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没有,辟谣就是没有造谣,诋毁一个人的名声吸睛,能够博取流量。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某日报所说的乞丐流量了。
先不说乞丐流量了,也不说此处造谣的人,就是某些平台不是也是如此。
其实为什么现在对立如此严重,我觉得平台和某些打着官方旗号的媒体甚至都难辞其咎。
一个新闻出现,抛头去尾,只提炼出出有争议点的部分作为重点,作为部分事实真相,来引导大家讨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故意让大家只关注容易产生矛盾、对立的这一部分,让对立的双方对不同阵营产生争吵,形成热议点,这样才有流量啊。
否则,一个中规中矩,毫无漏洞,三观正确,事实清楚的新闻,会有多少人讨论呢?
即便讨论又能讨论出什么呢,大概众人也只能说出统一的观点,即内容的事实陈述,
或者大家并不发表观点,而是一划而过,或者不去关注,因为没有记忆点。
所以,媒体为了报道出的新闻有热议点,引起讨论,便会故意隐藏重要部分,而突出某些有机会热议的部分,来获取流量。
或许,它不属于低俗、吸睛的乞丐流量,那它又算什么呢?
虽陈述的是部分事实,却引导新闻讨论方向,为制造对立提供土壤。
某京报,也是造谣,吃人血馒头,吃的毫无影响,依旧坚挺,它负了什么法律责任吗?
虚假新闻和乞丐流量哪个的恶劣程度更甚。
当时报道潘长江此事的那个新闻媒体也好像不用承担责任,只是删帖了事罢了。
这样只会导致大家的善良被利用,因此会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削弱自己的同情心。
对于事件的发展和人们的共情都不利。
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还是传播正能量比较重要,不应该吃人血馒头。抖音@四平警事 就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博主,它主要是宣传一些法律的科普知识,用一些诙谐幽默的段子,短视频的形式来分享严肃认真的法律知识,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媒体,他不会去蹭热点,也不模仿抄袭别人,只是靠原创来宣扬正能量科普法律知识,而不是像某些不良媒体那样吃人血馒头,到处蹭热点,为了流量,甚至做出一些游走法律边缘的事情。
四平警事并不蹭热点完全是靠自己原创,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将电信诈骗呀,酒驾呀,拦路抢劫的内容用短视频的形式演出来。这样网友看了既当是,看了搞笑段子娱乐又同时能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
虽然是一个法律科普的账号,但是他们里面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把人生经历,思想,表演风格都融入进了短视频中,真的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哪怕别人模仿也模仿不来。
四平警事的运营者,对于传统的警务宣传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现在很多警务官方媒体都是以一种统一的高大上的形象传播东西,类似于灌输东西。他认为这样不利于网友去接受这些知识。
所以他利用自己从事基层派出所民警多年的经验,包括帮忙找人找狗,为防止精神病人乱砸东西,从早上8:30陪聊到下午4点处理打架斗殴等各种基层的工作琐事,积累成了一个素材宝库。然后他把当初的这些经历,以一些幽默的方式通过短视频把它表达出来。
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网友去接受这些法律知识,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且能够传播正能量。
这才是一个好的媒体。
辟谣一般都没啥流量,我还是想说一下,潘长江说完每日经济新闻紧接着就回应了:
看完回应有点又当又立的感觉。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是3月初的时候,几个类似于头条号发布的稿子,没有什么浏览量;
在3月15日打假日,每日经济新闻进行这个新闻进行整合编排,利用矛盾冲突点吸引流量,后续被大肆传播。
很多人都是头一天骂潘长江、第二天赶忙道歉,这种愚蠢也包括我。
后续发展还是要看潘老的态度:
1、要么私了,没后续;
2、要么每日经济新闻会发布一篇长篇大论,解释事情始末,并表明对新闻的审核不严格、后续会做好把关人。
最有可能的是没后续,更期待的是媒体能够有媒体的担当,承错了不要紧,知错后改才会越来越好。
可是现在,很多媒体都是直接删除当时报道,就好像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要么评论区一关;
媒体比素人的影响大多了,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没办法保证,媒体人最基本的素质都丢了,何时才能实现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厉害的谣言是捏造一个大众最希望或者最害怕发生的事情。人被自身的情绪影响,很难保持客观理性去分析谣言或者有耐心等谣言经过验证才决定是否相信或传播。
回到潘长江被造谣的事件上来。首先潘长江之前的“潘嘎之交”,让其在网络上沦为笑柄,大众对其印象原本就不好。再出于对网红带货能获得天价收入的妒忌(网红搞一场带货,随便就能赚到普通人打工一辈子赚到的收入),绝大部分网民是巴不得网红翻车倒霉的。对于,对于潘长江的谣言能引起这么广泛的传播,对当事人名声造成这么大破坏一点都不奇怪。以其批判造谣者的险恶用心,还不如直面人性,大众就是见不得网红好,就是愿意相信诋毁网红的谣言。
不过有钱能使潘尝浆和潘嘎之交的梗算是钉的死死的了。。。
哪里不对起诉人家,对簿公堂就完了。。。
单说茅台这件事,确实是该维权。
不过辟谣这事儿明显没有之前被炒作热度高,毕竟媒体爱追着糗事报道容易吸引眼球。。。
此事影响甚广,受到多方关注,公众希望知道真相,希望知道谁对谁错,不能不了了之,最好的方式不是在网上打笔墨官司,各说各话,而是法庭见。
法庭会查清真相,各方的证据可以在法庭上展示,各方的理由可以在法庭上说明,各方可以在法庭上辩论,孰是孰非自然一目了然。
网络带来了便利,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但也容易出现各种不严谨的消息,如果是未经核实的消息,就要及时澄清,如果是故意造谣,须承担法律责任,不管如何,走法律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