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为什么中国迟迟不愿意经营阿富汗?

回答
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与中国为何迟迟不愿经营阿富汗:一个详细的分析

阿富汗,这个地处亚洲腹地、连接中亚、南亚和中东的国度,自古以来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关注。对于中国而言,阿富汗的战略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阿富汗的“经营”却显得格外谨慎和迟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

1. 地缘政治与区域稳定:
稳定中国西部边疆的基石: 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与阿富汗接壤。阿富汗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新疆的安全和稳定。一个动荡不安、充满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阿富汗,容易向新疆渗透,给中国的反恐形势带来严峻挑战。反之,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阿富汗,能够有效阻隔这些威胁,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 阿富汗被视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关键陆路通道。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其中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如果能够延伸到阿富汗并与中亚联系起来,将极大地提升其战略地位,形成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陆海联运网络。这将为中国提供新的贸易路线和能源通道,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并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地区影响力辐射的触角: 通过在阿富汗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区域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参与者。这有助于中国在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互动中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

2. 经济与资源潜力:
潜在的矿产资源: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锂、黄金、稀土等,其中锂的储量尤其被认为潜力巨大。这些矿产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新兴产业至关重要,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制造。中国企业渴望进入阿富汗市场,开发这些资源。
潜在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尽管目前阿富汗经济基础薄弱,但随着重建和发展的推进,其作为消费市场和投资目的地的潜力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通信等领域寻找商机。

3. 安全与反恐:
遏制恐怖主义的“外溢效应”: 阿富汗曾是“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温床,并且与“东伊运”(ETIM)等被中国视为恐怖组织的团体有关联。中国担心这些组织在阿富汗获得喘息和发展的机会,进而对中国构成威胁。因此,在阿富汗采取一定的反恐合作和情报共享,符合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维吾尔族问题的潜在联动: 尽管中国官方不愿将阿富汗问题与新疆问题直接挂钩,但一些分析认为,阿富汗的民族构成和潜在的泛突厥主义思潮,可能会对新疆的稳定产生间接影响。中国需要警惕任何可能加剧地区民族主义情绪的因素。

为什么中国迟迟不愿意“经营”阿富汗?

尽管阿富汗对中国具有多重战略价值,但中国在“经营”阿富汗的问题上一直显得谨慎和迟缓,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1. 安全风险的极端不确定性:
内战与政局不稳: 阿富汗长期以来处于内战状态,塔利班虽然掌权,但其合法性、治理能力、以及国内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政局的不稳定性意味着中国在阿富汗的投资和人员安全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塔利班政府能否真正掌控全国,能否有效打击各类武装力量,都是未知数。
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 尽管塔利班宣称致力于反恐,但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等极端组织依然活跃,并且与塔利班存在敌对关系。这些组织不仅威胁塔利班政权,也可能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公民和机构发动袭击。中国企业和人员一旦进入阿富汗,将成为潜在的目标。
地区冲突的传导: 阿富汗周边国家如巴基斯坦、伊朗等也面临着内部安全挑战和地区冲突。阿富汗的不稳定可能通过边境线传导,进一步加剧地区的不安宁。

2. 经济回报的低迷与高投入:
基础设施薄弱且破坏严重: 阿富汗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且在长期的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重建和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和长期的投入,而短期内难以看到可观的经济回报。
投资环境恶劣: 法治不健全、腐败现象普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高度不确定的政治和安全环境,都使得阿富汗成为一个极具风险的投资目的地。中国企业对此感到担忧。
资源开发的难度与成本: 尽管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地理环境的险峻、基础设施的缺乏、技术和人才的不足,以及与当地部落势力打交道的复杂性。这些都将大大提高开发成本和风险。

