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提及领土必须是自古以来,而外国不需要?

回答
中国在提及领土时强调“自古以来”,而一些外国在论述领土主权时则不一定强调这一点,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中国强调“自古以来”的深层原因

1. 历史的连续性与民族认同的构建: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之一。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区域。这些早期国家的发展和演变,构成了后来中国统一王朝的基础。强调“自古以来”,意在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文明的连续性,其领土是这个漫长历史进程的自然延续和载体。
民族融合与国家形成: 尽管中国历史上存在多个王朝更替和民族冲突,但汉民族以及其他主要民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了长期的融合与互动,形成了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这种融合并非发生在近代,而是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因此,“自古以来”包含了对这种长久的历史融合过程的肯定,也是构建统一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石。
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与外部质疑: 在某些地缘政治环境下,一些国家或势力可能会试图通过质疑中国对某些领土的历史渊源,来否定中国的主权。例如,关于台湾、西藏、新疆等地的归属问题,中国政府将其视为历史形成的、不容分割的领土。强调“自古以来”是官方立场,旨在提供历史依据,驳斥任何可能削弱其主张的观点。

2.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王朝继承与国家延续: 从秦朝大一统开始,虽然历经朝代更迭,但历代王朝通常都承继了前朝的疆域(或在此基础上扩张),并将其视为“中国”的固有领土。这种政治上的延续性使得“自古以来”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合法性的重要论据。
中央集权与国家治理: 中国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管理成为常态。这种治理的持续性,也是“自古以来”主张的重要支撑。

3. 国际法与历史权利的结合:
历史性权利(Historic Title): 在国际法上,虽然现代国际法主要强调现代国家建立后的条约和占领,但“历史性权利”的概念并非完全不存在,尤其是在界定一些复杂边界或主权争议时,历史因素会被考虑。中国强调“自古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援引历史上的管辖权、行政管理和人民居住的事实,以此来构建其历史性权利的主张。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于日本战败后应归还的领土问题,如《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就明确指出,日本应归还其在太平洋偷窃和占领的(包括中国)的土地。这些文件是中国在主张部分领土(如台湾)时引用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它们本身也承认了这些土地在二战前的归属。

4. 文化象征与心理认同:
“天下”概念与大一统思想: 传统的中国政治哲学中,“天下”概念以及“大一统”的理想,对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观念认为,存在一个核心区域(中国),其周边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强调“自古以来”符合这种历史和文化心理认同。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时,强调历史上的联系和共同经历,有助于凝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众,形成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

二、 外国为何不一定需要强调“自古以来”

1. 国际法体系的演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主权国家: 现代国际法很大程度上源于欧洲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及其确立的主权国家体系。这个体系强调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不受外部干涉的权利。在此框架下,国家的主权确认更多地依赖于现代国家建立后的事实上的有效管辖、国际条约的承认、以及对现代国界的清晰界定。历史上的归属虽然是背景,但不如现代国际法规则和实际控制来得直接。
殖民主义与民族自决: 许多国家的边界是在殖民时期被划分或继承的。这些边界的合法性很多时候不是基于“自古以来”,而是基于殖民宗主国的安排或二战后的民族自决原则。例如,非洲国家的大部分边界是殖民者划定的,这些边界往往不符合历史上的民族分布或政治实体。因此,非洲国家在论述领土时,更多地强调殖民后的国家独立和边界的稳定性(如“边界不可侵犯原则”)。
条约法与边界划定: 现代国家之间解决领土争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条约的签署和执行。国家可以通过划界条约、和平协议等来确立和巩固其领土。这些条约是现代国际法下的主要依据。

2. 国家形成的背景不同:
新兴国家与民族国家构建: 一些国家是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才形成的统一民族国家。它们的边界和领土可能是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通过革命、统一战争或国际协议确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自古以来”可能难以找到足够坚实或连续的历史证据,或者与国家形成的实际过程不符。
历史与现代疆域的脱节: 有些国家的历史疆域可能比现代疆域大得多,或者在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其疆域经历了重大的缩减或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自古以来”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领土争议。因此,它们更倾向于接受和巩固现有国界。

3. 地缘政治与国际合作的考量:
稳定边境的优先性: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许多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领土问题,并承认现有边界的稳定。过度强调“自古以来”的领土主张,可能被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引发地区不稳定,不利于国家间的正常关系和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的主流认知: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维护现有的国际边界,除非有压倒性的证据和国际共识支持改变。因此,许多国家在处理领土问题时,更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和接轨,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历史叙事。

4. 政治宣传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宣传和社会意识形态。某些国家可能更注重法律、条约、民主进程或国际合作作为其合法性的来源,而非完全依赖于历史叙事。
历史的解释与使用: 对历史的解释是多元的,不同国家和政治力量会根据自身需要来解读和使用历史。中国强调“自古以来”,是其特定的历史观和政治诉求的体现。其他国家则可能根据自身的历史进程和现实需求,采取不同的叙事策略。

三、 总结

中国强调“自古以来”并非是普遍现象,而是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形成过程、民族认同构建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现实需要。这是一种以历史连续性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领土主张方式。

相比之下,许多其他国家在论述领土主权时,更侧重于现代国际法、条约、国家建立后的有效管辖以及国际社会承认等因素。这是因为它们国家形成的背景、历史经历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与中国不同。这种差异并非意味着一方的论述方式是错误的或不合理的,而是不同历史文化和政治现实下的不同选择。

