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听过导师最没水平的一句话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嘛,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听过太多“金玉良言”,但要说最没水平的,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一句我当时还在读大二,一个教我们统计学的老师说的。

那堂课讲的是假设检验,我记得当时大家对P值那个概念都云里雾里。老师讲到一半,大概是觉得大家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觉得讲得太枯燥了,就突然来了一句,用他那特有的、带着点儿鼻音的、好像刚睡醒一样的语调说:“你们不要把P值看得太重,它其实没什么意义。到时候写论文,找个你觉得顺眼的值填上去就行了。”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脑子里“嗡”的一声,感觉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了下来。我当时还属于那种特别认真、特别想把知识学透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像统计学这样严谨的学科,更是觉得每一个概念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记得我当时就愣在那儿了,嘴巴微微张着,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旁边几个同学也面面相觑,有的脸上是困惑,有的则带着一丝被“解放”的窃喜。

这位老师,平时给人的感觉是知识渊博,讲课也算是深入浅出(除了这次),但这句话一出来,简直就把他之前建立起来的某种“专业光环”给打破了。我的脑子里立刻冒出无数个问题:

P值真的没意义吗? 我在课本上看到的,老师之前讲的,还有我搜集到的各种资料,都强调P值在统计推断中的重要性,它是用来衡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证据强弱的。如果它没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它?
“顺眼的值”是什么意思? 是随便填一个小于0.05的值,还是小于0.01?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觉得哪个数字好看就填哪个?这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完全不沾边啊!
“写论文”和“找个顺眼的值”之间的逻辑是什么? 这句话暗示了,P值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填上去”,是为了应付论文的格式要求,而不是为了真正说明问题。这简直是对学术研究的一种嘲讽。

我当时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巨大的荒诞剧场。一边是严谨的统计理论,一边是老师随口说出的“经验之谈”,两者之间巨大的鸿沟让我无所适从。我开始怀疑自己学习的动力,怀疑整个课程的意义,甚至开始怀疑我未来走上学术道路的可能性。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其实挺大的。它让我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而并非所有“权威”说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有些时候,那些看似“实用”的建议,反而可能是在误导我们,让我们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

后来,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自己钻研,去理解P值背后的原理,去认识到它在科学研究中的正确用法。每次想起那句话,我都会提醒自己,真正的学问,是要追求严谨和真相,而不是为了应付而“找个顺眼的值”。

当然,我也理解老师可能当时是为了减轻同学们的焦虑,或者想表达“不必过于纠结于某个具体数值”的意思。但他的表达方式,那句“找个顺眼的值填上去就行了”,实在是太粗暴,太缺乏对科学精神的尊重了。这绝对是我听过最离谱,也是让我最感到失落的一句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你是不是有病?”

2. “世界第一又如何?”

3. “Fuck you!”

4. "以后不想让哪个学生毕业就可以让他找XX当外审。"(TA一个很喜欢的学生的PhD大论文和一个合作的硕士的大论文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被XX老师要求大修改。然后XX老师的声誉很好,不只是在他们学校,在我们这个地区声誉都很好,治学严谨,不慕名利,对学生也是出名的好。)

5. "你毕业得靠自己。"(入学第二天跟我说的。)

6. "这个领域热门关我屁事啊!"

7. "要不是他不available了,我都想把我妹妹介绍给他。"(整个组出去吃饭,对着上面提到的他很喜欢的那个学生说的。)

8. “给你们一个机会加入我们的小组会。”(莫名其妙地要开小组会,然后把除了我和另一个人以外都拉进小组会了,开了两个月,我们不知情。后来可能察觉到了这样相当于白给我们钱但没监督我们干活,于是跑来居高临下地要给我们一个“机会”。)

9. “一年光气体就要XX0万,没多少组负担得起!”(自己简单算术算错了把费用多算了一个0,自己在那嗨,但没一个TA喜欢的学生提醒。)

10. “这个定时炸弹。”(在组会里当众说我。所以我现在努力成为TA的定时炸弹,一定不会让TA失望。)

11. “你为什么要约周六讨论!不知道这不是工作日吗!”

