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回答
大学时光,说是人生中最自由、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也不为过。但正因为这份自由,它也像一张白纸,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洒色彩,也可能因为无从下手而让它变得空洞乏味。想要大学不虚度,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目标,然后用心地去填满每一天。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实践。

一、 明确你的“为什么”,找到方向的灯塔

首先,别一头扎进各种新鲜事物里,除非你已经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大学的诱惑太多了:社团活动、学生会、兼职、恋爱、玩游戏、追剧……它们都在招手,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很容易变成一个四处奔波却不知所云的陀螺。

职业规划的初探: 你有没有大概想过毕业后想做什么?哪怕只是一点模糊的概念。化工的同学也许会好奇在新能源领域有哪些机会,中文系的姑娘会不会对出版行业感到好奇?利用大学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去参加相关行业的讲座,甚至去做一些基础的调研,这比你埋头苦读却不知道为何而读要实在得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个不错的起点,但别指望他们能给你量身定制方案,自己主动去挖掘信息才是王道。
兴趣驱动的深度挖掘: 除了专业,你对什么真正感兴趣?是摄影、写作、编程、历史、哲学,还是某种小众的运动?大学给了你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这些兴趣。不要满足于“知道一点”,而是尝试去“精通一点”。比如喜欢摄影,那就去学习构图、用光,参加摄影比赛,甚至是为学校的活动拍摄;喜欢编程,那就去挑战一些开源项目,或者自己开发一个小工具。这些能点亮你生活的东西,往往也是你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惊喜”。
知识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是基础,但大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多读与你专业相关,或者对你思维方式有益的书籍。图书馆是你宝藏的聚集地,别只盯着热门小说区,哲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任何能拓宽你视野的书籍都值得一试。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考,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

二、 实践出真知,让学习不止于课堂

大学的知识,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课堂之外。别把上课当成唯一学习的途径,更别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考试的“读书机器”。

参与科研项目,体验学术的魅力: 如果你的专业有科研项目,尤其是老师独立主持的那种,一定要尝试去参与。别怕自己能力不足,很多时候老师招募学生就是看中你的态度和潜力。在项目中,你能学到严谨的科研方法,了解学术的前沿,甚至可能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这不仅对你未来的深造有帮助,更能让你体验到探索未知的乐趣。
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很多同学会觉得大一大二没必要实习,其实不然。哪怕是去一个和专业沾边的小公司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能让你提前接触职场,了解工作流程,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之外的不足。大三、大四更是要抓住机会去争取有价值的实习岗位。每一次实习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宝贵经历,能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能为毕业求职增加筹码。
项目经历的积累,将理论化为实践: 除了老师布置的课程项目,尝试自己组织或参与一些有意义的项目。比如,一个关于校园环保的倡议活动,一个关于本地文化特色的纪录片制作,或者是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锻炼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能让你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三、 拓展社交圈,遇见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世界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积极地去认识和交流,你的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主动与同学交流,建立友谊: 不要只和熟悉的同学待在一起。大胆地去认识新同学,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和他们交流学习方法,分享生活趣事,甚至一起组队完成小组作业。真诚的友谊是大学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加入有意义的社团或学生组织: 选择那些能让你学到东西、锻炼能力的社团,而不是为了填满简历而加入。比如,辩论社能锻炼你的逻辑思维和口才,学生会能让你学习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志愿者协会能让你体验奉献的快乐。在社团里,你会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跨越专业的界限,多认识不同领域的人: 你的专业同学固然重要,但也要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也许你会因为一个文学社的朋友,而开始接触诗歌创作;也许你会因为一个工科的朋友,而对机器人技术产生兴趣。这些跨领域的交流,能为你带来新的视角和灵感。
利用学校资源,参加讲座、论坛和交流活动: 学校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来做讲座,也会组织各种论坛和交流活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你不仅能学到前沿的知识,还能有机会与讲师近距离交流,甚至拓展人脉。

