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平等必然会缩小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吗?

回答
教育平等能否必然缩小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简而言之,教育平等是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也并非必然导致这些差距的缩小,其效果受到多种配套措施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教育平等的理论基础与预期效果:

教育平等的核心理念是给予所有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无论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如何。其理论基础在于:

能力和机会均等: 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而教育是发掘和培养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果教育机会不均等,那些有能力但出身贫寒的人就会被埋没,从而加剧社会固化。
社会流动性: 教育被视为打破代际传递的“社会电梯”,能够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向上流动。一个公平的教育体系应该让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无论其起点如何。
人力资本积累: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能够从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基于这些理论,人们普遍预期教育平等能够带来以下积极影响,进而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

1. 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通过公平的教育,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与富裕家庭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2. 打破阶层固化: 当教育成为真正的“机会均等器”,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将更多地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努力,而非出身。这将削弱基于血缘、地缘、家族财富等因素形成的阶层壁垒。
3.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普遍的教育机会可以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机会不均”,降低因教育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不满和怨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让有才华的人在各个领域得到应有的发展,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并可能惠及所有社会成员。

二、 教育平等为何不能必然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现实挑战:

尽管教育平等有其积极的理论预期,但在现实中,它并非“万能钥匙”,其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 教育机会的“质”之不均:
资源分配不均: 即使在“形式上”的教育平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尤其是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仍然存在巨大差异。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或重点学校,而贫困地区或普通学校的孩子即使获得了入学机会,也难以获得与富裕家庭孩子同等高质量的教育。
隐形门槛和隐性成本: 除了学费,还有许多隐性成本,如课外辅导、补习班、升学考试培训、甚至家庭的教育支持能力(家长是否有时间和能力辅导、是否能支付额外的学习资料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弱势家庭的负担,限制其子女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能力。
教育内容的偏向: 有时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可能更符合主流社会或优势阶层的偏好和需求,而对弱势群体的文化和经验理解不足,这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完全融入主流教育体系。

2. 教育产出与社会机会的“衔接”问题: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不平等: 即使拥有了同样的学历,但由于就业市场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例如行业壁垒、关系网络、歧视等,出身不同阶层的人仍然可能面临不同的就业机会和晋升路径。一个大学毕业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而更容易进入高薪行业或企业,而另一个同样优秀的毕业生可能因为缺乏人脉而只能进入低薪岗位。
“学历贬值”与“背景效应”: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历本身的重要性可能相对下降,而家庭背景、人脉关系、社会资本等“非教育因素”在获得更好职业机会时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加突出。
资本积累的路径依赖: 富裕家庭不仅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还能提供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这些资本可以帮助子女在毕业后更容易获得实习机会、启动资金、甚至是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往往缺乏这些支持。

3. 社会其他制度性因素:
财富分配不均: 教育平等可以提高个人的收入潜力,但如果社会整体的财富分配本身就极度不均,且存在资本滚雪球效应,那么教育带来的收入增长可能无法完全抵消原有的贫富差距。
继承与财富代际传递: 巨额的财富和资产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直接代际传递,而教育的回报是相对缓慢的,且不确定性更高。因此,即使教育机会均等,巨大的财富差距仍然可以通过继承等方式延续。
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 如果税收制度不能有效调节财富分配,或社会福利保障不足以支撑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那么教育平等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户籍制度、地域歧视等: 一些社会制度性障碍,如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地域歧视影响了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些都会削弱教育平等的“润滑剂”作用。

4. 文化与观念的影响:
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 不同阶层的家长在教育投资、教育方式、对子女职业选择的期望上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家长可能更看重应试成绩,而另一些家长则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如果社会普遍将财富和权力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即使教育机会均等,追求非经济回报的职业(如基础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的人也可能面临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相对劣势。

三、 如何使教育平等更好地发挥缩小差距的作用?

