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能接受这个结论,因为翻论文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整人,不应该的。我们社会真要是形成了清算的文化才是永无宁日。要主动捍卫社会的稳定器。
争论观点就争论观点,不要人身攻击,更不要人身毁灭。
何况仔细想的话有些观点之间并无冲突,不是非黑即白。分明是有人利用别人发言,去推动自己真正想要推动的议程 —— 挑起对抗疫的倦怠心态,推销____。
然而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很多年以前,还是需要知道大段大段的复制粘贴不标引用应该是算抄袭。
本文【不规范转载】并【图片误用】饶毅先生的最新作品,作为个人的心声:
坚决支持对疫情负责任的讨论和发言,坚决反对论文不负责任的抄袭。——饶毅
复旦的学位:遁词之外,有没有更妥当的解决办法?
饶议科学 Today
很不幸,2021年是中国科技和学术规范最糟糕的一年,至少是空前的糟糕,虽然希望也是绝后的。
先有某机构宣称,图片误用,但不违规。
后有某大学宣称,写作不规范,但不违规。
某机构是为了江湖,把局部小集团利益凌驾国家利益,瞒天过海。
某大学显然是为了支持个人,一位有优点、做过利国利民好事的个人。
但,经过2021年发明了“图片误用”、和“写作不规范”等遁词之后,中国还有什么是违反学术规则?
我们中国和海内外华人,如果不是在边线、底线上,而是在科学研究、学术思想上,能如此迅速出现超越世界的创造性,就好了。
很多人支持个人,非常有道理。但支持的是什么?
是否支持一个人,就全面改写学术规范。
同样的做法,如果放在社会范围看待,等于为一个人事后改写法律。
实际上,这不是大学学位的规定,而是任何发表物写作的规范,甚至可以说是小学生作文的规范。不是2000年的规范,而是我父亲1962年在同一个学校念研究生就早已众所周知的基本规范。
2000年,只能作为学术水平低的借口,但不能作为抄袭的借口。
有没有表示对一个人正确的事情支持,而对不对的事情不支持的方法?
想起来应该有,例如可以同时:
复旦大学宣布取消学位;
华生医院宣布保留全部职务;
上海卫健委宣布保留疫情全部职责。
这样,不仅保护了个人正确的部分,也告诉所有人,原则仍然是原则,对仍然是对、错仍然是错,不因为个人而改变。
2021年之后,中国大学和科学界,还能够约束学术不端吗?
估计不会完全没有的约束,但很可能因单位而异、因人而异。
建设有原则的大学和科学文化,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如果以前没有说清楚,这里补上:坚决支持对疫情负责任的讨论和发言,坚决反对论文不负责任的抄袭。
为避免过多类似问题重复回答,麻烦移步以下回答,感谢
原回答因为不可描述不可申诉的莫须有被删,就不再发了。贴一些参考文献,有意者自取吧:
张论文(万方数据库已经查不到了)
Rouse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5 Nov;39(11):2472-7. (张论文导师李忠明为二作)
对应张论文第三部分PCR-SSCP、电转化和药敏检测。
Rouse et al., Mol. Microbio.,1996 Nov;22(3):583-92. (张论文导师李忠明为三作)
对应张论文第二部分。
黄海南 1998
王晓川 1998
张 2001(同张论文第二部分S315T内容)
虚假的复旦之耻——old tomato
真正的复旦之耻——old scholar-tyrant
散了散了,科技创新至少在上海是不可能了
说实话,这个处理结果,是有点令人心情复杂的。
之所以说心情复杂,是因为于我个人而言,首先是很欣慰张文宏没有被通过这件事整倒、抹黑、搞臭......掉的,但又觉得对于一个切切实实的污点,不应该是这样一个含混不清的处理方式。
张文宏的毕业论文有没有学术污点?我认为是有的;
张文宏是否应该为当年的学术污点道歉并付出代价,我认为是应该的;
张文宏当年的学术污点能不能否定他现在对国家、对人民的功劳和成就?我认为是不能的;
那些揪着他当年的学术污点试图把他批倒批臭的人算什么?我认为这些人是拿不上台面的宵小之徒。
其实道理用这四句话就能说得明白,但总有各式各样的因素和力量来把水搅混,甚至包括今天复旦的这个调查公告。我相信无论是复旦大学还是学术同道,保护张文宏的动机和出发点都是没有问题的,张文宏的昔日的功劳和今日的处境也确实理应得到保护。但这样含混不清、试图一句话就盖棺定论的公告能不能像预想中的那样起到保护作用,我认为是很值得怀疑的。
因为做错的地方就是做错了的,学术污点无论是二十多年前还是现在都是污点;即使以当年的学术规范这并不足够全盘否定他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及学术价值,但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的确是存在的。
所以我认为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复旦大学作为校方站出来说明张文宏的毕业论文问题在哪里,这个问题在当年是什么性质、在现在又是什么性质,为什么它本身是有问题的,又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足以否定张文宏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及学术价值。 并据此给出结论,让大家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同时,张文宏本人也应该为当年的学术污点道歉,尤其是向那些后来的学者和学生们道歉。
