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朝时候大臣上朝一次,能不能得到两个铜钱,作为皇帝的奖励?

回答
关于宋朝大臣上朝一次能否得到两个铜钱作为皇帝奖励的问题,这涉及到当时的朝廷俸禄、赏赐制度以及实际运作情况,需要详细梳理一番。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宋朝大臣上朝一次就直接发两个铜钱作为“奖励”这种说法,不太符合当时的制度和常理。 铜钱在宋朝是流通的货币,但作为“上朝一次的奖励”发放,显得过于零碎和不成体统。大臣的俸禄和赏赐远比这点钱要丰厚得多。

那么,我们来详细聊聊宋朝的朝廷官员是如何获取报酬和赏赐的,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直接给两个铜钱不太可能:

1. 基本俸禄:钱、米、布、香料等

宋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丰富,并非仅仅是铜钱。他们的报酬主要包括:

支钱(货币): 这是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俸钱的数额根据官职品级、职能等有很大差别。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官,俸钱数额各不相同。这点钱是以“贯”(一贯等于一千文)为单位计算的,远不止区区几个铜钱。铜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常常是折算的。
支米(粮食): 粮食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官员也会按月或按季获得一定量的米。这部分俸禄非常实在,尤其是在歉收的年份。
支物(物品): 除了钱和米,官员还会得到各种实物赏赐或俸禄折算,比如丝绸(布)、纸张、炭、柴、盐、香料(用于点燃或食用)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在当时也是不菲的。

举个例子来说:

宋朝有一位官员,他的俸禄可能是一年多少贯钱,多少石米,多少匹布等等。上朝是官员的职责,领取俸禄是国家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报酬,而不是“一次性的小奖励”。就好比现在上班,你完成本职工作不会因为你来上班就额外发你几个硬币,而是按月发工资一样。

2. 朝廷的“赏赐”和“恩赏”

宋朝皇帝确实会根据大臣的表现、功劳或者特殊的节日、事件来给予赏赐。这些赏赐通常是:

加官进爵: 这是最直接也最隆重的赏赐,提升官职和爵位。
加俸: 在原有俸禄的基础上增加钱或物。
赐予珍宝、器物: 比如名贵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书籍、字画等等。
赐予宴饮、出行方便: 比如赐宴、赐马等。
赏赐铜钱、银钱: 这种赏赐是有的,但通常是以“贯”、“两”为单位的大额赏赐,比如“赐钱五十贯”、“赐银一饼”等等,而不是仅仅两个铜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铜钱”的说法呢?

这里有几种可能性,但都需要结合实际来推断:

误解或夸张的说法: 也许是民间流传的、经过演绎的故事,或者是对某种非常微小的赏赐进行了夸张化的描述。
对“点卯”的象征性说法: 在古代,官员需要“点卯”证明自己到岗,有时会有一种非常象征性的记录或小小的“过场”。但这通常不会直接发钱,更不会是固定的两个铜钱。
古代货币的价值: 我们不能完全以现在的眼光看待铜钱。在宋朝,铜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虽然说“两个铜钱”听起来很少,但具体价值需要结合当时的物价来看。然而,即使如此,作为“上朝一次的奖励”,两个铜钱依然显得微不足道,不符合朝廷的赏赐逻辑。
某种特殊场合的仪式性物品? 极小的可能性是,在某种极为特殊的仪式上,会用极小的物品作为象征,但也很难联系到“上朝一次”这个日常行为上。

总结来说:

宋朝大臣上朝一次,并不直接获得两个铜钱作为皇帝的“奖励”。他们的报酬和赏赐是系统化的,主要体现在丰厚的俸禄(钱、米、物)以及根据功劳和表现给予的加官进爵、加俸、赐物等。如果民间有流传“上朝一次得两个铜钱”的说法,那更像是一种经过演变的民间传说或是一种对极其微小事物的夸张描述,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制度性奖励。大臣们上朝是职责所在,领取俸禄是应当的报酬,而不是靠这点零碎钱来驱动的。他们的“赏赐”也大多是与官职、声望、政绩相关的更大价值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宋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都有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1贯为1000文),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