四、 培养生活技能,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大学毕业后,你将独自面对社会,所以一些基础的生活技能同样重要。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财务: 别把时间都花在无意义的娱乐上。学会制定计划,区分优先级,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休息。同时,也要学会理财,控制消费,为自己的未来储蓄。
掌握基本的烹饪和生活自理能力: 别以为叫外卖很方便,学会自己做几道家常菜,不仅能省钱,还能在想家的时候给自己一份温暖。同时,学会整理房间,洗衣服,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让你更独立。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因为荒废了学业和兴趣,连身体也搭进去了。
学会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 大学期间,你会遇到挫折、失落和压力。学会如何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如何自我安慰和调节,是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五、 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与挑战

大学是一个不断试错和探索的过程。别害怕失败,也别害怕改变。

勇于尝试新事物,不要给自己设限: 今天想去了解一下量子力学,明天想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后天想尝试一项你从未做过的运动,只要有兴趣,就去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你也会从中受益。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持续学习和改进: 你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去改进。犯错了,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达到目标,分析原因,下次再努力。
拥抱不确定性,适应变化: 世界在不断变化,你的计划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打乱。学会适应变化,灵活调整策略,是大学教会你的重要一课。

大学的时光是有限的,但它的价值却能伴随你一生。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经营它。别被“别人家的大学”所干扰,找到自己的节奏,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精彩。这需要主动,需要思考,需要坚持,更需要一颗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不上一代翘楚,但也不甚失败,斗胆来答。

90后,生于苏北某城工薪家庭,自中学以来尝试过20余种工作,阅读了过千本书。6次献血,也是中华骨髓库成员。刚结束大学生涯,拿到了运通的无限额度(No Pre-Set Spending Limit)信用卡,自己的项目也得到了不错的投资。


在这里,我尽可能分享更多大学经验,仅供抛砖引玉。当然,如果我所说的能够有所帮助,自是一份荣幸。行文中如有逻辑不当,或是描述不清之处,敬请指正,我会第一时间加以修改。但至于文中所举之例,仅供参考,如有质疑,权当我胡说八道便是。


首先说大学,在知识之外,大学更核心的意义,是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思维方式。本文也将按此逻辑,目录如下:

行动层面:

  1.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
  2. 带有规划的去做事情
  3. 不断挑战自身的天花板

思维层面:

  1. 树立较为合理的价值观
  2. 形成一套稳定的原则
  3. 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技能层面:

  1. 学会鉴别真伪信息
  2. 熟练使用各种展示工具,练好一副口才
  3. 学点编程

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索引,谢谢。

行动层面:

1.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

在没有能力的前提下,为了社交而社交,是一种愚蠢。

社交本是资源背景的共享。

你善于写代码,我善于出版,饭局聊聊天,饭后没准搭伙出书,这叫做社交。

你喜欢吃龙虾,我喜欢吃蛤蟆,一起策划个联谊,这叫excited。

能力不足之时,一味追求人脉,更是一种低级的媚俗。

马云不会因为你多说了两句奉承,便对你刮目相看,而是觉得很烦。

或许你参加了学生会,大一打下手,大二升部长,大三主席,大四保研。顺利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没什么可骄傲的,更没什么成就感可言。

当然,这里并无贬低之意。但比起学生会这个和社会脱节,与学习无关的组织,我们是否可以多下点功夫去调研,考虑参加更多精彩的活动,比如策划科研项目,甚至申请联合国实习,等等。

这里举一个较为正面的例子,前段时间在知乎上招来了一个农大的实习生。虽然是新大一,但团委(之前写得学生会,表述有误)里面已经做到了部长,申请着国家级项目,在我的创业团队里面实习,这几天正在参加主持人大赛并且准备着哈弗那边的模联。对了,她还是Toyama的亚洲第三。


@Fangchou Chen 97年,幼年在海外生活,会五国语言,HMMT&PUMAC(哈弗&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数学联赛) 一等奖 。后回国,中韩数学交流赛金奖,,济南中考状元。高二时先后被港大,芝加哥大学等学校提前录取。

14岁开始创业,共盈利120万,钢琴比赛亚洲第三,六大州巡演。

后因故留在国内,一年准备高考,但失利只去了一个帝都的985,目前在 @吃喵粮的汪 的公司里负责喂猫。

2. 带有规划的去做事情

设立一个目标,安排好Due Date,按进度倒序安排详细计划并按步骤实施。当然,你还需考虑到期间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制定紧急预案和各种备选方案,毕竟再完美的计划也会被傻逼搞坏。

