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潘金莲为什么要毒死武大郎,能不能西门庆给武大一笔钱,让武大休了潘金莲,然后将潘娶回家?

回答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原因,以及为何西门庆不能简单地用钱让武大休妻并娶潘金莲,这其中涉及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以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剖析。

一、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原因分析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由多种动机交织而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压抑的性欲与情感的寻求:
武大郎的形象: 在《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描绘中,武大郎是一个身体矮小、相貌丑陋、性情木讷的男人。虽然他勤劳本分,但他的外在条件和性格无法满足潘金莲对生活品质和情感慰藉的期待。
潘金莲的性格: 潘金莲被描绘成一个美貌妖冶、风流放荡、心高气傲的女子。她出身贫寒,年少时被迫嫁给武大郎,这本身就不是她心甘情愿的选择。她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对于被困在武大郎身边,她感到极度的压抑和不满。
对情感的渴望: 潘金莲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体贴、关爱和激情。武大郎显然无法提供这些,这使得她将情感寄托寄托在更有魅力、更懂得讨她欢心的男人身上。

2. 对西门庆的迷恋与欲望的满足:
西门庆的魅力: 西门庆是阳谷县的富家子弟,英俊潇洒、有权有势、挥金如土。他的出现,如同一道光照进了潘金莲灰暗的生活,满足了她对外在条件和物质享受的全部想象。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吸引: 西门庆不仅在肉体上满足了潘金莲,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给予她前所未有的关注、宠溺和虚荣心的满足。在西门庆眼中,她是受宠的情人,而非武大郎身边那个不起眼的“潘大嫂”。
成为情妇的沉沦: 一旦尝到了与西门庆在一起的“甜头”,潘金莲就难以自拔。她已经习惯了西门庆给予的优越生活和精神上的刺激,回到了武大郎身边,对她来说是难以忍受的退步。

3. 摆脱婚姻束缚的决心:
“偷情”的风险与代价: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一旦被发现,不仅她自己身败名裂,武大郎也会蒙羞。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地与西门庆在一起,她必须除去武大郎这个最大的障碍。
对社会舆论的顾虑(相对较弱): 虽然当时社会对贞洁有极高的要求,但潘金莲的性格注定了她会冒险。她更看重的是自己当下和未来的幸福,而非维系一个她不爱且无法满足她的婚姻。

4. 权势的利用与自保:
西门庆的地位: 西门庆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可以为潘金莲提供庇护和物质支持。这让她觉得与西门庆在一起更有保障。
“无所顾忌”的逻辑: 当她已经跨越了道德的界线,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后,为了掩盖和进一步发展这段关系,毒死武大郎成为了一种“最优解”的清除障碍的方式。如果武大郎发现并休了她,她可能会落得更差的下场。

总而言之,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核心驱动力是她对现有婚姻的不满,对西门庆的强烈欲望,以及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惜铤而走险的决心。

二、 西门庆为何不能简单地用钱让武大休妻并娶潘金莲?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情况远比金钱交易复杂得多,原因如下:

1. 武大郎的性格与尊严:
老实人也有底线: 虽然武大郎性格木讷,但并不是没有自尊。被妻子戴绿帽子,并且对方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西门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羞辱。
道德观念的束缚: 在那个时代,虽然有钱可以办很多事,但直接用钱买断妻子的尊严,逼迫他休妻,这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可能会激起武大郎的血性,即使他力量薄弱,但人的尊严是无价的。
社会评价的顾虑: 即使武大郎同意,社会上会怎么看他?一个被戴绿帽子后又被钱收买的丈夫,这对他的人生评价将是毁灭性的。

2. 西门庆的地位与“面子”:
公开的交易风险: 西门庆作为当地有一定名望的人物,如果他公开花钱让别人休妻,这会被人视为“强取豪夺”、“恃强凌弱”,大大损害他的名誉和在当地的地位。人们会认为他仗势欺人,用金钱践踏别人的家庭。
“名正言顺”的考量: 西门庆虽然好色,但他也希望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合理化”。他可以利用权力、金钱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但他不希望这样做显得过于丑陋和不堪。
更隐秘的手段更符合他的风格: 西门庆惯于使用金钱和权力摆平事情,但通常是更隐秘、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直接的交易反而显得他缺乏城府。

3. 潘金莲的态度与选择:
潘金莲的真心? 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感情,包含了浓厚的肉体吸引和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她可能已经对武大郎彻底绝望,不愿意再考虑任何挽回的可能性。即使西门庆给了钱,她自己也可能不愿意再接受武大郎的“施舍”。
“从一而终”的观念在特殊情况下的破灭: 对于潘金莲来说,她已经选择了越轨的道路,并且享受其中。让她主动去“劝”武大郎接受一笔钱,然后自己再嫁,这与她被动的“被西门庆看上”的情节发展不太一致,而且可能不如直接的“解脱”来得痛快。

