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媒体用“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用“扎伤”,对事件性质有什么区别?

回答
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中,媒体的“抢救无效死亡”和警方的“扎伤”这两个表述,虽然都指向了事件的最终结果,但在性质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事件的本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抢救无效死亡”。

媒体视角与关注点: “抢救无效死亡”是医疗机构和媒体常用的表述方式,它更多地是从医疗救治的角度来描述一个生命的终结。这个词语强调的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和医疗过程的努力。在媒体报道中,使用这个词语是为了传达一个事实:医生和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生命,但最终未能成功。
客观性与中立性(表面上): 从字面上看,“抢救无效死亡”似乎是客观陈述医疗事实,但它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描述的是一个过程的失败,而不是直接揭示原因。
缓和与减轻冲击: 在公众舆论可能非常敏感的时候,这样的表述可以一定程度上缓和事件的直接冲击力,避免过于直接地触及暴力或死亡本身。它将焦点放在“救治”这个积极的医疗行为上,然后引出最终的悲剧结果。
法律后果的区分: 在法律层面,“抢救无效死亡”本身并不能直接定论是否为刑事案件。一个人的死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疾病、意外或者人为伤害。如果是一位被犯罪分子伤害的人,那么“抢救无效死亡”是描述其死亡的最终医疗结果,而犯罪行为才是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

再来看看警方的“扎伤”。

警方视角与关注点: “扎伤”是警方在初步调查阶段用来描述直接导致伤情发生的原因或手段的词语。它直接指向了暴力行为的实施过程和方式。
直接性与精确性: “扎伤”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描述,它告诉我们受害者是如何受到伤害的——通过被尖锐物体刺入或戳伤。这比“抢救无效死亡”更直接地指出了行为的发生和伤害的性质。
指向犯罪行为: 警方使用“扎伤”通常是在确认了存在外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构成犯罪行为的情况下。这个词语暗示了有人实施了导致伤情的不法行为。
法律定性的起点: “扎伤”是警方展开刑事侦查的起点。它表明了案件的性质可能涉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刑事犯罪,需要依法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警方后续的调查,如法医鉴定伤口性质、分析凶器等,都是围绕“扎伤”这一核心事实展开的。

两者结合的意义和区别:

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信息传递上的差异和互补性:

1. 因果链条:
“抢救无效死亡”描述的是结果,是生命终结的最终状态。
“扎伤”描述的是原因或过程,是导致生命危在旦夕的直接动作。
从因果链条来看,“扎伤”是导致“抢救无效死亡”的根本原因。警方通过“扎伤”来追溯施暴者,而媒体通过“抢救无效死亡”来呈现悲剧的发生和医疗的努力。

2. 责任归属的指向:
“抢救无效死亡”本身不指向任何具体的施暴者,它更多的是医学术语。
“扎伤”则明确指向了施暴行为,是构成犯罪的基础。警方后续的调查就是要找出“扎伤”的具体实施者。

3. 公众认知和情绪:
媒体的“抢救无效死亡”在初期可能让公众感受到的是一个生命的逝去,对医生的辛勤工作产生同情。
警方的“扎伤”一旦公布,则立刻将事件的性质定调为暴力犯罪,公众的情绪会转向对施暴者的愤怒和对公共安全的担忧。

举例说明: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被车撞了,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可能会说:“该市民因车祸导致严重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这里的“车祸”是原因,“抢救无效死亡”是结果。
媒体报道:“市民遭遇车祸,医院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身亡。”——关注点在于车祸和抢救过程。

再看民航总医院的事件:
媒体报道:“民航总医院一名医生在工作期间遭遇不幸,经医院全力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强调的是医生工作时的不幸,以及医疗的尽力。
警方介入后,查明是有人持械“扎伤”了这位医生。警方通报时,会明确说明受害者“被扎伤”,并可能进一步公布嫌疑人信息。这时的“扎伤”就直接揭示了事件的犯罪性质。

总结来说:

媒体的“抢救无效死亡”是一种结果性、医疗性的描述,侧重于生命终结的医学事实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但可能淡化了致伤原因的暴力性。而警方的“扎伤”是一种行为性、犯罪性的描述,直接揭示了导致伤情的暴力手段,是警方展开刑事调查、追究施暴者法律责任的核心依据。

