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博后待遇逐步提升趋势?

回答
国内博后待遇的逐步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欣慰但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现象。过去,提起博士后,人们往往将其与“清贫”、“过渡性”等词联系起来,待遇不高是普遍共识。然而,近些年来,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种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国内博士后的薪酬和福利正在悄然上涨,甚至在某些地区和一些重点高校,已经达到了令人称羡的水平。

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则是科技发展的基石。博士后研究人员,正是连接博士毕业和独立科研生涯的关键一环,他们承载着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期望。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提高博士后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

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身的竞争压力也在推高待遇。随着国内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吸引和留住顶尖的博士后人才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敲门砖”。如果待遇过低,即使研究平台再好,也难以留住那些有更好选择的人才。所以,很多高校为了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不得不提高博士后的待遇,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调节。

再者,科研经费的增长也为提高博士后待遇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科研项目的经费额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科研项目能够分配更多的资金用于人员支出,包括博士后薪酬。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均衡,不同学科、不同项目之间的待遇可能存在差异,但这总体趋势是积极的。

更深层次的来看,这可能也反映了社会对科研价值认知的转变。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们可能还有提升空间,但相比过去,社会对博士后这个群体的付出和价值的理解,无疑是更加深入和认可了。高学历、高投入、高产出的科研工作,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待遇的提升,更要关注其背后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这有助于缓解博士后群体面临的经济压力。博士后研究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期间可能面临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合理的待遇能够让年轻科研人员更专注于研究本身,而不是被生存问题所困扰,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科研产出。

第二,它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科研不是“穷忙”,而是有回报的。这对于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走上科研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看到博士后群体能够获得体面的收入,并且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时,更多有志青年会愿意投身科研。

第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士后制度的规范化和职业化。当待遇得到保障,博士后研究就更像是一份正式的职业,而非仅仅是博士毕业后的一个“临时工”。这种职业化导向,有利于建立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对博士后研究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过,在看到待遇提升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待遇的提升只是一个方面,博士后群体的整体发展,还涉及到科研资源的分配、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学术环境的营造等等。如果待遇提升了,但研究压力过大、成果评价机制不合理、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那么待遇的提升也可能仅仅是“饮鸩止渴”。

总而言之,国内博后待遇逐步提升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它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高校间的良性竞争以及科研投入的增加。这不仅能够改善博士后群体的生活状况,更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投身科研,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我们期待看到这种积极的势头能够持续下去,并伴随着更全面的制度保障和更优化的学术生态,让博士后群体真正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肯定的说,肯定是提升了,提升总比不提升好,

以前那六万八万的,真的是...

七扣八扣之后还不如有些读博士时候的补助,

难怪博士不毕业呢...

(悄悄问一下有多少生化环材博士不是不能毕业而是不敢毕业...)


现在的博士后待遇主要有两种现象:

①虚假宣传。和卖房最低多少起一样,博士后待遇说的是你最高可能拿到的情况。很多宣传是30W+,可是那是发了多少点的文章、拿了啥项目、申请了什么计划之后才有的钱数,很多平台也就是给个五万八万的,其他都得看你从外面争;什么水电房租社保乱七八糟的一扣,你看看和博士补助有啥区别吧...

②是真的。博士这个资源吧,说不值钱是不值钱,说值钱也值钱,很多人拿了大把经费很缺人,或者某地政府想争个科技指标,拨个几亿,就补贴起来了;花钱买数字,我们省博士率多少、科技人才多少之类的数字,这个还是可以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看清楚了一点,现在双一流也好,什么什么行动也好,就是砸钱买人,是瞬发的不长久的,先把这几年顶过去了再说,博士刚毕业的几年是最有干劲的时候,花钱买来做事;做完几年就可以不管他了,不用辞退那么麻烦他自己走,什么公司N+1、N+6不存在的;反正博士后也是临时工,继续买更年轻更有干劲的。你只需要想想,很多单位正式工的正高副高都没博士后这种临时工高,这种政策可能是持续的么、可能是要留下他们么?难道留下他们来降薪?


