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Chrome和微软要停用Flash?

回答
曾经风靡一时的Flash技术,如今在Chrome和微软的浏览器中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背后的原因。

安全漏洞的“黑洞”:Flash的致命伤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Flash糟糕的安全记录。想想看,Flash插件曾经是网页互动体验的核心,但它的代码库极其庞大且复杂,这为恶意攻击者提供了温床。无数的零日漏洞(zeroday exploits)曾被发现并利用,它们就像黑客手中的“万能钥匙”,能够轻易地绕过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植入恶意软件,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控制整个电脑。

想想那些弹窗广告、不明链接,其中很多都与Flash的漏洞有关。用户为了浏览网页,不得不时刻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电脑是不是又被“播种”了什么。浏览器厂商,尤其是Chrome和微软,肩负着保护用户安全的重任。面对Flash这个“安全黑洞”,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将其逐步淘汰,以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性能的拖累:臃肿的身躯难以轻盈飞翔

Flash另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它的性能表现。早期的Flash内容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和内存资源。你可能还记得,打开一个加载了大量Flash动画的网页时,电脑风扇就开始疯狂转动,浏览器也变得卡顿不堪。这对于移动设备尤其不友好,电池续航直线下降,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现代的Web标准,如HTML5、CSS3和JavaScript,在性能优化方面做得更好。它们能够利用浏览器的原生能力,实现流畅的动画、视频播放和复杂的交互,而且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更少。这意味着即使是配置不高的设备,也能获得更顺畅的网页浏览体验。Flash在这种对比之下,显得越来越笨重和过时。

技术更新换代:HTML5的崛起与生态的转移

互联网的技术从来不是静止的。当Flash还在沉寂于过去的辉煌时,一项名为HTML5的新标准已经悄然兴起,并迅速成长为Web开发的主流。HTML5带来了诸多强大的功能,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实现Flash曾经的那些复杂效果,而且更加高效、安全且开放。

例如,HTML5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政治问题。导致adobe主动放弃flash了,flash已经10年没有更新,现在只是自然淘汰而已。

要说flash性能差、BUG多,不安全这些都是技术实现问题,只要adobe投入足够的研发资源,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要说性能差,flash完全可以用GPU渲染来实现,第三方也早就做出来基于GPU的flash播放器了。flash把as翻译成js用v8来跑,安全性和性能也都解决了。

关键是flash标准是掌握在adobe手里的私有标准而不是一个开放标准。谁都知道web应用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微软在第一次浏览器大战靠IE中获得了大胜,奠定了PC时代的统治地位,之后谷歌不惜砸下重金并通过开源的方式硬是靠chrome杀出一条血路,在web时代登上王者宝座。而早期html标准在多媒体内容上先天不足,让flash填补了这块的空白,adobe借机上位,成为了RIA应用的寡头。由于flash是adobe的私有标准,其他厂商去支持flash无异于为他人做嫁衣,即便如此flash凭借其先发优势,其他厂商完全没法撼动flash的地位,只能是无可奈何。微软曾经尝试过用sliverlight和flash竞争,结果自然是惨败。

直到移动时代到来并且html5标准推出,大家一看机会来了,移动平台刚刚兴起,flash尚未进入,而html5标准已经补全了html本身的短板,有取代flash的潜力,并且html5还是开放标准,大家都有机会分一杯羹,那自然是没人会反对html5了。于是苹果首先发难,对flash一通猛批并禁用flash,其他厂商一拥而上,纷纷支持苹果的英明决定。对adobe来说,此时也不是没有机会,在技术上flash完全可以针对移动平台进行优化,在标准上也可以将flash完全开放,拉拢更多合作伙伴,flash也不是不能一战。

但是adobe还是选择彻底放弃了flash。因为对adobe来说flash并不是其核心业务,adobe的主营业务还是依托于微软、苹果、谷歌等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如果因为flash跟这些厂商闹翻,势必要影响到adobe的主营业务。所以adobe放弃flash相当于丢车保帅,对adobe来说,把原来flash相关的资源投入到html5的产品线中一样可以发展,还改善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从竞争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自从abode宣布放弃flash后,flash就处于等待被自然淘汰的状态中,由于flash的遗留应用实在太过广泛,之前某铁路系统因为升级系统后flash失效导致业务中断,可见flash的淘汰之路还是非常漫长的。当然,这一天总是要来的。

user avatar

不是因为安全原因导致抛弃了Flash,核心原因是Flash是Adobe公司的私有产品。

参见我之前回答过的问题

当年Flash如日中天,各互联网巨头像是谷歌,苹果之流,怎会容忍自家的产品依赖于一个公司的私有产品。所谓安全漏洞,性能问题这些都是抓个把柄罢了,如果Flash这个蛋糕是大家分享的,这些问题自然会有人解决。