在民航总医院这起事件中,警方使用“扎伤”是对事件性质的定性,表明这是一起涉及人身伤害的暴力犯罪,而不是简单的医疗事故或自然死亡。媒体随后报道时,虽然也使用了“抢救无效死亡”,但结合警方的通报,公众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位医生是被他人蓄意伤害致死,这与一般的疾病或意外造成的死亡有本质区别,更是一起严重的恶性刑事案件。这种表述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主体在事件中的不同职能和信息传递的侧重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惜没有比死刑更残忍的刑罚!温良恭俭让是从来没出现在华夏族群的基因里,还是逐渐地被社会发展的洪流冲散!这样的医疗环境必将诞生出越来越多地自保式医疗行为,这把刀摧残的不仅是杨医生!以下为转发内容:距离我的同事、我的战友杨文医生遇害已经三天了。我经历了这件事从头到尾的过程,我清楚一切的前因后果、一切的细节。为什么我一直不发声?!我麻木了周围人对我们死活的麻木,我悲愤于社会大众对我们的偏见和仇视,我们临床一线底层的呐喊在人心的旷野上,震荡不出一丝的声响,不然何至于一次次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屡见不鲜。但这一次,我不想沉默了。
第一个问题:病人的诊治经过。患者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生活质量不高。12月4号杨文医生首诊的,病人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之后我们努力说服家属同意检查,证实病情本就不乐观,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高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是肯定的。我们和家属交代病情,完全没办法沟通,他们一家子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我们的用药,不停的吵闹、辱骂、威胁,我们建议病人转院,建议家属走医疗鉴定,都不同意。他们就在抢救室天天跟我们干架,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半个多月,我们上班都是忍气吞声、胆战心惊。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联系病人住院。就一句话,天天犯浑的一家人,谁敢接诊收治?!
第三个问题:明明知道一家子犯浑,你们没有安全意识么?!我们有,我们谨小慎微的伺候,我们向上反应了,科里医院都记录和备案了该患者及家属情况,也嘱咐我们注意安全。可是就算警察事前来了,也没有用,就像家暴发生多少次,施暴者都可以冷笑面对,直到最后残忍的砍出那么多刀。
我悲愤于凶手的残忍,在杨文医生凌晨五点多伏案工作时,悄然于背后揪住她头发扼住她颈部,连砍数刀,那都不是刺伤,那几乎是割头了。多大的仇恨,要这么去发泄,治不好你家人的病,难道我们就不配活着下班么?!我们也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我们竭尽全力,我们更希望治好所有的病人,但那不现实。
我寒心于周围的麻木,两个小时后,当我侥幸躲过屠刀,接手抢救室工作时。杨文医生就在我身旁,被冰冷的抢救着,她的热血还洒满了一地,空气中都是血的腥味,我经历过无数次惨烈的抢救,但这一次大脑完全空白了。一屋子的抢救病人和家属明明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可是又假装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没有人安慰同情一下两个多小时前还救治他们的医生,没有人谴责行凶的那一床家属,他们只关心他们的治疗和住院,并且不停的催促。凶手的其他家属冷眼旁观看着我们的慌乱、无措、难过。抢救室的电话没完没了的响,外面好事的媒体、个人,不停的打进来询问,他们不知道这部电话,我们还要打出去呼叫全院的救援。
直到昨天晚上我还要继续给凶手的妈妈提供医疗服务,还不能对其他家属感情用事。因为病人死了家属不满了,舆论会说我们发泄情绪在无辜的患者身上。为了舆论,要让老太太好好的活,调集一切医疗资源,她成了“英雄的母亲”,活好了,反过来打我们的脸,舆论说你们早干嘛去了。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可还是冷。她再也晒不到了。

