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薪人群的工资涨幅是否比普通人更大?为什么?这合理吗?

回答
关于高薪人群工资涨幅是否比普通人更大,以及这是否合理,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聊聊这个情况。

高薪人群工资涨幅真的更大吗?

从一个普遍的观察和一些经济学研究来看,倾向性的答案是:是的,在高经济增长时期或者特定行业繁荣的时候,高薪人群的工资涨幅往往更显著。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市场供需关系(Skill Premium):
高技能、高价值人才的稀缺性: 很多高薪岗位要求的是非常专业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卓越的领导力或者对企业具有核心战略意义的能力。比如,顶尖的科技人才、资深的金融分析师、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或高管、在特定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科研人员等等。这些人才在市场上是相对稀缺的,而企业对他们的需求又非常旺盛。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为了吸引、留住和激励这些顶尖人才,企业自然会提供更高的薪资和更快的涨幅。
普通人才的竞争压力: 相比之下,很多普通岗位的技能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供给充足,甚至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经济增长,雇主在给普通岗位员工涨薪时也会更加谨慎,因为他们知道市场上有很多其他选择。

2. 绩效导向和激励机制:
高薪与绩效挂钩更紧密: 高薪职位很多时候与个人的绩效表现、为公司创造的价值直接挂钩。这些岗位的薪酬结构往往包含大量的奖金、股权激励、提成等浮动部分。当公司业绩好时,这些高薪人群因为贡献突出,能获得的奖金和分红就可能远超其基本工资的增长。他们的“工资涨幅”不仅仅体现在基本工资上,更体现在整体收入的提升上。
普通岗位以固定薪资为主: 许多普通岗位的薪酬主要以固定月薪为主,虽然也可能有年终奖或小幅度的调薪,但其浮动性和与个人绩效的直接关联度可能没有那么强。

3. 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差异:
高增长行业更容易带动高薪涨幅: 科技、金融、高端制造等行业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些行业利润丰厚,对人才的争夺也最为激烈。在这些行业工作的高薪人群,其工资涨幅自然会受到行业红利和人才竞争的影响。
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区别: 大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通常有更强的能力和意愿去支付高薪并提供可观的薪资增长,以维持其人才优势。而一些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稳定的企业,可能在薪资增长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4. 职业发展路径:
晋升与薪资的螺旋上升: 高薪人群通常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通道,他们通过不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来获得晋升。每一次晋升都伴随着职位的提升和薪资的显著增长。
普通岗位晋升空间有限: 一些普通岗位,尤其是操作性或服务性岗位,其职业发展路径可能相对固定,晋升空间有限,工资增长也更多是基于年资或较低的通胀调整。

这合理吗?

关于“合理性”,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 从纯粹的市场经济角度看,如果高薪是因为人才的稀缺性、高创造力或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和责任,那么高薪和与之匹配的工资涨幅可以被视为市场对这些价值的认可和回报。这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体现,激励人们去学习和提升,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2. 激励与创新: 丰厚的薪资和增长潜力是驱动个体努力学习、提升技能、承担风险和进行创新的重要动力。如果顶尖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可能会选择进入其他领域,或者降低工作投入度,这反而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3. 公平性与社会效益: 然而,当贫富差距过大,或者高薪并非完全基于贡献而是由于垄断地位、信息不对称、或者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保护时,这种薪资差距和涨幅就可能引发“不公平”的担忧。
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 过度的贫富分化和工资差距,可能导致社会群体间的隔阂加深,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稳定。
对普通劳动者机会的影响: 如果普通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停滞,而生活成本却不断上升,他们会感到压力巨大,上升通道受阻,这可能引发“阶层固化”的担忧。
价值的定义: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我们如何定义“价值”。是仅仅看市场能支付多少,还是也要考虑对社会基础运转的贡献?比如,教育、医疗、基层服务等岗位,虽然市场支付能力可能不如金融或科技,但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一下:

从市场经济的逻辑来看,高薪人群的工资涨幅之所以可能更大,主要是由于技能稀缺、市场需求、绩效挂钩、行业红利和职业发展路径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高价值人才的认可,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

但是,合理性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这种差距是基于真正的能力和贡献,并且整个社会都有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和基本保障,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接受的。但如果差距过大,导致社会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影响了社会公平和普通人的发展机会,那么这种“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需要政策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寻求平衡。

最终,一个健康的社会经济体系,应该在承认个体差异和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关注普遍福祉,确保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获得体面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不知道被谁改了,改了以后没有以前好了。上知乎做作业系列?