我相信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在复旦大学的调查阶段相关的专家委员一定是讨论过的,不妨把大家的讨论和意见放出来给公众看看,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草草给出一句话就试图盖棺定论。毕竟还有很多不服气的人,这样是不足以服人心,也不足以充分地保护张文宏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想再强调一遍,即使——我是说即使——张文宏的毕业论文存在更严重的学术不端、甚至博士学位都直接被否掉,那么被否掉的也是他当年在校的工作和成就,是不能也不应该拿来否定他在这次疫情中的功绩的。
当初面对突然暴发的未知疫情,在绝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不愿甚至不敢站出来的时候,能够有一个专家敢于站出来发声,能够安定一部分人心,能够告诉大家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畏惧的、有些东西是需要做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有人都得到了他的帮助,这也是他对这个国家和我们全体人民不可磨灭的功绩。
即使今后随着我们对新冠的认识越来越深,会发现他的一些言论和观点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不代表任何人都有资格拿着现在的一些结论,去反过头指责快2年前的张文宏这里或者那里说得不对。这种行为即使不说是事后诸葛亮,但我想如此对待一个当初帮助过大家的人,做人总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不惯他身上的光芒和凝聚力,但与很多资本硬生生包装出来的流量明星不同,张文宏身上的光环和流量效应是靠着大家对他的信任自发凝结成的,而这种信任则是来自于他的专业、正直、敢言、敢为天下先的。
所以,当看到有人试图通过查论文“翻旧账”的方式试图把他整倒、抹黑、搞臭的时候,我是很不齿这样的作为的。二十年前的毕业论文存在污点,不代表可以拿来否定他今时今日的功绩和成就。如果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全社会推广开来,我不敢想象现实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的情况。难道以后对于任何一个在专业领域或其他任何领域冒尖、突出的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检验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文字有没有不妥当、有问题、甚至政治不正确的地方。一旦揪出了问题或者自以为是问题的“问题”,就据此否定一个人的所有言行、作为、功劳、成就?
对于这样的行为方式和做法的那些人,我们现在一般会称之为“二极管”;往前十来年,他们就是对因伤病退赛的刘翔各式辱骂的那些人;再往前四十多年,我们会称他们为红卫兵;再往前三百年,那些人与明朝末年打仗治国样样不行,但耍嘴皮子污蔑忠臣良将的东林党们如出一辙。
我相信经过更长时间的考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张文宏的功绩在他当初愿意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写在史册上了。
看到很多人说,不能用现在学术规范的标准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博士论文,这句话明显是把上世纪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严谨的科研论文一棍子打死了,相当于为了开脱一个人而拿整个中国科学界来背锅,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为了证明我上述判断,建议科学界“剖腹证粉”,放手调查正本清源,为将来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走向正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符合当年规定。已经说明问题了!
看不懂这句话的人,也别来说话!
用不着老觉得过去的环境怎么样。
社会大环境是在进步的。
老人不能老觉得新人就应该走自己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这是在耍流氓。
但是新人同样也不能觉得老人的成就放今天简直不值一提。这是一样的耍流氓。
你能这么想只不过是因为你现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回看而已。
真是把你放在当年的那个环境下,
你还是别太自信的好!
学术的问题的确应当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学术的问题本应该在学术圈内解决。
当学术问题变成了一种去攻讦他人的一种手段的时候。
我看你不顺眼,我不喜欢你说的话,我就去查你的毕业论文,查你过往的言行记录,然后去举报你。
这种情况下,学术本身就已经被侮辱了,就用不着在这里义正词严了。
带起这股举报歪风的人,该杀!