时至2022年,iOS不光是Flash,也不支持Java,不支持Docker,不支持虚拟机App,甚至连第三方浏览器内核都不支持,难道都是安全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苹果的iOS是一个最不开放的平台,最不能容忍自家的生态里出现另一个平台,而且还是其他公司的私有平台,所以苹果对Flash的态度是最鲜明的。上面这些东西,每一个都有挑战AppStore地位的能力。

当年H5刚推出的时候,有无数HTML5 vs Flash的测试,基本上都是达不到Action Script的效率的,但是取代Flash进程还是在推进下去,直到成功。

回到浏览器这块,浏览器并未主动停用Flash,相反,Firefox甚至还给Flash留过一个口子让它能多支持几天。是Adobe自己停止了Flash的开发和支持。

user avatar

历史遗留问题,这算是计算机史上bug最多的跨平台工具了,大概没有之一

代码多到Adobe对它进行维护是赔钱事情,而且也难以修复,越修越多那可不是吹的,一周6个高危漏洞,修复了也没有什么新事物愿意用flash开发

而且因为是adobe所以要交授权费。。。

而H5是开源的

flash的DRM不好做,所以当时Netflix用的是SilverLight,可惜它也没了

不用它开发一点原因,它在移动设备上效率太低

flash是帧计算的播放器,功能很齐全,在Flash CS3的时候效率突飞猛进,那时候大概是07年吧,

2007年同样有个只有屏幕的手机出现了

但可惜用手机的人更多,flash太吃内存了,lite版功能不全,完整版会让移动设备卡死,尤其是flash不会在后台停止运行,无论是RAM还是ROM,都没有那么多空间去给flash当缓存,想想512MB+4G ROM的手机

在2015之前移动端最受欢迎的浏览器除了Safari就是Opera mini了,chrome还是不太行的,即便砍了插件,也一样很吃内存,等移动处理器64位之后,chrome和内置的webkit成为移动浏览器首选