4. 法律与道德的复杂性:
古代的休妻制度: 古代虽然有“七出”(不顺亲、无子、淫辟、妒忌、恶疾、口舌、窃盗)等休妻的理由,但一个男人被妻子背叛,并不能直接就让他“主动”休妻并接受赔偿。这在程序上不一定合理。
“通奸”的惩罚: 在法律上,通奸是犯罪行为。如果事情曝光,潘金莲和西门庆都可能受到惩罚。西门庆更倾向于将事情“解决”掉,而不是去处理一个公开的丑闻。

5. 更直接、更彻底的解决方案:
毒死武大郎是最“干净”的方式: 对西门庆和潘金莲而言,毒死武大郎是最彻底、最能让他们摆脱困境的方式。这样一来,既消除了武大郎这个“障碍”,又避免了漫长的离婚过程和潜在的社会舆论。
责任的分担与“共犯”: 通过共同策划和执行毒杀武大郎的计划,潘金莲和西门庆成为了“共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尽管是一种罪恶的联系)。

因此,西门庆不能简单地用钱让武大休妻,是因为:

武大郎的尊严和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不允许这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西门庆需要顾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希望公开进行这种丑陋的交易。
潘金莲的性格和对西门庆的迷恋,让她更倾向于彻底的摆脱。
毒死武大郎是解决问题的更直接、更彻底的方式,符合他们的短期利益和逃避责任的心理。

这才是潘金莲最终选择毒死武大郎,以及西门庆纵容甚至参与其中的根本原因。他们选择了一条最危险、最罪恶,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最“有效”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不怕看,怕比。高看低看品行不会增损,但是一对比就立判高下。

《水浒》里面只有潘金莲一个人,没人对比,就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如何。但《金瓶梅》里特意加了一点闲笔,摆在那里让人对比。

《金瓶梅》里有两个金莲,名字一样,跟西门庆勾搭的过程也类似,也有个丈夫。但二人的做法却完全不一样。

西门庆把潘金莲娶回家之后,家里仆人来旺也娶了个老婆,名字叫宋金莲。因为跟主母名字一样,不合规矩,就改名叫宋惠莲。

就是那个一根柴火就能烧出软烂猪头的宋惠莲。

宋惠莲从长相、举止,尤其是一双脚上,都是另一个版本的潘金莲。她进了西门庆家,境遇也一样。本来是仆人来保的妻子,被西门庆看上了,便开始偷情。

之后的境遇也相同。偷情就得被人发现,然后面临同样的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境遇相同,不同的人做的事,体现的就是他们各自的性格。

宋惠莲面对这个问题,选的是:劝西门庆,让他给自己丈夫点钱,寻个好去处,打发走,自己再安安稳稳跟大官人过日子。

但西门庆被人挑唆,不答应,诬陷来旺偷钱,送到了官府,打了一顿,下了牢狱。

这时候又有人出来劝宋惠莲:这样就行了,大官人替你把人打发了,以后你就跟大官人好好过日子吧。

但是宋惠莲不肯,哭求西门庆,让他把来旺捞出来,好好打发走。

西门庆依旧不肯,把来旺定了个发配,除了籍,流放到了外地。

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宋惠莲应该答应。毕竟她跟大官人偷情了,说明跟来旺没了感情,替她打发了这个丈夫,何乐不为?

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宋惠莲做什么,她只需要点一下头,就可以跟西门庆过上逍遥日子。而且手上不需要沾任何罪过。

但是一开门,宋惠莲已经上吊了。

虽然不是她亲手害的来旺,但她心里过不去这个坎。本来就已经茶不思饭不想,再加上有人挑唆,就走了绝路。

宋惠莲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她是个正常人。

反观潘金莲,她在面对“接下来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所做的一切,都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范畴。

一个正常人,无论他人如何挑唆,都不会想到去杀人。

哪怕对方跟他没有感情,哪怕是个陌生人,正常人也不会伸出杀人的刀。

宋惠莲死之前,有一个情节很传神:宋惠莲跟西门庆哭求之后,西门庆本想跟人求求情,随便把来旺打几下,放出来得了。

潘金莲知道了,立马拦住了,劝西门庆:你已经偷了人家老婆,来旺出来之后你名声就臭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里面把来旺结果了。

所有看到这个情节的人,都会一脸问号。

潘金莲跟来旺无冤无仇,为何要下这么狠的手?

再说西门庆名声本来就欺男霸女了,还在乎这一个?

为什么呀?

