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必须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知道我说这些“事实”对于正在浙大念书的同学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按照浙大图形学CAD大神曹辰的学妹的说法,给你们心里添堵了,你们请快点取关我。但即便冒着这样大的风险,我也必须说出事实。对于还在念大一的你,高三的你,如果差几分去清华,请你立即复读。
原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另外可以参考我最近的浙大三部曲。
这么说吧,一般人认为,浙大和清华大学的差距是这样的:
嗯。高考时候的分数差别并不大么~~(这是按照浙大入学成绩最高分和清华入学成绩最低分相比)
本科毕业之后的差距。在浙大,你努力一点成为系甚至全平台第一之后,就在学业上没有努力的目标了;浙大的实验室实力,配置,方向等和清华大学相比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注1)此外,清华大学各专业前三名会被MIT, Harvard, Stanford录取,但浙大的情况就差了很多(非常多,多到我都没去成)。
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差距,如下图。清华大学毕业生占据顶级firm和it 公司中高层职位的绝大多数(大致比例是,清华>北大>剩下学校的和)。
对于那些进入竺可桢学院就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亏的人,我只能这么说一句:眼光还是太短浅了。超级大牛不算。但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个人认为,浙大拿专业第一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如清华大学的专业前15-10。
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如果你是考败来浙,建议复读。只需要1年,可以弥补你日后3年,5年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没有复读,我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我没有更多的人脉,我不能成为高晓松的校友,我不能和街上的大神们有说有笑,我是傻逼。
从“2015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来看,贵旦和北大的差距真蛮大的hhhhh
不知道@wheeler回答里面的“god”是咋定义的。
其实论学术的话,看看美国科学院院士(诺奖目前还没78年后大陆大学毕业的)里大陆本科毕业背景的华人都哪毕业的,完了看看各个顶级名校里各个年龄段拿终身教职的大陆本科背景华人教授都是哪毕业的,再到年轻一点目前各个顶级名校刚拿ap的年轻faculty都哪毕业的,基本上这几个阶梯就是学术范畴上做的最好的大陆本科毕业生。如果他们算不上“god”,其他人更算不上。在学校搞点小玩意,发几个什么nature science,跟上面这些比,不客气的提鞋都不算。得几个不痛不痒的奖,考试考几个高分,更不值得一提。
这些是实打实的东西,不妨统计下看,两校毕业生到底在里面占多大比例。看看所谓“god”都是哪出来的,是不是都是北青本科。
不才呢,是科大少年班本科出来的学渣,不足挂齿。不过仅仅我们96-00级每级区区五十个左右的少年班毕业生,其中就有若干哈佛和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比如harvard物理的尹希(96少),mit航空航天系的王棋琪(99少),mit物理系的傅亮(00少,敝人同班)。
为避免大家意识不到这意味着什么,解释下背景知识。一般而言哈佛或麻省这级别的学校虽然首先想进去做助理教授竞争就非常激烈,基本聚集了求职市场上最好的候选人中助理教授求职的优胜者,但绝大部分助理教授在六年后仍然很难在这类学校转正拿到终身教职而是要转身换地方教书。在两校拿终身教职,一种是极少数的助理教授工作极漂亮,大多数则是在其他学校做到功成名就直接被挖来做终身教职。
而上面我说的这三个人,都是本校助理教授转成的终身教职(教授及副教授)。大家可以自行掂量。其中尹希更是破天荒的哈佛博士毕业留本校做研究员再一路做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和教授。通常这种事是大忌,只有在本人极牛时才会破格。
不知道清北同期毕业多少人,在哈佛麻省教书的又有多少?
至少我顺便看了下物理系,两校连助理教授都欠奉,更别提终身职位。倒是鄙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尚有其它几位年纪更大的校友在教书。
清北是很不错,不过动不动就扯什么god,把自己学校捧得过分的高,一样荒谬的很。
我是这个问题的提问者,来自冀鲁豫某省。
这个问题是几年前高二时候,老师们信奉“惟清北论”,而自己不想去读清北的不喜欢的专业,挣扎着提问出来的。而最后高考的成绩的确是陷入了预想中的困境:超过了复交的提档线,虽然裸分上不了清北,但之前通过了清北其中一所的自主招生考核,可以去读一些比较冷的专业。最后报志愿时,战胜了来自老师、年级主任、校长的压力,去了上海交通大学读金融(讽刺的是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居然和复旦大学齐平,甚至基本不知道有关上海交大的任何事情…)。
问题的最初表述是“清华北大和复旦浙大差距真的很大么?”,现在看来这个表述实在是有些粗糙,不仅有点冒犯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们,而且这种指向性太过明确的问题太容易招惹各个大学的同学们的口水,引起了大家不必要的争端,实属抱歉。
在交大的四年,因为一直担心“如果混得不好当年没去清北的选择就会沦为笑柄”,所以一直倒也算是兢兢业业。现在临将毕业,即将去清北其中一所的商学院继续读硕士,倒也算是一种轮回,只是爸妈三年前劝我去清北三年后劝我留上海读高金,均以失败告终,免不了会觉得我有些神经病。
进入大学伊始,总在敏感地关注国内外各种大学排名,若是交大进了一名就会沾沾自喜,退了一名则忧心忡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心理的攀比心和胜负欲渐渐消退,反而愈发感觉大学之大与自己之小,不太声张自己是交大学生,恐有辱钱学森等先辈之门风。
知乎的一个设定好像是自己提的问题就没办法取消关注,所以这个问题的动态一直赖在我的通知里,不胜其烦。下面的回答多是意气之争或抖机灵,也和我当初提问时的初衷不相契合。希望今后这个问题能归于平静,也劝各位同辈后辈,多关注自己手头上的事儿,剩下时间就陪陪家人交交朋友,闷声发大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