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
看深圳的房价就知道了。
说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上海2019年大约70%的二手房成交,总价在300万以内。
上海作为户口和限购政策最严的城市之一,有房票并买得起房的外地人自然不是什么底层,至少也是奋斗了五年以上,家庭月收入两万以上的中产。
上海也碰巧是一线城市里最愿意在郊区盖房子的之一(另一个是广州),也就是说在上海买房,虽然政策限购门槛很高,但资金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距离内环通勤一小时以内的地区,还有大量单价4万以内的房子,你买个80平米的次新两房,也就是300万左右。
但是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房子作为一个不可拆分的大额投资/消费品,绝大多数“接盘侠”能够忍受的总价极限就是300万。超过这个数,对不起,他们六个钱包都不够,干脆就不跟你玩了,宁愿跑路去二三线城市,或者选择一直租房。
事实上,在南京/杭州之类的房价比较高的二线城市,也符合这个规律,绝大部分二手房成交总价在300万以内。在全社会平均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300万的房子基本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极限。300万的房子贷款200万30年,一个月还贷一万左右,剩下的钱不光自己的开销,还要用来养孩子。
房价上涨是由于一波一波的置换链条产生的。卖300万老破小的人买500万的两房改善,卖500万两房的人买800万的三房改善,卖800万三房的人再买1200万的大平层……但一切的前提是300万的那套房要有人愿意买。如果300万的那套房涨到了500万,卖不出去了,这个置换链条就形成不了。因此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就会是极限。如果房价要再涨,工资也必须跟着涨。
所以我不知道那些吹今年大放水还会有一波泡沫的人,有什么本事把这个水送到老百姓的手上,让这个300万的阈值提高。如果提高不了,房价就涨不了。
看到前面的某些高赞回答,简直令人发笑,虽然市场情况还不算特别明朗,也可以先抖点干货出来。
各位读者们万万不要被某些回答带歪,看起来罗列一大堆图标和数据,事实上一点卵用都没有。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它本质上就不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是一个广义性质的高度复杂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因此,在对房地产宏观市场进行判断时,万万不能套用所谓的市场经济学,这些学问的原产地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玩的够6了吧,但依然无法解释中国房地产。
经济学家都不能解决的事情,几个非专业人士以消费者的角度去判断一个总值高达450万亿人民币的巨大市场走向,总让人感觉特别有喜感。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唯一有发言权的,只有中国政府,请永远记住这句话。
能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只有政策和资金这两项要素,其他的统统没用。这是我要说的第二句话。
当前的状态是,美国无限QE,全球各国都在大放水,包括我们的央行,可以预期,未来全球必然有一轮空前的通货大膨胀,这一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世界各国开动印钞机的那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这个结果。
很好,资金要素已经不缺了,现在唯一能影响市场的就是政策要素了。
现在的政策方面的态势是,地方政府嘴上喊着不要,身体已经做出了最诚实的反应,各地放松调控的新闻不绝于耳,某些地方政府心里大概已是迫不及待了。
但是,政府还在犹豫,还未下定决心是否放开房地产,或者说,还在审时度势,还在观察国内经济形势,也在观察海外疫情防控形势,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谨慎做法,因为一旦启动房地产全面刺激经济计划,效果绝对立竿见影,大批中小企业可以马上起死回生,大批即将失业甚至已经失业的人民可以有工可务,这对缓解当前外贸缺失、内需不振的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
但是,一旦启动房地产,则前几年千辛万苦去杠杆的效果将大幅削减,至于房价是否上涨,反而是无关紧要的了,全球通胀都快来了,房价不涨难道等外资来抄底捡便宜货么?
正因为政府还在犹豫,所以我在答文开始就提到,当前的状况还不算特别明朗,但看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疫情形势,怕是没有一年半载消停不了,中国经济撑不到那么久,很大概率最终还是会放开房地产,有啥后遗症过了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吧,保企业、救失业才是当前头等大事。
从事这行十八年了,在知乎上我从不回答关于房地产的提问,因为敏感,容易引战,但实在对某些外行假装内行误人误己才写下这篇答文,既然已经破例,以后有合适的时机,再为大家普及一下“中国房地产的本质”“中国房价为何一直涨”这两个千古之谜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