举个自己的栗子吧,看过我之前一些答案的朋友可能会了解,此番回国创业或可被称为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今年3月离开学校,回国北漂,无依无靠,身上只有300美金。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我需要在新学期开学前融得天使。

于是,此时的我便有了两个目标:

1. 受制于开销,我需要在1周内赚得生活费

2. 受制于时间,我需要在半年内融资成功

由于本身是技术出身,第一个目标难度不大。到北京之后,混圈子接私活,顾及温饱尚可。

对于第二个目标,挑战着实不小。

希望获得天使投资,但我也深谙天使投资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你,是为了从你的项目中长期获益。因此,我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证明自身价值和项目价值。

保险起见,为了避免方向错误耽误宝贵时间,我同时准备了4个方向的项目以备市场检查,并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做可行性测试,最终敲定了目前的项目。

接下来为了平稳的拿到投资,我需要攻克以下几个方面:

1. 证明我的项目,是有确切市场需求,并且会被市场接纳的

2. 证明我的项目,是能够被我们自己的团队实现的

3. 证明我的项目做成产品之后,是能够在短期带来盈利,或者在长期带来巨大影响的。

之后用时一个半月进行这些方面的攻克这些点(内容有些长,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看这里:哪些创业项目仅凭一个点子就拿到了天使轮?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于是第一次见到投资人的时候,便拿到了投资。


3. 不断挑战自身的天花板

野心放得够大,遇事不怂,寻找并挑战不可能的事情。很多非技术性的东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胆魄,是否能够坚定的迈出第一步。

这里我非常希望拿我司的厨娘举例子。厨娘大人,21岁,在美国获得了双本科学位,后来到英国修得人类学硕士。

有次呢,厨娘大人表示要请半天的假,理由是:“把之前欧盟的工作交掉”

。。。吓得我都不敢说话了,只能聊聊她在联合国的工作了

时年21岁,硕士毕业,学生期间兼职翻译,时常搞搞同传,申请并任职一票国际组织。

。。。真是吓坏宝宝了

大人就是这样,遇事不怂,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的天花板,不安分于运营工作,最终成了我司厨娘。


//什么鬼东西,摔!


思维层面:

思维层面上的东西,很难具象,但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有一定的认识。

1. 树立较为合理的价值观

大学生,最大的也不过是90后,经济难以独立,财务自由更是还有一段距离。借由互联网的缘故,我们似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以为见的多了,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很大的可能,会迷茫于生活的无力,迷茫于奋斗的方式,以及迷茫于金钱和远方。

前段时间有两个挺有意思的新闻,一个是《95后女孩拿身体穷游》,还有一个是《霸气总裁余佳文认怂》。说实话,蛮无奈的。


人本应去追求些什么,譬如伟大的志向,亦譬如自我的情怀。我们希望达到更辽远的境地,但这里并不代指缥缈的世界,也不意味着我们真的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有的朋友会这样,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化着大大浓妆,对着甜美的马卡龙自拍一张,发条朋友圈,连带着新买的卡地亚附一句“巴黎的夜,美得令人心碎”。这或许并非“远方”。而相反,当你开始用实际行动去担负更多并不属于你的责任,让更多的贫穷孩子吃上免费的午餐,用柔软改变中国,这或许才是更应该被追寻的。

与此同时,还需说说金钱,这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物。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在此互信之上,我们工作并创造价值。我们将我们将创造的价值相互交易,金钱则是这笔交易的契约。一张美钞,正面是dollar,背面则是“In God We Trust”。

我们提倡着将价值和金钱做对等交易,更直接的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但同时,很显然的,我们并不提倡用社会关系去兑换金钱,比如荣誉、忠诚、道德和爱。忠诚的骑士不应为金钱背叛主人,虔诚的教徒不应为金钱失去信仰,相爱的恋人不应为金钱抛弃彼此,正直的创业者也不应为融资而失去诚信,肆意许下“一个亿”的承诺。