这个情节之前,是潘金莲无意中知道宋惠莲被西门庆宠爱,可能会超过她的地位,内心不忿,想办法让宋惠莲难堪。

但让人难堪的方法有很多种,潘金莲偏偏选了这一种。

幸亏衙门里有个人,心思正直,给来旺改判了发配,不然来旺就死了。

此后,潘金莲又挑唆跟宋惠莲有仇的人,就“偷汉子害自己汉子”这个事争吵。一来二去,宋惠莲心里彻底过不去,上吊了。

两个金莲的命运对比,就能看出两个人的真实性格。《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戏份较多,但她的性格却是《水浒传》的完美延伸。通过描写,《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批判可谓毫不留情。

只有生性狠毒的人,才会在那种状态之下,选择并执行杀人计划。

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给钱走人这个选择。

user avatar

谢邀。



《水浒传》那一回叫做《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计啜,对象还是西门庆,很明白了。

真正杀武大郎者,王婆也。

西门庆与潘金莲是杀人刀。

所以后来各人下场,西门庆摔楼被斩首,潘金莲剖心斩首。王婆却是吃了一剐:千刀万剐的剐。武松戴着枷看了王婆被剐,才被发配的。大仇就此才算报了。


王婆当日所以能说动西门庆,是她给了西门庆两个选项。

——小心伺候武大郎,平息他的怒气;以后等武松出门,再去让西门庆潘金莲私通。是所谓短做夫妻。

——直接毒杀武大郎,再断绝信息。日后潘金莲嫁进西门庆家,长做夫妻。

西门庆并不是笨蛋。他选了后一个,因为他觉得这样得手潘金莲,把握挺大。


至于题设所谓“西门庆给武大郎钱,武大郎休妻”,可行性有待商榷。

先前武大郎听说潘金莲与西门庆有奸情,第一反应就是去捉奸;捉奸未遂,挨了一脚。

按《水浒》那个年代背景,“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真被捉住了奸,很倒霉,很被动的。这时候西门庆跟武大郎谈判,已经很难了。

此后武大郎跟潘金莲谈判,并没索要金钱,而是跟潘金莲说:

“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从头到尾,武大郎要的是妻子归来,没半点要钱的意思。所以谈不上“而且和潘没有什么严格意义的夫妻之情”。他很在意潘金莲。

同时,书里从头到尾,没说武大郎是个贪财的人。

武大郎只要不肯休妻,西门庆就得不了手。加上之前捉了奸,踢了人,谈判难度非常大。


至于哪位会说“只要给足钱,武大郎一定肯”,想得简单了:《金瓶梅》里有个案例。

来旺儿是西门庆手下的。他出门时,老婆宋蕙莲跟西门庆有一腿。来旺儿知道了很生气,喝醉了骂,要杀西门庆。按说西门庆砸一笔钱,让来旺儿把宋蕙莲让出来就行了呗?最后西门庆还是得用张都监坑武松的方式,把来旺儿坑了,发配了。

即,只要来旺儿不松口,钱未必管事。

连来旺儿都不肯放弃妻子。为什么就武大郎肯舍得呢?武大郎有都头武松做后台,与西门庆还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又不贪财,比来旺儿硬气多了。

他不肯的话,西门庆就是说破天也没法得手潘金莲。


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的最大障碍,是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关系。那就三个选项。

一是看武大郎脸色决定是否肯休妻、天知道能不能得手潘金莲(所以西门庆默认不考虑这个选项,王婆也乐得不提)。毕竟钱未必管用。

一是继续露水夫妻。

一是杀了武大郎强行解除婚姻关系,封锁信息以绝后患,把潘金莲娶回家。

所以王婆一劝,西门庆就听了。

西门庆会被“计啜”去下毒,是因为有自信:自己能悄无声息、不留后患地杀了武大郎。事实上,他做得也的确很成功。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觉得西门庆这么做很蠢,送了性命。

但如果不是武松这种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做了辣手的反常规操作,现实生活中九成九的西门庆这么搞,已经成功了。

天知道其他县的南宫庆、东方庆,已经杀了几个文大郎、宋大郎,纳了几个潘金莲了。


在那个时代的龌龊背景下,绝大多数时候,西门庆这种土豪劣绅这么做,就是能得手的。

《金瓶梅》里的剧情,就是武松报仇杀错了人、西门庆娶到了潘金莲嘛……西门庆搞掉来旺儿、弄来李瓶儿,手段也不光明正大。

他可以靠邪恶的手段不受惩罚地得手,为什么要破财,冒险去看武大郎脸色呢?