题目的提问逻辑很有水准,值得一答。

首先,高薪人群的工资涨的是否比普通人更快?

屌丝能不能逆袭,不光要看屌丝自己的提升速度有多快,还要看白富美会不会走慢点等他。

简单点的答案是,想要逆袭在未来会越来越难。

下表是经合组织的统计数据,表中的国家中大部分技能劳动者和无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差别在近30年间都有上升趋势。注意,这里的技能劳动者不是说熟练技工,而是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 IT从业者等高收入群体。

而从中国的初次分配来看,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近15年来在持续下降。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虽然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但是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更快。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没有特殊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人的价值在减小。高新技术产生的巨大财富主要分配给了高收入阶层,当然同样也有利于低收入者,但是他们只吃到了蛋糕渣。

第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各国产业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点在中国特别明显,低端的产业渐渐在往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国家大力推进产业升级,那些生产线上的劳动者将因此受到经济损失。

第三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资本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经济整体的增长率。这个观点是前年横空出世的一本“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提出的,这本书有跨时代的意义。克鲁格曼评价说这有可能是十年内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资本的回报率现在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民主的根基将受到威胁。资本的回报,也就是我们说的用钱赚钱,包括了企业的利润,股权的分红,银行利息,房子的租金等等,增长的速度要比经济整体增长的速度快。也就是说,如果你最值钱的是你本人或者是你的技能,那你就越来越不值钱。

之所以近百年没又出现大问题,是由于二战,大萧条,冷战等等原因不断在打破社会平衡,特别是资本家受到严重的冲击。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世界格局进入了稳定平衡的时期,并没有大规模的财富重新分配。如果世界继续这样和平下去,资本的力量会越来越大,大大超过劳动力。

如果经济增长是一块蛋糕,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五五分成的时候,社会不会分化,而如果资本的回报比人力的回报分的多,那有产者和无产者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简单点说,矿主的儿子不读书也不上班,就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赚的都比普通人多的多。钱如流水,流水不腐。而如果你还没有房子,光房子(资产)的涨价速度就抵消了你的收入增长。


这样的现状合理吗?

我觉得非常合理。

资本和技术获得越来越高的回报,是一种文明在进步的表现。古代的有钱人,赚了钱只能买点土地,然后土地只能产生农作物,资本的回报率很低。后来,资本家可以买新的机器,生产工业产品,资本的回报率大大增加了。如今,有钱的人可以投资高新科技,或者利用金融产品投资高回报的领域,这就为资本家带来了高额的回报,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

这不合理吗?难道只有人人都去搬砖才合理吗?显然,资本和技术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劳动人民很光荣,但是现在社会进步靠的恐怕已经不再是最广大的劳动者了。说的现实一些,建筑工人每天辛苦的工作,比硅谷的技术员辛苦多了,可是他们创造的价值可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但是这样不公平。不光是因为财富有代际效应,智能和受教育的水平现在也常常有代际效应。农村出生的大学生比例越来越小,私立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代际传递使得穷人的后代很难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逆袭越来越难了。

这不是鸡汤文,解决你个人的问题可以靠你个人的努力,但是一个社会问题,是需要有制度化的解决方案的。想要改善这种现状,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教育的开支,使更多的人受到好的教育,提供一个渠道让普通人上去分蛋糕。同时,财富阶层和政府要增加社会的福利投入,让劳动阶层更多的吃到增长的蛋糕(虽然这不一定是他们应得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费“性质的反哺,有钱人花一些钱来买个社会安定,欧洲许多国家是这样做的,中国每年巨大的维稳费用也有相同的本质。