2. 形成一套稳定的原则

人有性格,性为欲望,格为约束。

且不谈本性善恶之说,纯粹的欲望没有边界(来来来~~屏幕前的你自己说说曾经有过多少龌龊的想法),需要被束缚。束缚着这层欲望的,或许是社会规章,或许是情义颜面,或许是道德准则,也或许是宗教信仰。可以把这层约束成为方法论,但我更倾向于称其为原则。

原则一类的事情受制于成长环境及诸多状况,过于主观,无法一概而论。这里只是简简单单说说自己的:

高中时候有段时间哲学书看多了,思维有些混乱,总是在思考“今日的是或许就是明日的非,我们应如何抉择”之类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大概想明白了,找到了自己的是非观:“站在三年以后,五年以后,乃至十年以后的立场,如果我会为今日之事而后悔,则此事不该去做;如果我因未做此事而在日后哀叹,则此事可行”。

以及自己处事的三条原则:“保持善意,勇于面对,敢于担当”。


3. 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无论你处于什么状态,担任怎样的角色,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当我们称赞一个人牛逼的时候,往往是称赞他非常善于分析问题,并能够用最高效的方式将问题解决。

“问题”本质是“落差”——预想和现实间的落差。而解决问题则是弥补其中落差。下面介绍一个比较普适的方法,用以思考问题。五个步骤:

a. 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分类

b. 将问题转化成具体的课题

c. 找出解决课题的替代方法

d. 运用合适的标准,评估每项替代方案

e. 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大体来说,问题可以被分为三种:

恢复原状型:问题已经被暴露出来了。对应的解决办法是恢复原状。

防范潜在型:搁置不管会发生不良状态。对应的解决办法为维持现状。

追求理想型:现状并无大碍,但希望追求理想。对应方法为达成理想。


对于恢复原状型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课题进行分析:掌握现状,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对紧急事态进行处理,根本解决,采取手段反正复发。在紧急处理、根本解决、防止复发上找出多项替代方案,行为核心在于【防止复发】。

对于防范潜在累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课题进行分析:确定不良状态,制定预防策略以及出现问题时的紧急预案。在【制定预防策略和紧急预案】上找出多项替代方案,比较并加以实施。

对于追求理想型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资源进行盘点,之后选定理想并部署计划。在【选定理想和部署计划】上找出多项替代方案,比较并加以实施。


举个栗子吧,现在有了一个问题:

你准备出门,外面变天了。


问题尚未发生,但如果置之不问,很可能会出现问题。不如事先做出准备,积极防范。

很显然的,问题被归结到了防范潜在型。


接下来便是要确定不良状态,可以借由“由下而上法”进行界定:

a. 确定到了“正要外出时,发现外面快变天了”,这一特定因素

b. 假设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可以先做一番QA:

状况:“正要外出时,外面变天了”

Q:“所以呢?”“之后会如何?”

A:”可能会下一场雨”

Q:“所以呢?”“之后会如何?”

A:”如果下雨,全身会淋湿!”

于是,我们得到了最终的状况。而能够导致这个状况的,被称为诱因,也是问题的所在。


之后,我们需要制定预防策略。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区分可控诱因和不可控诱因。很显然,我们我们无法控制天气。所以,为了防范,我们能做到就是把雨水与我们相互隔离,比如带伞。


下面一步,找到多种替代方法。举例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前提下,我们有三种选择:折叠伞,大雨伞,雨衣。(很显然的,折叠伞最方便,雨衣最麻烦)


也是到了最后一部,决定行动。行动的选择需要和环境脚本相匹配。比如外面变天了,很可能是小雨,有几率是大雨,也或许是强风暴雨。

心里列一份表格,数字代表着舒适度。

做一个判断,然后简单的做一个概率题。比如如果极大可能是大雨,则携带大雨伞为最优解。


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学习麦肯锡的一套分析方法,会很有帮助。


技能层面:

1. 学会鉴别真伪信息

先举一个不恰当的反例,这几天陆续收到了一些来自旧友的咨询。

很难想象,一些在985院校中熏陶了4年的大学生,竟然无法做到鉴别信息。


同时的,这里给

@李翔LEE

的爆料

曾经干过传销是一种什么体验? - 李翔LEE 的回答

点赞。

一般来说,鉴别信息真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 从发布者/发布渠道推测。如果信息内容过于耸人听闻,夹杂着“美国人都震惊了!”“是XX就转发”,或者从名字上可以直观看出是营销号的,基本可以判定为伪。

// 朋友圈里发谣言的我基本都拉黑了,下面这张图是偷来的



b. 从信息逻辑上判断。很简单的例子,传销。比如说拿钱投资,拉下线拿更多提成,在这种模式中,每个人都没有对外输出劳动,每个人却都得到了分红,钱从哪来?


c. 借助谷歌图片搜索:image.google.com 准确判定信息来源。

如果实在做不到,记住以下两点:

1.对所有信息保持警惕,防止被洗脑,

2.不懂别装懂。虚心向懂的人寻求帮助。

—— @贺胜


就在刚刚,在知乎收到了这样的一个问询。经当事人同意,公布如下:

同时的,此处说一下评论区的某个同学。我并不赞同你的言论,也希望你回头是岸,但保留每个人的意见。


2. 熟练使用各种展示工具,练好一副口才

这里的展示工具包含PPT,包含Keynote,Prezi,也包括等等很多东西。

PPT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讲决定讲演效果。举个栗子:

一份好的PPT,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变得出色,思路,版式,图表。


展示的时候,思路上需要逻辑严谨,信息连贯不妥跌,这个很大程度上难以速成。


版式上的简单逻辑可以参考《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懒的话也可以看这里:名片设计有什么讲究? - 吃喵粮的汪的回答一份简单的说明。更深入的可以看看比如《版式设计原理》、《配色原理》等经典读物,刷刷dribbble。但速成的话。。。好像确实也没法速成。


图表上,一定要学会“概念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网上有很多例子,也可以参考《用图表说话》、《用数据说话》等书。

当然了,如果PPT玩的6,也可以拿它来做海报。更高级的大触甚至那它来做一些迷の神作,比如这个。


这里分享一个优酷链接,之前我帮一个做情♂趣硬件的朋友做的。

中产阶级——爱我被窝—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OCDpatient 同学分享过一些用PPT作海报的东西,比如这个胡歌的这张图是怎么做成的? - OCDpatient 的回答


3. 学点编程

置顶一句话:学习编程,很简单,2小时足矣

这里所说的学习编程,并不指你需要写出一个怎样怎样的APP,更不是说学会编译原理之类,而是写出简单的小程序。

编程是一种逻辑严谨的行为,当你懂得编程之后,看东西的视角会完全不同,思考问题也会更加严谨有序。


举个栗子,现在你需要想想设计一台可以自动转向(向右)的汽车:


不懂编程的人会这么想:

         这辆车平时走直线,到达路口的时候右转;       

懂得编程的人会这么想:

         车首先要通过传感器判定左右边距; 如果车左边距小于50cm: 向右微做调整; 如果车右边距小于50cm: 向左微做调整; 其余情况下: 则保持原方向不变。  如果发现前方50米处有转向: 降低车速到xx m/s。 如果发现前方30米处有转向: 车以xx的角度向右转。  如果发现已过路口,则重新判断左右边距: 如果车左边距小于50cm: 向右微做调整; 如果车右边距小于50cm: 向左微做调整; 其余情况下: 则保持原方向不变。       

当然,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做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这个:

看看看~~我多了好多粉。


或者这个,百度我的名字,出来很多美好的东西。



//当然,我只是修改本地文件,而非真正修改百度数据库,但用来截图装逼足够了。(比如修改银行卡余额)

掌握这个技巧,实际上只需要花费5分钟,具体方法不赘述,想了解的可以移步我的专栏文章 如何增加10万粉 _(:з」∠)_ - SD的碎碎念 - 知乎专栏

分享一个不错的学编程的地方(不过是英文的),Learn to code




最后,但在一切之上,你需要变得值得依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user avatar

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这么一段话:

       学生们获得了垂涎三尺的休闲和安逸,他们依据制度,逃避了人类必需的所有劳动,得到的仅仅是可耻的、没有好处的空闲,而可以使这种空闲变成丰富收获的那种经验,他们却完全没有学到。  “但是,”有人说,“你不是总主张学生不该用脑,而是应该用手去学习吗?”  我不全部是这样的主张,我主张的东西是他们应该多思考一下;我的本意即是学生们不应游戏人生,或是纯粹地研究人生,人们花费了昂贵的费用供他们求学,他们应当热忱地生活,并一以贯之。除非青年人马上进行生活的时间,否则他们怎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学习生活呢?我想这样做才能够像数学一样锻炼他们的心智。  举例说明,假如我希望一个孩子知道一些科学文化,我就不愿意走老套路,那仅仅只是把他送到附近的教授那儿去,那里什么都教,什么都练习,就是不教生活的艺术也不训练生活的艺术; ——不过是从望远镜或显微镜中观察世界,却从不教授他用肉眼来观察;学习了化学,却不懂面包是如何做成的;或是有什么工艺,也不学怎样挣来这一切。尽管发现了海王星的卫星,却没有发现自己眼睛里的微尘,更没有发现自己成了某一个流浪汉的卫星;在一滴醋中观察着怪物,却浑然不觉已被怪物缠身,而且就要被吞噬。   假如一个孩子自己去开采出铁矿石,又亲自去炼铁,同时将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活学活用,接着他做成了一把自己的折刀——另一个孩子则一边在冶金学院里听讲冶炼的技术课,一边收到他父亲给他的一把罗杰斯牌子的折刀, ——试想一个月之后,哪一个孩子进步得更快?又是哪一个孩子可能被折刀割破了手呢?      

---------

前两天我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烧烤店吃晚饭,隔壁桌坐着几个喝酒的男生,其中一个男的应该是已经毕业的师兄,一个劲地对几个师弟嚷嚷:“我跟你们说啊,大四最后这一年一定要好好玩,一定要玩个痛快,再不玩你们可就没机会了。”

听到他一直在重复这句话,我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如果让我跟这几个师弟说话,我肯定会说:“大四是你们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了,一定要好好努力啊。用心去学习、工作,并抓住一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因为再不抓紧,毕业了你们只有哭泣和拍大腿的份儿了。”


大学生总以为时光很长,殊不知在你悠然自得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父母还在奔波操劳。

大学生,总处于无尽的等待之中。

学习?打完这局王者再说。

实习?我都还没玩够呢,实习干啥!

兼职?听起来就累,钱还少,还是不干了吧。

殊不知,等你准备好了再去做一件事,往往意味着永远的等待。



别以为你按时去上课了,你就是个好学生。

别以为你每天在图书馆举起书本,你就是个高尚的学者。

别以为你考过了高数和英语六级,你就是个人才了。

大学给予你的,或是你应从大学中获得的,都不该只有这些。

我们除了“拿进来”,更应该“走出去”。

“拿进来”的东西,大多是老师传授给你的那点不痛不痒的皮毛功夫,放到社会上去、放到工作中去,基本犹如烂铁一堆。

而“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是为了将你的内在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真正能与实际接轨的东西。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它并不如你在象牙塔中所理解的那般美好和安逸。世界的每个角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所有的人情世故、所有的工作经验、所有改变世界的东西,都需要你踏前一步,伸手摘取。如若当初马云没有前往美国,并因此见识到互联网的奇妙,那么伟大的阿里巴巴也绝不会诞生。同理,所谓的社会精英--祖国的一众大学生们,在入职之后还得接受大量的培训,因为他们在书本里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工作运用还相差甚远。



学会待人接物,学会生活,远比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

知识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如何得体地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好有效的人脉关系,这是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学习的内容。掌握了待人接物的技巧,便是拥有了校园进入社会的润滑剂,不仅能够少碰壁、少栽跟头,也能更好地辨人识人。多年以后,你至少还有三五知己得过此生,而非一枚孤家寡人。

询问了一圈老一辈的人,发现二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混得最好的往往不是学霸,而是一些做实事靠谱并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和他们相处,你会有一种天然的舒适感。在勾心斗角的社会中心,他们依靠自己的真诚和智慧,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妖鬼神魔周旋,并在谈笑间让一切难题落地、平息。

而学会生活,同样远比学习刻板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对生活的热忱、对理想的追求,这些是万万不可磨灭的东西。我们这辈子未必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当定要成为一个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最可悲的绝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成为一个没有追求,无趣无品的人。那样,所拥有的不过是一副尚未腐烂的躯壳,与草芥蝼蚁又有何异?