一旦放任“查论文搞人”这种现象,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术圈。
因此,此风不可长,也不会允许它长起来。
现在是在做一个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
A. 张文宏博士论文学术不端,所以他的抗疫观点都是错的;
B. 张文宏博士论文问题不大,所以他的抗疫观点没有问题。
很多人都想要C选项,张文宏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但是抗疫观点没有问题。对不起,在现如今的环境下,没有这个选项,你只能在A/B中选择。
张文宏这次的事件,表面上看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实际上深层次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张在抗疫期间对上海做了很多贡献,然后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抗疫观点(病毒共存论);
反对者不喜欢他的观点,但是在学术上辩论不过,所以直接开挖他的博士论文。
这时候表面看起来张被攻击学术不端,实际上是被攻击他的抗疫观点错误;
复旦大学表面看起来说张不构成学术不端,实际上是在维护他的抗疫观点。
你问我的观点如何,我认为那篇综述的确有问题,但是肯定不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更不影响张的抗疫贡献,也不影响他今天的观点正确与否。但是我会这样想,不代表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也会这样想啊。在他们眼中,博士论文是否有问题,已经与抗疫观点是否有问题绑架了。
有一些人理性地认为张应该道个歉,或者官方应该多批评一下。不可!
正如我所说,这不是学术道德问题的范畴了,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旦张道歉了,或者复旦官方进行了过多的批评,张的反对者势必要开始引导张今天的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真的要做到绝对理性的话,就不应该搞出这些事情,而是让张的反对者们来和他进行一场公开公正的学术辩论以讨论抗疫观点——但是他们敢吗?他们行吗?所以他们只好用政治方法来解决,复旦也只好用政治方法来回复——只有魔法才能战胜魔法。
你自己能理性地思考,不代表大多数人都能理性地思考。假如所有人都能理性思考的话,杨笠这样的人压根儿都没法火起来的——至少我认识的博士(无论男女)都很讨厌她。
读过研究生的都懂红利一代的在职博士是个什么水分。简直不能深究。
张读的在职博士,甚至硕士学位也是在职的。大多数读在职学位的人都有另一份全职工作,张更是在十分忙的医院里面干。而他博士论文,做的分子生物学这种十分需要耗时间的“体力密集型”学科,他在毫无相关背景的情况下(硕士做的中医),居然只在职读了三年就毕业了。这和八零九零后这一代动辄博士读个全日制五六年真是不能同日而语,让人嫉妒啊!!!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毕业论文居然没全抄。而且根据复旦的回应,综述被定义成了附录,根据字面意思是不算正文了,也就是说“抄综述不算抄”。虽然这种定义简直是匪夷所思,而且貌似谁也查不到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到底说了啥。但是复旦用自己的信誉背书,说啥是啥,见仁见智吧。
至于他论文的正文中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全盘照搬了美国FDA资深科学家David Rouse的部分研究内容。但是非常让我惊讶的是,张居然把人家做过的实验真的踏踏实实又做了一遍,所有图片都替换了一通。这样做有“重复发明轮子”的嫌疑,并且让该毕业论文完全没有什么创新性,但是由于没有复制别人的图片,这就让人几乎抓不到什么实锤。实话说,张的论文也不是100%糊弄事,起码比相当一部分在职博士强多了。
总之,张读博士的时候,分子生物学在国内应该发展还不成熟,他选了这个未来必定大火的方向,有投机的成分。他采取了把国外研究重做一遍凑数据这种取巧的手法,最后还可以用当时很时髦的一句话评价自己的工作:“填补国内空白,追上国际先进"。这也是中国当时的国情所限,也就只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了。
大半夜看到这个问题,我决定还是划下重点,顺便感叹一下复旦大学的鸡贼:
没什么大毛病,就两个小问题:
1. 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究竟是怎么说的,能不能公开给大家看看?
2. 在认同“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的前提下,认为“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可以理解,但是认定“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是不是有点偏差?
为什么说有小问题:
这个问题下很多评论都抱着非黑即白的态度,仿佛一旦承认学术不端,就一定要撤销学位,一定要开除职位,一定会身败名裂,一定会毁了一个好医生一样。但实际上,折中一点的选项也完全可以存在。比如给个小处分,公开道歉,要求修改论文,要求重新答辩等。
为什么说没大毛病:
我理解当前极端的舆论环境下,很多时候是不得不非黑即白选一边的。好人身上不能有瑕疵,坏人身上也不能有闪光点。如果非得二选一的话,复旦的这一决定还是可以被理解的。客观上来说,与这几年各种几乎被实锤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的大佬相比,张文宏的行为也确实还轮不到拿出来说事的程度。事后当事人自己可以出来高风亮节地道个歉,承认有灰色地带存在,但是官方现在定调子的时候一定要往最干净的方向去,以免落人口实。
很不幸,2021年是中国科技和学术规范最糟糕的一年,至少是空前的糟糕,虽然希望也是绝后的。
先有某机构宣称,图片误用,但不违规。
后有某大学宣称,写作不规范,但不违规。
某机构是为了江湖,把局部小集团利益凌驾国家利益,瞒天过海。
某大学显然是为了支持个人,一位有优点、做过利国利民好事的个人。
但,经过2021年发明了“图片误用”、和“写作不规范”等遁词之后,中国还有什么是违反学术规则?
