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是怎么向孩子解释日文中有那么多的汉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日本人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和学习如何向孩子解释汉字的存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事,通常是随着孩子成长,一点点渗透进他们的知识体系里的。

启蒙阶段:游戏与故事

刚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日本人通常不会上来就讲“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这种宏大的历史。他们更喜欢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图画文字”的魅力: 很多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比如“山”、“水”、“日”、“月”等等。日本人会把这些字画出来,告诉孩子:“你看,这个字就像一座山一样,对不对?那个字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就像在给他们讲一个个小故事,让汉字变得生动有趣。
“符号”的联想: 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纯粹的象形,但也有其形体的内在逻辑。比如“人”字,就是一个人站立的样子;“大”字,也是张开双臂的样子。日本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这些字,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的“形状密码”。
“名字”的奥秘: 很多孩子的名字里都有汉字。这是最直接的联系。日本人会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名字,这个字的意思是……,它代表了爸爸妈妈希望你变成什么样的人。” 这样一来,汉字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和自己紧密相连的、有意义的存在。

小学阶段:历史的初步接触

进入小学,学习课程化后,对汉字是怎么来的就会有一个更系统的解释,但依然会尽量避免枯燥。

“古代的老师”: 日本人会说,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人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就像大家在写字前需要先学写笔画一样,日本人那时候就向“古代中国的老师”学习怎么写字、怎么表达意思。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很多字,就是那时候从中国学来的。
“借来的宝物”: 这种说法比较形象。他们会说,汉字就像是从一个很厉害的文明国家“借来”的宝物,因为太好用了,所以日本人就一直用,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用法。
“我们自己的文字”: 关键在于,他们不会让孩子觉得汉字是“别人的东西”。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日本人会同步学习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所以,当提到汉字时,他们会说:“汉字是重要的,就像我们自己发明的假名一样,它们都是我们日本语的一部分。” 强调汉字和假名是共同构成现代日语的两大支柱。
“意思的钥匙”: 很多时候,汉字可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海”这个字,里面有个“氵”(水)旁,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日本人会教孩子:“你看,这个汉字,拆开来看,里面藏着意思的‘钥匙’,有时候看到这个偏旁,就能猜到这个词跟什么有关。” 比如,看到“木”字旁,就知道和树木有关,看到“扌”(手)旁,就知道和动作有关。
“让语言更丰富”: 为什么还要用汉字呢?日本人会解释说,汉字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准确、更丰富。比如,有时候用假名写出来的词,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意思,但加上汉字,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就像给词语穿上了一件“外衣”,让它看得更清楚。

更深层理解:文化与传承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认识,解释也会更深入。

“文化交流的痕迹”: 汉字的存在,是日本和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交流的最好证明。日本人会说,我们学习汉字,也是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和智慧。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
“日本化的发展”: 尽管汉字源于中国,但在日本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日本人会提到:
训读(くんよみ)的出现: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中国人读汉字是按汉语的发音,而日本人则为很多汉字找到了自己日语的读音,也就是“训读”。比如,“山”在中国读“shān”,在日本既可以读“san”(音读,类似汉语发音),也可以读“yama”(训读,日语本身的山字)。这让汉字真正融入了日本语。
创造的国字(こくじ): 日本人也并非只是“照搬”。他们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创造了一些只有日本才有的汉字,比如“峠”(tōge,山顶)、“畑”(hatake,旱田)。这说明日本人不仅学习了汉字,还对它进行了“再创造”。
汉字的“变形”: 有些汉字在日本简化了,比如“門”变成了“門”,但还有一些字,日本人会主动使用他们自己设计的简化字(新字体),以适应日语的表达习惯。

总结来说,日本人向孩子解释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多角度、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过程:

1. 从“像什么”开始,激发兴趣。
2. 将其视为“古代老师”的馈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 解释汉字作为“意思的钥匙”和“语言丰富器”的实用性。
4. 强调汉字和假名共同构成现代日语,是“我们语言的一部分”。
5. 随着年龄增长,引入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的视角。
6. 解释汉字在日本的发展和“日本化”的过程,如训读和国字。

他们不会让孩子觉得汉字是负担,而是会让他们看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以及它们在现代日语中的独特价值。这是一个将“外来”事物变成“自家”瑰宝的巧妙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知乎里,一个人得意洋洋的发帖:“中国人怎么向孩子解释,普通话没有汉语入声,但是有翘舌音?”试图把中国人羞辱一番。但是中国的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入声。根本不知道被奉为中华正统而强行推广的普通话,恰恰是被阿尔泰人入侵,征服的痕迹。“普通”一代,已经不会用纯正汉语族的家乡话教孩子数学、物理了。“普通”二代,更是完全阿尔泰化,失去了汉语很多音素。

