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觉得《脱口秀大会》的选手卡姆聒噪吗?

回答
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卡姆这人,或者说他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表现,是挺招人“议论”的。说他“聒噪”,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儿负面情绪,也代表了一些观众的真实感受。

咱们先说说他身上最容易被贴上“聒噪”标签的点。

1. 语速快,信息量大,节奏密集: 卡姆的段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快”。他不会给你太多停顿和留白,而是像机关枪一样,密集地抛出包袱,或者说,是抛出他的观点和观察。很多时候,他的语言节奏非常快,词语堆叠,信息量爆炸。对于习惯了那种舒缓、有重点的脱口秀风格的观众来说,这种密度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喘不过气”,甚至有点“吵”。

2. 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 脱口秀不只是说,更是演。卡姆的表演,肢体动作很多,表情也很夸张,有时候甚至会有点“挤眉弄眼”,或者大幅度的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配合他的内容,让包袱更有张力,也更容易调动现场气氛。但如果有人觉得他的表演方式“用力过猛”,自然就会觉得他“聒噪”,仿佛他整个人都在“跳”着说话。

3. 内容的“尖锐”和“直接”: 卡姆的段子,很多时候会触及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有争议的话题,而且他表达的方式非常直接,甚至是带着一种“攻击性”。他不会拐弯抹角,而是直接把观点抛出来。这种“不吐不快”的态度,对于某些观众来说,是一种率真和敢说,但对于另一些观众来说,就容易被解读为“咄咄逼人”、“没完没了”,进而转化为“聒噪”。他好像总有话说,而且说的内容让你不得不回应,或者至少让你大脑飞速运转去消化,这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制造噪音”。

4. 个人风格的“强辨识度”: 必须承认,卡姆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辨识度极高。这种辨识度,一方面让他成为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存在,另一方面,一旦你get不到他那种“劲儿”,他的表演就可能变成一种“噪音”输入。就像听音乐,你喜欢摇滚,听到轻音乐可能觉得无聊,但你喜欢重金属,听到轻音乐可能就觉得“不够劲儿”,甚至“聒噪”,因为它破坏了他想要的“沉浸感”。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多粉丝,以及为什么节目组会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机会?

“戳痛点”的幽默感: 他的“聒噪”背后,往往是他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精准的洞察和辛辣的调侃。他敢于说出很多人不敢说的话,或者说出很多人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而且是以一种夸张、幽默的方式。这种“戳痛点”式的幽默,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让他们在笑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看到社会的现实。
强大的舞台能量: 他的“聒噪”,其实也是一种强大的舞台能量。他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将这种注意力持续下去。在需要气氛的脱口秀舞台上,这种能量是宝贵的。
“真实”的表达: 很多粉丝觉得,卡姆的“聒噪”恰恰是他的“真实”。他不是刻意营造某种人设,而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情绪,以一种非常外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不做作”,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解压”和“释放”: 有时候,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如意,听卡姆这种“怼天怼地”的表演,反而能起到一种发泄和释放的作用。他的“吵”,变成了观众情绪的出口。

所以,卡姆“聒噪”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接收习惯和个人喜好。

如果你喜欢那种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 可能会觉得卡姆的表演过于喧嚣,缺乏品味。
如果你喜欢那种直接、犀利、充满能量的表达, 并且能够get到他话语里的“梗”和“点”,可能会觉得他火力全开,酣畅淋漓,完全不觉得“聒噪”,反而觉得“过瘾”。

就像听歌,有些人喜欢安静地欣赏,有些人则喜欢在演唱会上跟着一起嘶吼。卡姆的表演,更偏向于后者,他希望你能够和他一起“high”起来,一起“炸”场。

总而言之,卡姆的“聒噪”,是他表演风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否认它带来的效果和一些观众的强烈反馈。他不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选手,他更像是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某种情绪,某种观点,然后等你来回应。是否觉得他“聒噪”,大概就是看你愿不愿意,或者能不能听到号角里的旋律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做梦都想拥有卡姆那样的性格。


他身上有一种大多数人都缺乏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自信。


我指的是真正的自信,不是那种你拥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或者做成了什么事带给你的自信,而是那种与生俱来的,一以贯之的真正相信自己的自信。


