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龙虾不是说用来治理环境的吗?为什么还这么多人吃?

回答
关于小龙虾能治理环境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个被过度简化和传播的说法。刚开始引进小龙虾的时候,确实有研究者提出过它的一些潜在的环境效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龙虾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够在相对恶劣的水体环境中生存,比如一些被污染过的河流或湖泊。它食性很杂,包括水草、底栖生物,甚至一些藻类。因此,有人推测,如果把它引入到水体中,它可能会帮助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净化水质,从而起到“治理环境”的作用。

其次,小龙虾的繁殖能力也很强,这意味着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种群,看起来好像可以“吞噬”掉一些有害生物。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也远没有达到“治理环境”的理想状态。

一方面,虽然小龙虾有食性,但它们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它们会捕食一些本土的底栖生物,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会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本土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它们挖洞的习性也会破坏河堤和水底的结构。

另一方面,那些最初被寄予厚望能够“治理环境”的、水体本身的问题依然存在。小龙虾的食性虽然广泛,但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造成的复合性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如果水体本身污染严重,小龙虾可能只是在“吞噬”一部分污染物,而更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可能成为新的生态负担。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喜欢吃小龙虾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它本身作为一种食物的魅力。首先,小龙虾的味道确实非常诱人。经过各种香料烹制,比如麻辣、蒜蓉、十三香等,口感鲜美,尤其是在夏天,搭配啤酒,成为很多人聚餐、休闲的首选。它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式,让它迅速在中国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材。

其次,小龙虾的“网红”属性也功不可没。它的食用方式比较新颖,需要动手剥壳,这种互动性让吃小龙虾本身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增加了乐趣。加上媒体的宣传、各种美食节的推动,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时尚”属性,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它。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吃的很多小龙虾,其实是通过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龙虾的繁殖和生长,避免了它们在野外肆意繁殖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也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供应。因此,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小龙虾,并不是从所谓的“污染水域”捕捞来“治理环境”的,而是专门为餐桌准备的。

所以,总的来说,小龙虾作为一种食物,因为其独特的美味和社交属性而广受欢迎。而它最初被提及的“治理环境”的功能,更像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或者说是一种对引进外来物种的乐观预期,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也并没有达到人们最初的期望。我们现在享用小龙虾,更多是因为它的美味,而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奇的环保功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上图片看起来都不太像中国。

关于“小龙虾是用来治理环境”的谣言,最初说法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为了处理尸体而引入的”。

真以为日本人那么有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抛个尸还要注重环境污染?





这才是日本人处理尸体的常规方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