3. 政治与外交的敏感性:
塔利班政权的性质与国际认可: 塔利班政权尚未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承认和深度介入一个未被广泛认可的政权时,需要考虑其国际声誉和外交政策的连贯性。过早或过度的“经营”,可能会被解读为支持一个被西方国家视为非法或存疑的政权,从而引发外交上的麻烦。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平衡: 中国需要平衡与阿富汗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印度的竞争关系。印度在阿富汗拥有重要影响力,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支持阿富汗的民主化进程。中国在阿富汗的任何重大举动,都可能被印度视为对其战略利益的挑战,从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西方国家的压力与制裁: 如果中国深度介入阿富汗,特别是大规模投资或与塔利班政权建立紧密联系,可能会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压力和可能的制裁。中国一直努力避免与西方国家发生直接冲突,因此在处理阿富汗问题上保持谨慎。

4. 自身的发展优先事项:
国内经济发展的挑战: 中国自身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国内挑战,如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科技创新压力等。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过度投入到一个回报不确定且风险极高的地区,可能并非最优选择。
“一带一路”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宏大,但也需要精打细算。中国在选择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时,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阿富汗项目的高风险性,可能会被置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风险管理清单上。

5. 缺乏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治理模式:
塔利班的治理模式不确定: 尽管塔利班宣称会改变,但其过去的统治模式和现在的政策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对妇女权益的限制、对法律体系的理解等,这些都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国际法治理念存在差异。中国更倾向于在有稳定、可预测的法律和商业环境的国家进行投资。
缺乏与中国有共同语言的政治力量: 在阿富汗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像中国过去在某些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那种具有相似发展理念和政治模式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中国的策略:审慎观察与有限参与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在阿富汗的策略是采取一种审慎观察、有限参与的模式。

有限参与体现在:
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如疫苗、食品等,以展示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维持与阿富汗人民的良好关系。
经济联系的初步探索: 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阿富汗进行一些小型投资,如矿产勘探的初步接触,但规模和范围都非常有限。
安全合作的有限范围: 中国与塔利班就反恐信息共享和边境安全问题进行了一些沟通,但未涉及军事援助或深度安全合作。
外交接触: 中国保持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外交接触,并呼吁国际社会向阿富汗提供援助,但尚未正式承认其政权。

审慎观察体现在:
密切关注局势发展: 中国持续关注阿富汗的政治稳定、安全局势、经济状况以及塔利班政权的治理能力和政策走向。
评估风险与回报: 在做出任何重大投资或介入决定之前,中国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并权衡潜在的经济和战略回报。
等待更成熟的时机: 中国可能会等待阿富汗局势出现更明确的走向,或者塔利班政府展现出更稳定的治理能力和更开放的投资环境时,才会考虑加大参与力度。

结论:

阿富汗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它关乎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地区互联互通以及中国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然而,阿富汗极高的安全风险、不确定的经济前景、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国际社会的敏感性,使得中国在“经营”阿富汗的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和迟缓。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务实且低风险的策略,即在确保自身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有限的参与,同时密切观察局势发展,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急于求成或过度冒险,都可能给中国带来不可承受的损失。因此,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迟迟不愿经营”,更多的是一种战略上的审慎和对风险的理性规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中国来说阿富汗的地缘价值真不大,因为中国自身就可以连接中亚和南亚。

对中国来说阿富汗最美的是人,这是一群悍不畏死且有探险精神的人,只要你能带他们打到草谷他们就认你当大哥,向南可以兴都库什,向西可以润欧洲,只要给他们指明方向然后帮忙修个路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阿富汗的战略价值天下皆知,要不然也不至于从英饿争霸一直干到2021。

问题是,你看见个大金库,觉得走进去下辈子不愁了。结果英国冲进去,半死不活出来了;苏联冲进去,撤出来没两年撒手人寰;蓝星最强美利坚干进去,撑了20年,身强体壮的人熬出一身病,你真觉得这财那么好发吗?