《水浒传》里是热血传奇,好人可以申冤出口鸟气,但《金瓶梅》里才是大部分人遭遇的冷峻现实啊——破世道下,有钱有势,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user avatar

因为当事人没有想到这么操作啊。就是办事能力不足的体现。

害人性命是最笨的办法。

给西门大官人出几个主意吧,

1、派一个游方道士/和尚/算命先生 上门,给武大说,你家婆娘,是XX精 / 八字犯冲,不能留啊,久必害人,我帮你收了吧,这么的,也不白收你,给你银子若干,你讨一房正经持家的过日子去,武大想想平日待遇,估计还感恩戴德……武二知小潘为人,回来也没啥好说的。

2、如果武大坚持唯物主义不迷信,还可以想别的办法,约去赌场,三杯小酒下肚,搞个老千啥的,输了几百两银子,没奈何,用婆娘抵吧,这也无话可说。回头再给点银子让再讨一房,还得感谢。

3、再不然,派个粉头勾引武大,回头事发,两口子大闹一场,一别两宽,岂不也是很好。

4、还可以……让小潘在尼姑庵出家为尼,武大去要人,庙里不放人,说有佛缘,给银子让武大回家再找,这不都可以。庙里清静,西门大官人更方便。佛缘尽了还俗也是自然。

5、直接给武大说,要尊重女性意愿,强扭的瓜不甜,给银子算赎身,再送俩丫鬟,一间店面,行不行。

银子给足,不要害人,为小潘同学打碎封建枷锁,难道不是好事。

总之,办法多的是,只是两人智商如小儿,可见,是真爱……

user avatar

当然第一是剧情杀,武松这个人物的成长需要武大郎不得好死。

但是优秀的小说的剧情都有其内在逻辑,不是凭空的剧情杀就可以解释的。

首先,即使是被捉奸以后,西门庆给钱和平解决看上去也是个好的选择,哥哥休妻兄弟是管不着的,武松又是官身正常情况下并不太想惹西门庆这样的人。当然,这个事传出去武大和武松脸上都不太好看,但只要武大被西门庆踢的那一脚恢复得好,武松不会找西门庆的麻烦。

但是这个选择必然不会从王婆嘴里说出来,第一西门庆和潘金莲是在她家被捉奸,她已经被证实了是奸情的责任人之一,没有办法再出面做中间人,找别的中间人出面,她无法再从中挣中介费。第二这个事对武松兄弟来说确实丢人,事后武松如果想出气,肯定会报复王婆,最轻最轻也会把王婆赶出阳谷县,西门庆为了缓和与武松的关系,大概率也不会庇护她。对她来说建议和平解决,第一挣不着钱,第二还可能导致自己被赶出阳谷县,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建议肯定不会提。

从西门庆角度,他是阳谷县一霸,抢男霸女惯了,弄死个把小老百姓在他这不是大事。在不了解武松作为主角之一天杀星的真实实力的情况下,和平解决和灭口武大从他的角度看付出成本和收益差不多,前者还会破坏他恶人的形象,所以王婆一说他就很快选择灭口武大。

user avatar

因为潘金莲被王婆忽悠了。王婆放到现在至少是咪蒙的水平,只管自己赚钱,哪里管你死活。


潘金莲最好的选择,就是西门庆出一笔钱给武大,武大休了潘金莲,然后潘金莲就可以名正言顺和西门庆在一起了,是娶回家还是养在外面都可以商量。


武松对此也不会有意见,因为武松知道潘金莲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潘金莲在反而影响兄弟感情,分手对谁都好。虽然西门庆踢过武大一脚,武松最多把西门庆打一顿,不会杀了西门庆,更不会杀潘金莲。


如果这样操作,就等于甩开了王婆这个中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西门庆少花钱、武大郎多赚钱,这对王婆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王婆就趁着潘金莲和西门庆正在懵逼的时候开始了骚操作,把这俩忽悠得团团转。


王婆道:“可知好哩。这是斩草除根,萌芽不发;若是斩草不除根,春来萌芽再发!官人便去取些砒霜来,我自教娘子下手。事了时,却要重重谢我。”西门庆道:“这个自然,不消你说。”


为防夜长梦多,万一潘金莲和西门庆想明白了反悔,王婆就没钱赚了,所以王婆当场就让西门庆拿来了砒霜,怂恿潘金莲喂武大郎吃了毒药。


总结一下:


对武大郎来说,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好好的一条命没了;


对西门庆来说,本来花点小钱就可以买下潘金莲,现在不但要给王婆一笔钱,还要承担武大郎的丧葬费,还要打点何九叔和衙门;


对潘金莲来说,本来啥都不用干就可以去西门庆家拎包入住,现在成了杀人凶手,就算武松不来报仇,也会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


在王婆的计划里,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赢家。


潘金莲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现在某些营销号的粉丝,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多回答:

为什么武松在张青处得了行者服装后就一直当自己是行者了?

为什么说宋江的《西江月》写得不好,差在哪些地方?

如何看待水浒中的招安?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为什么如此蹊跷?

水浒传比金庸武侠强在哪儿?