我们中国和海内外华人,如果不是在边线、底线上,而是在科学研究、学术思想上,能如此迅速出现超越世界的创造性,就好了。
很多人支持个人,非常有道理。但支持的是什么?
是否支持一个人,就全面改写学术规范。
同样的做法,如果放在社会范围看待,等于为一个人事后改写法律。
实际上,这不是大学学位的规定,而是任何发表物写作的规范,甚至可以说是小学生作文的规范。不是2000年的规范,而是我父亲1962年在同一个学校念研究生就早已众所周知的基本规范。
2000年,只能作为学术水平低的借口,但不能作为抄袭的借口。
有没有表示对一个人正确的事情支持,而对不对的事情不支持的方法?
想起来应该有,例如可以同时:
复旦大学宣布取消学位;
华生医院宣布保留全部职务;
上海卫健委宣布保留疫情全部职责。
这样,不仅保护了个人正确的部分,也告诉所有人,原则仍然是原则,对仍然是对、错仍然是错,不因为个人而改变。
2021年之后,中国大学和科学界,还能够约束学术不端吗?
估计不会完全没有的约束,但很可能因单位而异、因人而异。
建设有原则的大学和科学文化,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如果以前没有说清楚,这里补上:坚决支持对疫情负责任的讨论和发言,坚决反对论文不负责任的抄袭。
转载自饶毅老师的公众号。
最后这句,也是我想说的:坚决支持对疫情负责任的讨论和发言,坚决反对论文不负责任的抄袭。
这种下面有一种回答真的很有意思,一方面说,我们喜欢张文宏,我们也尊重和认可他在抗疫中的贡献,另一方面对于这个结果愤愤不平,抄了怎么可以只是行为不规范?明明是学术不端!!
我就想说,你们真的就这么天真吗?
你们希望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张文宏先生抗疫的功绩依然被承认,依然是抗疫英雄,依然在很多权威场合被奉为专家。现在所发挥的作用和专家地位丝毫不受影响。
但另一方面,抄了论文就是学术不端,必须被判为抄袭,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当时的博士学位。以及接受必要的学术和行政方面的惩罚。
这就是所谓的“一码归一码。”“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
你们该不会真的这么天真觉得可以出现你们想象的局面吧?
说白了吧,举报人家的论文本来就是一场斗争。本来就不是准备一码归一码来看,所以你绝不能期待它出现一码归一码的结果。如果认定他学术不断是成立的,那么现在所有的职务就将免除,他也就不会再成为专家,不能在医院待,不再是抗疫专家小组组长不能发挥他在抗疫中应有的作用。这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要想让他继续发挥现在的作用,只有现在这个结果。
我就不知道有些所谓博士你们是读书读傻了吗?挑起这个事的人,本来就是带着有立场的目的主动的把两个事混为一谈。你们非要理中客的把这两个事一码归一码的来处理,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我觉得大学做的对!所谓理中客的态度,在这种时候没有任何意义。自毁长城高兴的只有敌人,所谓亲者痛仇者快,伤了英雄的心,这种傻事咱们不做。美国抗疫为什么不行,就是一直抬着政治正确的一套东西干扰专家决策,一直有不懂行的外行领导内行。我们这儿抗疫才刚刚取得一点成就,马上就有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苗头吗?
还有所谓的青椒,在那感慨标准不一样不公平。我想说,如果你也跟张文宏教授有一样的贡献和成就的话,你放心,标准也会向你倾斜。标准本来就是人定的,而人不会把自己绑死。更何况学校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按照当时的标准不影响,而你并不是按当时的标准在读博。
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吵架,我的态度非常鲜明,甚至懒得讨论。关评论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
而张文宏教授是写作不规范。
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张文宏教授的事件或许是被有些人利用。
真正的学术造假是有十层境界!