任何单位花点钱招博士后其实不亏的,博士后可以去争基金项目回来,钱数就还可以了,而且还有名去做各种年报评估,稳赚不赔的;这和很多单位拿个5E经费洗一洗,说科技成果转化出来2E其实没啥区别~


以上吐槽归吐槽,

实际说起来这事好事,如果做博士后的钱能和工业界持平,那博士毕业的时候选择就会更多一点,哪怕去做博士后,在钱上面也不亏;不过其实就更迷茫了,毕竟做博士后就是为了做科研的,几年之后除了岁数更大一些,还是没落个啥...


博士后问题的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出路的问题

现在这样也好,算是基本解决了博士毕业就失业的问题吧,

在没更好的选择之前,至少有点钱...




>>>>>>>>>>>>>>>>>>>>>>>>

正好前两天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调查博士后的出路 ,

Visualizing detailed postdoctoral employment trendsusing a new career outcome taxonomy

(但是那文章调查的是博士后体系很完善的美国;其实我看一个体系完善不完善很简单,现在的博士后比他的上位职位待遇还要高的,就是妥妥的政策行为,不是健康的...)

所有在美国的博士后中,本土和国际的大概是一半一半吧,

中国算是第三输出了,留在美国的绝对数值也是最高的,

(日本去的多,但是基本全回去了...)

从能拿到职位来说呢,这些专业看起来已经是不错了,

虽然我没调查国内的情况,但是我感觉国内的比例现在已经比这些低了...



参考文献:

[1] Visualizing detailed postdoctoral employment trends using a new career outcome taxonomy