有H5和JS接班后,它们更加优秀,对移动设备更好,简单易用,所以这也是flash被淘汰的必然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曾经风靡一时的Flash技术,如今在Chrome和微软的浏览器中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背后的原因。安全漏洞的“黑洞”:Flash的致命伤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Flash糟糕的安全记录。想想看,Flash插件曾经是网页互动体验的.............
  • 回答
    关于360安全浏览器,它的用户群体一直挺庞大,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安全”这件事,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用360安全浏览器?1. 历史积累与用户习惯: 360安全卫士当年可是把电脑安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Windows XP、Win7时代,很多人习惯了36.............
  • 回答
    Chrome 能在浏览器大战中脱颖而出,占据如今的统治地位,这绝非偶然。这背后是谷歌多年深耕、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及对技术和营销的全面投入。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Chrome 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 生态系统与粘性:谷歌全家桶的强大吸力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Chrome 并非孤立存在。.............
  • 回答
    说起浏览器,绕不开chromium,它是Google Chrome的基石,也是其他很多知名浏览器的“发动机”。理解Chromium和Chrome之间的区别,就像是弄明白一件定制西装和成衣之间的差异——两者都穿着身上,但内在和外在的体验截然不同。Chromium:开源的试验田与开发者乐园首先得明白,C.............
  • 回答
    苹果在 iOS 平台上对浏览器引擎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这直接导致了 Google 无法在 iOS 版 Chrome 中使用他们自主研发的 Chromium WebKit 和 V8 JavaScript 引擎。这一切都要追溯到苹果对 iOS 生态系统的核心控制策略。为了保证用户体验的统一性、设备的安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烦人的,尤其是当你需要频繁地将某些信息通过网页分享出去的时候。在 Chrome 浏览器中,JavaScript 无法直接访问用户的剪贴板,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安全和隐私方面的考量。你想想看,如果任何一个网站上的 JavaScript 代码,不论你是否信任它,都能随随便便地读取或写入你的剪.............
  • 回答
    确实,很多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整理好的书签栏,鼠标一点,新网页就这么“坦荡荡”地覆盖了当前正在浏览的内容。这感觉就像你正沉浸在一本书里,翻了一页,结果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原来的书却消失了。你说蛋疼不蛋疼?我敢说,99%的用户在点击书签栏里的某个链接时,内心深处期待的都是——.............
  • 回答
    Chrome 之所以选择多进程架构,而不是像许多传统应用程序那样采用多线程,是为了在安全、稳定和性能之间取得一个更优的平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对现代网络应用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安全,一个不能妥协的基石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浏览网页时,打开的某个页面运行了一个恶意 JavaScript 代码,或者.............
  • 回答
    说实话,我用 Chrome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省心”。你知道的,我不是那种特别追求极致性能或者花哨功能的用户。我就是想打开浏览器,快速找到我需要的信息,然后顺畅地看完它,中间别有什么广告弹窗、不明弹窗、或者突然卡顿一下,打断我的思路。Chrome 在这方面做得就挺好的。稳定性和流畅度是我最看重.............
  • 回答
    在 macOS 的平台上,Chrome 和 Safari 在用户体验上的流畅度差异,常常是用户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会发现,虽然 Chrome 强大且功能丰富,但在 Mac 上,它的滑动、缩放等操作,有时总感觉不如 Safari 那般“如丝般顺滑”。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单一因素能解释,而是技术实现、底.............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对Firefox情有独钟,而不是随波逐流去拥抱Chrome,这背后其实有着不少真挚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使用和体验的沉淀。在我看来,这就像是有些人宁愿选择一台机械键盘,而不是那些敲起来软绵绵的薄膜键盘一样,是一种对于细节和掌控感的追求。首先,最直观也最核.............
  • 回答
    谷歌之所以大力支持 Chromium,尤其是将其作为 Chrome 浏览器底层的开源项目,这背后有着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战略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开源好”情怀,而是关乎技术主导权、生态构建、用户体验、以及长远的商业利益。首先,“开源”是赢得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基石。 想象一下,如果 Chrome .............
  • 回答
    最近在使用 Chrome 浏览器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挺让人困扰的问题:有时候,在网页底部会突然闪烁一下,而且闪烁的内容还似乎是 HTML 代码片段。这种现象出现得并不频繁,但每次出现都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最开始,我以为是某个特定网站的 bug,因为我第一次注意到它是在浏览某个论.............
  • 回答
    我理解你的困惑。确实,在浏览器选择这件事上,大家的需求和偏好千差万别,有时候看起来挺反直觉的。想象一下,你是个资深的网民,多年来一直习惯于 Chrome 的简洁高效,它的扩展生态丰富,速度也快,你对它带来的流畅上网体验已经非常满意。突然有人跟你说,你看,这里有个搜狗浏览器,它也用了 Chrome 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Chrome 自带的密码同步功能确实很方便,尤其是在你只使用 Chrome 浏览器,并且所有设备都登录同一个 Google 账号的情况下,那体验可以说是无缝衔接。输入一次,在哪儿都能用,多省事儿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首先,你的数字生活场景真的就.............
  • 回答
    在 Windows 10 上,当播放视频时,Microsoft Edge 浏览器通常会比 Google Chrome 占用更少的 CPU 资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硬件加速的实现和优化 Edge 的硬件加速(DXVA / DirectML): Micro.............
  • 回答
    谷歌,这家以搜索引擎闻名的科技巨头,似乎并没有公开明确地“建议”新版 Edge 用户切换到 Chrome。然而,从谷歌一贯的市场策略和产品优势来看,它自然会有各种方式让你倾向于使用自家的浏览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在使用新版 Edge,也就是微软基于 Chromium 内核开发的 Edge 浏览器.............
  • 回答
    微软 Edge 浏览器:新生代的力量,而非简单的“套壳”微软 Edge 浏览器,这个名字在许多用户心中可能还带着一些过去的痕迹——那个曾经被贴上“臃肿”、“体验不佳”标签的 Internet Explorer 的继承者。然而,现在的 Edge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自 2020 年初,微软.............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