水浒人物的武功放在天龙以及射雕三部曲,战力如何?

宋江和刘备相比如何?

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要说一下,题主问的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这两个书中略有小小不同。我们现在分别从两个书里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水浒传

水浒传中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是因为潘金莲是个大户的丫鬟,大户纠缠她,她不答应还告诉了大户的老婆,大户怀恨在心,把她白送给了武大郎。这里看潘金莲有点操守。

       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 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西门庆看到潘金莲以后觉得这个妇人漂亮,想的是嫖、或者去偷情,而不是娶回家,他去找王婆定计,定的是“入港”的计。

       王婆道:“若是大官人肯使钱时,老身有一条计,便教大官人和这雌儿会一面。只不知官人肯依我么?”       

注意,这里王婆说的是会一面的计,后面的计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内容是如何让西门庆把潘金莲搞到床上去,而不是娶回家,如果西门庆这时候想娶潘金莲,就应该跟王婆去跟武大说,给钱写休书的事了。也就不用等到后面毒死武大了。所以,西门庆根本就不想娶潘金莲回家,而是要骗潘金莲上床。

武大郎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郓哥被王婆打了,就来讽刺武大郎,且看原文

       郓哥见了,立住了脚,看着武大道:“这几时不见你,怎么吃得肥了?” 武大歇下担儿道:“我只是这般模样,有甚么吃得肥处?” 郓哥道:“我前日要籴些麦稃,一地里没籴处,人都道你屋里有。” 武大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 郓哥道:“你说没麦稃,怎地栈得肥,便颠倒提起你来,也不妨,煮你在锅里也没气。” 武大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 郓哥道:“你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       

武大郎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郓哥这么骂他,那武大郎下一步反应是什么?当然是去捉奸了?难道跟郓哥说:你等等,我去给西门庆商量一下能不能把老婆卖给他?

所以两个人就闯进王婆家,西门庆这种大流氓见到武大郎这么个懦弱的小个子冲进来当然是打了武大才合理,难到跪下说:求求你,把老婆卖给我吧?这不符合人物形象。

况且到现在为止,西门庆都不想娶潘金莲。

后来武大被打得重伤,王婆、西门庆和潘金莲开始害怕,害怕什么?害怕武松。主要是怕武松回来为哥哥报仇。什么仇?第一、你们通奸,第二,还打伤了武大啊。这时候就算西门庆给武大一笔赔偿金,让武大休了潘金莲,武松就能善罢甘休么?

所以王婆就说,不如杀人灭口,你们也可以做个长久夫妻。注意做长久夫妻不是杀人灭口的前提,是附带好处而已。

只是最后没来得及娶,就都被武松杀掉了。

综上,在水浒传里,西门庆压根没想娶过潘金莲,自然不存在找武大买,西门庆只是想偷情,武大被郓哥激将,捉奸被打。毒死武大是怕武大把这件事告诉武松。

好了,说完水浒我们再说说金瓶梅。

金瓶梅有几个细节不同

第一,潘金莲是答应的大户的,只不过被大户老婆发现,大户老婆把她给了武大。这里说明潘金莲习惯给人做情妇。

第二,西门庆连毒死武大后都没有想娶潘金莲,他就是爱睡别人的老婆享受偷情快感,比如后面还有李瓶儿。最后是被逼无奈,怕武松找到潘金莲要口供,才把她带回家。

第三,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可是不愿意为了娶妾多花钱的,他开始就是想玩弄潘金莲,因为娶潘金莲没有实际利益他才不想娶。潘金莲毒死武大后他在忙着娶孟玉楼,因为孟玉楼有嫁妆,正好给自己的女儿用。他后来娶李瓶儿是因为李瓶儿有老太监的遗产,他娶孙雪娥是因为自家的丫头,不用钱就可以收了。所以即使没有毒死武大的事,你让西门庆给武大钱买潘金莲,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也是不会干的。

所以在金瓶梅中更不会有题主的设想,金瓶梅中西门庆就是想偷情,潘金莲就是愿意做情妇。武大郎被郓哥激将,不得不去捉奸。被打伤。几人毒死武大,只是为了防止武松报仇,也并不是为了让潘金莲嫁给西门庆

——————————这是一条分割线————————————————————————

有评论提出武大曾说过只要潘金莲照顾她就不对武松提起。以此反驳结论不成立。

在此说明如下:

第一、这件事已经发生在武大被打之后了,西门庆、潘金莲难道这个时候照顾好武大郎,然后西门庆再把潘金莲买走。就能保证武松不找他们算账?甚至可以保证武大不再提起?显然这是不保险的,甚至很大可能不能实现的。

