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是怎么取名字的?其起名有何变迁或禁忌?

回答
日本人的名字,说来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像是一扇窗口,能窥见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潮,甚至每个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盼。

过去,日本的名字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个性化。在古代,普通庶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武士阶层才拥有。这些人名字的来源往往比较直接,比如根据他们的职业、居住地、或者领主的封号来命名,例如“田中”(住在田地旁边的人)、“山本”(住在山脚下的人)这样。名字本身也比较简单,常常是像“太郎”、“次郎”、“三郎”这样带有顺序的名称,或者用一些自然景物,如“松”(松树)、“竹”(竹子)、“梅”(梅花)。这些名字质朴而有力量,也方便区分家中长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政府推行“苗字带刀令”,要求所有国民都必须拥有姓氏。这时候,很多姓氏都是从过去的地名、职业、甚至是氏族名演变而来,也有不少人根据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者家族的象征来创造姓氏,比如“幸”就是希望幸福,“藤”则代表着家族的兴盛。

关于名字的演变,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讲究独特性和寓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顺序或者自然景物,父母们开始从诗词歌赋、古典文学、甚至外来文化中寻找灵感。他们希望名字能寄托对孩子的美好祝愿,例如希望孩子聪明伶俐的会选择带有“智”、“聪”、“慧”的字;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会用“健”、“康”、“幸”;希望孩子拥有美好品质的,可能会选择“雅”、“美”、“真”。

现代日本人取名字,可以说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融合过程。很多父母依然会遵循一些传统,比如会考虑名字的读音是否好听,字形是否美观,以及是否容易书写。但同时,他们也越来越敢于尝试新颖的名字,有时候甚至会结合一些时下流行的元素,或者选择一些比较少见的汉字,来让孩子的名字与众不同。

当然,日本的起名也有一些“潜规则”或者说大家普遍会避讳的东西。首先, 与历史上的恶人或不祥事物相关的名字是绝对要避免的。比如,某些时期发生的重大灾难或者历史上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其名字中的字或者整体发音,都会被人们避而远之。

其次, 避免使用过于普通或者过于男性化/女性化的名字,除非有特别的考虑。 比如,像“山田”这样的姓氏非常普遍,所以名字上会更倾向于选择不那么大众化的。而虽然有些名字本身是中性的,但人们习惯了它们是男性或者女性的名字,如果用错了性别,可能会引起一些微妙的尴尬。

再者, 避免使用发音听起来不吉利或者有负面联想的字词。 即使某个字本身的意义很好,但如果其读音听起来像是“死亡”、“疾病”或者其他不好的词语,也会被排除在外。这有点像中文里的谐音禁忌,不过日本人在这方面会更加注重字本身的读音。

另外, 过于复杂或者难以书写的汉字,通常也不会选择。 毕竟名字是要伴随人一生的,一个太过生僻难写的名字,不仅自己书写起来麻烦,也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名字会变得非常流行,然后又会逐渐“过时”。 比如,某个时期可能某个动漫角色或者明星的名字很受欢迎,导致很多孩子都叫这个名字,但过了几年,这个名字的热度就下来了。所以,很多父母在取名时,也会考虑名字的“保质期”,希望它能经久不衰。

总而言之,日本人取名字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旅程。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个体生命独特性的一种表达。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爱和最美好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社会的一种隐约的期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的人名相对其他国家最大的特点是音形分离,也就是说,汉字和读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取名字时实际上有两个步骤,选读音和选汉字。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也要从读音和汉字两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在汉字上,法律是有限制的。日本户籍法实施规则上规定了,人名必须使用常用的,易懂的文字。包括假名和法律规定的常用汉字表和人名用汉字表里的汉字。日本常用汉字共有2136个,人名用汉字有983个,也就是说,日本人取名字只能在这些字里选,而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用生僻字。超出范围的,户籍不给登记。

