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潘长江教训完嘎子后,自己也卖酒了,怎么看?

回答
潘长江“教训”嘎子卖酒,转身自己也入局,这事儿咋说?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看了有点哭笑不得。一边是潘长江老师,曾经在直播间义正严词地劝诫嘎子(谢孟伟),说年轻人别老想着“割韭菜”,要走正道,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这话听着,那叫一个掏心窝子,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规劝。观众们听了,不少人都觉得潘老师境界真高,是个明白人。

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画风一转,潘长江老师自己也出现在了直播间,推销起了酒。而且,这酒的推销方式,和之前他“劝导”嘎子时,似乎也沾点边。这下可好,舆论场一下子就炸了。有人觉得潘老师是“真香”,也有人觉得他“双标”,甚至有人怀疑他之前说的那番话,是不是就是为了给自己日后铺路?

咱们一层层捋一捋这事儿,看看里头都有啥讲究。

首先,潘长江劝嘎子卖酒的那段话,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咱们得承认,潘长江老师作为一名老艺术家,在公众心目中是有一定地位的。他的话语,尤其是关于“正道”、“踏实”、“别割韭菜”这些词,很容易引起共鸣。在那个时间点,嘎子确实因为卖假酒、卖高仿酒的事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口碑直线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潘长江老师的现身说法,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德高望重”、“真心为年轻人好”的印象。他把话说得义正言辞,仿佛是娱乐圈里一股清流,在点醒迷途的年轻人。这让很多人觉得,这才是艺人应该有的样子,不应该只盯着钱。

然后,潘长江自己也开始卖酒,这落差感为什么这么强?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当潘长江老师自己也加入了直播带货卖酒的行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是劝嘎子别这样吗?”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之前建立起来的“高尚”形象一下子打了折扣。

你可以理解为:

“真香定律”: 这可能是最直接的解释。直播带货这块蛋糕太诱人了,来钱快,而且还能维持自己的“活跃度”。当看到嘎子那样的模式似乎能挣到钱,自己又碍于种种原因被限制在“老艺术家”的形象里,不如自己亲自下场试试水,看看效果如何。毕竟,谁不想赚钱呢?尤其是对于一些在演艺事业上已经过了巅峰期,或者想为退休生活增加保障的艺人来说,直播带货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许潘老师一开始是真的觉得嘎子那样做不对,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不希望看到年轻人走歪路。但他可能也看到了直播带货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自身影响力变现的可能性。当“艺术”和“商业”发生碰撞时,尤其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原则性的东西就容易被动摇。他可能认为,只要自己卖的是真货,或者是以一种更加“体面”的方式卖,就和嘎子那种行为不一样。
“话赶话,情景所迫”: 这也不能完全排除。有时候,直播间的氛围很容易让人冲动发言。说不定当时潘老师就是出于一片好心,觉得嘎子年轻不懂事,想帮他一把。但等事情过去,他自己也需要考虑生计和出路了,就顺水推舟地加入了。毕竟,直播带货已经是当下的一种主流的变现方式,很多艺人都乐此不疲。

大家为什么会觉得他“双标”或者“虚伪”?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把潘老师之前说的话,当成了他内心真正的坚持,当成了他一个艺人应有的道德标杆。当他自己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甚至方式上没有太大区别的时候,就感觉他之前的话是在“演”,是在“说一套做一套”。

人设崩塌的质疑: 很多观众是带着“滤镜”去看待明星的,尤其是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艺术家在浮躁社会里保持的清醒和操守。一旦这种人设崩塌,带来的失望感和不信任感会非常强烈。
商业逻辑与艺术良知的冲突: 很多人认为,艺术家应该有一些更高的追求,不应该过分地被商业利益所驱动。当艺术家也像普通商人一样逐利,而且是以一种可能损害公众信任的方式时,就会产生“堕落”的观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从商业角度看: 潘长江老师卖酒,本身无可厚非。直播带货是当下非常普遍的商业模式,艺人利用自身影响力变现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只要他卖的是正规产品,诚信经营,那么从商业逻辑上讲,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从道德和舆论角度看: 他的行为确实引发了公众关于“言行一致”、“人设反差”的讨论。公众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之前说过的话和他现在的行为之间的对比。这提醒我们,艺人在公众场合的言论,一旦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就更容易受到审视。
承认人性的复杂性: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过于理想化的标准去要求任何人,包括艺术家。人是复杂的,有情感,也有欲望,有理想,也有现实的考量。也许潘老师在某些时刻是真心劝诫,但在另一些时刻,他也需要面对生计和商业的诱惑。