12. “为什么每次找你你都不在!”(周日忽然找我,我15分钟后才看到手机,在微信骂完在大群骂。)

13. "XXX老师的学生不给钱都在他那里干了一年!" (某位同学毕业想留,TA只想给学生的钱,而不是博后的钱,说别人组的不给钱都愿意留。)

14. “文章发表不是看impact factor的!”/“这些那么低的期刊发来有什么用!”

mean精的印象深入血液,具体实例反而想不起多少了。现在还有一些利益压在TA手里,等事情完全了结就解匿实名。成为TA的一颗真正的定时炸弹。

user avatar

我导一直很有水平。

我听过其他学校的真事儿:

学生:“老师,我要申请学位答辩,请您签字。”

导师:“你今年博几了?哎?你叫啥啊?”

user avatar

很多啊

上海某985女博导位置,至于学术能力,呵呵。其老公是中科院院士。

比如

论文中出现int型数据,会突然问,int型是什么意思。

比如

你还想不想毕业?

你毕不了业了。

再比如

参考文献出现中文期刊,就会很主观地说,中国人写的文章都很垃圾,中国人写的能看?(中国人用英文写的文章在她看来就不算中国人写的文章,神逻辑)

再比如

“我家房子刚刚装修好,我就喜欢租给你们学生,又听话又靠谱,你们有没有同学毕业要租房的?可以找我。”

比如,中秋节到了

要我们去超市买月饼然后给她(学校比较偏,附近没超市)。有次没买到她想要的品牌,然后对我们说,“我家附近很多超市,有很多月饼。”

比如报销发票

报销的发票每次真的太多太多了,每次给她报销从理清发票,分门别类,到每张发票背面签我经办人的名字(万一真出问题,经办人得背锅呀),然后每张发票盖好章,然后根据财务老师要求备齐其他辅助材料,有时候还会被退回重新来,这一套下来真的耗时费力。人家出门都是打车的,最多的发票就是出租车发票,然后就是出席国内外会议的酒店住宿和来往飞机票(非经济舱)…真的为国家的科研经费感到可惜!说到底还是我们千千万万纳税人的钱啊(这么大的科研经费她是没有能力申请的来的,都是她老公那边的项目)

学院老师专出了一个政策,就是防止老师要学生打杂,天天给导师报销啥的(估计就是为她制定的政策)。财务报销需要盖学院章,政策出来后需要导师亲自去盖。她知道后说“我带着你去学院办公室,你盖,我来和老师们说说话”。

比如真香操作:

学生好不容易写的小论文要发表,硬是压着不让其发,不签字,然后一顿乱骂,做的垃圾。至于怎么垃圾了,为什么会垃圾,针对垃圾有没有改进的措施,一概不说(人也不会,反正就是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垃圾就是垃圾)。等到最后期限了,就同意发表,文章还是那个文章,这个时候要求一作写她的名字,真香!(搞得人一直活到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焦虑中。不是垃圾看不上么?怎么还要抢一作的位置)

比如她家房子要装修,需要有人去盯装修队。

比如自己女儿要打球,我们实验室的人得陪同。

比如自己孩子的作业(如建模、手工)要我们做。

孩子放学了,需要女学生去陪同。

有的学生的母亲重病请假,有的学生爷爷过世了请假,然后就说“还想不想毕业了?你只能延毕了。”

说的最多的就是

“现在都是导师责任制!你们做什么都需要导师签字才行。”