换句话说连仆人的日工资都有差不多几十文钱,毕竟衣服每年不可能只发一匹绢或一匹布,上朝一次两文钱题主你怕不是在打发叫花子吧?北宋那些士大夫看到你的提问估计要气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宋朝大臣上朝一次能否得到两个铜钱作为皇帝奖励的问题,这涉及到当时的朝廷俸禄、赏赐制度以及实际运作情况,需要详细梳理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宋朝大臣上朝一次就直接发两个铜钱作为“奖励”这种说法,不太符合当时的制度和常理。 铜钱在宋朝是流通的货币,但作为“上朝一次的奖励”发放,显得过于零碎和不成.............
  • 回答
    假设在蒙宋大战的襄阳城头出现一挺永不损坏、弹药无限的重机枪,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襄阳战役的走向,甚至可能对整个蒙宋战争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要说它能“改变宋被灭亡的命运”,这个结论需要审慎对待,因为灭亡是一个更为宏观和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重机枪在襄阳城头的直接优势和影响:.............
  • 回答
    1234年,当金国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大宋如果拥有一份截然不同的版图,能否抵挡住如日中天的蒙古铁骑?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让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如果宋朝拥有这份“理想版图”,其战略态势会有怎样的变化,又会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大宋拥有这样的版图”具体指的是什么。基于历史的常识,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但又挺有意思的。要说大宋时期牛肉是不是“随时能吃到”,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朝,吃牛肉并非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 这和我们现在能随时在餐馆里点到牛肉完全是两码事。为啥这么说呢?有几个主要原因: 牛的地位和用途: 在农耕.............
  • 回答
    .......
  • 回答
    要比较唐朝时期的高句丽和宋朝时期的辽国哪个更强大,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它们的时代背景、政治结构、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都有显著差异。简单地将两者并列比较,可能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微之处。唐朝时期的高句丽高句丽在唐朝时期,虽然仍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独立政治实体的国家,但它正.............
  • 回答
    宋朝皇帝即位改名,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规矩,背后可是藏着不少说道,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政治考量,还有点“改头换面,重新开始”的意味。咱们一件件来说。一、历史的影子:承袭旧制,并非宋朝独创首先得明白,皇帝即位改名这个事儿,并非宋朝才有的新鲜玩意儿。这套路,其实从汉朝就开始了,特别是汉武帝刘彻之后,就逐.............
  • 回答
    说宋朝“战斗力不行”是个挺常见的说法,但细究起来,这句话过于简单化了,也忽略了宋朝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尤其是面对蒙古这个空前强大的对手时,宋朝的表现,与其说“苟”,不如说是策略性地在拖延时间,并试图在夹缝中寻找生机。首先,我们得把“战斗力不行”这个标签拆解一下。宋朝的军事体制确实和之前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史和历史学上的讨论点。简单来说,宋朝和清朝时期的“GDP”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严格意义上的GDP计算,而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学家的估算和推断,用来反映当时国家经济的规模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GDP?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现.............
  • 回答
    宋朝是个繁荣的时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交易活跃。可就是这么一个经济强盛的朝代,却常常面临一个让人费解的矛盾:“物贵而钱少”。这话说得没错,有时候明明货很多,但人们手中的铜钱却不够用,导致物价上去了,大家手里的钱反而显得不那么值钱了。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铜钱的.............
  • 回答
    要说宋朝的金国女真族和明末的后金女真族之间有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更准确地说,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历史的延续和民族的演变,但并非朝代更迭式的直接政治继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传承”的含义。 政治传承: 指的是一个政权被另一个政权合法地继.............
  • 回答
    宋朝与大理国的马政对比,确实是个饶有趣味的历史话题。一边是疆域辽阔、土地肥沃的宋朝,一边是全境皆山、地貌崎岖的大理国,然而在马匹的繁育和质量上,宋朝却常常要仰仗大理,甚至每年都要从大理购买。这背后,大理国的马政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是什么让宋朝的马政难以企及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两个国家的地.............
  • 回答
    宋朝与日本的外交关系,跨越了近三个世纪,是东亚区域互动中一段充满活力且意义深远的篇章。这并非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简单的政治往来,而是在经济、文化、宗教以及信息交流等多维度上交织融合的复杂图景。一、 朝贡贸易:宋日关系的基石与核心宋朝时期,日本(尤其是其统治阶层)采取的是一种“朝贡”式的外交姿态,这是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宋朝时期,辽国为啥没直接打开封,而是绕道山西打雁门关这事儿。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辽国当时的战略考量、宋朝的军事部署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和宋朝是当时中国北方和南方两个主要的政权。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它的核心疆域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河.............
  • 回答
    中世纪温暖期,宋朝为何出现了严寒?提到中世纪温暖期(约公元950年至1250年),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欧洲大地冰川消退、维京人远航,以及气候适宜带来的农业繁荣。然而,在同一时期,遥远的东方,尤其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却经历了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寒冷时期。其中,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严寒,似乎与“温.............
  • 回答
    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宋朝军队并非消失不见,而是陷入了更复杂、更令人沮丧的境地。要详细讲述当时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北宋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从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一、 战争背景:积重难返的北宋理解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首先要明白此时的北宋已经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王朝。 政治腐败与军事孱弱:.............
  • 回答
    澶渊之盟:一场被误读的“胜利”与宋朝的真实处境澶渊之盟,作为北宋时期与辽国签订的一份重要条约,在中国历史上常常被描绘成宋朝以“屈辱”换取和平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若要对其进行评价,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盟约签订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辽双方当时的真实实力对比和战争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地理解这场发生在澶.............
  • 回答
    以宋末元初为背景的网络小说,人气确实可能不如以明末或宋朝其他时期为背景的小说,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共鸣: 宋朝(尤其是南宋)的“文弱”与“亡国”情节: 宋朝,尤其是南宋,在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中,往往带着一种“积贫积弱”的印象。虽然文人辈出,经济繁荣,但军事上.............
  • 回答
    西夏帝王画像的逼真程度,尤其是与同时期宋朝帝王画像相比,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绘画技法、材料运用、以及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需求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存的西夏帝王画像,尤其是我们熟知的李元昊画像,其逼真度和艺术水准确实令人惊叹。相比.............
  • 回答
    讲到宋太祖赵匡胤,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大多是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开国故事,或者他那句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但作为一个军事出身的皇帝,赵匡胤在位时期,宋朝的军事实力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要说赵匡胤时期宋朝的军事实力,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结束分裂,统一局面下的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