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对游戏这么严格,不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么?

回答
中国对于游戏的监管力度之大,确实常常被外界形容为“严格”甚至“矫枉过正”。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考量,更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掰开揉碎了看。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互联网兴起之初,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伴随着一些负面社会影响被大众所关注。比如,早期的网吧文化,学生沉迷游戏、旷课,甚至出现一些因为游戏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和社会新闻。这些负面案例在那个信息相对不发达的时代,很容易被放大,形成一种普遍的担忧——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是“精神鸦片”。这种观念在社会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后来的严格监管奠定了某种程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次,というのが中国特有的“未成年人保护”的视角。中国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非常重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执行层面,这种重视有时会演变成一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模式。政府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诱导消费等内容,都被认为是潜在的危害。因此,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例如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游戏时间限制、消费额度限制)、内容审查(暴力血腥画面修改、黄色内容屏蔽)、上线时间限制(针对未成年人)等等,都是为了围堵这些被认为是风险的点。有人会觉得这些措施过于严苛,剥夺了未成年人的娱乐权利,但从政府的角度看,这是在履行保护下一代的职责。

再者,意识形态和文化主导权也是一个重要考量。中国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政府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控制方面有着更强的意愿和能力。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其内容很容易被视为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如果游戏内容不符合中国的政治宣传导向,或者宣扬西方价值观、历史观,就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文化侵蚀”。因此,内容审查的标准会非常严格,不仅要审查画面上的暴力血腥,更要审查游戏的世界观、故事情节是否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在海外流行但内容敏感的游戏,在中国很难获得版号。

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角度也不能忽视。在早期,政府确实也曾大力扶持过游戏产业,希望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低俗内容的泛滥、抄袭现象严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比如一些游戏中的奇幻设定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不当,或者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内涵缺失)。因此,监管也带有一定的“整顿”意味,希望引导产业朝着更健康、更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版号的暂停发放和总量控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调控手段,旨在控制产业的过快扩张,提升整体质量。

当然,“矫枉过正”的说法之所以出现,也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带来了不少副作用。比如:

扼杀创新与活力: 过于严苛的内容审查和冗长的审批流程,使得游戏开发者疲于应付,创意空间被压缩,许多具有潜力的、新颖的游戏难以问世。一些开发者不得不为了过审而“自我阉割”,导致游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吸引力。
影响产业竞争力: 其他国家的游戏产业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蓬勃发展,而中国游戏产业则面临着内部审查的壁垒,这使得中国游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国内玩家也常常因为游戏无法及时引进或内容被修改而感到不满。
“猫鼠游戏”的出现: 严苛的监管也催生了一些灰色地带和“猫鼠游戏”。玩家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或者寻找未被审查的游戏版本。开发者也可能通过一些隐晦的方式来规避审查,这反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对正常玩家的误伤: 一刀切的政策,往往也会影响到正常玩游戏的成年玩家。比如,一些成年玩家也可能因为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技术漏洞,导致自身的游戏体验受损。

所以说,中国对游戏的严格监管,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问题。它既有保护未成年人、维护社会稳定、弘扬主旋律的初衷,但也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一些僵化、过度干预的问题,导致“矫枉过正”的感受普遍存在。这就像一个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生怕他走歪路,结果反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空间。未来如何在这“严管”与“放任”之间找到一个更平衡的“度”,将是中国游戏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与其说严格不如说模糊。

标准是模糊的,执行者对标准的理解是模糊的,反馈意见是模糊的,厂商从反馈得到的结果也是模糊的,就是这么一团模糊最后缠和成了一大团乱麻,你想贴着边缘试探,最后连边缘在哪里都不知道,那还试探个啥?

最后厂商为了能过审,能拿到版号能上市运营,能活下来,个个都成了自我阉割高手。

想让有关部门自我改革加快效率?

人家凭什么?你做游戏的本来在社会上就不招父母辈待见,上了新闻左一个电子鸦片右一个精神毒品的,那没本事的家长自己啥都不懂就知道找政府投诉要取缔游戏,能让你上市就不错了,还指望政策倾斜?

一起又一起的社会新闻都在表明,这个社会在许多方面抵制游戏,尽管也有许多方面在追捧它们,在两极分化式的态度下,负责游戏审核的人怎么可能放飞自我让你屎尿屁血黄赌随便玩?

