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老师最大的问题是每火一次就得罪不同的一群人。
3000美元得罪了高华,2000人民币得罪了在一线城市辛苦打拼的年轻人,一箭双雕;其实陈老师完全可以不那么夸张,就说在美国3000美元,也就是2万人民币月薪也过得很拮据就行了(在美国的工资水平下,3000的确够少了),非要跟2000人民币比,属于画蛇添足;
和亲论得罪了女权,以及大量女性和血性男儿:男人这玩意,再无知,骨子里还是XX系统思考的,生物本能还是在的,没听说有看卖了本族女性还喜形于色的;比如你碰到一个日本人就跟他聊当年日本妓女下南洋“原始积累”的真实历史,你看人家什么脸色;
开口闭口诺贝尔奖获得者跟我说,各种乱七八糟的研究,得罪了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其实稍微有点学术圈常识的人,当然知道陈老师最大的死结在哪里: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美国哪怕非常烂的学校的教职;这基本上等于在学术上否定了一个人;
他总提诺贝尔奖导师跟我说之类的话,跟我们那初中小混混一样,开口我认识这片的大哥,也就吓唬年轻人吧:第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过去几十年美国活着死了的至少有几百人吧,每人带10个学生,那也几千人了,并不罕见;第二,这种光环是刚毕业时用的,利用导师的推荐信和人脉,迅速拿到教职转化为学术资源,自己自立门户,这是科研正道——拿来糊弄国内年轻人,这属于大材小用;第三,过了几十年了,还在提导师,就像一个50岁的人还在自称“我是北大本科毕业的”,很喜感;
得州被困,本来估计好多人想看立党的笑话,陈老师像布隆一样抢先跳到立党身前,高举防盗门挡住了所有伤害;这波操作我已经惊呆了,毕竟其实没几个人知道陈老师在得州,本来稍微避避风头就可以继续出来跳了。可能陈老师原意是给大家一个“得州很惨”的直观感觉,结果没想到出来挡刀了;
晒房子照片是最大的败笔之一,一下子又得罪了房奴、无房青年和部分入关人:大家一看,好哇,你小子抢先肉身入关了!其实要我说实话,美国房子没看起来那么好,但房子照片特别漂亮,是因为卖房子时专业团队弄的灯光、家具、布置都很讲究,得2000美元以上的花费,自然漂亮啊,很多人一看就心里不平衡了:因为人这玩意,非常感情化,我跟你说房子2800平尺、5B5B、7000平尺土地、50万美金房价,学区8/8/5这些数据,绝大多数人毫无感觉甚至不懂;但你一旦看了图,就立刻理解了什么是“大house”,就心里不平衡了。工作中也讲究这个:“一图顶千言”,你给领导叨叨咕咕解释10分钟,不如一张示意图;
其次是,陈老师肯定惹火了某些华人,房子才被爆的。高华绝对懒得理他,但是有些华人一看,你小子天天利用信息差噶国内的韭菜、本跟我无关,但国内要是真信了这种胡说八道,对海华形象也不好对吧?那些得州卖房子的,随便一看就知道哪个小区,随便一查,张三李四,就是你了;
再说马、恩打牌论。打牌论使得左右派几乎都看不懂了,认为骂的都是自己;
自己看陈老师的视频是真心看不下去:语速实在太慢了,每说几个字顿一下,感觉得二倍速。这是单纯评价视频本身,连观点层次都没到。
陈老师的人设基本上崩了。剩下的应该只有铁粉了,中高端的粉基本上已经流失殆尽。
其实观察者网请他我认为是比较失策的。我能理解,你找施一公饶毅这种“现役”的成功海归,人家根本懒得理你;你找高华,高华忙着吃喝玩乐,也根本看不上你那点露脸的机会,再说,高华里面也有不少爱国者,但观网逐渐极端化后,这些稍有名头、有档次的人,人也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是?
所以陈老师看似不错:有噱头,有学术,有经历,有资本。但问题就在于战斗力太一般了,而且我认为定位很有问题:你像大佐,人好歹言行合一,大节不亏,誓死不降清,类似何腾蛟的人设;陈老师则吴三桂之流,先降清,再反清复明,很容易被天下人看成是首鼠两端的人,人会问:你当初就想反清,那永历怎么解释?