第一境界:全文复制
咳,与其说全文复制,不如说改个名字。小学生的技能嘛,毫无技术难度,这个若还不会我就不说啥了。
但其后果最严重,一经发现立刻名誉扫地,还免不了遭到智商方面的鄙视。
第二境界:部分文本剽窃
这是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手段,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这一境界还分为I级和II级两个副本。I级就是复制了别人的文本但没有说明出处,一旦被发现,下场比全文复制也轻不到哪去。II级则是说明了出处,但没有指出这一段是直接照搬文本。
不过由于有查重软件的存在,前两种低级又严重的做法很少在发表刊物中见到了。接下来就开始有点难度了哦。
第三境界:窃取合作组的革命成果
反正一个课题的嘛,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合作日子久了,什么创意啊、成果啊、文章啊,很难说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对吧~看你平时这么懒,啥都没干,我为什么要写上你的名字。其实我觉得明明是我承担了99.99%的工作,为什么要给你署名权,甚至根本不需要声明这是个合作!
如果考虑好了真走这条路,请先评估好将来撕逼时自己的战斗力如何。
第四境界:误导归属权
这一关也有两个副本。I级副本和上一关有点像,就是不给有重要贡献的小伙伴署名权,甚至连Acknowledgement里都不给个位置。
II级副本则是相反而又隐密的做法,某人啥贡献都没有,但还是给了他一个署名的坑位。(说起来这还挺常见的,俗称挂名,嘿嘿)
第五境界:重复发表
稿子投出去了,好担心被拒,而且迟迟没有结果好捉急,还是早早改投另一家吧。许多天后……哇!两家都收了!
以上还是单纯年轻不懂事才干得出来。但有些人真是,明明发表过了还执意把它说成是新的文章投给另一家杂志,如果那家杂志没发现,那就得惩了,混发表数量。
这要被抓到一公布,说不定多家杂志会把你拉黑。
第六境界:重复研究
除了抄别人的文本,还可以抄图表、抄数据、抄方法,揉一揉当成自己的新研究发了。
这种情况倒是有些小伙伴无意之中躺枪,比如idea跟地球另一边的某个不认识的组撞车了,实验结果也很相似,稿子几乎同时投出,但就是见刊有先后,造成没有引用前人研究的表象。此时若跟编辑及时沟通,还可以通过加以引用、说明或补充新实验等方法来渡过此劫。
第七境界:意译或复述
敲黑板:这是个技术活,俗称换汤不换药。
把别人的文章改改措辞语句,但实际性的语义并没有改变,然后又不注明原来的“药”是哪来的,当成自己的原创交上去。高手可以改到查重软件也查不出来,甚至在英语世界,已有现成的免费在线工具专门干这个。
这种方法已经算是神不知鬼不觉了,除非你倒霉地碰到有人同时读到这两篇文章,眉头一皱,轻吐一声:咦,似曾相识,又遍寻不着。
更囧的是,你老板第六感超强,恰好她又听说了这个方法和这种软件。一看你的语言风格各种诡异扭曲,于是她找到那个软件,对它说句人话然后一转换……这是Retraction Watch上的真实故事,悲伤辣么大。
第八境界:自我抄袭
关于自我抄袭的伦理性质还是有争议的,胆大乘隙而为者亦有之。明明是自己写的,为什么不贴过来。最常见的情景就是,把自己毕业论文里的内容摘取一部分整理成期刊文章发表,其中很多文本都没动过。另一种就是直接在新的文章中使用以前文章的文本、数据、图表而不加以引用。
若真踏入此境,会经历什么样的劫难,就要看具体操作内容以及学校、出版社的政策了。常规的脱身方法是引用+改述文本。
第九境界:来源不明
写综述,参考文献才这么点好像说不过去啊,但我好像真的读文献读到要吐了,随便编一个吧,就让参考文献显得多一点=_=
或者引用的文章是已经被撤掉的,或其他的什么情况导致按你给的题录找不到那篇文章。
又或者只是单纯马虎,一不小心张冠李戴了,莫名奇妙就跌入此境。
第十境界:跨级引用
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另一个人的研究很有意思,并做了一点评价。那我就引用原始研究并征用那个评价吧,反正我读过之后完全也有可能做出同样的评价,所以后面那篇谁还要管啊,再说我也不想让人知道我是通过别人的解读才知道那个研究的,嗯,就酱。
这最后一层境界,技术上不难,被识破后也没有前面那些那么严重。它能使你的文章显得丰富而有深度,仿佛做了很深层的调研和解析,简直鬼斧神工。只不过相关作者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所以也被认为是Plagiarism。
确实从功利的角度看,它的后果是最轻的。但若有点别的追求,你可能会纠结一阵子——
抄一流大学。
我其实很诧异各种理中客……
这个世界,我只见过道歉被捶死,没道歉的撑很久……
但大家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应该道歉……
社会舆论有道歉的土壤吗?