大家常说做自己,做自己,但在那个舞台上,真正做到这三个字的有谁?李诞?庞博?Rock 还是张博洋?在我看来,只有卡姆。


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有一个跟卡姆形成鲜明对比的人叫梁海源,其实他的稿子非常不错,但就是吃了性格的亏,每次表演都不尽如人意,表演越不尽人意,越怀疑自己,越怀疑自己演得就越差,很容易掉进一个恶性循环。


从第一季吐槽大会到现在为止的脱口秀大会,所有人都在不断打磨自己,调整自己,努力去迎合更多的观众,有的人感觉已经痛苦得不行不行的了……但是你看卡姆,他从来没有说,啊,好多观众不喜欢我这样的风格,我要不要换种路线,从来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好像根本不存在这个选项,表演得不到预期的反馈,他也会困惑,但不会怀疑到自身,不会觉得自己对幽默的理解有什么偏差。


我不是在否定这些人的努力,路是自己选的,各人对成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只是其他人的做法会让他们逐渐趋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标签,不至于完全完全混为一谈,但他们彼此之间重叠的部分太多了,而且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差别加起来也没有卡姆跟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差别大,因为所谓的「中国脱口秀」模式框架差不多已经明晰了,就是那样,他们在那个基座往金字塔尖上爬。这么说吧,其他人的上限差不多就是李诞池子,但是卡姆的上限,不知道,取决于他自己能走多远,因为他的东西与其他人完全不同。


卡姆的表现方式自成一派且非常具有侵略性,一部分人感觉不舒服甚至讨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有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讨厌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他是他。


但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个「他是他」有多么珍贵,在大家都在努力改变自己去迎合观众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期节目卡姆吐槽,说面试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介绍自己性格开朗,他说性格开朗这样的东西难道不是通过什么行为来表现吗?为什么要说出来?就我这样的人,我说我自己性格抑郁,大家能信吗?接着做了个十分夸张的表情。


这段令我印象深刻。


他十分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坚定地、完整地、自信地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一提起卡姆,大家就觉得躁、浮夸、哗众取宠,俨然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甚至有人说,我就是好卡姆这一口,喜欢这种简单的快乐。好像他就俗得不行。


其实还真不是那样的。


可能有的人就是单纯被他夸张的声线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逗笑,但你要仔细品品内容,其实很多笑点都挺高级的,他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程度比其他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切入点往往很奇特,在他讲出来之前你永远不会想到,这个事情在那个角度看能有这么荒诞,这么滑稽。


