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问题是辟谣的热度永远赶不上谣言,更多人获取的信息来自媒体炮制的假消息。
我对白酒还算比较关注的,确实没看到潘长江有关于灌醉茅台董事长拿到优惠价的原视频。
因而在上一个回答也是讨论了他与茅台历任董事长认识的可能性,然后当天他就辟谣了,说他从头到尾没有讲过那段话,并且联系了报道这事的记者,记者也没有证据。
弄半天是篇操蛋的假新闻,群众被耍得团团转。
可惜,辟谣的声音传播力度远远不够。潘长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当然,对于“潘子卖酒”一事,该骂还得骂,以次充好、谎报价格都是他真正干出来的事。尤其他说不知道外面卖多少钱,有甩锅嫌疑,他哪怕不知道,团队也会打听好告诉他的,况且茅台的行情很透明,他们拿货价基本就是外面的价格行情。
人人都能发声是好事,但也制造了太多的谣言和垃圾。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盲目追热点,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啊。
之前的回答,未删减,只是在开头横线前面加了一段:
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
受到启发,我发明了一个新理论,看看大家喜不喜欢,
传播学不可能三角:
假新闻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辟谣的反而没了流量
我不太愿意叨叨国内新闻,就是因为新闻的质量都保证不了,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自己长篇大论分析来分析去,结果被人当猴耍,太丢脸了。
就不说潘长江这事了,新京报引导网暴刘学州,新京报有受到什么惩罚没有?知乎锁1450带节奏的问题推热榜(实际上也是造新闻的一种手段),有什么惩罚没有?屁惩罚没有,人家自然屡教不改了。只希望咱们在讨论问题前,多搜搜多查查,想想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就是为了骗赞,也得有所倚靠才行吧。
如果真的是媒体瞎剪辑,建议潘老师直接取证告这家媒体。
法律的结论是最好的回应。
光凭这种口头的解释网友是不会听的,他们只相信他们想认定的事情。
无良媒体才是更应该被315曝光的,造谣生事蹭热度再赚取流量,这些年算是被他们玩得很明白了。
真心建议潘老师还是远离直播行业,好好去享受晚年生活。
直播行业的水太深,媒体也太乱,咱玩不过他们不如不玩。
现在的很多媒体不要真相,只要流量。
可怕的是这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常态,却没有一个正式的机构去打击他们。
就问315什么时候可以打击这些无良媒体?
这个事情,纯粹就是因为一些媒体为了蹭热度蹭流量,被短视频生态里的一些账号给忽悠了。
很多人说找不到这个新闻报道的源头。
找不到就对了!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新闻,甚至可以说,彻底追根溯源的话,连谣言都不算。
因为短视频生态里,有一种类型,叫做“假新闻”短视频。
一开始是一些主播把自己以前拍的比较热的段子,剪辑一下,再配上“热心市民来电爆料”的电话配音,最后剪辑成一个新闻报道的样子,博大家一乐。
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就是,一些主播拍的滴滴司机遇到的那些奇葩乘客系列,段子都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改编,找人演的,只不过拍摄手法看起来好像是真的用车载摄像头录下来的一样。
人家主播一开始就在账号介绍和短视频介绍里说得很清楚,这是编的段子,不是真事,但就是有很多人会把视频传出去,说这是真事儿。
还有一些是,一些主播直播的时候,直接说,自己编个段子,或者开玩笑别当真,或者在说之前加了好几个“假如,假如啊”。
然后就会有人把这些段子剪下来,把前面的“纯属虚构”的声明给剪掉。
但是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乱入者,看完后信以为真,根据这些段子写个新闻,然后素材就配成当事者的直播视频或图片。
潘嘎之交的段子在短视频生态里,尤其是在那些草根主播聊天里,是一大聊天内容,每天编排点段子调侃人家,就跟当年网民在网上编段子骂国足一样正常。
现在网上还流传着另一个段子呢,说嘎子在直播的时候,潘子也在直播卖酒,粉丝就怂恿嘎子去连麦,然后嘎子直接就连麦喊道,潘子,把不把握得住啊?直接就把潘子脸给气绿了。
类似这种现编的段子每天都有很多。但是人家一开始就说了,这不是真的,是自己编的,莫当真。
但总有人剪辑后放出来,因为这样有流量。
再加上现在无良媒体看见流量也都会去蹭,于是就信以为真,当新闻报道了。
他们根据A的段子,以为B真的干了这事,找了B的素材,做了一段新闻稿发了出去。
要说责任在谁,那肯定在这些乱入者,你自己搞不清状况,你不会去找直播回放去求证啊,不求证就说自己也是听谁说的,就能撇清责任了吗?