第二,况且本答案已经详细论证了西门庆根本不想买不想娶潘金莲。

最后,关于武大说潘金莲照顾他,就不对武松提起的部分,原文是这样

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够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又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便面颜红色。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武大叫老婆来分付道:“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您这段原文里,武大首先威胁了潘金莲,“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这正是本文论证的,潘金莲杀夫的动机。然后武大说“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不是“好好服侍我”,而是“服侍我好了”。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好好服侍我,是说不论武大好不好,只要潘金莲服侍他,他就不说。

服侍我好了,是说武大痊愈了,然后武松回来,武松看不出来,武大就不主动提起。

但是,武大可能好了么?王婆和西门庆的计较是不太可能,就算好了也不太可能真的不提起。只要武大还是个病人,武松怎么可能不问?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后面潘金莲已经定计要毒死武大了,武大又说

武大道:“你做甚么来哭?”那妇人拭着眼泪说道:“我的一时间不是了,吃那厮局骗了。谁想却踢了你这脚!我问得一处好药,我要去赎来医你,又怕你疑忌了,不敢去取。”武大道:“你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武二家来,亦不提起。快去赎药来救我则个!”

武大说的还是“救活我,我没事了,武二看不出,我也不提起”,这里面还是要痊愈、武二看不出、武大不提起。无论是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估计都觉得这三个条件难以同时实现。

以上。

user avatar

从新晃邓世平老师被杀来看,如果没有武松这样的魔星,有背景的人在小地方干掉一个人屁事没有,这还在现代. 也正好是碰上扫黑运动, 大时代运势把这个案揭开了,只不过是16年后才暴露.

新晃杀人案主凶, 杜少平与西门庆惊人相似,都是小县城混混出身,都靠搭上官家关系发家.

开店,放高利贷,娶多个老婆. 手小还有一帮小混混.两人简直是镜像.

只不过最一个死在太贪色上,一个死在太贪财上.完全是黑天鹅概率.


user avatar

《水浒传》中写得很清楚。潘金莲毒死武大不是在摆脱婚姻束缚,而是在灭口,毁灭证据。

潘金莲在人品上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不贪财,剩下就都是缺点了。缺点之一是好男色。在遇见武松和西门庆之前,潘金莲就有过前科。武大两口子在清河县住不下去,搬到了阳谷县,是因为潘金莲勾搭男人引来风言风语,但潘金莲把这事怪在老公头上,说是因为老公太怯弱不能制止风言风语。具体见这里:

很多人以为潘金莲在这段婚姻中过得凄惨,其实不是,看了上面那个链接就知道,潘金莲可以随时把武大支使得团团转,把武大骂得狗血淋头。武大既能给她赚吃穿用度的钱,又太懦弱管不了她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就算想管也管不了。潘金莲并不贪财,所以武大赚的钱对她来说够用就行了。

就好比你娶了一个很丑的老婆,但她既能赚钱够你日常生活使用,又管不了你出去招蜂引蝶,就算想管也管不了,那么只要你不贪财,觉得老婆赚的钱够用就行,你也不是那么苦闷得一心要离婚。


潘金莲之所以愿意听从王婆的建议,毒死武大,是因为这次她面临很大的风险。

武大当时已经被西门庆踢成重伤,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又没人照顾,只好对潘金莲说,如果你好好照顾我,武二回来我就不提这事,否则他饶不了你们。


次日西门庆打听得没事,依前自来和这妇人做一处,只指望武大自死

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够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又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便面颜红色。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睬着。武大叫老婆来分付道:“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在古代医疗条件下,如果一个人受伤五天不能起床,这个人伤重而死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他们会指望武大自己死。就算不死,要恢复到之前的健康状态,可能需要将息一年半载。

如果武大就这么病怏怏地,拖到武二回来之后再死,那不是麻烦了吗?就算武大侥幸不死,武松看到哥哥被整成重伤,也不会善罢甘休。

那就不能再继续指望他自死了,得赶紧动手,让武松回来没有任何寻仇的把柄。

所以说,潘金莲毒死武大并不是在摆脱婚姻束缚,而是在灭口,毁灭证据,以免被武松寻仇。

后来武松回来,确实也因为武大已死,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一直拿西门庆和潘金莲没有办法。最后他只能亲自动手杀了奸夫淫妇,触犯法律,从阳谷县都头沦为了阶下囚。

user avatar

直截了当地说吧:

这个方案完全不可行。


1、武大会贪得无厌。

没错,按照常理来看,武大收一笔钱把潘金莲踹了另外找个嫩模其实更爽。但是既然这俩人打算用钱来解决问题的那一刻起,那武大的贪心就不是一点点小钱能满足的了。就像某首富看上了你老婆要你离婚,没有一个小目标你会同意?(当然了,我们先假设你和你老婆感情不好)