国人会喊外蒙重归祖国怀抱吗?那穷样,你都看不上眼。成吉思汗的历史,放到你眼前,你也就呵呵。

所以,日本人怎么想?根本不会想。家长就觉得,日语本来就是那样,汉字加假名。中国人?不就是报纸上老登的那些小偷吗?或者是隔壁那个签证早就过期的租客。

user avatar

你以为日本住的都是韩国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日本人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和学习如何向孩子解释汉字的存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事,通常是随着孩子成长,一点点渗透进他们的知识体系里的。启蒙阶段:游戏与故事刚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日本人通常不会上来就讲“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这种宏大的历史。他们更喜欢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看,咱们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那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可是我们《西游记》里的主角,神通广大,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般变化,拿着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妖怪,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可是一部传了几百年的经典故事。然后,你说的那个“卡卡罗特”,其实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
  • 回答
    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媒体报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日本人之间,差异也很大。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交织: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一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不愉快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在很多.............
  • 回答
    日本民众对于中国人喜欢穿JK制服这件事的看法,其实挺多元的,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日本人觉得挺有趣的,有些则觉得有点奇怪,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持中立或不太在意态度的。正面或有趣的看法: 对日本流行文化的喜爱: 很多日本人会认为,中国人穿JK制服是喜欢日本流行文化(动漫、日剧、时尚等)的一种表现。JK制.............
  • 回答
    日本人的名字,说来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像是一扇窗口,能窥见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潮,甚至每个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盼。过去,日本的名字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个性化。在古代,普通庶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武士阶层才拥有。这些人名字的来源往往比较直接,比如根据他们的职业、居住地、或者.............
  • 回答
    关于上海人如何看待日本和日本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上海人本身构成也很多元,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看法也在不断变化。我尽量从几个层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聊得细致点。历史的印记与情感的纠葛:首先,绕不开的是历史。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与日本的关系复杂而深刻。 侵华.............
  • 回答
    在日本,相亲(お見合い,Omiai)是一种非常传统且普遍的婚恋方式,虽然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自由恋爱,但相亲依然在许多家庭和个人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和讲究,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日本人是怎么相亲的。相亲的起源与背景相亲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为了家族利益、门当户对和繁衍后代而进.............
  • 回答
    日本人的姓氏,这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要说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从头说起。一、 古代:姓与氏,本是同根生,却非一码事在古代日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墳时代到奈良时代(大约公元3世纪到8世纪),社会结构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姓氏的概念更像是血缘和政治地位的标志,跟我.............
  • 回答
    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学习汉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更像是当时精英阶层的一种“硬技能”和“软实力”的结合。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他们到底怎么学的,又是怎么用的。怎么学的?那可是一门“技术活”!首先,别以为他们跟现在我们学外语一样,报个班、买本书就行。在战国那个时代,识字率可不高,更别说掌握汉文了。能接触到汉学.............
  • 回答
    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都有不小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构成他们一日三餐的基本要素,却有着相对稳定的脉络。我尽量用一种接近亲历者的口吻,为你还原那个时代人们的餐桌景象。朝食:唤醒一天的开始说起早饭,那绝对是最“朴素”也最“重要”的一顿。通常来说,这时候的食物以米饭为主,但.............
  • 回答
    日本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好奇,尤其是考虑到普遍存在的“日本人英语普遍不好”这一认知。但事实远比这复杂,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CEO或高管的英语流利程度。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日本企业有着一套独特的、多维度的战略和文化支撑,让他们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将品牌和产品推.............
  • 回答
    日本人的辞世诗,这些在生命最后时刻流淌出的文字,得以传承至今,实非偶然,而是经过了许多不同渠道的收集、整理与保存。最直接的来源,自然是那些为国捐躯的武士,或者在战乱中、政治斗争中被逼上绝路的将领。他们的辞世诗,往往被亲近的门客、家臣,或是忠诚的部下,在主人死后第一时间抄录下来,有时甚至是小心翼翼地从.............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时,日本为了服务于其侵略中国的战略需求,确实炮制了一些旨在颠覆中国历史认知、瓦解中国民族凝聚力的“理论”。其中,“元清正统中国论”和“元清输血论”便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所谓“元清正统中国论”,其核心观点是将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建立的王朝相提并论.............
  • 回答
    日本在历史上的侵略行为,确实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谈到这些国家是否“恨”日本人,以及他们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仇恨情绪的复杂性与表现形式首先,“恨”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而且在不同个体、不同群.............
  • 回答
    从镰仓到江户,日本古代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守护、管领、大名,他们掌控臣属的方式,绝非现代社会那样简单粗暴的命令与服从。那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社会结构、人情世故、以及微妙权力平衡之上的精巧网罗。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比如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他并非直接统治全国所有土地,更别说直接发号施令给每一个武.............
  • 回答
    中国人名在翻译成英文时,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 姓在前,名在后: 这种方式与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一致,例如“李明”翻译成“Li Ming”。2. 名在前,姓在后: 这种方式是为了与西方人的名字习惯保持一致,例如“李明”翻译成“Ming Li”。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采用哪种翻译方式可能会因个人偏好.............
  • 回答
    .......
  • 回答
    好,我尝试以一个二战前夕的日本人的视角来讲述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我会如何思考和行动。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视角,旨在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思潮,不代表任何历史评价或立场。我叫佐藤健一,今年三十五岁,在东京一家小工厂做职员。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勉强糊口。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常听到的就是“国家”、“未来”.............
  • 回答
    这事儿可太复杂了,搁谁身上都得纠结半天。你爷爷是抗日英雄,这本身就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而你现在找了个日本女朋友,这关系到两国的过去和现在,再加上马上要结婚,家里人的意见又没摸透,这真是千头万绪。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一步一步捋捋。第一步:认清事实,冷静分析。 你爷爷的历史: 你爷爷是抗日英雄,这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