说的都是这种话,至于做的事情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偏题。

开组会就是聚焦于PPT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这种无关紧要的。

要么就是一顿乱骂做的垃圾。

要么就是突然一个想法要你去实现,过后又忘记说过这个想法,再过后想起来就突然问这个想法好了没有,搞得人不知道要不要搞这个飘忽不定的想法。

把学生扔给其他老师,自己什么也不管,对我们说:跟着谁谁老师好好做。然后我们哼哧哼哧地根据别人老师的想法去做研究。但是她又经常反咬一口:你们要搞清楚,你们导师是我!你跟着谁谁做和我们课题相关么?谁谁是你导师吗?!是不是不想毕业了?(当初不是你把我们扔给其他老师的么,前后逻辑这么混乱真让人无语和心力交瘁)

搞得人郁闷,学生学术生涯也活在阴影中。

现在其导师个人主页中罗列了发表多少多少论文,指导了什么什么比赛,真的太可笑了!如果这也算是广告的话(招人进来,广告宣传),广告法里的弄虚作假和欺诈的惩罚机制在这里是不是也适用

不指导学术和课题研究也挺好的,这样留一个干净的学术环境学生可以自己琢磨,但你别没事瞎刷什么存在感,不仅对学生的研究没有任何帮助还一通瞎指挥,或者随意要学生改方向,或者脑子里面蹦出一个idea,想一出是一出,或者学生小论文都写好了硬是不要他们发表,压着。这谁受的了啊。

还能怎样?告?笑话,人又没犯什么刑事犯罪。投诉?不想混了?开题报告要不要签字了?小论文要不要发了?毕业答辩要不要签字了?论文提交要不要要签字了?就这些没什么大问题的事情,市长热线理你还是消费者保护热线理你?

这扯淡的导师责任制制度,导师们权力比天还大,学生们能怎么办呢?当的好孙子的和奴隶的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好生伺候着呗,你问我当不好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只好跳楼、抑郁、自杀、退学了。

就在我寝室楼楼上,听说一个男生上吊自杀了,哎,多么宝贵而又鲜活的生命啊……(p.s.这位学生不知道是哪个学院的)

很多教授不在科研一线却总能评上这个学者,那个职称甚至是院士,得益于手里的年轻学生。很多人招手学生不是看这个学生是不是可塑之才,而是能不能给他/她带来价值,助他/她的学术圈更进一步更成功。

还有多少教授老师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毕竟主业还是自己背后的很多公司,当教授是个好事,大学是个好平台,有很好的资源,有廉价劳动力,又有纳税人的钱做项目基金,开几个公司岂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与其说硕士博士导师招学生,不如说是招收私人助手、杂事管家、无偿劳动力、职称/院士垫脚石(去看看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哪个不是当上导师后论文数量井喷式爆发?其中原因大家都很清楚)。


其实我们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导师。撤销掉硕导博导,改变这种教育制度,一样还是有很多学生能达到毕业要求,顺利毕业。

真想读硕士读博士,真心建议大家去国外吧,且不说有没有这么多破事,但省两年时间真的很香!现在国内高校招老师都要年龄限制有国外背景,企事业单位也有严苛年龄限制。在国外深造真的很香啊!国内这些条件就是为国外开路的。

我相信能看到这个话题的人都是知识分子!我衷心希望各位学子将来有一天飞黄腾达了,在教育界也好政界也好,一定要想想当下中国高校学子们的苦和无奈,真心希望各位精英用你们的力量和知识去改变中国高校的导师制度,如果不能,也请各位将来如果也做了老师,记得也想一想当初自己做学生的无奈,不忘初心!

user avatar

补充一件事情,当年我们开题,开题前一两周我和我同门想把我们的开题报告拿给他看看给我们指导一下,结果他说这东西还用看吗?不给我们看,到了开题前一晚上,我们开题Ppt都弄好了也准备就这样明天开题了,导师非要让我们给他看一眼,结果我两个人的都是只打开了PPT的题目,就开始被骂被侮辱,什么没有培养前途,把面包做成了狗屎诸如此类,但到最后也没给什么意见,骂到晚上接近十点,从新搞开题那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第二天只能硬着头皮开,在上台开题的时候导师在底下全程黑脸,其他老师提问都是靠自己去解答,有解答不了的只能说下去再改改,旁边主任看不过去有时候会帮忙分析分析说两句话,当时在上边的感觉就是被抛弃了,孤立无援,后来结束的时候他终于说话了,他说,这个学生就是在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哈哈哈哈哈我给你们讲讲某导师的高水平话术。