为了让教育平等更有效地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战略:

实现教育资源的实质均衡: 不仅是入学机会,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均衡,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
降低教育成本和隐性门槛: 通过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免费午餐、免费课后辅导等措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加强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关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发展通道。同时,改革就业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打破行业壁垒和论资排辈,重视能力和潜力。
完善社会保障和再分配机制: 通过累进税制、社会福利、财产税等措施,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打破社会歧视和制度性障碍: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消除地域、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就业歧视。
提升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鼓励多元化的成功标准,重视人文精神和公民素质的培养,让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回报。

结论:

教育平等是构建公平社会的重要基石,它为缩小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潜在动力。然而,它并非一个孤立的解决方案。教育平等更像是一种“催化剂”和“助推器”,其能否最终带来阶层和贫富差距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与更加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更健康的就业市场等其他社会结构性因素协同作用。

如果教育机会存在“质”的差距,教育产出未能与更公平的社会机会有效衔接,或者其他社会不公现象根深蒂固,那么教育平等的作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固化”现有的不平等,例如,让富人通过更多的资源获得更顶尖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拉大与普通人的差距。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教育平等“必然”会缩小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公平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需要与其他改革措施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其积极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教育平等只能消除思想差距,能对减少消除贫富差距起一些作用,但是很有限。

西方教育很先进,但是贫富差距同样不小,导致贫富差距大根源有几点。

第一:整个社会有限物质,与人类无限欲望之间存在矛盾,不足以实现物质平均分配。

比如说高价艺术品,有时间、寿命等导致的稀缺性,人人都有一份梵高亲手画的向日葵原作,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人之间能力差距,比如乔布斯,不是随便换一个人就能替代。

第三:哪怕受到教育后,拥有财富概率分布是一样的,实际上也会产生不均匀的财富分配。

第四:金钱是流动的,类似河流一样,必然一些地方会多,一些地方会少,而社会职业分配,总是慢上一些,这导致贫富差距也会出现。

user avatar

谢邀。


过去有一部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电影,《武训传》。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这部电影上映以后,引起激烈的讨论。


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时间:(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人民日报》社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予死亡;不是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封建统治者,而是象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统治者投降。我们的作者不去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向这些敌人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是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的作者也不去研究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和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象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电影《武训传》及其它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甚至向这些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

为了上述种种缘故,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


我是同意人民日报社论的。


武训的义学改变了穷人受压榨的地位吗?


没有。


为什么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为什么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因为武训的义学有利于满清的统治。


武训的义学究竟教给穷人的孩子们什么?


显然是有利于满清统治的内容,在当时必然是孔孟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武训的义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传播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第二,培养一批统治阶级的基层触角。第三,选拔个别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集团。


武训的义学能改变多数人的命运吗?


显然不能。武训的义学能改变个别被统治阶级选中的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的命运, 却不能改变整个被统治阶级饥寒交迫的命运。


武训的义学不是削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而是强化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与之类似的,还有欧洲的教会学校。设立这些学校的目的和最终效果,绝不是削弱统治,而是强化统治。


记住,阶级社会中,造成阶级差距的绝不是教育水平,而是对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产品的分配,决定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要改变多数人悲惨的命运,必须改变对多数人不利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对统治阶级有利的思想上层建筑。


****************************************


刘邦向来看不起儒生。


一度喜欢向儒生的帽子中撒尿,并以此为乐趣。


后来,做了皇帝,却重用儒生。


陆生时时前称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馀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知 十二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


儒家,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百无一用,却有利于统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经过大浪淘沙,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统治阶级御用的统治工具,是封建帝王年代教育的主流内容。


从那时开始,推广儒家教育就是各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正确。历史上的明君,大多推行教化。谁是推行教化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儒生。历史的解释权在儒生手中,推行对儒生有利的政策的人,自然是明君。


封建帝王,推行教育的目的至少有几个:第一,传播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第二,培养一批统治阶级的基层触角。第三,选拔个别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集团。第四,培养一个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利益集团——没错,就是儒生集团。


今天,剔除了儒家,推广教育仍然是政治正确。许多人的观念之中,推广教育,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知识改变命运,所有人都有了知识,所有人的命运就都改变了。


教育,包括教和育,教是为了育,育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

任何一个阶级社会的统治集团,都不会对新一代社会成员的培育过程放任不管。统治阶级决定教育的内容、方式、范围,以及受教育者的出路——这包括职位、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只要教师需要资金支持,需要服从法律,就要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哪怕远在天边,对来自统治集团的控制,无论这种控制来自校董会,还是国民政府的教育部,也是诚惶诚恐。


教育只是一个行为,还要包括教育的内容。


统治集团交给普通人的教育内容,自然有利于其统治。


但是,这些内容真的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获得良好发展吗?