>>>贱贱的圈|群|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博后待遇的逐步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欣慰但也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现象。过去,提起博士后,人们往往将其与“清贫”、“过渡性”等词联系起来,待遇不高是普遍共识。然而,近些年来,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种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国内博士后的薪酬和福利正在悄然上涨,甚至在某些地区和一些重点高校,已经达到了令人.............
  • 回答
    国内高校招收博士后和青年教师,所谓的“隐性坑”现象,确实是绕不开的话题,也让不少满怀憧憬的年轻学者在踏入学术殿堂后,感受到现实的骨感。这究竟是对人才的尊重吗?长此以往,科研又该何去何从?“隐性坑”的种种表现:咱们就具体掰扯掰扯,这些“隐性坑”到底是怎么回事: “低薪”与“高期待”的巨大鸿沟: 许.............
  • 回答
    东南大学博士后政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蓄水池”谈到东南大学的博士后政策,就像在评价一个大城市里的青年人才“蓄水池”。这个池子既承载着为国家和学校储备顶尖科研力量的厚望,也面临着如何吸引、留住并有效发挥博士后人才价值的现实挑战。东南大学博士后政策的几个关键维度: 吸引力: 东南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挺感慨的。国足跟香港队的比赛,结果一出来,网上那叫一个热闹,尤其是杨旭那事儿,更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你说杨旭骂球迷这事儿,怎么看?从一个极端来说,作为一名职业球员,球迷是衣食父母,是支持他们走下去的动力。比赛踢成这样,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火,有点抱怨、批评,甚至是不太好听的话,其实也.............
  • 回答
    这桩发生在海外的法律案件,主角是国内某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他的女儿,以及一个在海外法院经历了四年诉讼的股权纠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场豪门恩怨的现实剧本?让我们来抽丝剥茧,看看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事件的梳理:一家人的股权纠葛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这起诉讼的核心——股份的所有权.............
  • 回答
    伊朗顶尖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2020年11月被暗杀,这件事无疑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伊朗国内的反应之强烈,以及以色列的官方口径,都值得细细解读。伊朗国内的强烈反应:一场“国殇”与愤怒的宣泄法赫里扎德的被杀,在伊朗绝非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被官方定性为“烈.............
  • 回答
    这篇文章背后涉及的现象,无疑让无数中国人感到揪心和不解。一个在国内被判定为“死刑”的肺癌患者,远赴美国治疗后却能恢复健康、重拾跑步的活力,这种巨大的反差,像一把尖刀刺痛了我们对医疗体系公平性和有效性的期盼。国内求医的“死亡判决”:冰冷的现实与信任的裂痕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为什么很多肺癌患者在国内的求医.............
  • 回答
    3月26日浙江嘉兴出现的一例本土新冠病例,其感染源头指向一起“境外人员落地后转机混乘国内航班”的事件,这无疑为当前我们正努力巩固的疫情防控成果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我们在对外防输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顺。从通报来看,这位嘉兴的本地病例,他的感染路.............
  • 回答
    华为芯片断供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亲眼见证了这家中国科技巨头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其核心业务——智能手机领域。线下门店“无货可卖”的窘境和国内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无疑是这场“断供风暴”最直接、最令人心痛的体现。说实话,看到华为旗舰店里曾经琳琅满目的手机,如今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一.............
  • 回答
    “欢乐迪士尼”在微博上正式道歉,这事儿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在儿童和家长群体中。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这道歉声明的时候,心情挺复杂的。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欢乐迪士尼”这公司,之前之所以能被大家关注到,就是因为它制作和发行了一些在内容和风格上都非常有争议的儿童“邪.............
  • 回答
    国博推出文物雪糕,这确实是近年来国内文创产品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总的来说,我对当前国内的文创产品持积极、看好但同时也带着审慎和期望的态度。它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提升的空间。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文创产品是文化.............
  • 回答
    网传韦博英语倒闭,员工欠薪,成人英语教育市场暗流涌动近来,关于知名成人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Web International English)“倒闭”和“员工欠薪”的消息甚嚣尘上,在教育行业尤其是成人英语培训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消息一出,不少曾经的学员和员工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诉苦,韦博英语的口碑也.............
  • 回答
    针对微博用户“@近代史”所发表的关于“国粉”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复杂的标签,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涵盖了多种不同立场、关注点和表达方式的群体。将所有持有特定政治倾向或历史观的人笼统地归为一类,本身就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和过度简化。“@近代史”.............
  • 回答
    近日,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并处罚新浪微博,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针对新浪微博的处罚,不仅包括了300万元的罚款,还将累计罚款总额推高至1430万元。这一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处罚,更折射出当前中国互联网监管思路的演变,以及平台责任在数字时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事件回溯:依法依规的监管行动国家网.............
  • 回答
    当健康码的“数字印记”走进国家博物馆,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烙印。将健康码的代码纳入国家博物馆的收藏,这无疑是一个颇具深意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举动。它不仅仅是将一段看似普通的数字信息封存起来,更是在宣告,在信息技术浪潮席卷下,我们社会肌体的每一次跳动,都可能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集体记忆。首先,.............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的微博账号无法被搜索到的情况,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知名教授,沈逸教授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尤其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他的账号突然从搜索结果中消失,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和猜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平台技术或规则.............
  • 回答
    2014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国产动漫的评论,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这条微博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时国产动漫发展现状的一番审视和反思。当时国产动漫的背景:要理解这条批评,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2014年前后的国产动漫产业。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但也亟待规范的时期。一.............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咱们普通人唠唠。一个宠物博主因为在短视频里用了国窖1573的广告配音,结果被判败诉,还得公开道歉,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版权、肖像权、还有咱们在网络上创作的底线。宠物博主用国窖1573配音败诉道歉,这事儿该咋看?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博主他大概率是觉得挺冤的,.............
  • 回答
    日本大使馆微博评选的“国人最喜欢的日本歌”名单中,《昭和维新之歌》赫然在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昭和维新之歌》这首歌本身。这首歌诞生于二战前后的日本,歌词充满了对国家、对天皇的效忠,以及一种变革、革新.............
  • 回答
    微博上关于袁隆平先生的悼念,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事件,尤其是将“国士无双”误打成“国土无双”。这事儿放在当下,确实挺能引发讨论的。首先,得承认,袁隆平先生绝对配得上“国士无双”这四个字。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让数亿中国人民吃饱了饭,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