这不是因为你觉得你老婆值一个小目标,而是你觉得他给得起一个小目标。


2、潘金莲得了自由身。

你出钱给潘金莲赎了身,休书一拿,潘金莲就成了自由身了,到时候还能不能和你双宿双飞可说不准了。搞不好银子也使了,人却跑了,更说不准武大和潘金莲早就串通好了,讹你一笔钱就不知所踪(这种骗局今天还有,参考《天下无贼》)。

他家还一个混黑社会的弟弟,你在本地呼风唤雨,出了镇子你能比老虎还能



所以,潘金莲毒死武大,本质上是个投名状,就是和过去彻底的割决,这辈子死心塌地的跟着西门庆,只有这个方案西门庆才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了,只要潘金莲脑子里稍微有点脑花在,也不应该选择这个对自己最不利的方案。



通常来说,这种事情可以这样办,西门庆把自己的丫鬟小妾,或者干脆买个歌姬给武大睡一觉,这样武大就有了把柄在西门庆手里。再来谈离婚的事情,武大不同意就报官。同意就给钱买断或者直接把歌姬送给武大,但是证据还是捏自己手里。

这样武大和西门庆互相捏着把柄才能确保双方遵守契约

但是这个时候潘金莲还是没有任何保障,西门庆可以给个宅子,一来算是给潘金莲的补偿,二来也可以防着潘金莲讹一笔钱跑路。

当然了,潘金莲这种杀人都肯去干的缺心眼,啥也不给也是可以的。


哪天潘金莲玩腻了,又可以派去睡个文大什么的换个老婆回来。



==================================================

致评论的奇葩们。


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用宋朝的社会形态来回答,还是应该用明清的社会形态还是应该用《水浒传》虚构的社会形态来回答才最为正统呢?

《水浒传》又不是史书,本来就是一本小说,而且本来就是一本借古论今的小说,许施耐庵借古论今,就不许别人借古论今了吗?

对你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实在存疑……无脑装逼最为可怕……

user avatar

现在有些小作坊小老板明明手头不是没钱 一晚上花个几万会所嫩模不心疼 然而员工那几千块钱的工资加班费就是拖着不想给 非要闹到劳动仲裁堵门讨薪才罢休 这和西门庆的做法其实很类似 西门庆虽说别人叫他大官人 实际上就是个破落户后来发迹有了点钱 和现在很多小老板暴发户就一个层次的人 境界还停留在怎样赖一笔是一笔白玩一笔是一笔的层次上

