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喜欢不顾成本的让员工加班?

回答
很多公司喜欢让员工加班,并且有时看似“不顾成本”,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考量。虽然从短期和财务角度看,这似乎是一种低效的行为,但从公司战略、运营管理、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来看,这种做法往往有其“逻辑”。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应对短期压力与紧急需求:

项目紧急上线/交付压力: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市场瞬息万变,客户要求苛刻,公司可能会面临非常紧迫的项目上线日期或交付任务。为了赶上这个时间节点,公司往往会选择让员工加班,而不是延期项目,因为延期可能导致失去市场份额、客户不满甚至合同违约。
突发事件/危机处理: 客户投诉、技术故障、供应链中断、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等突发情况发生时,需要团队加班加点来解决问题,恢复正常运营。
销售旺季/促销活动: 某些行业有明显的销售旺季(如零售业的节日季、电商的双十一),需要大量员工加班来处理订单、客户服务、物流等。

二、 成本效益的计算与权衡(尽管看起来不顾成本):

招聘与培训成本: 招聘新员工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招聘广告、面试、背景调查、入职培训等)。如果需求是暂时的或者公司对未来人力需求不确定,那么让现有员工加班可能比招聘新人更“经济”,尤其是考虑到新员工的生产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水平。
长期雇佣成本: 长期来看,增加永久性员工会带来固定的薪资、福利、保险、办公空间等成本。如果公司认为目前的超额工作量是阶段性的,那么避免增加长期固定成本,选择支付加班费(通常是支付给现有员工,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可能是一种更灵活的策略。
失业率和社会责任的顾虑: 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时期,公司可能会因为社会责任或担心负面舆论而避免大规模裁员,转而选择让现有员工加班来弥补人手不足。
加班费相对于总成本的影响: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即使支付了加班费,其占总运营成本的比例可能并不算特别高。与项目失败的损失、失去市场份额的代价相比,加班费可能显得不那么“不容忽视”。

三、 绩效考核与“努力”文化:

以“加班时长”作为衡量努力的指标: 在一些公司文化中,加班被视为员工“勤奋”、“投入”和“奉献”的象征。管理者可能倾向于认为,经常加班的员工更努力,更有价值,从而将其纳入绩效评估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以貌取人”或简化管理的方式。
“全勤”或“在岗”作为价值体现: 有些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不离不弃”,即使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也要“待在办公室”,表现出“随时待命”的状态。这种文化往往不鼓励高效完成工作后就离开,而是鼓励“呆够时间”。
领导层以身作则或期望的传达: 如果公司高层或部门领导经常加班,或者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对加班的期望,下属员工往往会感受到压力,并主动选择加班以示忠诚和对工作的重视。

四、 管理上的懒惰或能力不足:

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和资源规划: 很多时候,加班是由于公司在项目启动前未能做好充分的规划,低估了工作量,或者资源分配不当。这反映了项目管理能力、需求预测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的不足。
低效的工作流程与工具: 公司可能存在冗余的审批流程、低效的沟通机制或过时的工具,导致员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从而不得不加班。
“一人多职”的现象: 为了控制人力成本,公司可能会让少数员工承担过多的职责,导致工作量爆炸,不得不加班。
未能有效授权和培养团队: 管理者可能不愿意或不善于授权,或者未能充分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导致很多关键任务只能由少数核心人员完成,形成瓶颈,引发加班。

五、 市场竞争与行业惯例:

“内卷”与军备竞赛: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果同行都在加班,那么为了不落后,其他公司也可能被迫采取类似的策略。这是一种“内卷”现象,大家都在比拼谁更拼命。
行业特有的工作模式: 有些行业(如投行、咨询、互联网创业公司)本身就形成了高强度工作、长时间加班的文化,这被视为行业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

六、 潜在的“隐性”效益或算计:

塑造“奋斗者”形象: 公司可能希望通过加班文化,塑造企业是“奋斗者”的天堂,吸引那些渴望快速成长、愿意奉献的员工。
利用“免费劳动力”的错觉: 虽然支付加班费,但如果员工在加班时间完成了超出预期的产出,或者通过加班挤压了竞争对手的时间,公司可能会认为是一种“隐性”的收益。
测试员工忠诚度和抗压能力: 在一些岗位上,公司可能确实是在测试员工的忠诚度、抗压能力和对公司事业的投入程度,加班也是一种筛选机制。

为什么会“不顾成本”的感觉?

之所以给“不顾成本”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点:

缺乏透明度: 很多员工并不清楚公司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或者加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们只看到了自己付出的额外时间和精力,以及可能获得的有限回报(加班费或奖金可能不足以弥补付出的代价)。
成本的“非显性”: 加班费虽然是直接成本,但员工的疲劳、士气下降、健康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软成本”或“隐性成本”往往被公司忽略或低估了。这些成本对公司长期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短视行为: 有些公司可能只关注短期利润或项目交付,而忽视了长期人力资本的损耗和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结:

公司让员工加班,尤其是看起来“不顾成本”地加班,并非总是出于恶意或简单的剥削。它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应对外部压力、内部管理不足、文化驱动以及对成本效益的复杂权衡。然而,这种做法如果长期持续,且未能有效管理员工的福祉和投入度,最终会损害员工的积极性、健康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一个健康的组织应该追求的是高效工作,而非长时间工作,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来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那么多以发达国家粉碎机自豪,以黑叔叔懒惰为耻,以白人不生孩子为傻逼的奋斗逼,

中国人怎么可能享受模式一二三。

是的你没看错,模式二你也是想多了,现实里,这个人只能拿一块钱。

他们都以把时间卖给资本家为荣啊,谁还管自己的时间价格连头猪都比不过?