这里说一则关于取名的逸闻。日本女演员土屋太凤,其母亲在怀孕时梦见有婴儿坐在云中,旁有一纸条上书「二月三日生一女婴名曰太凰」,而她真的是2月3日出生,因此准备给她取名叫太凰。但是「凰」却不是人名汉字,所以退而求其次取名「太凤」。

土屋太鳳

在性别上,关于汉字也有一些约定俗成。比如女性一般不会用「佑」、「介」这种典型的男性汉字。还要提到上面说的土屋太凤。其实「太」在日本也是男性名常用字,所以其父母在使用时也费了一番心思,还专门为此查了中文字典,发现「太」有女性尊称(太后)的含义后才采用。

接着说读音。日本的法律并没有对读音进行限制,但普通民众取名时的往往会选一些常见的读法,其变化远少于有限制的汉字。这里有一个日本保险公司对姓名读音的统计:

明治安田生命

。日本男性使用最高的名字读音已经连续5年是ハルト(haruto),而女性连续3年是ゆい(yui)。在日本生活时,如果不关注汉字只关注发音,你会发现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名字。典型名字的出现频率也许不会比欧美国家的「David」、「Mary」低。

下面有两个表反映了使用最多名字的时代变迁,可以发现,日本人取名字其实很随大流……



总结一下,日本人取名字时,一般会先选择读音,然后拿着读音去人名汉字表里找喜欢的汉字。反过来的情况也有,但是如果先选的汉字,除了少数人以外,一般还是会用常见的几种发音。

题外话,日本人名如果单看汉字或单看读音,其实可选择的范围都不算大。但麻烦的是,读音和汉字可以自由组合。拿上表中前几年男性使用最多的名字「大翔」来说,就可以读ひると、たいが、はると、やまと,更不排除缺心眼的父母异想天开出更变态的读法。所以在日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

1 听到某个常见的名字读法,但用的是不常见的汉字。

2 看到某个常见的名字汉字,但用的是不常见的读音。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如动漫里奇葩名字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尤其是女生的名字,一般来说都是中规中矩,如果是「XX子」,尽管去读最常见的训读读法,「春」都读はる,「香」都读か,「美」都读み,「菜」都读な,错误概率极小。