所以模糊是必然的,也是现阶段中国社会所需要的。

等到迈过了这个坎,等到玩着游戏对游戏持有客观公正态度的一代人彻底掌握了话语权,对游戏的妖魔化看法被抑制住了,这片模糊才会消失,一个全面而合理的游戏审查制度才能被社会接受。

user avatar

合着对哪个不严格,电影电视剧不严格嘛?就连知乎回答都很严格,我都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封了好多次了。。。

user avatar

因为对国家来说


中国人玩的是王者荣耀还是塞尔达不重要。


中国能不能拥有自己的巫师三也不重要。


振兴游戏产业,抢占国际市场也不重要。


国家团结稳定最重要。


那些不良的信息,读过高中就能有限辨别。


但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平均学历都没超过初中。


早几十年前还有几亿的文盲。


整个娱乐业确实都是带着枷锁跳舞的——但是总比舞跳嗨了,把房子跳塌了的强。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盖房子,盖完房子,才有精力去搭台子跳舞。


中国几十年的光速发展,离不开奉献和勤奋。


奉献,勤奋和自由,娱乐是反义词。


顺带一提,明白这事不代表支持这事,人都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作为一个游戏玩家的立场,我自然依旧要为自己能玩到更好的国产游戏而努力争取。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认为国家当初对游戏业的严格审核是有问题的。


对游戏业的严格制度是一种特殊时期的一刀切的做法。


妖魔化游戏不可取,但是游戏有诱人成瘾的因素,而且极其容易被赌博和色情行业利用是事实。


当年游戏主机在被封禁就是因为无数的赌场和赌博机器以"游戏厅""游戏机"的形式存在。


我小时候经常去"游戏厅"打游戏机,亲眼见过无数人输得倾家荡产。


即使到了现在,打开游戏商城棋牌游戏分类,你会发现很多游戏跟赌博的区别只有一个"提现功能"。


说句实话,放开审核到底涌现的会是精品游戏,还是一堆驱逐良币的劣币,我真的不知道。


顺带一提,我天天看知乎上说什么先富,什么后浪。

你们作为中不富,中不浪,有没有想过去后穷和后被淹死的人群?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从事游戏开发20年,除研发以外,关联公司有独立游戏发行和影视制作发行。

对游戏的政策严格,其实是一个市场倒逼的过程。

说人话就是,没有严格政策的话,劣币们快一统江湖了。

1,手游的版号对马甲包的遏制超出想象,之前一个游戏换100个名字,四处骗流量赚钱的打法,做不下去了。

2,曾经的某一线公司,做某舞蹈游戏运营宣传的核心是“酒色财气”中的色,然后他们的用户多为18以下。

3,海外游戏准入,客观上为国内研发的发展争取了10年的时间,防止被倾销,现在手游已经是一个净出口的产业。

4,玩法抄袭在全球游戏业都很常见,但现在的政策已经开始打击抄袭,要求创新。

5,游戏设计的游戏流程以及价值观,长久看会改变用户的价值观。其改变的力度比一般文化产品要强的多。

6,大量的赌博棋牌情色游戏都被清理了。

7,客观上,18年开始的游戏内容整顿,在去掉垃圾产能,进行供给侧的调整。

8,政策严格在减少游戏的负面社会舆论,保护游戏业不被禁止。

现在的问题不是政策严格。

问题是执行力度要适当。要真的能减少垄断、促进创新。

user avatar

又是一个大量夹带私货的话题。

中国现在的文化状态就是这样子,我的一个2000多赞的回答被投诉到不得不修改,而这个回答是没办法修改的,只好全文删除。

说什么游戏,知乎不一样如此吗?

知乎不严吗?

还有人提到了1941年,这是抛开历史政治谈文化,所谓空谈文化。

文化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最早的文字就用于祭祀,而祭祀就是为政治服务的。

文字文化的源头就是部落社会,国家政治的一个工具。

文化只有在无政府无人群聚集的状态下才是自由的,而无政府的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

文化只有在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政治下,才能拥有相对的自由。当一个国家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文化必须有所收敛。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目前我们的文化战线是到了全面进攻的阶段吗?

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吗?

我们现在已经有实力和整个西方文明扳手腕了吗?

谁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完全超越西方的优势?

没有嘛。

工业文明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这个差距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填平的。

而游戏行业,中国和外国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这是西方文明非常强大的优势领域,在这个行业,我们处于守势,放诸野战,必败无疑。要想守护领土,只能坚守不出。

何谓坚守?