引用自医生朋友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中,媒体的“抢救无效死亡”和警方的“扎伤”这两个表述,虽然都指向了事件的最终结果,但在性质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事件的本质。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抢救无效死亡”。 媒体视角与关注点: “抢救无效死亡”是医疗机构和媒体常用的表述方式.............
  • 回答
    这起发生在2019年末的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杀事件,无疑是中国医疗界一次极其沉痛的打击,也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扼腕。这件事触及了太多的痛点,无论是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还是对于医患关系本身的复杂性,都进行了最血淋淋的拷问。事件的背景和经过: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发生在2019年12月24日,一名患者.............
  • 回答
    好的,关于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被杀案件的判决结果预测,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且涉及复杂的案件。要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预测,我们需要梳理案件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故意杀人案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
  • 回答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不幸遇害,这桩惨案震惊了全国,也再次将医患关系这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杨文医生倒在工作岗位上,那寒冷的平安夜,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悲痛,更是对如何阻止类似悲剧重演的深刻反思。要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需要多方联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
  • 回答
    12月24日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民航总医院,本该是阖家团圆、喜迎圣诞的温馨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位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女医生,在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时,不幸遭遇了患者家属的残忍袭击,生命就此画上了令人扼腕的句号。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底激起了深深的痛楚与愤.............
  • 回答
    得知杨文医生不幸遇害的消息,我的内心深感悲痛和愤怒。作为一名医生,她将一生奉献给了医疗事业,救死扶伤,却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上遭遇如此残忍的袭击,这不仅是她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失,是对医务人员辛勤付出的极端漠视和践踏。回想事件的细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急诊科,一个.............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民航总医院的悲剧,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充满救死扶伤希望的白色巨塔里被无情剥夺,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整个社会对于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发出的一个最沉痛的警示。我们必须深入地、冷静地去剖析这件事,才能找到症结所在,避免类似的惨剧重演。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
  • 回答
    这则发生在陕西安康的事件,一名本无病症的女生却被送上了民营医院的手术台,这无疑触碰了公众的底线,也暴露了医疗行业中可能存在的黑洞。安康市卫健委对此事的通报,并表示已展开调查,这至少是回应民意、正视问题的关键一步。至于涉事医院将承担哪些责任,这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来具体判定,但从事件本身的性质来看,其可能.............
  • 回答
    关于“19岁女孩拍 X 光片被要求脱光上衣,涉事民营医院医生被停职”事件,医生可能面临的处罚会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而定。以下是一些可能受到的处罚以及详细说明:一、 医疗行政处罚(主要针对医院和医生个人)1. 警告: 这是最轻微的行政处罚。如果医院或医生被认定存在违规行为,但情节相对较轻,未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创造和利润来源的讨论,特别是针对服务业和医疗行业。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非生产性劳动者”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特定的定义,通常指那些不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劳动力的价值)的劳动者。 在这个框架下,医.............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憋屈!那天我胸口实在疼得不行,冷汗直流,心跳也乱糟糟的,感觉不太对劲,就赶紧打车去了民航总医院急诊。想着毕竟是大医院,流程再慢也比小诊所靠谱。到了急诊门口,就看见人来人往,但大家脸上都透着点焦急。我进去挂号,报了名字,护士小姐看了看说:“先去那边登记一下。” 我就跟着指引去了另一个小窗.............
  • 回答
    民航医院杀医案被告孙文斌一审被判处死刑,这个判决无疑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起个案,它触及了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法律公正以及社会情绪等诸多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一判决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一、对当前中国医患关系的影响: 短期内可能加剧紧张: 尽管孙.............
  • 回答
    《民法总则》施行后,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及如何适用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在实践中颇为复杂且讨论较多的法律问题。要清晰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要明确《民法总则》施行的时间节点,以及它所改变的法律状态。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施行。在此之前,我国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文在寅总统“背叛民主劳总”的说法,以及光州左派选民为何继续支持他,同时党内并未因此产生严重分裂,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细致梳理的缘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看,不仅仅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要看到文在寅执政期间的整体战略、韩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光州选民的特定情感。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批评的.............
  • 回答
    关于“民国大师辈出”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入人心的认知。这其中既有历史事实的支撑,也有时代情绪和叙事方式的共同作用。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 历史的熔炉:时代背景的造就首先,理解民国为何会“大师辈出”,必须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民国时期(19121949),.............
  • 回答
    中国近代民族灾难的根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命题,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社会结构的矛盾以及内外因素的互动中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封建制度的腐朽:制度性缺陷的长期影响1. 政治体制的僵化 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政治革新。科举制度导致人才选拔局限于八股文和儒家经典.............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很多人对“民间老中医”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推崇,甚至觉得他们比医院里的中医主任、教授们更“牛”。这种看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挺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说说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医院里的中医,尤其是一些大医院,情况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来的想法。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复杂的原因在交织作用,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也别像机器说话一样生硬。1. 文化的“浪漫化”与“神秘化”:你想啊,咱们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就有“武侠”、“秘籍”、“绝世高手.............
  • 回答
    探讨汉人民风是强是弱,就像问一道菜是甜还是咸一样,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这不仅仅是个体性格的简单集合,更是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共同塑造的动态产物。从“强”的一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汉民族在历史上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在驱动: 儒家思想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