最终,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 谨言慎行: 对于公众人物来说,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在表达观点,尤其是在劝诫他人时,最好能考虑到自己未来是否会做类似的事情,避免落人口实。
2. 理性看待“人设”: 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明星的“人设”,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受到商业利益和现实环境的影响。过度神化或者过度批判,都可能是一种偏颇。
3. 关注产品本身: 无论谁直播带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卖酒这件事,潘长江老师卖的酒是真是假?价格是否合理?服务是否到位?这些才是普通消费者更应该关注的。
4. 行业规范的重要性: 这样的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直播带货行业需要更完善的规范和监管,无论是对主播还是对平台,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让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潘长江老师“教训”嘎子后自己也卖酒这件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展示了商业时代下,艺术家的形象塑造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张力。它引发了公众的思考,也暴露了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和人性的复杂。至于潘老师本人怎么想,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继续围观,然后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不为金钱所动...”“但是他给的太多了!”

user avatar

民间有俗语,骡子大了马大了值钱,辈大不值钱,你一出场,别人叫你一口一个潘老师,艺术家,关系好的叫叔叫大爷,可是这都是虚的,只有钱是实的,这世界上没几个人不喜欢钱,嫌钱烧手,而且潘老师现在除了在春晚演个小品,没有太多的演出了,何不趁名气消退前多捞点呢。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事情也是想不通的;

很多高中都没读的美女打扮一下,露几块不疼不痒的肉,就能带货、打赏月入上万,

我们一帮人,都是博士、硕士,辛辛苦苦录视频,有时候还要熬夜,我们还没几个人看,这公平吗?

这些人一心为钱,什么假货都带,照样一点事没有,

我们战战兢兢,一心为了民众,和中国未来的福祉,还经常被批评,被上级施加压力,这公平吗?

她们花天酒地,喝酒唱歌,坐着敞篷车出游,

而我们却要彻夜写文案,写不出还要掉头发,这难道公平吗?

这个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不公平才是主流,

卖不卖酒,根本就不算什么!

