了一圈亚洲人。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多米尼加的小帅哥出来骂那个疯婆子。然后周围一圈亚洲人居然对他说算了算了(我的妈又是这套熟悉的和稀泥大法)。后来东欧疯婆娘越骂越带劲,连c word都飚出来了,那个多米尼加小哥正义感爆棚忍不住和疯婆子吵起来,结果惹得一身腥,被疯婆子叫Muhammad Atta(就是歧视穆斯林的话,其实他就是留了一圈胡子,根本不是阿拉伯人),然后小哥暴怒就直接趁着那个女人朝他吐口水的档口把女人按到地上了。这个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周围的亚洲人全都扑上来对多米尼加小哥说停手,赶紧停手。。。那个女人被多米尼加小哥按倒以后其实当时气场直接就清零了,秒怂,看到有人拦小哥又嚣张起来。我看到这个视频真是极度无语。。。

user avatar

什么叫觉得,事实就是华裔在西方就是种族歧视链的最底层啊!

最搞笑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华裔明明身处种族歧视链最底层,被白人黑人老墨一层层的白眼覆压着、拳头伺候着,连最空虚的政治正确装模作样的庇护都享受不到,却怀有正统白人 old money 的思想意识,面对母国人、其他有色人种满肚子都是优越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高等华人”,在动物世界里找这样的动物几乎不可能。

user avatar

出国主渠道是留学、外派、移民等,这是一个筛选机制,走出去的是精明、富足、勤奋的人群。

这部分人的优点不用多说,缺点也一目了然,就是胆小怕事、精致利己。

在国内他们大可以闷声发大财,指望其他刺头出来帮自己所在群体争取利益,自己则偷偷躲在后面搭便车。

在国外,这群人就一盘散沙了,刺头没出去,便车搭不上,自己又怂,遇见的同类都很鸡贼,老实人严重不够用了。

无解。除非让老美引进100万农民工。农民工大兄弟可不怵牛鬼蛇神,BLM对吧,敢惹老子一下,让你哭一整天。

不过,以这类人的精明,他们未必会认农民工是自己的同胞,说不定还会加入BLM游行来反对农民工的“不文明、不体面”,主动划清界限,以彰显自己的政治正确和高度融入。

这类人心中没有整体利益和基本道义,只剩沾沾自喜的鸡贼和损人利己的习性。

不过,别担心,就算在国外受着歧视,内心苦涩,但一点也不耽误他们歧视国内同胞。

user avatar

不是。底层是黑人。

不要相信那些公众号的宣传。

夸大亚裔和华裔在美国的被歧视程度。会有很多流量,因为这能建立某些人对于已经移民美国的同胞亲属的鄙视链。这是不真实,也不道德的自我欺骗。

跟南波湾那帮人说咱们吃不起茶叶蛋是一会事儿。

美国是一个资本控制规则的国家。

哪个种族被歧视的最厉害,规则会优先搞垮他们的教育,暗杀他们有远见的领袖,收买他们内部的叛徒,扶植他们的败类伪造公平。

最重要的,在钱控制的世界,最被歧视的一定最穷。

老华裔的问题是不会政治斗争,且多依附白人的价值观。怂是怂了些,但不是歧视链的底层。

新华裔不好说,也许未来能干点大事。

user avatar

如果说地位指的是整体上的政治话语权、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从亚裔政政治家和其他领域知名人士的数量上而言,亚裔整体上存在感确实相较非裔和拉美裔为低。尽管如此,考虑到亚裔仅占美国人口的5%,可以算的上是少数群体中的少数(相比而言白人占53%,拉丁裔占18%,非裔占13%,印第安人仅占1%),单从数量带来的存在感缺乏的观感本身,以及某些差别待遇(例如针对拉丁裔的西班牙语告示在美国远比中文、韩文、日文告示普及),难以说明亚裔现在就一定整体上受到了比非裔、拉丁裔更加严重的歧视。如果仅占美国人口5%的亚裔在美国整体财富占有率和美国整体政治话语权上甚至超过了占人口53%的白人,18%的拉丁裔人,那美国要解决的恐怕不是亚裔歧视的问题,而是亚裔的“婆罗门”化了。

至于华人被黑人殴打,确实反映了部分少数族裔个体(乃至部分地区部分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但这种矛盾绝不仅仅限于亚裔和非裔之间(洛杉矶非裔和拉丁裔之间尖锐矛盾,见latimes.com/la-op-hutch),难以仅仅就此得出亚裔目前整体地位最低,受到最严重的系统性的歧视的结论。

除开个体之间的矛盾,美国少数族裔之间整体上在某些种族歧视议题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的部分原因或许在于,在某些少数族裔群体可以通过联合优势群体获得相对其他少数族裔更优的待遇的情况下,少数族裔有时会选择和优势群体联合,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阻碍其他族裔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矛盾。这种选择各个族裔都有参与,视情况互相针对,也很难说只是针对亚裔。美国面临的种族歧视最核心的问题,目前看恐怕还是多数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整体的种族歧视。

例如在入学、工作机会上优待少数族裔(affirmative action)的争论中,很多亚裔会加入保守白人群体,以自身的勤奋以及优异的考试成绩、出色的大学录取率,反证黑人、拉美裔等其他少数族裔自身的懒惰,据此反对对黑人、拉美族裔提供优惠待遇。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对白人群体在教育、工作机会领域整体优势地位的注意力。如果地位指的是自身诉求能否被纳入主流意见,那在这个议题上,亚裔地位不可谓不高,成了部分白人嘴里”更像自己“,”勤劳肯干“的“我们”的一份子。

而在反对拉美、亚裔移民问题上,很多黑人群体又和保守白人群体一道强调“美国精神”,一致对外,以影响很多中低收入黑人群体工作机会为由,反对扩大移民。在这个语境下,饱受歧视的黑人突然又变成了美国复兴的代言人,而此时很多亚裔移民又变成了那些卷到美国,通过接受低工资来抢大家饭碗的”他们“。

就拉美裔而言,历史上,面对美国南部针对黑人严格的种族隔离体系,部分拉美裔还曾通过对自己白人身份的强调,主张对隔离手段的豁免,以至于产生1960年后德州学校黑人和白人的种族隔离被废止后,部分地区以拉美裔人替代“白人”,推进融合政策。

多说一句。美国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反对少数族裔刻板印象”和“主张对某种少数族裔进行优待”在某种情况下存在一定天然的张力,因为优待往往建立在对某种差异性的强调上,而这种强调又往往加深刻板印象(黑人的印象是文化低、爱暴力,亚裔的刻板印象是强调服从、缺乏创造力)。目前的解决方式,似乎是将优待的基础建立在过往压迫所造成的先天经济实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上,同时反对针对性格特点的刻板印象,但效果仍然有限。

user avatar

不是。



贴一下我在知乎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吧:

user avatar

在越南就不是种族歧视的最底层吗?

移民就能从四等人变成一等人。哪有这么好的事。

user avatar

别纽约,做题家在哪儿都是最底层。在美国是黑哥欺负你,在国内是钢哥欺负你。

user avatar

在美国和欧洲,亚裔是种族歧视中的最底层

在亚洲,亚裔中的肥皂原料是种族(民族)歧视的最底层,他们遵纪守法代表费拉不堪,连母语和族群认同都被人惦记,甚至有人歧视他们不搞独立分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