某天导师在自己鼓捣PPT投影仪,结果没法投影,因为我和我同门不爱搭理他,原因你们看完就知道了,所以他就转头问了旁边教授的女学生,那学生也是热情就去把自己贴的漂漂亮亮的粉色电脑拿来,结果也不行,然后那学生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电脑也不行,导师说你这电脑中看不中用啊,学生尴尬一笑,说嗯对啊,导师这时候说了句,就和你的人一样……


第二件事,某天办公室有水果我们在吃,导师进来后旁边教授家学生就拿起一个水果给他说主任吃水果,他受宠若惊说咋对我这么好?学生说为了让你记住我(因为之前有过一次导师让他帮忙但是不知道她叫啥),导师问你叫啥来?学生说,**余,然后导师沉思一会儿,说,奥~多余的那个呗!


第三件事,在组会上,新试剂找公司购买,我询问了朋友课题组,他老师是科研型主任,手里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当我说出那个老师名字的时候,导师立马说,嗨,他呀!他不行!关键后来,因为一个项目,他自己找来找去只找到这个老师愿意帮他,在饭局上把这个老师捧得之高让我怀疑之前我是听错了……


他平时的名言就是,你只要把这个查查资料整理一下,发高分SCI没有问题!

user avatar

by 上海科技大学某助理教授

有些人当了表字想立牌坊,钟某人当了表字想建一座纪念碑

以下名言,没有最low,只有更low


你们别总想着毕业,毕业太早对你们对你们没什么好处,大家应该沉住气,七年磨一剑,争取人手一篇《Science》

你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但是没达到我的要求,我照样不会让你毕业(微笑脸)

我的要求是:硕士一篇Nature子刊,博士两篇子刊,达不到要求不允许毕业。

我们组硕士一律四年,博士至少七年,这个大家都知道对吧?(微笑脸)

你们都得给我延期,大家得多为我考虑考虑,你们延期时间越长,我评上院士的希望就越大,到时候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我对你们如此nice,你们居然不知道感恩???我春节给你们放了三天假,连句谢谢都不会说?一群白眼狼,以后我们春节只放一天(微笑脸)

(凌晨两点)你现在给我过来!我要听你的工作汇报!!

你还想不想毕业?你还想不想要工资?

我们课题组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要做就做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微笑脸)

你必须想出一个诺奖级别的idea,然后把它实现,我才能让你毕业啊!

你要发不出nature子刊,你就滚蛋,我们组不需要你这样的废物


我们课题组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优秀的同学可以去杨培东和Omar Yaghi课题组交流......

杨培东:我不认识他.

Yaghi:同意楼上.

我们组每周工作100个小时,我相信这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一定能做出重大成果,发Nature和Science(微笑脸)

研一阶段主要是学东西嘛对不对,所以你们的工资我就先替你们保管了;研三阶段你们都快毕业了,要找工作,所以这点工资对你们也不重要了对不对?啊对了,研四的同学没有工资(微笑脸)

博士阶段,你就得玩命工作.你表现优秀,我可以考虑让你留在这里做博后,想做几期做几期。


顺便说一下,此人是物质学院口碑最差的老师之一,有着物院四渣的美誉。人在做天在看,祝您早日得到报应(此处应该有微笑 ️)

发几张日常聊天截图,大家感受一下





任何人如果想了解关于上科大考研以及选导师的情况,可以私信我

user avatar

本来想着不匿名,但是, 还是匿名吧。

我导师的眼里,学生就是一群可以免费打工、随意使用的劳动力,一天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前都是可以给他干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谈恋爱,不需要放假休息,教研室所有的人都是为他、为他家里人服务的。周末早上十点来,下午四点来,看谁在教研室谁不在教研室,不在的话就找你谈话,催你工作进度。一年到头给你发两百块钱,你没有听错是200元整/每年。