我只是觉得如果做不出效果,这些苦白吃了罢!希望后来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者,不要像我们一样,应该过得好,这样才会有人继续做这个工作,并且乐于做下去。而现在恰好相反,戏子屁事天下知,将军坟前无人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潘长江“教训”嘎子卖酒,转身自己也入局,这事儿咋说?这事儿啊,真是让人看了有点哭笑不得。一边是潘长江老师,曾经在直播间义正严词地劝诫嘎子(谢孟伟),说年轻人别老想着“割韭菜”,要走正道,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这话听着,那叫一个掏心窝子,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规劝。观众们听了,不少人都觉得潘老师境界真高.............
  • 回答
    潘绥铭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在性社会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其关于中国“红灯区”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性产业和性工作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要评价他的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潘绥铭教授研究的背景和方法:首先,需要了解潘绥铭教授的研究背景。他一直以来都关注中国的性现象、性观念.............
  • 回答
    近日,关于东北大学张颖伟教授(长江学者)论文被国际学术打假网站曝光的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长江学者,张颖伟教授本应是学术界的翘楚,其研究成果备受瞩目。然而,此次事件的出现,无疑给其个人声誉和所属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学术诚信的角度来看,论文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如果曝光的内.............
  • 回答
    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发表的这篇名为《中国科大首次实验排除实数形式的标准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无疑是量子物理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要评价这项工作,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实验设计、结果解读以及其深远的理论和技术意义。一、 对文章内容的评价:严谨的理论探索与精妙的实验设计首先,这篇论.............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李悠悠实名揭发长江学者沈阳教授事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牵涉到学术界伦理、师生关系以及个人声誉的公共事件。要全面看待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公开信息梳理):最初,这件事情的爆发点似乎是李悠悠(北京大学一名博士生)在网络上实名公开举报,指控长江学者沈阳(北京大学教.............
  • 回答
    在《教父 2》中,潘坦居利在法庭上见到他的哥哥弗雷多时,供词的突然转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戏剧性转折,而是植根于复杂的人性弱点、家族忠诚以及在那一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潘坦居利这个人。在电影前半部分,他是一个被柯里昂家族利用和操纵的角色,尤其是在他儿子桑.............
  • 回答
    南京大学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教授论文涉嫌抄袭、一稿多投被大面积撤稿事件,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涉及多篇论文的撤稿,以及对学术诚信的严峻挑战,其复杂性和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审视。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初步质疑与调查: 事件的开端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源于一些学术界同行.............
  • 回答
    关于沈阳教授被实名揭发性侵北大女生并致其自杀的事件,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震惊且极其严肃的指控。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以一种审慎、客观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来审视。首先,实名揭发这一点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分量。在当下社会,愿意实名站出来指控曾经的上级或权威人士,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以及被剥夺了尊严和权益的.............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教授付林被羁押一年多的情况,以及是否是“清华版50万绊倒长江学者”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长江学者”和“50万”事件的背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中国教育部为吸引、培养高水平大学教师,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计划。入选的学者往往是.............
  • 回答
    潘长江回应虚假宣传卖酒的事件,涉及公众人物在商业宣传中的诚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舆论争议。以下从事件背景、潘长江的回应分析、法律与道德层面、公众影响及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事件背景:虚假宣传的指控1. 事件起因 潘长江作为知名喜剧演员,近年来涉足商业领域,曾因推广某品牌酒类引发争.............
  • 回答
    关于潘长江是否“晚节不保”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社会讨论,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其中涉及到公众人物的行为、大众的评价标准,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晚节”这个词。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潘长江的艺术成就与公众形象首先得承认,潘长江确实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从他早期在春晚上的小品,比如.............
  • 回答
    潘长江被谢孟伟直呼“潘子”,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甚至成为了一些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说潘长江尴尬不尴尬,这事儿有点复杂,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谢孟伟喊潘长江“潘子”,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年轻人的随意和亲近。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对长辈或者熟识的人,也习惯用这种略带“昵称”.............
  • 回答
    潘长江和六小龄童,两位都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他们的表演曾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然而,近些年来,围绕这两位演员的争议也此起彼伏,让不少观众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要说谁“更可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可恶”的标准因人而异,而且对他们的评价也往往基于不同的行为和言论。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
  • 回答
    潘长江就“直播中表示‘和茅台老总认识十几年’”的谣言,已经采取了法律行动,起诉了造谣方。他公开表示“对方未公开道歉”,这进一步表明了事态的严重性以及他希望追究造谣方责任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造谣方将可能承担以下几种责任,并且这些责任会根据造谣行为的性质、范围以及造成的后果而有所不同:1. 民事责任:.............
  • 回答
    潘长江老师说把茅台老总喝醉了,然后拿到了优惠价,这事儿传出来之后,网友们炸了锅,很多声音都说他“为卖酒无底线”。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潘长江老师的身份。他是个小品演员,是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他是那个带来欢乐的“潘长江”。现在呢,他也在做直播带货,这本身在娱乐.............
  • 回答
    潘长江,说起来名字大家都熟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观众,对他在春晚舞台上的身影更是记忆犹新。大家说他是“著名小品演员”,这话不假,他确实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很多年,也贡献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至于是不是“只靠年纪混的著名”,这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能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活跃十几年,还得靠观众的认可和对节目质.............
  • 回答
    潘长江直播卖假酒事件,这事儿可真是闹得够大的,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各种声音都有。要说这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这事儿是怎么被爆出来的?这事儿的源头,一般都追溯到一位名叫“白眼圈”的网友。这位网友据说是潘长江的粉丝,而且是那种铁杆粉丝,经常看他的直播。在一次直播中,潘长江推荐.............
  • 回答
    潘长江老师不认识蔡徐坤,结果在微博上被蔡徐坤的粉丝和黑粉“围攻”,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但也反映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首先,咱得说潘长江老师,他毕竟是老一辈的艺术家了,在喜剧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演了一辈子的小品、电视剧,观众基础那叫一个扎实。他的那些经典作品,像“过河”、“点头yes摇头n.............
  • 回答
    在《欢乐喜剧人》半决赛的舞台上,潘长江老师在表演结束后的一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喜剧表演的收尾,更像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人生态度的表达,让许多人感同身受。首先,从表演本身来看,潘长江老师这次带来的作品,依旧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那就是在欢笑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他.............
  • 回答
    蔡明和潘长江在2018年央视春晚上的小品《学车》是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它延续了两人在春晚舞台上的经典组合,并试图在传统喜剧模式中融入新的元素。要评价这部小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演员组合与表演风格: 经典搭档的默契度: 蔡明和潘长江是春晚舞台上的老搭档,他们的合作已经积累了多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