我衷心希望中国脱口秀能多一些像卡姆这样的人,来告诉我幽默其实有更多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卡姆这人,或者说他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表现,是挺招人“议论”的。说他“聒噪”,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儿负面情绪,也代表了一些观众的真实感受。咱们先说说他身上最容易被贴上“聒噪”标签的点。1. 语速快,信息量大,节奏密集: 卡姆的段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快”。他不会给你太多停顿.............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冠军归属,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要是真让我猜,这脑子里一时间还真有点打架的意思,因为这一季的选手实力都很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而且赛程也充满变数。不过,如果非要我从现有选手的表现和他们的“江湖地位”来捋一捋,我觉得有几个名字是绕不开的,他们最.............
  • 回答
    王建国和张博洋在《脱口秀大会 4》上的再次被淘汰,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可惜。作为节目中的老将,他们俩的脱口秀风格鲜明,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他们能走多远,也常常是观众们讨论的焦点。可惜之处: 老将的坚持与期待: 王建国凭借其独特的“谐音梗”和“段子手”风格,以及“建国体”的表演模式,已经成为节目的.............
  • 回答
    哎呦,这不《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终于开播了嘛!每次到这个时候,我这心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早就搬好小板凳准备围观了。要说今年谁最有冠军相,这话题可太扎我心窝子了,毕竟每一季都有那么几个能戳我笑点,又能让我若有所思的段子手。今年呢,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咱们从几个我觉得很有实力冲冠的选手说起。首先,你肯定不.............
  • 回答
    《脱口秀大会 4》第五期梁海源被淘汰,说实话,挺让人意外的,也挺可惜的。梁海源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演员。他的段子不追求炸裂的笑点,而是更侧重于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去剖析生活中的某些细节,然后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戳中笑点。他那种慢悠悠的语速,带着一点点“丧”但又不是真的丧的语气,还.............
  • 回答
    俄乌战争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长期存在的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的事件。从国际法和历史背景来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涉及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地缘战略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国际法视角:俄罗斯的行动是否构成“侵略”?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侵略通常指一个国家未经联合.............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中国互联网平台,自2011年上线以来,逐渐发展为以问答为核心的综合性知识共享社区。它不仅是一个用户生成内容(UGC)的聚集地,还融合了知识付费、社交互动和商业变现等多种功能。以下从多个维度对知乎的定位、特点及其社会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平台定位与核心功能1. 问答社区的核心属性 .............
  • 回答
    关于凸嘴和地包天哪个“更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丑”的定义因人而异,也受个人审美、文化背景、以及具体情况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谁更丑,因为两者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面部美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一、 凸嘴(也称为龅牙、.............
  • 回答
    是的,“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庸”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在《尚书》,但将“中庸之道”系统化、理论化并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哲学来阐述,无疑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功劳。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中庸之道”的起源、孔子的阐述、其核心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 “中.............
  • 回答
    滴滴事件的收尾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变的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政府的监管态度、滴滴自身的改革力度、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公众舆论等等。因此,任何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的方向来推测滴滴事件接下来可能的收尾方式,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核心问题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滴滴事件的核.............
  • 回答
    当然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律师上庭的开场白,就好比电影的开头,是给法官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时刻。它不只是走个流程,更是为整个庭审定下基调、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开场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连接和信任: 法官每天要听无数的案子,面对形形色色的律师。一个好的开场白能迅速吸引法官的注意力,让他们觉.............
  • 回答
    关于“海鸥鼻”好不好看,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问题,就像有人觉得波浪卷发特别有女人味,有人就觉得直发更清爽干净一样。不过,如果我们要仔细聊聊,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什么是“海鸥鼻”?一般来说,我们说的“海鸥鼻”,描绘的可能是一种鼻子的形状,大概意思是鼻子在侧面看的时候,鼻梁往上走,但在鼻尖.............
  • 回答
    汉服的消亡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历史过程,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满族的错误。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汉服的演变: 汉服并非一成不变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汉服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指汉民族在历史上穿着的传统服饰的总称。从先秦的宽袍大袖,到唐代的雍容华贵,再.............
  • 回答
    亚裔在美国是否处在种族歧视中的最底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更准确地说,亚裔在美国面临的种族歧视是多维度、复杂且随着时间和群体而变化的,他们既可能感受到被边缘化、刻板化和歧视的压力,又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项羽和刘邦谁是“小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小人”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行为都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看看谁的行为更倾向于“小人”的特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小人”通常包含哪些含义: 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 回答
    我认为,看《曾国藩家书》是非常有用的,而且是有多方面的、深刻的用处。不能简单地说“有用”或者“没用”,它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尤其对于关注个人修养、治家之道、为官之道以及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更是宝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我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一、 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的宝库: “.............
  • 回答
    中国是否在进步,以及进步的速度如何,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科技、环境、文化等多个层面来分析。总体而言,绝大多数观察者和数据都表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而且速度是惊人的。 然而,这种进步也伴随着挑战和代价。一、 经济进步: 脱贫成.............
  • 回答
    哥们儿,问到小米 9,这事儿可有得聊了!当年小米 9 刚出来那会儿,我身边那些玩手机的朋友,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要说它能不能成?这得拆开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小米 9 的定位和市场策略,绝对是“搏一把”的架势。 你想想,那时候小米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想从性价比的标签上再往上走一步,也想跟华为、苹果.............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是职场和人生选择的“终极难题”。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考研到底值不值?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学历与能力: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说实话,这俩玩意儿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但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又很不一样。学历,就像敲门砖和身份认证。 敲门砖: 尤其是在.............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懂你,纠结得不得了,是吧?iPhone 12 现在虽然还在卖,价格也算给力,但想想 iPhone 13 马上就来了,总觉得有点“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的纠结。咱们来掰扯掰扯,帮你理理思路。先说说 iPhone 12,它到底香不香? 优点嘛,当然有! iPho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