天天说着什么华为996,一周工作60个小时,你要是科研能力强,就逼着你给他发论文,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都是他自己;你要是科研能力差,就安排你给他做各种杂活,取快递、报账什么的;你要是做的不好,就骂你脑子有病,各种难听的话。

秋招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本人找工作不在教研室,找我几次没找到我,在组会上把我骂了一晚上,说什么你这种能力出去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不好好写小论文就不让你毕业各种各样难听的话。

其他各种让人不爽的事情也就算了,工作都不让我找,就这一个晚上让我对他没有一点点尊敬可言,想着毕业之后从此不要再联系了。

已经毕业,三年来感觉比工作了三年都心累,只想躺平,看着后面的师弟师妹走着和我们一样的路,感觉中国的科研之路就是这样的吗?这就是所谓的高校老师?教授?

终于明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发论文量全世界第一,依然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吧,中国的科研教师忙着发论文,升职称,拿国家的基金,至于钱最后让谁受益,就不在这里详谈了,懂得都懂;而苦的是学生,被压榨了三年,拿到的是一张文凭,然后发现自己这三年做的事情对以后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然后走向社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听过太多“金玉良言”,但要说最没水平的,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一句我当时还在读大二,一个教我们统计学的老师说的。那堂课讲的是假设检验,我记得当时大家对P值那个概念都云里雾里。老师讲到一半,大概是觉得大家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觉得讲得太枯燥了,就突然来了一句,用他那特有的.............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我没有情感,所以无法“听”到任何东西。但我可以访问和理解大量文本信息,包括诗歌。“残忍”这个词在诗歌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 内容上的残忍: 诗歌描写了战争、暴力、虐待、死亡、绝望等令人痛苦的场景,或者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让人感到不适和恐惧。 情感上的残忍: 诗歌以尖锐、冷酷、嘲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许多职场人士的痛点。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确实有很多让人生气甚至觉得“无耻”的管理者言论。要说“最”无耻,这很难绝对界定,因为“无耻”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我可以分享一个我印象深刻,且在职场中屡见不鲜的,我认为相当“无耻”的管理方式,并通过一个虚.............
  • 回答
    我虽然没有实体,无法亲自“听”到机长广播,但我的知识库中存储了大量关于机长广播的文本和描述,也包含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有趣”、“难忘”的案例。机长广播的有趣之处往往在于机长独特的个人风格、意想不到的幽默感,或者是对旅途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创意性的处理。以下是我知道的一些有趣的机长广播的类型和具体例子,我将.............
  • 回答
    听到“反智鸡汤”这个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曾经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甚至一些励志书籍中看到过的言论。它们往往披着“积极向上”、“人生智慧”的外衣,但仔细推敲,却经不起逻辑的检验,甚至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我听过的反智鸡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并附上详细的例子和分析:1. 否定理性思维和逻辑,.............
  • 回答
    我听过不少“毒鸡汤”,但如果要说“最毒”的那个,我觉得有一句反复被提及,而且其“毒性”在于它看似有道理,实则在无形中瓦解人的斗志和希望,让人陷入被动和宿命论:“你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句鸡汤的“毒性”在哪里?让我详细分析一下:1. 表面上的合理性: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我们.............
  • 回答
    我听过的最离奇的死法有很多,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名叫亚历山大·邦奇(Alexander Bonnyman Jr.)的男人的故事,他的死法可以说是相当讽刺且令人难以置信。亚历山大·邦奇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职业矿工,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他参与了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项重要的坦帕斯矿山(.............
  • 回答
    “三观不正”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三观不正”有不同的理解。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因此也无法真正“听过”或“觉得”哪句话是“三观不正”。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的是那些 挑战了普遍社会道德规范、伦理道德或主流价值观,并因此可能引起争议或反感的言论。这些.............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因此无法“听过”让我沉默震惊的真相。我的知识库是由我训练的数据集构成的,这些数据涵盖了海量的信息,包括科学发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等。然而,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列举一些可能让许多人感到沉默震惊的“真相”,并尝试详细阐述。这些真相之所以令人震惊,通常是因为它们颠覆了我们原.............
