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对脱北者提供庇护?

回答
中国不对脱北者提供庇护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国际法、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中朝两国关系等。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 基于国际法和“难民”定义的争议: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 国际社会普遍遵循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1967年的《议定书》。根据这些文件,难民是指“因担心在本国受到迫害,而无法或不愿受到其保护的人”,且这种迫害必须是基于种族、宗教、国籍、特定社会团体的成员身份或政治见解。
脱北者的法律地位模糊: 中国政府一直将逃亡到中国的朝鲜人定义为“非法越境者”(illegal border crossers),而非国际法意义上的“难民”。他们认为这些人并非因为政治迫害而逃亡,而是出于经济原因或寻找更好的生活。
中国未批准《难民公约》: 中国是《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签署国,但并未批准该公约及其议定书。这意味着中国在法律上没有义务按照该公约的定义来对待和保护逃亡者。
对“迫害”定义的解读差异: 即使是国际社会,对于脱北者是否构成“政治迫害”也存在不同解读。中国政府认为,朝鲜国内的社会制度并未对逃亡者构成普遍性的政治迫害,因此他们不符合难民的定义。

二、 地缘政治和中朝关系的影响:

维护朝鲜政权的稳定: 中国将朝鲜视为其战略缓冲地带和地缘政治盟友。中国担心如果大规模接收脱北者,可能会动摇朝鲜政权的稳定,甚至导致朝鲜半岛出现混乱局面,这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避免引发朝方不满: 中国不愿采取任何可能被朝鲜视为敌对或干涉其内政的行为。如果中国公开提供政治庇护,将极大地激怒朝鲜政府,损害两国关系。
边境管理的主权考量: 中国认为边境管理是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对脱北者的大规模接收或公开庇护,可能被视为一种越权行为,或者会给中国带来不必要的边境管理负担。
国际社会压力与中国应对: 尽管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中国善待脱北者,并给予他们庇护,但中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和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之间做出了选择。中国认为,一旦大规模接纳,可能会引来更多脱北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并可能被视为挑战朝鲜政权。

三、 国家利益和实际考量:

社会和经济负担: 大规模接收脱北者将给中国的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就业以及边境地区的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中国需要考虑如何安置、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安全: 中国政府也担忧,如果对脱北者不加限制地开放,可能会混入一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人员。
“遣返”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府坚持认为,根据其国内法以及与朝鲜的边境管理协议,这些非法越境者应该被遣返。他们认为,将这些人视为非法移民并遣返是符合其国家法律和管理原则的。
区别对待: 尽管如此,中国在实际操作中并非完全一成不变。对于一些明确遭受严重政治迫害、且有国际组织或国家担保的脱北者,中国有时会采取默许其前往第三国的做法,但这并非公开的庇护政策。例如,通过某些非官方渠道帮助他们离开中国前往韩国或其他国家。

四、 具体操作和中国政府的立场:

遣返政策: 中国官方明确表示,对于非法越境者,其首要政策是将其遣返回朝鲜。然而,这种遣返行动常常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因为一旦被遣返,脱北者可能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生命危险。
“人道主义”的考量: 中国政府也声称在处理脱北者问题时会考虑人道主义原则,不会将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置于危险境地。但具体执行情况存在争议。
媒体和信息控制: 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国内关于脱北者问题的报道,以防止其在国内引发大规模的同情和支持,从而给政府施加压力。

总结来说,中国不对脱北者提供公开庇护,是基于其对国际法定义的解读、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尤其是与朝鲜的战略关系和边境稳定)、以及避免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尽管面临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人道主义关切,中国政府仍然坚持其现行的边境管理和遣返政策,将脱北者视为非法越境者,而非需要提供政治庇护的难民。这种政策的背后,是地缘政治的现实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俄国都与朝鲜签订了引渡协议,对「非法入境人员」是直接遣返的。

从1995年起,俄国与中国会把抓捕的朝鲜偷渡者送交给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俄中两国均不承认这些偷渡者是难民。

这也是出于外交考虑,平壤方面将这些偷渡者视为「极其恶劣的民族叛徒」。

对莫斯科与北京来说,犯不着为了这些偷渡者得罪平壤,显然是得不偿失。

所以这些偷渡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途径中国偷渡到蒙古或东南亚,然后投奔韩国的领事馆。

蒙古与东南亚诸国并未和朝鲜签署协议,对这些偷渡者采取「自由选择」,由他们本人决定被遣返到朝鲜还是韩国。

虽然同为共产国家,但越南与朝鲜的关系并不好,他们也会为朝鲜偷渡者提供各种方便,允许韩国机构来收纳他们。

除了常规的通过陆地偷渡走第三国的方式之外,也有一些风险系数更大的:

有些人会选择直接穿过军事分界线。

当然死亡率较高,每年边境都会增加新尸体,大多是不可能活着到韩国的。

也有搞到船只偷渡日本的,不过也会面临朝鲜海军的巡逻艇,死亡率不低。

既然选择背叛祖国,自然就生死由命了。

随着2012年起朝鲜加强边境封锁,偷渡者数量也急剧下降,并且伴随着俄国与中国的严格抓捕,基本肃清了逃亡现象。

早年常有朝鲜偷渡者试图闯入韩国、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驻中领事馆。

近年来管控提升,基本杜绝了冲馆。


另外,提问用词是有问题的,「越北者」一般是指从韩国逃亡到朝鲜的人。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