不要将考研当成你继续啃老,没准备好进入社会的一顶保护伞。

盲目地考研不过是一次痛苦的安乐死:考试很痛苦,读研很安乐,毕业是死期。与其说是就业难导致了考研热,不如说是考研热加剧了就业难。

如今的社会体态,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5%,这也就意味着研究生学位的贬值速度是35%。对于很多人来说,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自己的大好时间和父母辛苦积攒的血汗钱(立志从事科研、学术等相关职业的少数人除外)。与其当个不愿意承担社会风险和工作挑战的缩头乌龟,不如在大学期间就更多地接触外界,为后续的就业增添更多经验和保障。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结尾再送给大学生们一句话:在中国目前这种高等教育环境下,不逃课的学生绝对不是好学生。不仅要逃课,而且要拿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时光,说是人生中最自由、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也不为过。但正因为这份自由,它也像一张白纸,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洒色彩,也可能因为无从下手而让它变得空洞乏味。想要大学不虚度,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目标,然后用心地去填满每一天。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实践。一、 明确你的“为什么”,找到方向.............
  • 回答
    ASOUL 为什么能牢牢抓住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最近这几年,“虚拟偶像”这个概念是越来越火,而 ASOUL 绝对是其中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高校群体中,她们的粉丝基础之大,黏性之高,常常让人感到惊讶。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为什么是 ASOUL,而不是其他的虚拟偶像?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
  • 回答
    《遮天》中的虚空大帝,在我看来,是书中最为令人扼腕叹息、也最能引发读者深思的人物之一。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光芒万丈、一路顺风顺水的“主角光环”人物,反而在辉煌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一种近乎悲壮的英雄主义。一、 绝代风华,惊艳绝伦的开创者首先,虚空大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代表了那个时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关于B站UP主“Zhan”(如果指的是那位以提出“流量大的,便是好么”而闻名的UP主,我们姑且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以及“流量是否造成虚假宣传”这个问题。首先,理解“流量大的,便是好么。”这句话的背景和意图:这句话本身带有明显的反思和批判意味。它不是在肯定“流量至上”,而是在质.............
  • 回答
    虚幻引擎5(UE5)抢先体验一出,整个游戏开发圈子那叫一个炸锅!想当年,UE4统治江湖的时候,大家就已经被它的强大功能和视觉效果折服,可万万没想到,Epic Games还能再往前迈这么大一 But,UE5直接把天花板又抬高了好几个维度。刚开始那会儿,大家都还在摩拳擦掌,等着第一时间下载体验。服务器一.............
  • 回答
    作为一名虚拟主播,珈乐以其出色的才艺、亲和的互动以及独特的魅力,在众多虚拟偶像中脱颖而出,坐拥榜首的位置。然而,她的学历背景——仅为大专,却在粉丝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这究竟是为何?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学历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尺。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能迭代.............
  • 回答
    这句话,初听之下,像是古老谚语,又像诗人遗落的低语,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凉与洞察。它仿佛在说,人生最绚烂的时刻,往往也最容易滋生虚假的赞美;而当繁华落尽,真相显露的黄昏,才能看清那些真正坚守的人。“巅峰诞生了虚伪的拥护者”,这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人性中的常见困境。当一个人或一个事物达到其最辉煌、最受瞩目的.............
  • 回答
    2021年下半年,股市的走势确实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放眼全球,各大经济体在后疫情时代纷纷展现出复苏的迹象,这为股市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复苏的步伐并不均衡,且伴随着一系列不确定性,这使得下半年的股市充满了博弈与挑战。股市:复苏与风险并存的舞台从宏观层面来看,2021年下半年全球.............
  • 回答
    西昌一大学生因为化了“食堂虚弱妆”去打饭,结果被群众误以为吸毒而举报,警方介入调查后确认是虚惊一场。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事儿怎么看?首先,这得从两个层面来说。一方面,这体现了社会关注度的“双刃剑”效应。 咱们社会进步了,大家对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也会更敏感,这是好事。尤其.............
  • 回答