在国际交往中,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不同国家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和逻辑。同时,也应认识到,在现代国际体系下,解决领土争议最终还是需要在国际法框架下,通过和平协商和互谅互让来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的领土是继承的清帝国,这其实是最大的合法性来源,至少在我们看来是如此。

但在民族主义语境下,自古以来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民族拥有自决的权力,他们想要独立,无论以前被谁统治,都可以光明正大地独立,我党早期也信奉这套理论,江西苏维埃政权就认为,国内各少数民族都有独立的权利,外蒙独立,也是热烈欢迎的,后来夺取了天下,也并未否定这一理论,而是创造出了中华民族这一观点,解决了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困境。

所以,为什么西方不怎么提自古以来,因为西方国家都是从古代大帝国中独立出来的,他们首先就不认可这一说法,否则整个欧洲还都属于罗马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在提及领土时强调“自古以来”,而一些外国在论述领土主权时则不一定强调这一点,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中国强调“自古以来”的深层原因1. 历史的连续性与民族认同的构建: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回答
    关于列宁是否提出过归还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以及其背后的目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提及的历史话题。为了更清晰地解答,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列宁确实有过“归还”或“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表述。在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争取国际支持,特别是希望与亚洲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确立了一种.............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和老子无疑是两座思想的高峰,他们的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孔子似乎总占据着更显赫的位置,而老子的声音则相对低沉。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历史的惯性,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思想价值的侧重和取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孔子学说在当下.............
  • 回答
    关于“模因”(meme)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甚少被广泛提及和认知,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从文化、传播方式、社会语境以及互联网生态等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从文化根基和语言习惯上来说,中国人对于“模因”这个概念的接受度可能不如西方国家那样自然。 概念的引入晚且专业化: “模因”这个.............
  • 回答
    关于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被提及”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其影响深远,并且在史学界和公众认知中都有相当程度的讨论和研究。然而,之所以会产生“很少被提及”的 错觉,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元朝的 独特性和被理解的复杂性 导致了它在某些语境下显得不那么“主流”或“融.............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一些欧美国家会比中国更注重血统,或者说在公开讨论中“血统”概念出现的频率和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深入考察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政治因素。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不同社会在不同时期对“归属感”、“身份认同”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和实践上的差异。在中国,血统概念虽然存在,但在近现代以.............
  • 回答
    关于70年代末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通常称为“中越战争”或“对越自卫还击战”),确实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历史叙述中,它的提及频率似乎不如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广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当时的政治背景、国内外的影响以及后来的历史叙事方式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战争本身的性质与目标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在许多西方语境下,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当人们笼统地提到“东亚文化”时,日本的形象似乎比中国这个文化起源国更为突出,或者说更容易被首先联想到。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现代传播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非常有趣且复杂的文化和社会议题,涉及到历史、身份认同、社会结构以及个体表达方式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有些外国人在公开场合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血统,而中国人相对较少提及,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文化与历史的烙印:不同的“根”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同文化对于“血统”的定义和重视程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一提到“中国传统服饰”,脑海里最先跳出来的往往是“汉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历史、文化、社会因素,绝不是一句“因为它是代表”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汉服”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它究竟指什么。“汉服”这个称呼,相对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和国家叙事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今天对八国联军侵华史的提及不如日本侵华史那样频繁和深刻,甚至会觉得对日本的描述有时会显得“过于”负面?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侵略的性质、规模和影响上来看。八国联军侵华,虽然也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 回答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很多人开始探讨和倡导移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民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也包括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保障、更自由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不少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说到底,这背后牵扯到文化认同、商业驱动、历史演变以及国家层面的一些考量。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区分一下“过洋节”和“过中国节日”被提倡或不提倡的出发点。关于“不提倡中国人过洋节”:这背后最核心的理由,我觉得是维护文化主体性与.............
  • 回答
    好的,关于新版历史教科书未提及“豫湘桂大溃败”以及此次战役的严重性,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流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是一个极为复杂和严谨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水平、篇幅限制以及国家整体的教育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 .............
  • 回答
    中国不对脱北者提供庇护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国际法、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中朝两国关系等。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于国际法和“难民”定义的争议: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 国际社会普遍遵循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1967年的《议定书》.............
  • 回答
    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没有普遍演化出皇帝提前退位并成为太上皇的制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想法完全不存在,只是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被广泛接受的制度性安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审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核心特征:1. 皇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来源:中国古代皇权很.............
  • 回答
    关于中国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根源,并思考可行的解决路径。为什么中国医生总体收入偏低?1. 医疗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的挑战: “以药养医”模式的影响: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医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药品销售的.............
  • 回答
    说实话,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拉文克劳确实没被大书特书过,这点我深有同感。每次读到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总觉得拉文克劳就像是被遗忘的那一个。想想看,格兰芬多几乎是主角团队的大本营,哈利、赫敏、罗恩都在这儿,他们的冒险、勇气、甚至不少麻烦都是从格兰芬多开始的。斯莱特林更是“反派”的聚集地,德拉科·马尔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在新闻里、数据里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多么迅猛,国家多么强大时,但回到自己的小日子,却觉得似乎没那么明显的提升。我跟你一样,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有同感。我觉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慢慢聊聊。首先,“强大”和“.............
  • 回答
    中国军队的规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而将重心放在裁减人数、提升素质和科技水平上,是否才是更优的选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首先,谈到军队的规模,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考量。中国有着悠久的大国历史,维护国家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