为啥忽然就一堆外宾装中国人呢?
满网络都是暴徒,觉得还能讲道理,那是你们没遇到过事儿。
对错,从来不重要。
打倒张医生,并且警告所有医生不要对社会输出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
大家一面承认复旦的处理没问题,一面觉得没能打倒这个医生好遗憾,为了表示公正还发了一些外宾角度的发言……
真魔幻。
被小管家规范一次了,这次说话随和点。
正常社会中,能力越大,名气越大的人,责任越大。
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在专业上做事靠谱,也要考虑社会影响,以及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
人无完人,犯错之后,知错就改,为社会风气正言,为后辈做榜样,看上去也许有点丢人,但是实际上是大智慧,大责任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
但如果明明犯错,还要层层保护,不承认问题,淡化问题,那么这样的名人,其榜样真的是正面的吗?
期待张先生自己的回应。
期待可以借此让科研风气更好一些。
有一说一,别说论文了,就是在知乎写答案,如果我这么写,被删答案算轻的,估计还得吃七天套餐,但如果是天龙人,那就没事了。
至少上百万人送了一口气。
如果真的取消学位或者哪怕是打回重写,立马就是一场举报学术不端的血雨腥风。
一点儿不夸张。
哪怕是拖呢,拖到没热度,拖到大家忘了,不丢人啊。
毕竟大家知道Old Golden Age是这样,知道“特定时期”普遍如此,知道张可能算是轻微的,也知道不可能真的天降西王。
大家也就是例行性抨击学术不端,打打嘴炮,开开嘲讽,别说上面的诸公,就算是张主任,也没人真以为能把他佬打翻在地。
可没人要和诸公拼个你死我活啊。
现在诸公这贵手一抬一放,整个国内学术圈都被污名化了,诸公固然是钟鸣鼎食,年轻人们的清白可怎么办啊?
有大佬说这事儿比不得韩春雨事件,我还是要表达下我的不同看法。
韩春雨再怎么臭,他是个人行为个人驱动,就算搞株连,影响的也还是小范围的。
而张主任这事儿本来也只是小范围的事情,甚至可以硬点成偶发事件。
但是现在这无限制公告一放出来,等于是以抹黑国内整体学术圈子的声誉来维护一人,反而把事件影响无限扩大,把所有人都牵扯进来了。
从此以后,别说张主任会面对怎样的目光,国内学子在国外又要怎么面对质疑啊……
张文宏是张文宏,他既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也不是欺世盗名的小人。
现在张文宏在网上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他已经不是他自己,他只是各方眼中“期望”的那个人。
有些人因为他说过一些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话语,就对他掘地三尺式的深挖、然后希望对其扒皮拆骨,恨不得立刻让他社会性死亡。
而有些人则把张文宏视为对抗“主流”的急先锋,甚至把本身就在体制内的张文宏塑造成“反体制”的英雄。把张文宏的话语通过移花接木等手段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有的干脆编造一段话塞到张文宏嘴里,借他之名来炒作。
各方都是各取所需。
我觉得这有点悲哀。本来应该回归专业的公共政策讨论,最后都立场先行,演化为政治口水。让讨论变得毫无意义。
关于论文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在政治攻防吧。我没看到专业方面的东西。
张文宏的论文规范或者不规范,符不符合当时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该是很客观的存在。在知乎上,很多中立的大V都分析了他当时的论文。认定不规范的还是占大多数。
他博士论文是否规范,不影响他对于公共卫生的贡献,也无损于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做的事情。这是两码事,要分开来看。
复旦用自己的名誉为张文宏背书,这是一种强力的政治手段。
网上的对立更极端了。一方宣告重大胜利。另一方呢,丝毫没有服气,只是暂时退让,估计后续还要发起攻击。
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有过重大贡献的防疫专家,就对他有明显瑕疵的过往视而不见或者敷衍塞责。也不能因为他说的一些话语就对他全盘打倒甚至完全否定。让专业回归专业。
展示一下现在的舆论。
上次爆出来的时候,知乎一天不到就全封了相关问题、回答,微博、抖音一边倒地支持张文宏,认为反对他的都是乱臣贼子,网暴原作者。
张文宏后来发声也只字未提抄袭之事,评论区一片歌颂之声。
现在复旦盖棺论定了,评论区又是这般样子。
我始终疑惑的是,一个科研圈的事情,为什么要政治化?饭圈化?难道一个人就不能犯错了么?
