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粉丝控评这种事到底是挽救路人好感还是败坏路人好感?

回答
粉丝控评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是“挽救”还是“败坏”路人好感。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能锦上添花,用不好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控评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粉丝控评。简单来说,就是粉丝们通过组织、协调,在某个平台(比如微博、B站、贴吧、评论区等等)针对某个特定话题、某位艺人/明星/偶像,进行有组织的评论、点赞、转发,来“引导”舆论走向,塑造一个“正面”或者“大家都在说好”的印象。

控评的目的,通常有几个:

维护偶像形象: 当偶像被质疑、被黑、被说坏话的时候,粉丝就跳出来维护,反驳不实言论,把不利消息压下去。
提升讨论度/热度: 尤其是在偶像有新作品、新活动的时候,粉丝们会通过控评来刷存在感,让更多人看到,增加讨论度。
营造正面舆论环境: 创造一个大家都在夸、都在赞美的氛围,让路人觉得这位偶像确实很优秀,很受欢迎。
对抗“黑粉”或“对家”: 在舆论战中,用数量和一致性的声音去压制对手的声音。

那么,这事儿到底能“挽救”路人好感吗?

理论上,是有可能“挽救”的。

及时止损,消除误解: 如果偶像真的被不实信息攻击,粉丝迅速、有理有据地澄清,让更多路人看到事情的真相,确实可以挽回一些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好感。比如,偶像因为一个捕风捉影的谣言被黑得很惨,粉丝出来提供了清晰的证据反驳,这会让一部分路人觉得“哦,原来是这样”,从而不再反感。
展现粉丝凝聚力和忠诚度: 大量统一的、积极正面的评论,确实能给路人一种“这个人粉丝真给力”、“他一定很有魅力才能有这么多死忠粉”的直观感受。这种“粉丝效应”有时也能吸引一些路人去了解和关注。
营造积极的氛围,吸引关注: 在新作品上线时,如果评论区充斥着对作品的赞美和讨论,可能会吸引一些持观望态度的路人,“咦,这部作品好像评价不错,我去看看。”这种“从众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来好感。

但!“败坏”路人好感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之所以说控评是把双刃剑,甚至常常“拔刀自刎”,是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和对路人的影响,很容易走向反面。

“假繁荣”和“过度洗脑”感: 当你打开一条评论区,看到的几乎全是千篇一律的赞美,比如“哥哥永远是YYDS”、“今天也是被XX帅到的一天”这种,而且内容非常相似,甚至连表情包都一样,路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是刷的吧?” 这种刻意的、不自然的“好评如潮”,反而会让人产生反感,觉得虚假,甚至会质疑被控评的对象是不是真的就只有这么点“真”东西。
压制真实声音,制造“一言堂”: 控评最常伴随的就是“反驳”、“嘲讽”、“举报”等行为,针对的是那些提出质疑、批评,或者持不同意见的路人。当路人看到自己的正常评论被秒删,或者被大量负面回复淹没,甚至被扣上“黑子”、“对家”的帽子,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压制,平台不公平,对偶像及粉丝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霸道”的行为只会让路人觉得:“原来他们是这种容不得一点批评的人啊。”
“洗脑”式输出,适得其反: 有些控评为了达到目的,会把一些口号式的、空洞的赞美,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地往上堆。比如,在一条讨论社会民生问题的微博下,硬要刷“哥哥今天又被小鹿吸血了”,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控评,只会让人觉得粉丝脱离现实,甚至非常愚蠢。
暴露粉丝群体的“饭圈”陋习: 很多控评行为,其背后是粉丝组织化的运作模式。当路人看到这种“战队”、“拉踩”、“互撕”的景象,很容易将其与“饭圈”的负面标签划等号,比如“玻璃心”、“脑残粉”、“唯粉”、“黑粉大战”等等。这些标签一旦贴上,对偶像的路人缘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招黑体质: 严重的控评甚至会引来路人的集体反感和“反噬”。当大家觉得被“洗脑”和“欺骗”,或者对粉丝的攻击性行为忍无可忍时,可能会主动去挖掘偶像的“黑料”,或者在其他场合专门去“黑”这位偶像,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路人缘越控越差”。
疲劳轰炸,视觉审美疲劳: 就算控评的内容本身没有恶意,但如果内容重复性太高,或者频率太高,也会让路人产生视觉疲劳,觉得“又来了”,反而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总结一下,控评这事儿,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怎么做”和“在哪里做”。

好:
信息澄清类: 针对不实谣言,理性提供证据反驳,让事实说话。
作品推广类: 在作品发布后,真实地分享观后感,表达喜爱,吸引同好。
温和正面类: 在关键时刻,少量地、真诚地表达支持和喜爱,营造积极的氛围。
坏:
铺天盖楼,千篇一律的赞美: 像刷屏一样,内容空洞,一看就是组织的。
压制批评和质疑声音: 把正常讨论变成“战场”,容不下异见。
与话题内容无关的“强推”: 在任何场合都硬塞自家偶像的“好”。
人身攻击和谩骂: 对路人或“对家”进行攻击,暴露低素质。