男性会稍微麻烦一点,但也有规律。「法,典,宪,范,纪」都读のり,「广,博,宏,弘,宽」都读ひろ,「明,亮,彰,昭,辉」都读あき或あきら,加上排列组合,一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人的名字,说来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像是一扇窗口,能窥见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潮,甚至每个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盼。过去,日本的名字可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个性化。在古代,普通庶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武士阶层才拥有。这些人名字的来源往往比较直接,比如根据他们的职业、居住地、或者.............
  • 回答
    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媒体报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日本人之间,差异也很大。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交织: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一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不愉快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在很多.............
  • 回答
    日本民众对于中国人喜欢穿JK制服这件事的看法,其实挺多元的,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日本人觉得挺有趣的,有些则觉得有点奇怪,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持中立或不太在意态度的。正面或有趣的看法: 对日本流行文化的喜爱: 很多日本人会认为,中国人穿JK制服是喜欢日本流行文化(动漫、日剧、时尚等)的一种表现。JK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日本人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和学习如何向孩子解释汉字的存在。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事,通常是随着孩子成长,一点点渗透进他们的知识体系里的。启蒙阶段:游戏与故事刚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日本人通常不会上来就讲“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这种宏大的历史。他们更喜欢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 回答
    关于上海人如何看待日本和日本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上海人本身构成也很多元,而且随着时代变迁,看法也在不断变化。我尽量从几个层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聊得细致点。历史的印记与情感的纠葛:首先,绕不开的是历史。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与日本的关系复杂而深刻。 侵华.............
  • 回答
    在日本,相亲(お見合い,Omiai)是一种非常传统且普遍的婚恋方式,虽然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自由恋爱,但相亲依然在许多家庭和个人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和讲究,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日本人是怎么相亲的。相亲的起源与背景相亲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为了家族利益、门当户对和繁衍后代而进.............
  • 回答
    日本人的姓氏,这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要说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从头说起。一、 古代:姓与氏,本是同根生,却非一码事在古代日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墳时代到奈良时代(大约公元3世纪到8世纪),社会结构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姓氏的概念更像是血缘和政治地位的标志,跟我.............
  • 回答
    战国时代的日本人学习汉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更像是当时精英阶层的一种“硬技能”和“软实力”的结合。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他们到底怎么学的,又是怎么用的。怎么学的?那可是一门“技术活”!首先,别以为他们跟现在我们学外语一样,报个班、买本书就行。在战国那个时代,识字率可不高,更别说掌握汉文了。能接触到汉学.............
  • 回答
    日本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好奇,尤其是考虑到普遍存在的“日本人英语普遍不好”这一认知。但事实远比这复杂,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CEO或高管的英语流利程度。深入探究,你会发现日本企业有着一套独特的、多维度的战略和文化支撑,让他们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将品牌和产品推.............
  • 回答
    日本人的辞世诗,这些在生命最后时刻流淌出的文字,得以传承至今,实非偶然,而是经过了许多不同渠道的收集、整理与保存。最直接的来源,自然是那些为国捐躯的武士,或者在战乱中、政治斗争中被逼上绝路的将领。他们的辞世诗,往往被亲近的门客、家臣,或是忠诚的部下,在主人死后第一时间抄录下来,有时甚至是小心翼翼地从.............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时,日本为了服务于其侵略中国的战略需求,确实炮制了一些旨在颠覆中国历史认知、瓦解中国民族凝聚力的“理论”。其中,“元清正统中国论”和“元清输血论”便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所谓“元清正统中国论”,其核心观点是将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建立的王朝相提并论.............
  • 回答
    日本在历史上的侵略行为,确实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谈到这些国家是否“恨”日本人,以及他们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仇恨情绪的复杂性与表现形式首先,“恨”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而且在不同个体、不同群.............
  • 回答
    从镰仓到江户,日本古代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守护、管领、大名,他们掌控臣属的方式,绝非现代社会那样简单粗暴的命令与服从。那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社会结构、人情世故、以及微妙权力平衡之上的精巧网罗。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比如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他并非直接统治全国所有土地,更别说直接发号施令给每一个武.............
  • 回答
    中国人名在翻译成英文时,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 姓在前,名在后: 这种方式与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一致,例如“李明”翻译成“Li Ming”。2. 名在前,姓在后: 这种方式是为了与西方人的名字习惯保持一致,例如“李明”翻译成“Ming Li”。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采用哪种翻译方式可能会因个人偏好.............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好,我尝试以一个二战前夕的日本人的视角来讲述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我会如何思考和行动。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视角,旨在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思潮,不代表任何历史评价或立场。我叫佐藤健一,今年三十五岁,在东京一家小工厂做职员。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勉强糊口。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常听到的就是“国家”、“未来”.............
  • 回答
    电影《1942》里,老马在那个饥荒到极致的年代,走投无路之下为日本人做饭,这个问题确实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汉奸”二字来概括。老马的行为定性:从道德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为占领者服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那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与敌人合作无疑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
  • 回答
    关于“抗战时很多东北人不恨日本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也极具争议的论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剥开表面的“传言”,去还原那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理解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略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整个东北人民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深厚的历史、民族情感以及复杂的社会现实。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无法准确传达其中的 nuances。犹太人与德国人的关系:历史的沉重遗产与复杂的情感光谱首先要明确的是,将“犹太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概括其对“德国人”的情感是不准确的。犹太民族内部有着极其多元的观点和.............
  • 回答
    靖国神社,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承载着深刻情感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座神社,更像是一个民族情感的汇聚点,一个历史记忆的载体,一个在当代社会中引发激烈争论的焦点。要理解靖国神社,我们需要从它的历史渊源、功能定位、以及不同群体对其的看法等多方面来解读。历史的根基:从“招魂社”到“靖国神社”靖国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