美国撤军的时候,我们说的话既是给他美国听的,也是给自己听的。军事干预+扶植傀儡这套在阿富汗根本没前途。你现在让中国经营,搞不好就成为又一个美国或者苏联,把多年的家底全搭进去,结果鸡飞蛋打。

所以不是说不经营阿富汗,而是要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去经营。但是这套模式是否已经摸索出来,已经打磨成熟了,犹未可知。

user avatar

怎么经营呢?阿富汗一个省的罂粟种植面积就相当于新疆一个市的棉花种植面积。

user avatar

我个人微信公号“史客郎”前段时间发过一篇这方面的文章,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近段时间,塔利班发言人不断向中国示好,昨天又说了,说阿富汗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之前又说过,中国阿富汗伟大的邻国,可以在阿富汗的重建以及阿富汗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发挥建设性和积极的作用。

对这番话,有人说,这是塔利班在说:打钱!

有人说,阿富汗怎么样,关我们什么事?

还有人说,阿富汗这个国家太穷,又连年旱灾,饥荒就在眼前,我们千万不要碰,否则就得花钱。这事怎么来看呢?

感觉网上很多的议论,其实一是偏掉了,二是有点瞧不起阿富汗人或者塔利班了。

可别忘了,我之前也说过,过去几个月,美国人一直用钱在引诱他们,想要让他们和刚逃跑的那个加尼总统,组成哪怕名义的上联合政府。但他们就是不同意,宁可冒着国家外汇储备被美国冻结,外援断绝的风险,冲进了喀布尔,推翻了美国人支持的前政权。

如果想钱的话,找美国人,岂不是更好?

总的来说,塔利班发言人这番话,是在向中国表示友好,表达希望合作的意愿,但不是“我,塔利班,打钱!”的意思。

现实状况是:随着美国撤走,未来该和阿富汗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现在就得考虑起来。尤其像阿富汗这种战略位置如此重要的国家。可以这么说,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关系到中国的国运。先来上一张图,看看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这张图我传上过,大家可以看到:阿富汗是连通西亚、中亚、南亚和东亚的枢纽。

我之前说过,身处这种位置的国家,命运是非黑即白的,要么大家抢着揍它,要么大家抢着送钱给它。不是说免费援助的那种,哪怕你修条油气管道,修条铁路或者建个公路,人家光收过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对比一下类似地理条件的两个国家,就清楚了:埃及光收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都能每年收到60多亿美元;新加坡更不用说了,人均GDP早就突破6万美元了。

现在国际小麦价格已经在相当高的位置,就算这样,价格也就在300美元左右一吨,30亿美元就可以买1000万吨了,更何况阿富汗自己也能产一部分。

所以只要它能稳定下来,投资引进来,吃饭问题其实不是什么难解决的事。

反倒是外界拼命在吹的阿富汗矿产,我之前说过,投资价值反倒是没西方媒体吹得那么大。阿富汗这个国家,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价值。再上一张图。

看到没?

如果从人口分布的角度来看,地球可以分成两大块,这两条“V”字形内的区域,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却聚集了差不多40亿人口,世界其他十分之九的土地,却只有30亿左右的人口。

在那十分之九的土地上,有着广袤的平原。

前两天,自然资源部刚公布了一个数字:中国耕地面积为19.179亿亩。这数字什么意思?中国国土的八分之一,差不多12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农田。这还是把梯田什么的,统统算在内的数字。阿富汗就更不用说,看看人家的田是什么样的。

阿富汗的农田其实就是穷乡僻壤,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山,就中间一小片绿色。

在这两个“V”之间的人们,感受就一个字:挤。但出了这个两个“V”呢,感觉截然不同。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个大平原,光这个平原面积有多大呢?153万平方公里,等于中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他一切小平原,有22.5亿亩。

但美国还有其他平原,面积加起来是329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美国全国可以开出70亿亩耕地来,是中国的将近四倍。

美国大平原

看出差距了吧?再讲一个国家:加拿大,平原面积比美国还大,540万平方公里,不过它北边比较冷,所以可以种田的面积只有大约15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22.5亿亩。

还有一个国家:阿根廷。有个拉普拉塔平原,主要在它境内,面积也有150多万平方公里。

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

如果在这些地方,你感到的,就是空旷。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极度不均衡的。中国所能控制的资源量,和美国所能控制的相比,其实十分之一都不到,只不过美国人不善于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我们才能和它斗了个有来有往。

假想一下,如果中国能够掌控更多资源,情况会怎么样?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阿富汗有什么关系呢?

