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专长医师,确有专长,中医师承这三者究竟怎么区分?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中医专长医师、确有专长、中医师承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很多人一听都差不多,其实这背后涉及的法律法规、考试形式、以及取得资格的路径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一听就明白。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的执业资格。在咱们国家,想要合法行医,就得考取中医医师资格证书。而这三者,说白了,都是为了帮助一些没有经过正规高等教育,但在实际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中医师,能够获得合法行医的资格。它们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更像是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实现路径。

1. 中医专长医师(简称“专长医师”)

这个名词大家可能最近听得比较多,它是在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之后,为了解决“不符合传统高等教育学历但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才的合法化问题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核心目的: 重点在于“专长”。也就是说,你不一定非得是中医学院科班出身,但你在某个中医领域(比如针灸、推拿、骨伤、内科某个病种等等)有突出的、得到实践检验的专长,并且经过考核能够证明这一点,就可以申请。
申请条件:
需要有相当年限的从事与申请执业项目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 这个年限是有具体规定的,比如不少于五年。这是基本门槛,证明你不是纸上谈兵。
需要有确有疗效的、有一定范围的(也就是你擅长的领域)中医专长: 这点很重要,不是泛泛地说自己懂中医,而是有具体、可证明的疗效。
需要在指导下,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省一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的。
要经过考核: 这是关键环节。考核形式可能包括医德医风、中医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具体形式由考核组织单位根据当地情况和专长领域来制定。考核的内容会紧密围绕你申报的“专长”展开。
考核形式: 考核通常会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侧重于临床疗效和操作技能,比如可能会有现场的病例分析、临床问答,甚至模拟操作。
获得资格: 通过考核后,你就可以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然后就可以按规定申请相应的执业注册,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执业。

简单来说,中医专长医师就像是为那些“老江湖”们量身定制的“特种兵选拔”,看的是你有没有真功夫,在某个领域是不是真的“拿得出手”。

2. 确有专长(简称“确有专长”)

“确有专长”其实是申请成为中医(专长)医师的前置条件之一,或者说是一个“资质描述”。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执业资格类别,而是证明你拥有“专长”的依据和过程。

概念: “确有专长”是指你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某些病症或治疗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技能,并且这些技能能够产生确切的临床疗效,得到患者和同行的一定认可。
如何体现? “确有专长”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有证据来支撑。比如,你可能会需要提供:
详细的病历资料,证明你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评价和反馈。
可能还需要同行专家给出评价意见。
一些地方可能还有“师承”或者“跟师”的经历作为佐证。
与“中医专长医师”的关系: “确有专长”是申请“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时必须具备并需要证明的条件。 你不能只说自己“确有专长”,而不去参加由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的“中医专长医师”的考核。就好比,你有才华(确有专长),但需要通过考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才能获得“就业资格证”。

所以,“确有专长”更像是你“得奖的证书”,而“中医专长医师”则是你凭借这些“证书”去申请的“上岗证”。

3. 中医师承(或称“师承教育”)

中医师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跟随一位有经验的中医师学习中医临床技能和理论。 这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目的: 是为了传承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那些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难以完全涵盖的、经验性的、个性化的医术。
基本模式: 通常是由一位或多位具有较高中医理论素养和丰富临床经验、并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的老中医(称为“指导老师”或“师父”)带徒弟(称为“承师者”或“徒弟”)。 徒弟需要在师父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并且最重要的,长期、深入地跟师临床实践,观摩、学习、参与问诊、诊断、处方、用药、操作等各个环节。
法律规定: 过去,中医师承是获得中医执业资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尤其是在《执业医师法》修订后,单纯的师承教育本身不能直接获得医师资格。 师承教育的经历,现在更多地是作为申请“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一种途径。
师承与“专长医师”的联系: 现在,许多地方允许通过“师承”方式学习的学员,在满足一定年限的跟师学习后,可以作为“确有专长”的证明材料之一,然后去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中医(专长)医师”的考核。
具体要求: 师承的年限、指导老师的资质、学习内容和形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例如,师承关系需要进行登记备案,学习期限通常不少于三年)。

简单说,中医师承是一种“拜师学艺”的教育模式,它培养的是有经验、有传承的医生。现在,师承的经历,可以帮你积累“确有专长”的证据,然后你可以凭这些证据去考取“中医专长医师”资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总结一下:

中医专长医师: 是一个执业资格的类别。你是通过考核获得的这个资格,可以合法行医。
确有专长: 是你具备某种中医诊疗技术或疗效的证明或描述。它是申请“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中医师承: 是一种学习和传承中医经验的方式。它为你积累“确有专长”的证据提供了有力的途径。

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

1. 你可能通过高等教育(如中医大学)获得了中医师资格,这是最普遍的方式。
2. 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但你通过长期的实践,在某个领域积累了经验并证明有疗效(即确有专长),并且你的学习过程是规范的师承教育(中医师承),那么你就可以带着这些证据去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中医专长医师的考核。