网民编排段子玩,某种程度上就跟网友做鬼畜视频一样,如果一个媒体看了网友剪辑的红雷买瓜视频,信以为真,求证都不求证一下,就写了个报道说,红雷萨日朗!
事后被锤了,还狡辩说自己也是转载别人的。
你说这是谁的责任?
前几天开会,有代表建议相关问题
实际大多数网络暴力都是无良媒体平台带的头
好在潘长江是有家底的,即便挨了顿骂,不至于彻底玩完
甚至还能反手伸冤
换做小主播或一般人,怕不是直接干到马里亚纳海沟了?
有人可能以为,潘老师这种人才有热度流量,崽总苍蝇霉体才会来搞事
醒醒,前段时间新j报做的崽总事呢?因此不堪受辱自杀的人还少吗?
每一次造成大声浪事件的背后,恐怕已经有无数人被坑害了还无处伸冤
所以,如果酒后驾车就算没造成危害被抓住都要吊销驾照
这些崽总媒体清清醒醒,明明白白的颠倒黑白制造事端
其危害比酒后驾车大多了,还凭什么拿着新闻牌照xjbg?
年年315干倒一地不良企业是对的
但这些崽总霉体,凭什么总是没他们的事?
直播卖货的水果然很深,连潘子也把握不住。
潘长江这是得罪谁了吗?让媒体不惜造谣也要攻击他。
有没有一种可能,只要你直播带货挣了钱,就一定会被人盯上呢?
昨天看到全网的视频都没有潘长江原声时,我就觉得有点奇怪。
当时也没多想,没想到今天就反转了。
很惊讶,这次的消息源头,也算是不小的正规媒体了。
难道没有基本的事实审核吗?
竟然会犯下这种致命错误,没有对文章最大的噱头进行求证。
我就是写一篇短文,也要反复查证、再三琢磨,才敢发出来。
就这,还有可能出现疏漏,看到网友评论后,赶紧编辑改正。
有的媒体需要好好反思下,自己做到“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了吗?
大家会相信这种谣言,跟直播乱象也有很大关系。
市价4500的酒,潘长江直播间里卖4799,这增幅都不算大。
有些直播间里的东西,敢给你翻个5倍,还说是什么出血砍价。
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呢?
我在某平台看视频时,1块钱买了根皮带,结果没注意运费8块钱。
号称是太空鳄鱼皮,结果穿了十几天就断了。
只有根除这些卖假货的,才能让人们对网络购物重拾信心。
对不起!
我错了!
