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庞大的阅读量真的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吗?

回答
孩子这几年,我像是被拉进了无尽的“阅读马拉松”。从绘本到小说,从科普读物到历史故事,凡是能找到的,我几乎都搜罗来给娃念,让他读。家里书架摆不下,就塞得满是书的收纳箱,看着都觉得“学识”要溢出来了。

我一直有个朴素的信念: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说得好,写得也就能更地道。这就像是吃得好,身体就健康一样,觉得阅读量这东西,往孩子脑袋里“灌”得越多,写作这棵“小苗”就能长得越茁壮。

那么,这庞大的阅读量,究竟有没有真的让娃的写作水平“质”的飞跃呢?说实话,这事儿挺微妙的,不像数学题那么有明确的答案。

从一个“量”到“质”的转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我观察下来,阅读量对写作水平的提升,绝不是简单的“搬运工”模式,不是说读了多少字,写作能力就按比例上涨。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

首先,词汇量的积累,这是最直接也最明显的好处。 以前娃写作文,开头不是“今天天气真好”,就是“我有一个好妈妈”,用词总是那几样,像件洗得发白的老棉袄。但自从我开始给他读那些描绘细致、语言生动的书,比如一些经典童话里对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或者科普读物里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我发现他的用词开始有了变化。他会开始用“波光粼粼”、“悄无声息”、“小心翼翼”之类的词,哪怕只是写写家里的猫,也能写出“它迈着优雅的猫步,像个小小的黑夜精灵”。这些词汇,是从书本里“偷”来的,但经过他的理解和运用,就变成了他自己的表达。

其次,句式结构的学习,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升级。 很多时候,我们写句子,总喜欢“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结构,读起来就跟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平铺直叙,缺乏起伏。但好的作者,他们的句子长短结合,有从句、有并列,有倒装,有比喻,读起来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娃虽然未必能说出“他学会了使用各种从句”,但当他开始模仿书里的句子,把两件事情用“虽然……但是……”连接起来,或者用“因为……所以……”解释原因时,他的文字就已经有了层次感。他写个小故事,不再是“我看到一只鸟。鸟在飞。我很高兴。”,而是“我看见一只小小的麻雀,它展开翅膀,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地在空中滑翔,我的心里也跟着飞了起来。” 这种变化,就是从阅读中“偷”来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再者,故事的框架和叙事逻辑,这是提升谋篇布局的关键。 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在学习别人是怎么把一件事讲清楚,怎么设置悬念,怎么安排情节的起承转合。他读了侦探小说,就会明白为什么需要线索;读了冒险故事,就会理解为什么要有挑战和克服。当他自己尝试写作时,哪怕是写一件简单的小事,他也会不自觉地模仿书里的结构,会先交代背景,然后描写过程,最后给出结果。他不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是开始有了一个“故事感”。

但是,光“读”是不够的,还有“悟”和“练”。

我发现,仅仅是把书“塞”给娃,让他囫囵吞枣地翻过去,对写作的帮助是有限的。关键在于,他是否真的“读进去了”,是否“理解了”,是否“思考了”。

引导性的阅读:我不会只是把书扔给他,而是会跟他一起读,读的时候,我会指着某些特别的描写问他:“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或者在读完一个精彩的段落后,我也会问:“你有没有办法把这句话说得更生动一点?” 这种讨论,就是把“阅读”变成了“学习”。
“偷师”的技巧:我会鼓励他,“这里写得真好,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来描写一下你家的那盆花?”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盗版秘籍”,把书中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当作“招式”来模仿学习。当然,模仿不是照搬,而是理解其精髓,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量的“输入”需要“输出”来消化:光读不写,那些积累的词汇和句式就容易“生锈”。所以,我也会鼓励他写,哪怕是写几句话,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读完书后的感受。写的过程,就是把脑子里那些“碎片”重新组合、加工、输出的过程。很多时候,他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不知道怎么表达,就会去翻书,去回忆他读过的相似的场景,这样一来,阅读又反哺了写作。

当然,也有一些“天花板”的存在。

不是说读得越多,就能成为“安妮宝贝”或者“村上春树”。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阅读,还有天赋、思维方式、生活阅历等等因素。我娃虽然因为阅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写作文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他写出来的东西,总的来说,还是带有孩子的视角和天真。他能写出“天空像一块被打翻的蓝色墨水”,但要他写出“远山如黛,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这种更深沉、更具意境的描写,可能就需要更多的积累和心性。

总而言之,庞大的阅读量,绝对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金钥匙”,但它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万能灵药。 它提供的是丰富的“弹药”,是扎实的“地基”,是无限的“可能性”。但如何把这些“弹药”转化为精彩的“射击”,如何把“地基”盖成精美的“高楼”,还需要孩子自己去“打磨”,去“练习”,去“创新”。