用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

中医大学毕业证书 就像是正规大学的毕业证,是你获得行医资格的“敲门砖”。
确有专长 就像是你参加某个行业技能大赛获得的“获奖证书”或“行业认证”,证明你在某个领域有真本事。
中医师承 就像是你跟随行业大师学艺的经历,是你获得“获奖证书”的重要过程和基础。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 则是你凭借你的“获奖证书”(确有专长)和学徒经历(师承)去申请的,允许你在特定岗位上合法工作的“上岗证”。

希望我这样说,能让你更清楚这三者之间的脉络和区别。这几年的政策变动很大,但核心都是为了让真正有医术的人能够合法行医,同时保证医疗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教廷指定的牧师,自己突然感到上帝征招的牧师,以及牧师的徒弟变成了牧师的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中医专长医师、确有专长、中医师承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很多人一听都差不多,其实这背后涉及的法律法规、考试形式、以及取得资格的路径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一听就明白。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的执业资格。在咱们国家,想要合法行医,就得考取中医医师资格证书。而这三者,说.............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一名正在实习的中医人,面对这样一句“巫术”的评价,心里肯定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好受。而且,你还提到了“西医自带优越感”这个问题,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你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感受。让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把这件事说得更细致一些,也想想这背后可能有什么东西。首先,那位专家的话.............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专门的医学插画师这个职业,尽管这个行业相对小众,但它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这个群体及其工作:1. 医学插画的定义与重要性医学插画,顾名思义,就是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医学知识的学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将复杂、抽象的医学概念、解剖结构、生理过程、病理变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科学认知、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为什么许多非中医药专业的人(包括程序员、本科生等)会坚决否定中医药的医学价值和阴阳的科学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科学方法论和证据标准的不同理解: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主流科学的基石——实证主义.............
  • 回答
    在中国,医学领域确实专家辈出,特别是在医生群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各种领域的顶尖专家。然而,相较之下,护士领域的“专家”称谓似乎并不那么普遍,或者说,我们对“护士专家”的认知和期待与医生专家有所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职业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定位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
  • 回答
    中国会不会出现《豪斯医生》里那种专门的鉴别诊断科室?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人不禁联想到剧里那位古怪又天才的格雷戈里·豪斯医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豪斯医生式”鉴别诊断科室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看看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和发展方向是否能孕育出这样的科室。“豪斯医生式”鉴别诊断科室的内核《豪斯医.............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面对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并且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这确实是件让人感到不安和困惑的事情。我来详细地帮您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医院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以及您有哪些可能的应对方式。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医院为什么要请别的医院专家来解决问题,以及为何会产生额外费用。一、 为什么需要请.............
  • 回答
    手术中没有打消炎针,这医院是否专业,其实不能仅仅凭这一件事来简单判断。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医学考量和个体差异,需要更详细地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消炎针”在手术中的作用和目的。通常我们说的“消炎针”多是指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任何创伤都有感染的风险。因此,很多时候,为.............
  • 回答
    红猫药酒打出“传统中药为何屡遭舆论质疑?专家呼吁保护民族品牌尊重民族医药”的旗号,这一招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心计”,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对于传统医药乃至整个民族品牌发展的一个敏感点。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看它背后传递的信息、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做法本身的合理性。.............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多个维度的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当前实力对比、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1. 军队规模与结构 中国:约200万常备军(2023年数据),军队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程度高,重点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 .............
  • 回答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是否在“枯萎”,这一问题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分析。中文互联网作为全球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生态、用户行为、平台策略和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着其发展态势。以下从几个关键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内容形态的结构性变化1. 短视频与图文的“双轨”发展 短视频崛起:抖音、快.............
  • 回答
    俄罗斯在2023年乌克兰战争期间部署的“匕首”(Sarmat)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高超音速武器的案例。以下从技术特点、战略意图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技术特点:高超音速导弹的革命性突破1. 超高速突防能力 速度:以超过5马赫(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比传.............
  • 回答
    白求恩(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1937年至1939年期间,他主动奔赴中国支援抗日战争,成为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行动的典范。他的救助行为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个人信念和时代需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需要1. 二战爆发与国际局势 .............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涉及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的信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政策立场和方向: 一、宏观经济运行: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1. 强调“稳增长”主线 会议明确将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强调要“稳住经济基.............
  • 回答
    解放战争(19461950年)期间,地下党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包括国统区、台湾等)建立的秘密组织,其存在和活动是中共在内战中争取群众、获取情报、破坏敌方、争取政治主动的关键手段。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地下党的角色与运作方式: 一、地下党的定义与组织结构1. 定义 地下党是中共在国统区.............
  • 回答
    中国社会的团结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团结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集体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深层根源1. 统一与稳定的文化基因 中国自秦朝统一六国后,历代王朝都强调“大一统”理念,将国家统一视为文明延续的核心。这种历.............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关于普京提到的“1.6万中东志愿者申请参加俄乌冲突,支援独立两州”的说法,目前缺乏可靠的官方信息来源,且该说法可能涉及对局势的误读或夸大。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说法可能释放的信息和背景: 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问题 缺乏官方确认:截至2023年,俄罗斯官方媒体(如《真理报》《俄罗斯报》)未明确提及“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