至此,问题的答案已经清楚了。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确实高于普通人,未来这个趋势也不会变。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财富的分配体制。这样的趋势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是不一定是公平的,政府和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高薪人群工资涨幅是否比普通人更大,以及这是否合理,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聊聊这个情况。高薪人群工资涨幅真的更大吗?从一个普遍的观察和一些经济学研究来看,倾向性的答案是:是的,在高经济增长时期或者特定行业繁荣的时候,高薪人群的工资涨幅往往更显著。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会受到很.............
  • 回答
    行,咱这儿,一个农村出来的九零后,没啥高学历,家里也掏不出多少钱,现在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工资。转眼就快奔三了,总琢磨着,这么着下去,这辈子到底能过成啥样?其实,说实话,年轻的时候也迷茫过,也盯着手机里的那些“别人家”的日子,觉得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着了。但仔细想想,每个人的路不一样,咱的路,就得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现实中会遇到的困惑和不解。辛辛苦苦读了四年本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发现刚入职的工厂一线技术工人或熟练工人,其月薪甚至可能比自己初入社会的本科生薪资还要高。这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供需关系与市场价值的差异 “厂.............
  • 回答
    网上流传的“大家工资都特别高”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背后藏着不少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确实有一些职业,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里,薪资水平是普遍较高的。你想想,程序员、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运营专家,这些岗位往往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持续的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明明说飞行员工资很高,但怎么想自费去学飞行的,好像也不是那么多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不是光看个工资数字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学飞行”这事儿到底得花多少钱。你说飞行员工资高,那当然,那是人家辛苦飞了那么多年,技术过硬,责任重大换来的。但你想想,.............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身边也不乏见到这样的例子。工资不高但却能紧随潮流,用着最新款的iPhone或者其他动辄几千上万的电子产品,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很多层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钱够不够花”的问题。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家想到的原因,就是分期付款和各种消费信贷。现在科技.............
  • 回答
    听到有些老板说“靠高工资是留不住人的”,我首先会觉得这是一种有些片面,甚至有些狡辩的看法。当然,我承认,这句话里头也有一点点事实成分,但要说它就是真理,或者能完全解释人才流失的原因,那我觉得就太想当然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高工资,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绝对是基础和前提。 你不能.............
  • 回答
    “辞职追梦”这个话题,就像一道让人又爱又恨的魔咒。每次听到身边有人这么做,一部分人会热血沸腾,觉得“哇,好勇敢!我也想!”;另一部分人则会暗自摇头,觉得“作死啊,好好的日子不过,图啥呢?”那么,那些从高薪安稳的职位上转身,投身于未知但充满热爱的领域的人,他们真的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吗?这个问题,我得.............
  • 回答
    关于程序员工资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觉得程序员的收入一直都很高,好像这个职业自带“高薪”标签。但事实有没有这么简单,我想这需要好好捋一捋。过去的程序员: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回想一下,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算机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能接触到电脑、更别说会编程的人,那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答案能够完全解释清楚。人们买不起房子,通常是房子价格太高和工资太低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加剧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房子价格为何如此之高?房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土地的稀缺性与供应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那个感觉,就像是被钉在了高高的金山上,虽然闪闪发光,能换来旁人羡慕的目光,但指尖触碰到的只有冰冷的金属,心里却空落落的,像是被掏空了一块。更别提那工作像个无底洞,把你的白天黑夜、周末假期都填满了,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去想那些“人生意义”这种奢侈品了。问人生意义,这事.............
  • 回答
    工资不高,但花钱却像流水一样,这种行为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心思。这可不是简单一句“没钱还乱花”就能概括的,其中掺杂着很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因素。1. 短期满足感与逃避现实的“麻醉剂”很多人花钱大手大脚,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高的人,往往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焦虑或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花钱带来的即时愉悦.............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高薪996白领与低薪十二小时两班倒工人之间的待遇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教育背景挂钩,甚至是否暗示着某种“非人”对待。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工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算人”。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和.............
  • 回答
    确实,船舶行业给出的工资单看起来相当可观,甚至比很多陆上岗位都要诱人。按理说,如此丰厚的待遇应该吸引大批人才涌入,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少船员岗位长期处于招人难的状态。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就能解释的。这其中的门道,说起来就话长了。首先,得从船上的工作性质说起。你以为就是在甲板上吹吹海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明明很多人都说公务员工资不高,为什么周围很多公务员却过得相当滋润? 要想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滋润”的定义以及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真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滋润”的含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滋润”可能意味着: 生活稳定,无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很多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它带来的“可悲”之处在哪里。一、 为什么会出现“985/211毕业工资不如富二代零花钱”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零花钱”与“工资”的本质差异: .............
  • 回答
    理解你想要寻找一个能让辛勤付出获得更好回报的城市的心情。对于没有太多文化背景,但愿意吃苦、不怕累、不计较面子和尊严的人来说,有几个城市在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上可能会更具优势。在选择城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产业结构: 需要有大量需要体力劳动或基础技能的岗位,并且这些产业在当地有持续的.............
  • 回答
    中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发展蓝图需要精心绘制,以应对工资上涨、低端制造业外迁以及高端产业就业不足的多重挑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数学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适应过程。妥善应对这一矛盾,需要一系列深思熟虑、系统性的策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环环相扣。一、 拥抱“高附加值.............
  • 回答
    知乎上劝退的热门专业(如土木、机械、化学等)与人社局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高工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数据统计的维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个体差异、行业发展阶段、社会认知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数据统计的维度与局限性 平均值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