某不可明言之宗教,有免费教育,小孩从小学念经,牢记某某胡阿克巴,长大成为人肉炸弹。


中国传统教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还有今天复活的女德教育,也未必比这种不可明言之宗教传授的内容,高尚到哪里去。

当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会宣传自己高人一等,比如经天纬地,知书达礼。好像自己既有能力的优势,又是道德楷模。


不过,其他人往往对他们是另一种看法,比如“百无一用是书生”,比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比如“文人无行”。


几位老师在当时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特派员,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了弥补经费不足,不得不吃空饷。特派员给他们增加经费绝不是因为他们才学过人、工作努力、吃苦耐劳,而是为了骗美国人的捐助。知识分子依附于统治阶级,并不是有了知识就能提高社会地位、改变生活质量,而要看统治者打算怎么安排知识分子。



工业化社会,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不是工业化的原因,而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以后,各国之间日益需要义务兵和具有初级知识的劳动者。于是,开始普及教育。

显然,统治者推动普及教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给更多人更多的社会产品份额,削弱自己的权利。


所以,对多数人来说,即使接受了教育,他们命运依然悲惨,该是炮灰还是炮灰,该是工蚁还是工蚁。他们的命运仍然受统治阶级的控制。


他们之中,多数人生活条件的改善,绝不是因为教育普及的结果,而是生产力发展加全民皆兵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为统治阶级改善被统治者的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全民皆兵让统治者不敢对被统治阶级阶级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将来出现AI武士以后,平民不再掌握武装,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解放前,有那么一些人理解不到这一点,认为推广了教育就能改变多数人悲惨的命运。他们的努力,结果如何?电影虽然夸张,但也陈述了基本事实。


校长的小女儿,最终放弃了乡村教育,去了延安。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_百度百科


乡村建设运动_百度百科


改变多数人命运的,绕不过颠覆原有统治阶级的统治。


改变多数中国人命运的,不是推广农村教育,而是解放战争。


记住,教育平等或不平等,不是社会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原因,而是结果。


统治阶级根据其需要决定教育的范围和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是否要平等,以及受教育者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统治者绝不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也绝不会因为获得了教育就与统治阶级平起平坐。个人的命运也许可以因为接受教育而改变,成工人贵族、监工甚至统治阶级,但是群体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否则,统治阶级去统治谁呢?


在某些时代,甚至连个体的命运都难以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


原先觉得吃亏是因为没读过书,现在好了,大学扩招了,庸人都能上大学了,社会平等了吗?