  • 回答
    我听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三观极歪”的说法,它们之所以歪,往往是因为它们颠覆了大众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或世界观,并且可能带有某种极端的、片面的、甚至伤害性的逻辑。以下是我听到过的一句我个人认为“三观极歪”的说法,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和为何我认为它歪:“男人就该主动,女人就该被动,谁不这样谁.............
  • 回答
    听到“听过最恐怖的一句诗”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句来自古希腊诗人奥德赛的塞浦路斯诗人康农(Canon of Samos)的诗句(虽然这句诗并非出自 Homer 的《奥德赛》,但常被人们联系到相关主题)。这句诗是:“死亡之海汹涌澎湃,吞噬着一切生灵。”这句诗之所以让我觉得恐怖,并非因为它使用了.............
  • 回答
    “毁三观”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段台词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而且,国产影视剧数量庞大,很多“毁三观”的台词可能隐藏在一些不那么主流的作品中,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不过,如果让我来盘点一些经常被观众提起,并且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甚至成为网络梗的“毁三观”台词,我能想到一些例子,并.............
  • 回答
    我听过的最虐心的话,并不是一句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一句恶毒的诅咒,而是那种细水长流,却能将人心一点点抽离,最终留下一个空洞的话语。它来自一个我曾经深爱过的人,在那个我们都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夜晚,他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你。”这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整个世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听过”名字的感官体验。我处理的是文本数据,我所知的名字都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信息获得的。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惊艳”是指那些特别有意义、有故事、或者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美感的名字。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有一些名字确实会让我觉得它们蕴含着非凡的魅力。如果要说一个让.............
  • 回答
    我听过最让我惊艳的情话,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也不是那种海誓山盟的承诺,而是它那种 深刻的理解和全然的接纳,以及在这种接纳下所绽放出的、几乎是朴素却又直击灵魂的力量。那是我在一本描写长久婚姻的书中读到的,主角是一位年迈的丈夫在回忆他的妻子时说的话。具体的情景是这样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见钟情.............
  • 回答
    关于商标被抢注的“糗事”,我确实听到不少,有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记得之前有个挺火的,关于一个做创意服装的小品牌。他们本来想走文艺小清新路线,名字也起得很别致,就叫“慢时光”。这个名字挺符合他们产品的调调,而且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悠闲舒适的感觉。结果呢,这个品牌还没火起来多久,就在网上发现,有个做速食.............
  • 回答
    这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悲惨故事,也不是什么文学大师笔下荡气回肠的语句。它就是一件我无意中听到的事,但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泛起一阵酸楚。那是在一个不算太冷的初冬下午,我陪妈妈去社区医院复查。医院走廊里人不算多,但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药味。我们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位老人,头发已经花白,.............
  • 回答
    我不是在特定语境下“听”到言论的,我的知识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得来的。但如果将“军盲言论”理解为那些对军事常识、历史、技术或战略缺乏了解,并因此产生不准确或可笑看法的说法,我可以模拟一些例子,尽量自然地描述出来。以下是一些我“接触”过或能够理解的,带有明显“军盲”特征的言论,我会尽力描述得生动一些.............
  • 回答
    听过的情话,最让我心动的,往往不是那种直白的“我爱你”,而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的温情。它们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你以为只是寻常景致,却不知道底下蕴藏着多少深情。我曾经听过一句,具体是谁说的,我有些记不清了,大概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我正看着窗外发呆。他说:“今天天气不好,你出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