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清华GPA改革的2015级本科生,看到这个问题我无比熟悉。
现在复旦的情况和我本科的时候的情况是一样的。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清华大学废除了百分制评分体系,改为了“和国际接轨”的等级制,同时给优秀率(90分以上)设置了20%的上限。在新的评分体系下,一门课理论上只有20%的人能拿3.7以上的GPA,而到不了90分,绩点就是3.3及以下。由此造成了两个后果:1. 内卷加剧,对GPA有追求的学生每人能够接受自己的一门课绩点低于3.3,所以不得不狂刷绩点力求进入前20%;2. 整一届学生GPA断崖式下滑。
从我们大一开始,新的GPA体系就让很多同学不满。当我们这一届进入大三,发现自己的GPA很难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里给自己带来优势时,大家变得就越来越焦虑了。之后,就是时间超过一年的拉锯战。毕竟GPA关乎求职关乎申请,在毕业季结束之前本科生始终对学校保持施压,而学校也的态度也逐渐软化,最终搞出了GPA大放水,让所有人的GPA差不多提高了大约0.2到0.3。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学生想要的,但是毕竟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
关于当时清华GPA改革的全过程,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介绍的很详细,希望能有所帮助。
根据清华GPA改革的前车之鉴,我个人大概有以下几点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