我现在对于媒体的信任极度下降。
我觉得现在对于媒体报道的一个事件的出现,第一件事不是吐槽,没法信任媒体,也没法信任大多数网友的看法,
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寻事件所报道的最原始的数据,比如在潘长江事件中,就是潘长江宣传茅台酒的原视频。看完以后,在发表言论。
是否中间存在媒体所报道的言论内容,来辨别媒体和潘长江方哪一个是真实的。
一件事被媒体报道后,尽量自己去找寻原始数据,进行辨别后,再去发声。
因为现在的媒体已经不太可信了。
因为媒体出一个平平无奇的新闻,必然没有热度,没有流量,没有什么人看,所以只能通过猎奇、通过一些故意引起对立,引起人愤慨的角度,以偏概全,找寻一个点来写,来发布新闻,
这样会导致没有人去注意整件事的全貌,而是只关注媒体所渲染的点,按照媒体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去争吵,去为媒体获取流量。
所以,在某些媒体眼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关注民生,不是为社会揭露真相,而变成了博人眼球,获取流量。初衷早就变得一塌糊涂了。
他们利用和网友的信息差,利用网友无法近距离的接触事件本身,无法还原事件真相,从而从自己获利的角度去发布未必是全貌的新闻。
要么对媒体进行严加管理和限制,要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尽量自己去探索原始数据,而不是完全听媒体的一面之词。
所以,其实在新媒体时代,对于网友看新闻,发表看法的门槛也提高了,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被当做媒体的工具。我们更需要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辨别力门槛。
对于某些新闻,我们处的劣势就是,无法获取最原始最全貌的事件真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滞后发声,先停一停,等一等,等相关的事件方作出回应,或者有关部门作出调查结果之后,在发声。
我们可以督促事件进展,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但不是恣意在事件未明朗之前,对任一方进行攻击。
我觉得有些媒体通过造谣来获取热点的流量,那是很恶心的一件事。抖音@四平警事 他的宗旨就是不模仿,不蹭热点,靠真实的方式给大家科普宣传一些违法犯罪的知识科普法律知识。并且通过一些短视频的形式 编一些搞笑的,无厘头的违法犯罪的段子,带给大家科普法律知识。
四平警事这样的媒体才是真正为民众着想的媒体。真正的去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蹭热点,为了自身的流量和利益而去做一些游走法律边缘的事情。
他们更多的是想要寓教于乐,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大众们展现一些法律的知识。
因为他是东北人,本身就具有出包袱的能力,这是他成功的天然优势。拍视频自带喜剧色彩。所以他就把这样的经验迁移到了视频拍摄中,在一分钟以内的时间交代好人物关系,讲完故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向大家传播普法的正能量。
因为真的有内容。好笑的同时又有干货,又能宣传法律知识,所以自然会受到网友的喜爱。
而像这个造谣潘长江的媒体,虽然受到了网友的大量关注,但最终还是会被反噬。他们这样做是不值得的,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媒体应当是像四平警事这样为大家传递正能量,在大家心中能够树立好的形象给大家干货,知识寓教于乐,能让大家真正获取知识,这样的媒体才会有。热度,才会被大家喜爱。
也确实这样的短视频轻松的解决了警察们普法工作中的传播度,接受度和互动性的问题,毕竟现在是网络时代,需要通过网络宣传,所以说媒体去制造制造热度,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必须用在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地方才会让网友能够。最理解你和拥护你,而这些甚至是法律的底线,有些媒体却都守不了。
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全网皆知。
现在媒体不回应不道歉已经修改问题、茅台回应宣传不属实,潘长江表示自己没说过。
舆论反转,而我再一次被无良媒体当枪使。
我为自己也是其中一波带动舆论的人感到悲哀,也向潘老道歉。
刚出新闻的时候尝试翻了很多这个报道,我在原回答中也说过:这是3月初的新闻,3.15被扒出来。
之前一条不温不火的新闻偶尔几个人看到过,3.15是消费者权益日,是一在这个“虚假宣传”大做文章的日子。
所以媒体把这件事情扒出来,放大噱头,断章取义,赚取流量。
昨天的新闻多半人的核心观点就是调侃:“潘噶之交”,而非真的是认识茅台董事长一说;
酒水更是一大坑,买白酒的多半是中年人,他们多半都不懂得平台的规则,比较有消费能力的人,通过各个主播的极力宣传,疯狂下单;
但是这些酒很可能是:贴牌酒、酒精酒,勾兑酒……
主播也未必懂得,只是厂家供什么货、我就卖什么货,甚至不了解行情、不了解产品、不了解工艺……
还会说套话:53度酱香酒,正宗的12987工艺,
可是他们知道12987工艺是指的什么嘛?
知道什么坤沙、碎沙、翻沙、串沙嘛?
……
主播激情宣传售卖,只会告诉你快点抢,在不下单就没货了,这是我给你们谈的最低价。
在直播中产品介绍更少,只想快点促单。
贴个段子:
茅台带个镇,买时需谨慎;
泸州没老窖,马上往回绕;
汾酒加集团,基本要玩完;
西凤不带酒,必须躲着走;
五粮春醇液,其余都是孽;
洋河海天梦,其他不要碰;
古井不带贡,喝了浑身痛;
剑南没有春,别问真不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