    粉笔网CEO张小龙的“Diss”:一次对“走过场”式扶贫宣传的直视近期,粉笔网CEO张小龙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视频,矛头直指湖南卫视播出的扶贫题材节目《青春在大地》,指责其存在“虚假扶贫”、“走过场”以及“向上宣传”的问题。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扶贫宣传真实性与效果的深入.............
  • 回答
    椰树集团的广告营销风格一直是个话题,这次关于“广告尺度大、被质疑虚假宣传”的事件,其实是这股“话题体质”的一次集中爆发,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件的“尺度大”和“虚假宣传”指向哪儿?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家说“广告尺度大”,很大程度上是指椰树集团近几年推出的一些广告画面和宣.............
  • 回答
    腾讯诉DD373案庭审焦点:“虚拟财产”归属与游戏行业前途近期,腾讯起诉第三方游戏交易平台DD373一案的庭审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腾讯方庭审中抛出的“虚拟财产不属于用户,仅为使用权”的论调,更是将游戏行业长期存在的“虚拟资产”归属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可能对整个游戏行业的.............
  • 回答
    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与法律的拷问近来,关于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DTT audio support)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在购入小米电视后,发现原本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关于“虚假宣传”的质疑,甚至有人考虑将其告上法庭。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触及到消费.............
  • 回答
    品玩这篇《虚假营销,小米改也改不掉的毛病》,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尖锐的,直指小米在营销层面存在反复出现、难以根除的“虚假”问题。要评价它,得先剖析几个层面。文章基调与立意:首先,从文章的标题和整体语调来看,品玩是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来的。它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带有一定的情绪,认为小米明明有技术实.............
  • 回答
    关于虚拟偶像珈乐在2月3日直播中出现的一些被认为“低俗不雅”的动作,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从整体来看,这触及到了虚拟偶像的定位、内容尺度以及受众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虚拟偶像的特殊性。她们是经过精心设计、由真人声优配音、技术渲染出的艺术形象,其行为和言论很大程度上是背后.............
  • 回答
    ASOUL作为国内虚拟偶像的领军团体,自出道以来就备受关注。其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拥趸。然而,任何团体,即使是虚拟的,也难免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成员的“短板”自然也会成为讨论的焦点。我们不妨就大家普遍关注的vocal、舞蹈和游戏担当,来聊聊她们的情况,试着褪去AI的痕迹,用更生活化的.............
  • 回答
    郑渊洁炮轰部分作协作家“虚伪、不具备写作才华、沽名钓誉且不择手段”,这番话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文学界激起了层层涟漪。要理解他为何会如此尖锐地评价,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文学背景、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文学的理解,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郑渊洁是谁。他以《皮皮鲁传》、《鲁西西传》等一系列.............
  • 回答
    奇谈与历史:如何看待“古希腊、古埃及不存在”的说法在互联网的浩瀚信息海洋中,偶尔会泛起一些令人咋舌的论调,它们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激起好奇、质疑,甚至是辩驳。知乎用户 @魑魅魍魉(现已更名为“真实X虚构”)提出的“古希腊、古埃及不存在”的说法,便是这样一种极具争议性、却也并非空穴来风的观点。要理.............
  • 回答
    在不依赖线下硬件的情况下,设计一个签到类应用,让用户无法轻易作假,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构建一个多重验证和信誉体系。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任何线上手段都有被技术手段绕过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的目标不是绝对的“防不住”,而是让造假变得异常困难,成本极高,并且伴随着风险。地理位置的智能化运用:最直观的防作弊方.............
  • 回答
    潘长江回应虚假宣传卖酒的事件,涉及公众人物在商业宣传中的诚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争议。以下从事件背景、潘长江的回应分析、法律与道德层面、公众影响及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事件背景:虚假宣传的指控1. 事件起因 潘长江作为知名喜剧演员,近年来涉足商业领域,曾因推广某品牌酒类引发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