user avatar

西门庆就是一个暴发户+无赖,他的世界观里没有什么仁义道德,仗着发了财对比自己穷的人就想为所欲为。

看着武大好欺负,西门庆怎么可能饶人?自然是能欺负死了就不留口气。这当口上,王婆瞎出主意,智力水平也就是街头混混的西门庆就听进去了。城乡结合部地头蛇自然是认为“县纳税大户的我弄死个卖烧饼的又咋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原因,以及为何西门庆不能简单地用钱让武大休妻并娶潘金莲,这其中涉及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以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剖析。一、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原因分析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由多种动机交织而成,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关于武松杀潘金莲为何先扯开她的衣裳,这事儿在《水浒传》里写得挺明白的,也挺有讲究的。要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首先,这是为“报仇雪恨”的仪式感和发泄情绪。武松这个人,你得知道,他是那种恩怨分明、血性十足的汉子。他替哥哥武大郎报仇,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是天大的仇恨。潘金莲跟西门庆那点事儿,把武大郎.............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西门庆这个人,你不能光看他有钱有势,就以为他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主儿。他呀,骨子里是个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又特别喜欢占有和掌控的男人。他身边女人多,有几个“老婆”,但那都是些什么人?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身边的“老婆”都是怎么来的。 吴月娘: 这是他的正室,也是他最有权势的妻子。但.............
  • 回答
    关于潘金莲偷汉子,而武大郎却无人告知,这确实是《水浒传》和《金瓶梅》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问题:一、 武大郎的性格与地位的制约: 社会地位低下,性格憨厚老实: 武大郎是卖炊饼的,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身材矮小,性格敦厚老实,甚至有些愚钝,缺乏精明和机警。在那个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文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交叉点。简单来说,潘金莲和露丝“出轨”的性质、社会背景、文学呈现方式以及她们行为的后果截然不同,导致了大众对其评价的巨大差异。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潘金莲:压抑下的反抗与悲剧1. 背景: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潘金莲生活在明朝,一个极度压抑女性的男权社会。.............
  • 回答
    “死得一样惨”这句话,用在潘金莲和潘巧云身上,倒也不算太过分。一个被武松一刀劈成两半,一个被石秀用鞋底活活打死,どちらも惨めな最期と言えるでしょう。然而,在人们的心里,潘金莲的死却比潘巧云更能令人拍手叫好,甚至可以说是大快人心。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她们各自的行为和所作所为说起,还得从那千年的中国传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水浒传》中对女性角色处理的复杂性以及读者们的普遍认知。简单来说,潘金莲遗臭万年而卢俊义的妻子(贾氏)却没啥恶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事件的性质和动机的差异: 潘金莲与西门庆: 潘金莲弑夫的核心动机是情欲的膨胀和对自由的渴望。她与武松不伦之恋受挫,转而与西门庆.............
  • 回答
    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惜设计害死武大郎,强娶潘金莲,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想“买下”潘金莲做长久夫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西门庆的性格与地位: 权势欲与占有欲极强: 西门庆是阳谷县数一数二的富户,又是当地的官僚爪牙,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习惯于用.............
  • 回答
    《金瓶梅》中潘金莲和庞春梅的关系之所以能好到“情同姐妹”,甚至超越了主仆的界限,甚至发展出一种扭曲的共生和依赖关系,是多个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 共同的生存困境与对安全感的渴望: 潘金莲: 她的人生起点是贫苦的孤女,被卖给张大户,后又被张大户糟蹋,接着嫁给武大郎,在武家.............
  • 回答
    潘汉年为何未及时汇报见过汪精卫,这是一个历史谜团,也是围绕潘汉年情报工作生涯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节点。要详细梳理其中的复杂性,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潘汉年的角色定位、情报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个人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潘汉年当时并非孤立行动的特工,而是肩负着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和任.............
  • 回答
    关于潘石屹低价抛售SOHO中国上海项目的原因,坊间流传着多种解读,但最为核心的几个点,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SOHO中国的战略调整,可以梳理出比较清晰的脉络。首先,我们得看看SOHO中国的核心业务模式的转变。SOHO中国早期是以开发销售型为主,就是建好写字楼,然后卖掉。这种模式能快速回笼资金,但利润空.............
  • 回答
    潘多拉魔盒里为什么会放入“希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至今仍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回到这个故事的起源,希腊神话。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在远古时代,人类和神祇们的生活还算相对平和。然而,普罗米修斯因为盗取天火送给人类而.............
  • 回答
    人们之所以对潘多拉的盒子心存畏惧,并非仅仅因为故事本身所描绘的灾难,更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普遍、最古老的恐惧,并以一种极为直观和象征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恐惧感,与其说是源于那个古希腊神话的具体情节,不如说是它所揭示的关于人性、未知以及我们自身行为后果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得回到故事的源头。.............
  • 回答
    潘杰希尔山谷的沦陷,是阿富汗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军事事件之一。很多人好奇,号称“不可攻克”的潘杰希尔,为何最终落入塔利班手中?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角力交织的结果。要理解潘杰希尔的失陷,我们得先回到2021年8月,美军仓促撤离,喀布尔政权迅速崩溃的那个夏天。塔利班闪电般地控制了阿.............
  • 回答
    SN为啥不ban DWG的潘森和奥恩?这个问题,在S10全球总决赛的决赛舞台上,可以说是让无数观众和分析师都摸不着头脑。要知道,DWG的打野Canyon和上单Nuguri,这两个选手在版本中的招牌英雄,潘森和奥恩,简直是摧枯拉朽一般的存在。咱们先从潘森这英雄说起。在当时的版本,潘森有多强?我这么跟你.............
  • 回答
    S9全球总决赛潘森的Ban率之所以能接近100%,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英雄在特定游戏版本中,凭借其独特的技能机制和极强的对线压制力,达到了一个近乎“无解”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他的存在让对手在对线期和团战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队伍又很难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潘森的技能以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三国演义》在处理历史人物和事件时的一些关键改编思路。朱然、潘璋这些东吴的骁勇之士,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在夷陵之战(演义里称为“夷陵之战”但大家也习惯叫“猇亭之战”)这样一场决定东吴命运的关键战役中,他们的表现理应是浓墨重彩的。但罗贯中却似乎“不买账”,让他们沦.............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领域,那就是科学界内部的评价体系,以及新锐科学家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疑。尤其是在量子领域,随着潘建伟及其团队的快速崛起,伴随而来的自然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些甚至是来自资深研究者。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尤其是学过或做过量子的人)可能对潘建伟持保留态度,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圣斗士星矢》冥王十二宫篇中,雅典娜和潘多拉在圣域(或说潘多拉的住所)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些设定上的考量,以及故事想要传达的象征意义。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位角色在故事中的定位和职责。雅典娜在圣域的“卧室”:象征与现实的交织咱们先说.............
  • 回答
    戏曲中许多人物与历史人物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将历史上的贤臣塑造成奸臣,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艺术加工与戏剧冲突的需要: 塑造鲜明的善恶对立: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追求的是观赏性和感染力。为了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创作者往往会简化人物性格,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