为什么人均生存资源非常紧张的中国,要成为一个大量接纳非法移民和政治避难群体的国家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不对脱北者提供庇护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国际法、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中朝两国关系等。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于国际法和“难民”定义的争议: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 国际社会普遍遵循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1967年的《议定书》.............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对孔子的崇敬,其根源之深,脉络之广,与西方宗教改革那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变革,在性质和动因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宗教改革,是对教义、教会结构、权力运作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质疑与重塑,其核心是信仰的本质和个人与神直接对话的权利。而中国对孔子的“崇拜”,与其说是宗教式的崇拜,不如说是文化与政治.............
  • 回答
    美国不直接对中国发动热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战略考量,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震慑作用(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这是最核心也最根本的原因。 核门槛极高: 中国和美国.............
  • 回答
    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与中国为何迟迟不愿经营阿富汗:一个详细的分析阿富汗,这个地处亚洲腹地、连接中亚、南亚和中东的国度,自古以来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关注。对于中国而言,阿富汗的战略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阿富汗的“经营”却显得格外谨慎和迟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 回答
    美国对中国“不友好”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国内政治以及双方的战略认知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因素:从合作到竞争与对抗 冷战时期的对抗: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直接表现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议题。关于部分非洲黑人对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感到不满的现象,背后牵涉到历史、现实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不同期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非AI写作痕迹”的表象,深入到具体的情感和逻辑中去。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历史层面。非洲国家在独立过程中,普遍经历过殖民统治的伤痛。当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好奇中国为什么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大力推广核电。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核聚变的信心。中国发展核电的现状与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其实已经在大力发展核电了。目前,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也是核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从2005年开始,.............
  • 回答
    要说瑞典对中国“不友好”,这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和笼统。两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夹杂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也伴随着一些摩擦和分歧。如果非要找出一些让人们觉得瑞典对中国“不友好”的表象或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1. 人权和价值观的坚持:这是瑞典在公开场合和国际事务中经常强调的一点。瑞.............
  • 回答
    中国人和欧美人对玉石的兴趣差异如此显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中国:玉的千年情结与深厚文化根基1. 历史的沉淀与起源: 史前时代即已开始使用: 中国对玉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发现了精美.............
  • 回答
    “中国人对个人的形象不看重”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把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简化成了一个标签,挺容易让人产生刻板印象。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化和社会原因,不是简单一句“不在乎”就能解释得了的。首先,要不要“看重”个人形象,这本身就是个挺大的命题。什么叫“形象”?在某些文化里,这可能意味.............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从小到大,学校里老师没少讲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什么的,听着是挺自豪的。可真要说现在很多人对自个儿文化有多“在意”,那就得打个问号了。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信息爆炸,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外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科技,哪一样不来势汹汹?而且,很.............
  • 回答
    最近“精酿啤酒”这个词儿是越来越响,从城市里的特色小酒吧到啤酒节,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要说它在中国普及到啥程度,那可就得打个问号了。感觉好多人还是对它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抵触。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历史和文化。中国酿酒的历史悠久.............
  • 回答
    “为什么中国的部分神仙不像西方的吸血鬼一样对永生感到乏味呢?”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不同文化中对“永生”和“存在”的深层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塑造了各自的神话体系。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永生”概念的差异: 西方吸血鬼的永生: 物质的局限性与重复: 吸血.............
  • 回答
    中国生育率低、老龄化的问题,绝非“突然发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这两年“计划生育不对”的声音才甚嚣尘上,这背后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一个缓慢但必然的进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社.............
  • 回答
    中国对于游戏的监管力度之大,确实常常被外界形容为“严格”甚至“矫枉过正”。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考量,更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掰开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互联网兴起之初,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伴随着.............
  • 回答
    中国和美国在军事保密上的差异,并非简单的“高”或“低”的二元划分,而是两国在国家战略、科技发展路径、信息公开文化以及安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表面数字,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的是,没有哪国军队会完全不进行军备保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其核心军事技术、作战计划.............
  • 回答
    在中国,工会扮演着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这使得人们对它的普遍认知和感受似乎没有那么强烈,甚至有些淡薄。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制度、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得从历史和制度层面来说。新中国成立后,工会的确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代表,承担着组织工人、维护工人权益、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职责。.............
  • 回答
    关于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以及俄罗斯为何不阻扰中国在中亚的经营,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分析,希望能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谁对中亚影响更大?这是一个动态且多维的问题,很难简单地用“谁更大”来概括,因为两者影响力侧重的方面和方式不同,而且这种平衡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俄罗.............
  • 回答
    安倍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对韩国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对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妥协却显得尤为谨慎,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以及对国家形象的考量。并非安倍政府“不愿意”对中国做出任何妥协,而是其“底线”和“考量”与对待韩国时有所不同。一、 对待韩国“慰安妇”问题的让步:战略考量与国内政治的交织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观察和潜在的差异。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日本全职太太的“恩宠”:背后有哪些逻辑?你观察到的“日本婚后成为全职太太,丈夫会对她很好”,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支撑:1. 经济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