现在明星饭圈被整治了,科研饭圈又该如何处理呢?
实事求是地讲,张的博士论文只能算是引证不规范,全文近八万字,文献综述约一万字,其中三千字左右与别人的论文综述重叠,这个部分主要是用来总结已有的成果和文献,如果加了参考文献和脚注,不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术规范没有现在严谨,拿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那个时代发的论文是有失偏颇的,不够客观公正。
加之,论文主体部分是张文宏独立完成,说是抄袭,帽子扣大了。
……
用以上说辞来堵悠悠众口,诸君意难平。深究也深究不出个所以然,散了叭。此外,我坚决反对借机整人,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立正挨打叭,改过自新就是好同志。
这个问题上次就说过,但那个问题被冻结了。
本质上是要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
要人治,那上面觉得是那就是,觉得不是就不是,领导说了算。
要法治,就得搬出来当时的条例,看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具体怎么写的。
这次表面是法治路线,而当时具体标准细则是啥也没说。
其实本人并不是怀疑故意不说标准,而是怀疑当时压根就没有标准。
如果有兴趣各位可以拿自己老板或者隔壁的老板的学位论文检索一下。
未来的某个时间,一个时间节点以前的文章,会作为国家保密配方永久封存的吧。
那
你能说你老师能力不行吗?
另外,如果更高级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查重里,它能把你写论文的时候任务栏里面同时打开的pdf名字都给你念出来。
到时候可以回答一下吃瓜吃到自己头上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件事其实挺尴尬的。。。
比如有朋友说他把国外的研究搬运到国内,自称为创新,我一个同学x博士说:大家。。。不都这样吗?
这件事其实暴露了一个事实,我都不好意思说:咱们的博士,确实很水;咱们的研究,确实不怎么创新。。。。
而且还不只是那个时代的问题。
最后,我和x博士一致认为,按照美国的标准,中国90%的经济学博士会在第一年挂掉。
我郑重道歉,承认综述抄袭不算抄袭,中国的学术标准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中,是我没跟上时代,并建议:
1、黄海南教授请向张文宏医生道歉,看你给大家填了多少堵,连累了多少人被批斗;
2、各位在读研究生(或许真有博士?),包括本科生,回去跟自己导师说,综述部分没有学术价值,抄一抄就行,是知乎上有个叫“居然”的博士诚挚道歉并认真建议的。
3、什么,你没考上大学怎么办?没事,只要记住张医生博士论文没有问题,请他把撤下去的学术论文重新公开挂网,多看几遍,肯定能考上大学。
下为新找到的回答,我非业内人士,不做评价,仅供参考,以下内容也跟该回答无关联。
张医生抗疫有功,论文有问题,这是两码事,我朝没有赐丹书铁券的习惯。况且学术不端与疫情对我们都很重要,网友也不宜厚此薄彼。
其论文主体部分没读过,且行业不同,无法做评论,如果不涉及抄袭,那学位论文含金量没问题。
我只是有点困惑,综述部分3000字显然是抄袭,答复认为是写作不规范,但非学术不端。我记得之前给学生上论文写作课,一直把抄袭列为典型的学术不端,是不是说“综述部分的抄袭算不得抄袭”空气中充满了愉快的味道,感觉抄袭的内涵又一次丰富了起来。
我能接受复旦给出的结论,但接受不了部分答主的意见,礼貌起见就不挂人了。一堆博士、教授都在说这样问题不大,讥讽网友吃瓜没读过博士,没写过review,还有位答主说充其量算引证不规范。
那咱们的博士论文要求大概是不一样的。我就问这些答主一句,这样的大论文综述在你们学校能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如果你认为没问题,那把你的学校贴出来。根据目前答主的回答,以下学校的学生或教授认为这样没问题:
1、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2、武汉理工大学
3、兰州大学(评论区有兰大同学指出,又有兰大同学否认)
4、天津大学 (天大同学有评论区指出,又有天大同学否认)
。。。。
其次,我不认为论文写作规范,包括综述,随时间的推移曾发生过变化,饶毅教授就曾贴出其当年发表的综述部分,非常符合规范,可见综述的要求是一如既往的。
有答主贴出了两个论文综述部分的对比,这三千字几乎是逐字抄袭。复旦答复认为按原99年修订的《上海医科大学修订的培养细则》符合规范,那请把该规范贴出来,我实在没能力下载到这个规范,而且我认为当年的规范充其量有漏洞,不可能会允许这种行为。况且学术规范是普适的,不是哪个学校就能私自定下的。
更有意思的是,个别用词与被抄袭原文不同的地方,张医生部分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导致语句不通,详情请大家去贴了原文的回答底下看吧。
我也很喜欢张文宏,但我更热爱我所从事的事业,容不得它被随意解读。
原回答被埋了,修改答案为避免涉嫌挑拨对立
____们图片误用,____们篇篇勘误,____们写作不规范
____们一句“对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任何问题”后众人只好作鸟兽散
在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里,无数____们仍在为毕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____们为了谋求生计被坐上冷板凳
风波平息,依旧死水一潭
今日无事,都挺好
既然张文宏先生不需要道歉,那举报的人就必须道歉。
如果坊间传闻是黄海南教授的弟子举报的,那么
黄海南教授及其弟子必须向张文宏先生道歉!