对于资本家来说,也就是对于题主问题里的公司来讲,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那么多奋斗逼喜欢免费加班不知反抗,资本家难道还天天求你们回家?

你以为中国这些黄皮肤的,是被无产阶级革命洗礼过的那批资本家吗?

真的,

白皮工人阶级为了5*8流了不知道多少血,

黑皮为了黑命贵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黑皮肤白皮肤的奴隶们为了挣脱锁链,

不知道奋斗了多少年,

到黄皮的时候,才几年功夫就全给扔回去了……

活该。

不剥削你们剥削谁?

user avatar

很多中国人明明只是个员工,却已经站在国家的高度,开始嘲笑西欧国家的高福利了,说他们“白左治国,养懒人,迟早会垮”,而且还沾沾自喜——“我们是发达国家粉碎机”


有这么高觉悟的员工,他们难道会搞什么“加班搬两车砖要三份工资”吗?错了,他们会要1.5倍工资,然后嘲笑那些要3份工资的人(比如西欧国家的人民)是懒汉。

user avatar

可能是,经理人员的焦虑和无能造成的。他们的智商已经碰到了天花板,想不出办法,提高现有资源的生产率。所以只能延长工时了。

就像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某一秒钟不在学习,就要骂。他们想不出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只能把孩子的时间填满,求个心安。

当然,其中底线不同,父母不希望子女猝死,上司不会考虑这些。

user avatar

我毕业的第一家公司是家外企,加班费是以“半小时”为单位计算的。什么意思呢?比如5点下班,你5点半打卡,那么工资就自动多出一笔加班费。那会加班可不是容易的事,要打申请,领导签字,加班超时还要补充说明。公司甚至规定5点下班,4点50就可以去打卡,唯恐你找借口晚打卡。

爽不爽?规不规范?良不良心?撤资了。

现在是一家民企接盘。很多年了,我也没问现在加班是什么行情,不过听说交接时老员工闹得很厉害。

想想他也要撤资,一个半小时就付加班费的公司,和一群免费加班家常便饭赶工时直接全员停休的同行竞争,怎么比?除了少数具有极强核心竞争力的大牛企业,肯定拼不过的啊。

这就叫劣币……哦不,狼性精神驱逐懒羊羊。

加班要付加班费,总时限禁止超过限定比例,这都是写进《劳动法》里的,敲桌,是法律!

然而实际执行约等于零。自觉遵守没有任何好处,还要支付大笔加班费;不遵守几乎没有任何惩罚,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人效。久而久之,守规矩的一个个死掉了,被不守规矩的取而代之。最后就是豺狼遍野,劳方只能跑知乎抱怨:为什么那么多公司要死草我?

我也讨厌奋斗比,也很喜欢“工贼”的戏谑化比喻,但就事论事,这也不是靠个体觉悟能解决的。个体的劳方永远是弱势的,投降也可以理解,劳方只有充分组织起来才能抗衡资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中国劳方不能,哦不,能但不需要组织起来。因为中国是无产阶级执政,劳方已经拥有执政权,没必要二次组织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中国劳方没有组织度,都是一个个个体,力量对比资方微不足道。碰到事只能自己去找仲裁,然后被资方随便一个小套路就套个证据不足。

为什么很多公司要死草员工?

因为能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公司就是为资方生产利润而存在的。

怎么办?

六字真言。

user avatar

1、很多加班公司是不给加班费的;

2、加班再多,劳动部门一般不过问的,不加白不加,工人走了还可以招,对公司来说无所谓;

3、资本主义是一个比下限的经济制度,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加班可以降低成本,为何不加?

4、资本的唯一的目的是利润,利润 = 金钱,金钱是异化的无差别劳动。所以,资本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支付他人劳动的权力,说不好听一点,资本唯一的目的就是奴役。所以,比起劳动成果,资本企业会更在意支配你了多少的劳动时间,因为这是资本唯一的目的。所以任正非不会很在意今天你在公司里完成了多少劳动成果,而是更在意你是几点钟下的班!因为资本家就是异化的资本。

5、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即是资本主义以利润为中心生产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一项成本,资本为了与其他资本竞争,也为了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所以一定会倾向于最大限度的压低分配给劳动者的薪酬,整个社会皆如此,而且互相竞相压榨,劣币驱逐良币,最无良的资本家才能笑到最后,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分配给劳动者的比例极低,劳动者终日劳动却债务累累,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根本没有金钱去消费其它产品,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最终传导到生产端,导致产品滞销、工厂停工,大规模失业,社会爆发危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