再上张图。

看到没有,在中国周围,有一大片黑色。这是美国正在布的局,它的名字熟悉的人应该不少:印太战略。

这个战略成功后的假想边缘,正好和上面的两个“V”字有重合。它如果成功,中国将会被堵在了世界上那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外。

如果美国仍然留在阿富汗,中国要通往外界,要么走巴基斯坦这条小通道,要么通过俄罗斯,穿过气候严酷的西伯利亚,抵达欧洲。之前我说过缅甸还有一条,但现在缅甸国内很乱,这条很不可靠。

美国战区划分图

美军撤离阿富汗后,世界格局大变。印太战略露了一个很大的漏洞,也就是说中国通往中东、欧洲的陆上通道被打开,尤其是通往中东的这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约从2020年起,因为国家采取的种种政策,像中欧班列这种铁路运输的成本,和海运已经趋近。而且铁路运输速度还更快,更准时,更不容易出意外。

如果是用管道来运输天然气,比海运会更便宜;用来运石油,运费只比正常海运略贵一点点。如果阿富汗能稳定下来,将可以为中国提供一条关键的大通道,从阿富汗可以延伸到伊朗、到伊拉克,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非洲大陆、欧洲。

中巴经济走廊示意图

印太战略将会不攻自破。

更何况,印度这个国家,之前和美国的关系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两年加入美国那一方,是觉得美国实力强,跟着它有肉吃。近段时间,看到了美国在阿富汗的败像,其实它的国内近段时间也在反思:把宝压在美国这一边,是不是对?

它有很大的摇摆性。

苏联为什么要进行十年的战争,美国为什么花费2万多亿,伤亡数万名士兵,它们为什么都想要在占据这块地方?不就是因为阿富汗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吗?美国慌乱地撤走,对中国来说,是摆脱这个双“V”区域限制的一次好机会,要谨慎但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机会。

上一次中国力量深入中亚和西亚,还是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唐朝运气好,正好赶上了阿拉伯帝国崛起,波斯帝国崩溃。这次是时隔千年之后,因为担心美国,不论伊朗、阿富汗,都希望中国的力量能进入。

殷商末年,周武王伐纣,大军坐船渡过黄河时,一条鲤鱼莫名其妙,突然跳进周武王坐的船里。周武王想把它扔回去,姜子牙阻止了他:这是上天赐给你的,你如果不吃,将来一定会受到祸害。

这就是所谓的“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前两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我又重温了一遍《山河已无恙》。它的歌词开头就是:“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

阿富汗不远,离中国只有几百公里。

为了突破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封锁,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投入了600多亿美元,后续还在投入,而阿富汗的价值更大。

凡是沾上“战略”二字,价值都不是个小数目,看看美国刚花掉的,就明白了。

玩大战略,要舍得花小本钱。

更何况美国人是直接暴兵,把人家打趴下,自己冲了进去。我们则是人家一再邀请,情况千差万别,本钱本来就至少比美国要少一个数量级。

虽然怎么行动,行动到那一步,时机分寸怎么拿捏,怎么才能更划算,是非常值得细细考虑的一件事。但不管怎么考虑,对阿富汗的价值,无论如何,都千万不能低估。

聊到这里,应该能看出来:塔利班邀请中国等国参加宣布组建新政府活动,释放了什么信号吧?一句话,他们愿意参与到中国的大战略来。

我个人公号“史客郎”还有其他相关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逛逛。

user avatar

提问的人,你急着想看到中国经营阿富汗吗?“经营”是如前几代强国进行战争吗?

你们急而中国不急,这就对了,急什么急?

不急不急,中国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来不及做,你们急你们先上。

咦,土耳其你咋只守个机场?

唉,印度你的20万援军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