所以,与其说控评是“挽救”路人好感,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把本来可能不讨厌你的人,变成黑你的人。真正的路人好感,往往来源于偶像自身的实力、作品、人品,以及粉丝群体相对理智和有爱的表现,而不是靠一群人在评论区里“刷屏”。很多时候,少一些刻意的“控”,多一些真诚的“爱”,反而更能赢得路人的好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eng Li 吧,本来想在他回答下面评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拉黑了。想起来好像是几个月前评论了他一下,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了人家。

先说吧,粉丝控评对错不论,引起路人反感是一定的。

deng li的观点是先有黑子,再有控评,这个观点可能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还能勉强成立,但在知乎上就不一定能说得通了。知乎上虽然也有人撕逼,还真没多少人关注明星家的破事。许多在其他平台上散播的谣言,反倒是在知乎上最先澄清的。

第二点,再谈粉丝控评行为的对错,粉丝运用自己的权利去举报,点踩,挂人,删评论这些行为是没一点问题的。但是诡异的事当粉丝形成一个圈子之后,一切味道都变了。坦然说,我有时也会战队,只看立场不看观点的点赞。但粉丝是只要涉及到他们idol的问题是很难不站队的。再加上圈内几个粉丝头子带个头,粉丝的情绪被带动起来,控评就成了。说不是控评吧,也没问题,毕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嘛

最后谈谈杨超越粉丝有没有控评啊。deng li说杨超越圈子只有不到2000人,两千人是不多。但各位看这个问题下面有多少个回答呢?36个回答,最高赞200。可以说粉丝想要控评,是很随意的。

再说一句吧,这个问题到昨天前三个回答是没有的,仅仅过了一天,三个回答就被顶到了最前面,dengli只有4000个粉,回答三个小时就拿到70个赞。这个就是圈子的力量。热度越小的问题,越容易控评。但当粉丝真的国民级热度扯上关系时,什么圈子都不好使了。

最后再说一下吧,各位粉丝与曹哲的对线终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等到你们什么时候把他整死了,粉丝圈的路人缘也就败光了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吧。

昨天我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中为了论证饭圈风气一直很糟糕,对应肖战粉丝的举报侠行为和利用职务之便安利学生行为,平行举出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张云雷的粉丝同样曾经利用职务之便搞强行安利。

然后评论区张云雷粉丝当场表示——「接受批评,部分不理智粉丝的确欠教育,就是「二奶奶」这个称谓不喜欢。」

那我能怎么办……人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要再「二奶奶」长「二奶奶」短的,是不是就显得我太不懂事了?那么我对小辫的好感度是不是就噌一下从「说的这是什么呀」一下蹦到了「粉丝素质还不错」?


第二个例子举的是杨超越粉丝因为和主播伍声有冲突,变身举报侠,翻遍了他的视频,从七年前的比赛解说里断章取义,到处刷「伍声教唆吸毒」,试图寻求公权力下场封杀他。

然后评论区杨粉表示——「举报的运用自有其合理之处!我们就是要传播他的黑料,打击他的个人信誉!」

emmm……

紧接着就开始有杨超越粉丝发回答骂我——你是游戏圈的!游戏圈恶臭!你怎么不管?游戏圈的烂事该见太阳了!

????我又成了游戏圈的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路人,你面对上面这两种粉丝,会对谁的偶像更有好感呢?