什么都想抓,最后什么都没抓到。
我个人认为,性格的确决定命运。陈老师最失误在于,要么在美国老实扎根弄教职,然后再回国以大学者、大教授的身份;要么,就学很多海归,管你美国学术水平多高,我赤心烈胆、忠志报国。
其实80、90年代中国对海归极其重视,因为那时候海归太少。海外拿个博士,基本上回国正教授没问题,很多人后来混到了院长、甚至院士,绝不差于同时期的留美者,毕竟经济腾飞期。陈老师90年代就铁了心海归的话,也许最后弄个院士也是问题不大的——毕竟,水平是相对的,但没人愿意去推一个两边横跳的人。
所以,陈老师手里的“牌”其实在90年代初极佳。最终打成这个样子,只能说遗憾了。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大龄出国的问题。以前也总有人私信问我,28岁、30岁、35岁能不能出国。我认为更多要考虑的是思维方式问题:
年轻人出国,可不仅仅是年龄上的优势,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开放——所以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当地的文化和底蕴;很多人大龄出国的障碍不是精力,而是本身在国内社会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在当地可能是不适用的。
这跟个人能力没关。比如一个人读了美国的高中和本科,娶到洋妞的概率就要远远大于过来读硕士的。说到底,他有漫长的时间去学习适应,而过来读硕士博士的,可能同学里都没几个白人,读个一年半载赶紧上班,哪有时间接触。
此外,还有个拼劲问题:年轻人出国初生牛犊什么都敢做;一旦年岁稍大,就更珍惜已有的生活而更怕孤注一掷。从这点来看,国内互联网喜欢年轻人,倒也有理。
2021年五一假期在西部(中国的,不是美国的)某省转了转,跟当地的一些基层干部(平均不高于处级)聊了聊,非常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临近退休的干部居然知道陈平老师——这位干部不上B站、微博、观察者网,当然更不上知乎,他的主要网络信息来源是学习强国和一堆大棋党+养生公众号——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位临近退休的干部还知道“公知”一词,而陈平老师在他口中就是一个“公知”,具体罪名则包括“和亲论”、“躲在美国”、“女儿女婿都是美国人”这三条。
怎么说呢……这大概就是陈平老师的宿命吧233333
陈平老师觉得欠妥自己收回并道歉的言论“2000元人民币好于3000美元”至今还有人帮着合理化,被困德州的高赞回答的评论区里充斥着陈小将,我看陈平老师的人设根本不用救。洗粉+高强度复读机,多少微博大V知乎大V都靠这个办法割韭菜。陈平老师要是没追求,完全可以用这个法子躺赢,根本没必要又是辩解赴美居住是因为上海房价高、物价高,又是道歉“2000元人民币好于3000美元”啥的。
他不在乎人设的路人崩坏。
陈平现在玩的是饭圈逻辑。
只有饭圈逻辑,才会不停的强调,偶像的老师很牛逼;偶像曾经在某年给某大佬写过枪稿。偶像不惧美帝暗杀;
吴亦凡都被刑事拘留了,粉丝们还是在不离不弃。
陈平这才到哪?不就是暴论胡扯吗?粉丝饭圈的下限还远着呢。
我在知乎开始怼陈平到现在,一年多时间,每次都有人留言“取关,再见”之类的,还有一堆人不断强调陈平老师牛逼,陈平是博士,陈平XXXX。
所以各位路人不要替陈平担心人设问题,人家好得很。
人家圈地自萌总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们在知乎要坚持批评这种人,要坚持解析其言论的问题。
这非常重要。
很多公众号会洗稿知乎的日常高赞。
百度搜索,知乎的权重也很高。
这会让很多不看知乎,B站的社会中坚力量保持清醒。
一年之前在某个大佬群中,看到转发的公众号洗稿文,洗稿知乎文怼马云老师的。
大佬们都很认同。
这就很好。
警惕陈平等人打德州扑克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