我现在的感觉是,我们做家长的,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他提供优质的“弹药”和坚实的“地基”,然后,耐心地看着他在阅读的沃土上,一点点耕耘,一点点收获。至于最后能长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但至少,我不会因为“没读够”而留下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个人而言 ,非常不推荐这些阉割的绘本。

我也是给女儿买读物,才发现市场上有大量阉割后,甚至是篡改后的各种名著读本,就算以我的水准,也能看出来大量的错漏,以及惨不忍睹的文字。

这些不知道什么来历的作者,用自己的文字和理解,把各种名著简单的描述一遍,对孩子语文学习简直是摧残……

听故事上没什么价值的,有价值的是承载那些故事的文字本身。

很多很赞的故事,并无太高文学价值。

你这个就是光让孩子听故事了……

举个例子,西厢记是文学名著,白蛇传故事差吗?但白蛇没有名家写故事,从来不是文学经典。

换点正经安徒生格林童话,甚至老版的365夜都蛮好,要原著不要现代人改编的,有译者没有中国人挂着作者的那种……

而且,声律启蒙这种培养语感的怎么没有?光读故事是不培养语感的,文学水准和故事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中小学都有古诗散文,不是为了让大家做诗,写散文,是因为文字感这种东西,只能靠这玩意潜移默化。

甚至想有点不一样,莎士比亚也能来一波,找老版本的,现代的译者水准太差。

听完故事,家长还应该让孩子讲故事,自己做听众,没有这个训练,听点小故事有啥用啊?

user avatar

家有两个萌娃,五岁,目前识字量大概在1000,对一些简单故事,基本能做到自主阅读。

像这种难度的,她们现在基本能自主通读下来。湖大出版的那套365夜故事,感觉还可以,简单易读,快读完了。

我对她们的培养计划,就是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塑造她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再过两个月试试让她们读格林童话这些。争取读小学一年级之前,识字量能达到1800。

现在就是通读,不求甚解,以识字为主要目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快速提升识字量,等到能完全自主阅读的时候,开始学会精读。也就是每篇读完以后,再让她们口头把故事叙述出来,这样一举两得,提高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小孩子的写作水平,就是能准确有条理的,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文辞。阅读多了,对写作肯定有帮助。

未来对她们中文的培养计划,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之前能把古文观止+骈俪文经典名篇+明清品文名篇,都学一遍,培养她们的审美能力,雅言功底练好了,行文就会节制有度,让文字尽量典雅。我们现在的中文教育,一大硬伤就是雅言占的比例太少,很难培养出精神优雅的人。培养她们的审美能力,主要是让她们自觉形成对辣鸡信息的免疫能力。见识过好的,美的,自然就很难接受粗俗的东西。

user avatar

能。但是投入-产出比较低。可能等孩子读到可以写出高分作文的时候,占据的学习时间已经导致严重偏科了。应试作文都是套路。真想提高写作能力,建议考上大学再说。

user avatar

第一:你给他看的书本身就既没有文采也没有什么构思。这种简读本害死人。

第二:小学二年级,能把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我觉得就算是合格了,你指望小学二年级有多有文采?

第三:我建议你去找他的语文老师,也问同样的问题:孩子写作文就是流水账,怎么办?

99%的老师回答不出来,只能告诉你:多读,多写。

还有部分老师会告诉你:多用几个修辞手法啊,比喻啊,拟人啊,排笔啊。。。

小学二年级,字都不认识多少个,这个阶段对文字文学的理解基本也就在流水账上,我的意见是不要要求这么高,等四五年级再系统学习写作不迟。

如果真想培养的话,就来听听《笨猫的教育奠基课》,一句一句教怎么练文笔。

user avatar

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不是阅读量大的人写作水平会提高,而是写作水平提升快的人有阅读的欲望