什么叫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85后江苏首富严昊:总结我人生只有三个字 生得好

天津:研究生当送货员_高清图集_新浪网

觉得受教育就能改变命运?照样玩死你。


有些人连这都没领悟到,这就是教育的功劳。


改变历史的,是铁与血,而绝不是议会的选票和票箱,当然,也不会是教育。


当然,有些愚人永远也不会接受现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教育平等能否必然缩小阶层差距和贫富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简而言之,教育平等是缩小阶层和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也并非必然导致这些差距的缩小,其效果受到多种配套措施和宏观环境的影响。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教育平等的理论基础与预期效果:教育平等的核.............
  • 回答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很高兴能就天津中小学普及性平等教育,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小男子汉”、“小女生”这类说法是否构成刻板印象,来谈谈我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首先,我认为天津市在中小学普及性平等教育方面做出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知识.............
  • 回答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关于“当前美国数学教育存在种族歧视,加剧社会不平等,应根据学生族裔等背景进行调整”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NCTM的立场和论证基础:首先,需要明确NCTM作为美国数学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其提出这样的论点.............
  • 回答
    粉笔科技,这个名字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如雷贯耳,近来动作频频,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其赴港 IPO 的消息。对于这家以“小蓝本”征服万千考生的公司而言,港股上市之路究竟是坦途还是坎坷?这背后涉及到的商业逻辑、市场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优劣势,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IPO 并非坦途:行业格局与政策风向的挑战.............
  • 回答
    印度近年来在“平等教育权”方面推行了许多政策和改革,这无疑为社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提升底层民众的受教育机会和改善他们的发展轨迹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改变,以及通过平等教育权入学的穷人子女的发展情况。印度“平等教育权”带来的改变印度的《儿童免费和强制教育法案》(Right to Ed.............
  • 回答
    要论“平民教育”的起源,儒家无疑是其中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最早系统性地提出并践行这一理念的思潮之一。不过,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平民教育”的含义,以及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叫做“平民教育”。如果我们将“平民教育”理解为一种普及性的、面向.............
  • 回答
    天极网直播评测“防蓝光”翻车:一场关于“智商税”的审判近日,天极网在一次教育培训平板的直播评测中,“防蓝光”功能的翻车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子,激起了关于“防蓝光”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的轩然大波。究竟是技术失误,还是厂商的营销陷阱?这场直播评测,无疑将“防蓝光”这一被广泛宣传的概念,推到了风口浪.............
  • 回答
    关于“儒家文化容易滋生伪君子”的说法,确实存在,而且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根源。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说在实际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它的一些特质可能会被扭曲,或者与现实情况发生碰撞,从而导致了“伪君子”现象的出现。我们先来聊聊儒家文化的道德教化,它有没有以平等和尊重的为前提?从.............
  • 回答
    华为平板的教育优惠,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说实话,我身边不少学生党和老师都挺关注这个的,毕竟现在平板在学习办公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能省点钱,谁不乐意呢?整体评价: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也有需要留意的细节在我看来,华为平板推出的教育优惠,总的来说是件好事。它准确地抓住了学生和教师群体对高品质、高效率学习.............
  • 回答
    关于我们国家教育背景下,一些资质并非出类拔萃的人士进入科研领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好”或“坏”,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和突破,这通常需要极其敏锐的思维、深厚的学识功底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天赋异禀.............
  • 回答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聪明”的孩子为主,还是“平庸”的孩子为主,这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核心的问题,也常常引发激烈的讨论。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些片面的二元对立色彩。更准确地说,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地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使其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将孩子划分为“聪明”或.............
  • 回答
    沈奕斐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深入探讨了何为真正符合人性发展的两性平等和性别平等。她并非简单地将“平等”二字挂在嘴边,而是试图剥离社会附加的标签和期待,回归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需求和发展规律。在我看来,教授的观点之所以引人深思,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操作性的视角,而不是流于空泛的口号。首先,沈.............
  • 回答
    社会底层里,智商超群的人,并非没有。只是他们的才华,就像藏在泥土里的金子,被埋没得太深,不易被人察觉。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狭小的出租屋里,一个年轻男子正对着一本泛黄的数学教材,眼神专注。他叫阿强,今年二十出头,高中毕业后就没再上过学,原因很简单——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个钱。他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体力.............
  • 回答
    教育部,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在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宏图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平日里,教育部就像一个总指挥部,负责协调、规划和指导全国的教育工作,让千千万万的学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部的主要职责,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 回答
    陈平教授的人设,谈及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围绕他的讨论,尤其是在一些公共舆论场上,呈现出复杂且往往带有争议的态势。要说他的人设“还有得救吗?”,这本身就意味着存在一些“需要被拯救”的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与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公众人物以及知识分子的身份紧密相连。我们先来梳理一下,.............
  • 回答
    陈平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的知名学者,在学术界拥有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他的学术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的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理论贡献、学术影响力以及一些存在的争议。一、 研究领域与学术专长:陈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 经济学,特别是以下几个方向: 宏观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这是他最.............
  • 回答
    卢平教授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第一堂黑魔法防御术课上,让纳威扮演博格特,而纳威的博格特最终变成了胖乎乎的斯内普教授,并且被纳威“命令”穿上了他祖母的绿色裙子和一件大红色的披肩。这个场景在粉丝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就是,纳威这样做是否算“忘恩负义”,尤其是考虑到斯内普教.............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教授陈平被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情况,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模糊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事件背景与信息核实1. 陈平教授的身份 陈平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系教授,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研究,曾参与多项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其学术背景和专业领.............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陈平教授的新书《代谢增长论》。作为一本在当下经济学界和思想界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它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抛开那些空泛的赞美或者过于情绪化的批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评价这本书。一、核心观点的独特性与挑战性《代谢增长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试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增长.............
  • 回答
    陈平教授的书籍,就像他本人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一样,总是能够激起不少讨论和评价。要全面评价他的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首先,从学术贡献的角度来看,陈平教授的著作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他长期以来专注于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等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