才抄了你几千字就敢举报,再多抄一点,你能干出什么来,我想都不敢想。
广大网友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众需要一个抗疫英雄而不是一个学术不端的小人。
本来就该这样,不能用“当朝的剑去斩前朝的人”。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考量标准。这个当代的研究生博士生不要觉得不舒服,为什么现在我们这么严,凭什么?3000字我们就算是学术不端了。
要问凭什么先要去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还是各自独立的。使用的标准也是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所以,复旦的说明大快人心,好事!
记得1983年严打,有个“流氓罪”,庞大无底线的口袋,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多少人都要被这个罪名所惩治。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偷亲女孩子一口都有可能处以极刑的。
千万不要叫干实事的人寒了心,总是挖别人的过去,没意思。
不按套路出牌,有点懵。
与其说是个学术通告,不如说是个政治表态。
不过就事论事,虽说不应该拿本朝的剑斩前朝的官,但是综述部分3000字不加引用逐字照搬,不管在哪朝哪代都算抄袭。。。的吧?
只能奉劝诸君,既然生在本朝,就千万别这么干;
就算穿越去了前朝,也最好别这么干;
而如果身在国外,就更别这么干了。
讲两件自己在国外求学时的小事:
1
我在荷兰读硕的时候,选过一门《膜蛋白分子动力学》的课,要完成三个实验报告。
其中一个实验报告的Introduction部分,我copy了某篇文献中的一句话,并且加了引用,大概就像这样: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1]。
报告交上去之后,教授把我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指出,这是一种剽窃 (plagiarism)。即使加了引用也不能逐字照搬,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话改述一遍 (rephrase)。
当然逐字照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需要这样写:
爱因斯坦曾写道[1]:“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后来的结果是,我重新修正了实验报告再交上去。
2
我在德国读博的时候,带本科生《物理化学》的实验课。
在实验报告中,学生们需要回答实验相关的几个问题。改实验报告的时候,我发现有一组学生在回答其中一个问题的时候,照抄了之前另一组学生的报告。
没办法,谁让我记忆力这么好呢。
我去问管实验的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给分。
然后老师拿着报告,直接去实验室把那两个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叫了出来。
后来的结果是,这次实验报告不算成绩,他们需要补做另一个实验。
实验报告尚且如此,更何况学术论文呢。
大举报时代。
这就是您想看到的东西吗?
这处理结果挺好的嘛。
“综述部分写作不规范”,就这点事,就这么简单。
这就说明他也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误。
他既不是全知全能绝不犯错一句顶一万句的救世主(没那本事),也不是祸国殃民的凶神恶煞(同样没那本事)。
只有回归到这一点,才能继续谈科学。
哦,对了,说到科学,顺便借这个话题反驳一下他提过的“共存论”。
第一,他微博里说的是“开放以后,降到流感水平”。这一点我不同意,我认为稳妥一点应该是“降到流感水平以后开放”。又或者,伴随病毒杀伤力的减低(如果做得到的话)逐步开放(要做好万一情况有变,还能收紧回来的准备)。
第二,他的论据是“接种疫苗以来近一周,重症率和死亡率降低到0.1%”。我觉得这不妥,只截取近一周的数据还不够全面,不够稳固,还不能急于宣布胜利。尚需经过多方以及相对长期(至少半年,尤其是冬季)的对比。
利益相关:答主武汉人,去年被疫情搞怕了,故而思维方面本能地趋向于保守和稳妥。
就这些,这算不上大是大非吧?这是可以讨论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