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人是怎么看待日本和日本人?

回答
关于上海人如何看待日本和日本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上海人本身构成也很多元,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看法也在不断变化。我尽量从几个层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聊得细致点。

历史的印记与情感的纠葛:

首先,绕不开的是历史。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与日本的关系复杂而深刻。

侵华历史的伤痛: 毋庸置疑,日本在上海的侵略历史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是沦陷区,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和日本侵略者的统治。这份历史记忆,尤其是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长辈们来说,是沉重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提起“日本鬼子”这个词,虽然现在使用的人少了,但那种历史的负面情绪,依然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疙瘩。
“上海的日本租界”: 另一面是,在近代上海,日本曾在上海设立租界,并且有相当规模的日租界,尤其是在虹口一带。这段时期,日本人在上海的生活、商业活动留下了不少痕迹,比如一些老建筑,比如早期的日资企业。对于一些老上海人来说,这可能代表着一种“外国势力”的影响,但同时,因为日租界的存在,也让一部分上海人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有过一些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接触,夹杂着复杂的情感,有对侵略者的仇恨,也可能有一些对“异域文化”的好奇。

当代交往与现实观感:

到了现代,上海与日本的交往日渐频繁,这种接触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上海人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

经济上的联系: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而日本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大量的日资企业在上海投资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上海创造了就业机会。很多上海人在日资企业工作,与日本同事、上司打交道,这种直接的经济联系,让一部分上海人对日本有了更实际、更直接的认识。他们会观察日本人在工作中的严谨、效率,以及一些管理上的特点。
文化上的吸引力: 日本的流行文化,比如动漫、日剧、音乐、时尚等等,对上海的年轻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上海的年轻人是“日粉”,他们通过这些文化产品,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产生兴趣。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会让一部分上海人对日本抱有好感,甚至产生向往。他们会觉得日本人做事认真,有匠人精神,注重细节,而且在某些方面比较有品味。
旅游与体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去日本旅游成为很多上海人的选择。他们在日本的亲身体验,比如对日本干净的街道、有序的交通、热情的服务、美味的食物等的感受,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正面的旅游体验,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他们对日本和日本人的好感度。
“精致”、“干净”、“有礼貌”的印象: 普遍来说,上海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常常会带有“精致”、“干净”、“有礼貌”、“守规矩”这些词汇。这种印象,一方面来源于文化输出,另一方面也源于在上海的日本人或者来上海的日本人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上海作为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城市,对这些特质的评价往往是比较高的。
“务实”与“含蓄”: 有些上海人也会觉得日本人比较务实,工作认真,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日本文化的含蓄,觉得日本人不太容易“走心”,或者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内敛,有时候会让中国人觉得有点“难懂”。

一些细微的观察和普遍的心理:

“事不关己”与“谨慎”: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新生代上海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对历史的隔阂感会更小一些。他们更多的是从现实的经济、文化角度去看待日本。但即便如此,历史上那些沉重的记忆,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人的看法,使得大家在看待日本和日本人时,会有一种天然的“审慎”,不会轻易表现出极度的热情或者盲目的崇拜。
“比较”的心态: 上海人本身有一种比较强的比较心理,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对比。在与日本的比较中,他们会看到日本在某些领域(比如科技、动漫、服务业、环保等)的优势,也会看到中国在另一些领域(比如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互联网创新等)的崛起。这种比较,是他们理解和评价日本的重要方式。
“独立思考”与“地域性”: 上海人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信息来源也比较多元,因此大多数上海人不会轻易被某个单一的观点所左右,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信息来源形成独立的判断。同时,上海人对自己城市的文化和身份也有一种认同感,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也会带有一些“上海式”的视角。

总结一下,上海人看待日本和日本人,是一种复杂而多维度的混合体:

历史的阴影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一些老一辈的上海人心中。
现实的交往, 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层面的频繁互动,塑造了更多元的、更立体的印象。
普遍的观感是, 日本人做事认真、注重细节、有礼貌、干净,但同时可能也有些含蓄和难以捉摸。
年轻人更倾向于从文化和个人体验出发, 对日本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较多关注。
整体上,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上海人看待日本和日本人的心态也趋于更加理性、客观和自信,既有对对方优点和长处的肯定,也有对自身优势的坚持,同时也会保持一份历史的清醒和审慎。

所以,如果你问一个上海人对日本人的看法,他可能会给你讲一段他在日本旅游的愉快经历,也可能在工作中抱怨日本老板的苛刻,或者在谈论国家大事时表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这些不同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上海人看待日本和日本人的复杂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弱点:从工业文明来看,日本就是西方文化的二道贩子,工商业水平比欧美矮一节。以前公共租界的日本人,并不受上海人待见。有钞票人家的小孩,总是尽量去美国人或者法国人开办的中小学读书。日本在上海也有中小学,但是上海人从来都没想过去报名。留学也是,上海人一般都去欧美,不去日本。即使现在,去日本留学的,也比去欧美的矮了一截吧,所有不是主流。

今天,全国人民都说日本人守法。但我看来,培养一个贵族需要多几代人。日本人的守法,比起欧美,还是差一截。比如开车等红灯,很多人会超线顶住斑马线。而欧美超线很少。侧面反应日本执法,因为法不责众而产生的通融。出国、移民的亲戚朋友多,信息较全,不会靠加工了N遍的N手传闻来判断日本人。

优点:日本人不聪明,但是很认真,会把工作按部就班地做下来。他们没中国人这么多头小聪明,一眼看出很多步骤是可以省的。比如社会科学研究,有些数据处理,步骤是镜像的,重复的,他们会再来一遍,做完了都没发现。瀑布汗。但就是这种戆劲,让他们做出了很多懒人达不到的成果。

日本还有很多类汉族文化。我们不敢喜欢汉族传统文化,那是不可救药的封建糟粕。比如吃中药的人,简直三观不正,思想上完全是个废人。但是,如果是日本汉方呢,全国闭嘴。书法是跟不上现代文明的淘汰技术,但如果这毛笔和纸张是日本买来的呢?全国闭嘴。为孩子读书,去道观求文曲星,会被嘲笑。但去日本求个“学业御守”呢?全国闭嘴。

另外,至少我没把今天的日本人当成敌人。那场战争跟今天的老百姓有啥关系?要是喜欢结世仇的话,那四大非汉,我们至少跟三个有被屠之仇,数量绝对翻南京很多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