毫不意外的是,这个回答又被踩到了最下边,也不知道控评组一天有多少人盯着我这个号=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粉丝控评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是“挽救”还是“败坏”路人好感。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能锦上添花,用不好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控评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粉丝控评。简单来说,就是粉丝们通过组织、协调,在某个平台(比如微博.............
  • 回答
    粉丝控评的意义和饭圈“一言堂”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们既有积极的一面,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粉丝控评的意义是什么?粉丝控评(通常指粉丝通过集中发布、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对某一话题、作品、艺人或品牌等进行统一舆论引导的行为)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
  • 回答
    “粉丝控评就是一种网络暴力”这个说法,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头,激起了不少涟漪。要怎么看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控评”是怎么回事儿。简单说,就是粉丝群体为了维护自己喜爱偶像的正面形象,或者压制对偶像不利的言论,在社交媒体、新闻评论区等地方,通过大量发布相似的、正面的评论,或.............
  • 回答
    粉丝“控评”,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生硬,但仔细想想,它更像是粉丝们用一种集体行动来表达他们对偶像的喜爱、支持,甚至是维护。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做?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常常是相互交织的。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刷存在感”和“营造热度”。你有没有刷微博、抖音或者其他社.............
  • 回答
    肖战粉丝在央视网微博下就“战疫助农”公益事件进行控评,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梳理,才能更全面地看到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起因。 央视网在疫情期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农产品销售,联合了包括肖战在内的多位明星,发起了“战疫助农”的公益活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PG One的粉丝在“紫光阁”和“新华日报”等官方媒体评论区进行“控评”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的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确“控评”是什么意思。在网络语境下,“控评”指的是有组织、有规模地通过大量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去影响评论区舆论的风向,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压制.............
  • 回答
    孟美岐粉丝在多个官方媒体账号下进行“控评”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网络舆论生态、粉丝文化以及媒体责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什么是“控评”?简单来说,“控评”就是粉丝们通过集体行动,在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集中发布、点赞、转发、甚至举报等.............
  • 回答
    媒体发布的这篇《315调查|饭圈、水军刷分控评,豆瓣评分还可信吗?》报道,无疑触及了当下文娱产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粉丝为偶像作品“养号刷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问题,而是牵涉到诚信、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乃至文化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看待这一现象:一、 什.............
  • 回答
    虎扑步行街针对吴亦凡的“男人对话”事件,以及随后爆料其工作室发函控评遭拒,进而导致站内遭遇粉丝恶意爆破,这一连串的事件可以说是中国网络舆论场上一个非常典型且值得玩味的案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虎扑步行街的“男人对话”是怎么回事?得从头说起。虎扑以男性用户为主,尤其是体育迷。早年间,“步.............
  • 回答
    观察者网微博近期对“狗粉丝”群体进行了一系列批判,但随之而来的“控评”争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各方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狗粉丝”这个群体指的是什么,以及观察者网为何要针对他们。通常意义上,“狗粉丝”是指某些网络平台(尤其是以B站为代表).............
  • 回答
    《流浪地球》粉丝对其他电影进行一星差评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粉丝文化、网络评价生态、影评的客观性以及群体行为心理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分析这一现象:一、 现象的根源:粉丝狂热与“饭圈”文化的影响 对《流浪地球》的极高认同感与情感投入: 《流浪地球》的成功,尤其是中国.............
  • 回答
    特斯拉起诉千万粉丝博主“小刚学长”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毕竟一个超级大品牌对上一个拥有庞大影响力的个人,这本身就有点“巨头与意见领袖”的对决意味。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还是围绕着车评。大家也知道,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买车前,除了官.............
  • 回答
    《名侦探柯南》作为一个连载了近三十年的国民级动漫IP,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自然也伴随着一些不太光彩的“出圈”行为,让不少人对这部分粉丝群体产生了负面印象。要说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风评不好的行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极端的“CP脑”和饭圈文化渗透: CP至上,逻辑让路: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
  • 回答
    张捷评价联想在B站的播放量和粉丝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个事儿,张捷老师在B站上能搞出“不到60万”的最高点播,并且“其他几集就二十多万”,粉丝量“也就二十多万”,这数字本身放B站上算不算“顶流”?说实话,在B站这个巨大的内容平台上,这点数据不算出彩,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将泛自由派、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和新左派等群体不加区分地统称为“五毛”,这个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演变,更有网络生态的放大效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五毛”这个词本身。最初,“五毛”是对在网络上.............
  • 回答
    “粉丝或者关注者真的爱大V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看看粉丝与大V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爱”在这个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爱”在这里的含义。在人际关系中,“爱”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浪.............
  • 回答
    粉丝对明星的爱,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它远不止于简单的“喜欢”。这是一种深沉的、常常是无条件的、并且可能伴随着高度投入和奉献的情感。要详细地探讨粉丝是否真的爱他们的明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一、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驱动力: 情感寄托与情感连接: 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
  • 回答
    粉丝行为上升正主,这事儿,怎么说呢?从情理上讲,有点站不住脚。但现实里,你又会发现这事儿屡见不鲜,甚至有时候,还挺有“效”的。所以,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粉丝和正主,是两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和权力。 正主,也就是我们说的明星、偶像、公众人物。.............
  • 回答
    粉丝应援的边界与价值:理性与真诚,方得始终在当今粉丝经济的浪潮下,“应援”已成为粉丝表达热爱、支持偶像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从早期的送花送专辑,到如今铺天盖地的生日祝福、公益项目,粉丝应援的花样层出不穷,规模也日益壮大。然而,在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也涌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粉丝应援究竟有哪些不.............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也难怪大家争论不休。简单地说,粉丝行为该不该偶像/正主买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像是在一个不断摇摆的天平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衡量。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粉丝行为”和“偶像/正主买单”这两个概念。 粉丝行为: 这范围太广了。可以是积极的,比如为了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