城门紧闭,坚壁清野,将意志最坚定的战士放在城头抵抗,将意志薄弱者集中起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后勤工作。

文化攻城的武器是什么?

最有效的就是瓦解对方的抵抗意志。

任何这样的进攻,都必须要坚决反击。而且是毫不留情的。

城不可失,失之则如大江东去。

想一想,当年楚汉争霸,项羽被围垓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楚歌似刀,杀人于无形。

放任游戏里面的西方文化泛滥,则会大破军心。

有人会说:“哎呀,哪有这么严重?”

不严重,那颜色革命是怎样刮起来的?

说起来颜色革命不过十余年前,但是此疫之前,西方的文化进攻又持续了多久?

城破之时,必是屠城之日。

文化犹如涓涓细流,看起来细而绵长,清凉柔美,一旦汇聚起来,则势不可挡。

现在的形势比之以前,要好了不少。

西方不是也在控制舆论了吗?

比如说一些搬运知乎内容的up主就被禁言了。

被谁禁言了?

YouTube。

观视频在YouTube上面的内容长期被打红叉,限流。

西方特别是美国也在反击我们的文化进攻。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有前提的,单靠文化自身无法实现。

游戏事关祖国的未来,不可不察也。

user avatar

不矫枉过正的日本和欧美市场:买M级游戏实体盘出示身份证,防盗版可以执行到水表

我想知道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些,接受不了这些,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可能真的因为过早接触血暴内容变成小黄毛、早孕早育的风险

没有“矫枉过正”的200X年“页游黄金时代”,他们怎么洗的用户,怎么打的广告?

没有“矫枉过正”的2014后“手游黄金时代”,游族网络那种换皮逐底竞争才是主旋律。到了什么程度呢,一款泄露了代码的侵权游戏《X战娘》,至少被几十家原封不动的盗版运营。

“外国”更加成熟的游戏监管模式,背后是更加有效的社会执行力,而如果照搬这个模式,终端紧渠道松,非但成本上根本做不到,效果上,我们恐怕也舒服不到哪儿去……

例如,去欧美国家自称“萝莉控”,往谷歌drive存几张动画片的child porn试试……


在其他关于父母删孩子游戏内容的回答中,我曾经说过,80后和90后父母们,可能非但不会变的更开明,相反还会更加精准打击游戏市场。例如,支付宝查询早餐钱去向,开远控换联网权限等等。

当有了孩子和家庭以后,我们迟早会变成我们并不喜欢的样子……

user avatar

回答被删了,我重新写个:

有关部门对于文艺作品的审核是非常全面且细致的。电影、动漫、文学和话剧等艺术形式因为是线性的,所以审核人员只要花几个小时看一遍就好,而游戏(尤其是开放世界RPG)的内容不仅时间很长,隐藏的内容也很多,导致审核的效率很低。

假如GTA5没有不和谐的内容,以其十万句语音和上千个任务的内容量拿去送审,估计等拿到版号的时候,Epic已经开始免费送了。这也是为什么塞尔达至今没过审的原因之一。

所以厂家为了避免这方面的风险耽误上线时间,就选择不做这个品类。MOBA和FPS这种单局时间短,没什么剧情可重玩的品类,只要玩法和美术没啥问题,不算送审排队的话,审批本身是很快的,所以厂家也更愿意去做这些。

至于为什么都做网游不做单机呢?因为网游拿beta版本过审之后,后续运营迭代开发的东西只要没有被举报,是不需要重审的。但是单机你的送审版本基本上就是最终版本,没有斡旋的空间。

而且政策是只要你没开始付费,线上小规模测试是不需要版号的。这就更进一步压缩了买断制游戏的生存空间,因为买断制游戏要想上线测试就必须先拿到版号,否则先免费拿上去试玩,等你正式上线之后,那些免费试玩过的玩家怎么可能愿意花钱再买一遍?

user avatar

说实话,有些权力部门有点那么个意思。就是以XX借口,从里面搞点好处。

user avatar

因为国人一直有一种“好社会”就是“每个人都是符合古典德性的人的社会”的幻觉……

自始至终,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都还停留在中世纪早期,甚至有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很难说(尽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也有相当强烈的阵痛,甚至是倒行逆施,但是它们在现实的意义上为后来的启蒙打下了基础——而我国还没有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甚至你只要讲讲18~19世纪的东西,大多数人要么觉得你在讲的是异端邪说,要么觉得你在讲的是共产主义实现之后才会出现的社会理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