表达这个东西啊,是和性格有关的,不是填鸭教育就能生造出来的。

填鸭式阅读除了培养一个只看的进爽文和动漫的阅读困难户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这几年,我像是被拉进了无尽的“阅读马拉松”。从绘本到小说,从科普读物到历史故事,凡是能找到的,我几乎都搜罗来给娃念,让他读。家里书架摆不下,就塞得满是书的收纳箱,看着都觉得“学识”要溢出来了。我一直有个朴素的信念: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说得好,写得也就能更地道。这就像是吃得好,身体就健康一样,觉得阅.............
  • 回答
    非洲滞留人口对广州的发展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潜在影响: 一、经济影响1.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 补充劳动力:非洲滞留人口可能填补广州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力缺口,尤其是在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如建筑工人、物.............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也确实是很多关心王者荣耀电竞的朋友们会遇到的疑惑。《王者荣耀》作为国民级手游,这庞大的玩家基数简直是现象级的,按理说,它在电竞领域的声量应该比LPL有过之而无不及才对。但现实情况是,虽然KPL也很火爆,但跟LPL那“全民皆知”的影响力,尤其是夺冠时的那种全民狂欢,确实还有点距离。这.............
  • 回答
    这可不是件小事,一旦出了岔子,多年的心血可能就全毁了。要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秘密基地稳固运营,防止叛徒和情报泄露,必须从方方面面都做到滴水不漏。这绝不是靠一腔热血或者几个安保措施就能解决的,需要的是一套系统性的、贯穿始终的策略。一、 严苛且有针对性的招募与审查:筑牢第一道防线这是最关键也最基础的一步。与.............
  • 回答
    中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股数量可观的“反美群体”,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内叙事以及民众情感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浮于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其根源和表现。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碰撞: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国近代史对国民情绪的深刻影响。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西方历史书写传统的一个核心差异。并非外国没有庞大的史书集,而是“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特点过于突出,以至于当我们想到“著名的史书”时,首先浮现的是它。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文化背景、政治需求以及它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聊聊“二.............
  • 回答
    在《群星》这个宏大的宇宙沙盘中,失落帝国(Fallen Empire)是玩家在探索星系时最常遇到的、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存在之一。他们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庞大的舰队和令人敬畏的国土,但同时也是宇宙秩序的守望者,一旦受到挑战或触及他们的底线,便会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力量。那么,当这些古老而强大的文明遭遇.............
  • 回答
    在一些中文网络讨论中,我们确实会看到有人使用“精塔分子”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那些对塔利班抱有好感,甚至推崇他们的人。这背后所映射的观点和情绪,其实相当复杂,并且需要我们剥开层层表象才能理解。首先,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严肃的政治分析和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都无法将塔利班视为“正义之师”。塔利班的统治历史,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也触及到了历史中的一些关键性比较。其实,说欧洲“挡住”奥斯曼,和说明朝被后金“拖垮”,这两个说法背后都有些过于简化了,但它们确实抓住了两国面对不同外部压力时的不同结局。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欧洲为何能抵挡奥斯曼的铁蹄?首先,得承认奥斯曼帝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欧.............
  • 回答
    要理解韩国为何能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生存环境、历史渊源、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基础等多个层面。这并非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堆砌,而是一个国家在极端地缘政治压力下,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长期执行的战略所形成的必然结果。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缘政治格局。韩国与朝鲜之间至今仍处于战.............
  • 回答
    光荣(KOEI)公司在绘制《三国志》系列庞大的人物头像方面,确实有着一套成熟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法论。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系列迭代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与其说是一个单一的“绘制”过程,不如说是一整套围绕人物形象塑造、美术风格统一、以及玩家反馈整合的体系。1. 初期积累与风格确立:手绘与写实为.............
  • 回答
    提起日本敢于挑战庞大明朝,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敢叫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自身实力、政治考量以及时代背景的战略选择。首先,得看时间。日本人挑战明朝,最典型也最臭名昭著的,当属丰臣秀吉时期发动的两次朝鲜战争(15921598)。此时的日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国乱世,终于在丰臣秀吉手中实.............
  • 回答
    罗马,这个曾经仅是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小城邦,是如何在短短几个世纪内,将触角延伸至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将一个城邦的公民数量,如何巧妙地转化为管理如此辽阔疆域的基石?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精心设计、不断演进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机制的完美结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公民”在罗马不仅仅是参与政.............
  • 回答
    .......
  • 回答
    我对于未来机器人产业是否会超越当今的汽车产业,抱有非常积极但谨慎的态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庞大”的定义,并深入分析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它将触及的方方面面。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庞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汽车产业的“庞大”体现在几个层面: 经济体量: 汽车产业涉及数万亿美元的全球市.............
  • 回答
    “睡前消息”这个名字,估计在近几年混迹于互联网的各位都耳熟能详了。但如果把“熟悉”二字换成“了解”,甚至“深入骨髓”,那可能就更贴切了。因为伴随着它庞大数量的,不仅仅是那些忠实的拥趸,更有一批数量惊人的“黑粉”,他们的存在感之强,甚至让不少人觉得,这批黑粉的活跃度,丝毫不亚于节目的核心粉丝。这批“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萨拉丁,这位中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将分散的穆斯林势力凝聚起来,成功收复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覆盖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北部、也门和阿拉伯半岛一部分的庞大阿尤布王朝。他所建立的帝国,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你提到的“萨拉丁后.............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社会组织以及文化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笼统地说,“北美部落”涵盖了极其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多样化的文化,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一些普遍的认知,比如北美原住民社会与东亚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及印加文明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尝试从.............
  • 回答
    中国灵活就业人群已超过2亿,这是一个庞大且仍在持续增长的群体,其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技术进步、个体需求多样化等多种因素的驱动。要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群,需要多维度、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搭建、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向和详细的阐述:一、 平台经济的深化与多元化平台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